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庆油田废钻井液固化处理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龙安厚 孙玉学 何庆申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4-5,8,共2页
废钻井液是一种含粘土、加重材料、各种化学处理剂、污水、污油及钻屑的多项稳态胶体悬浮体系,主要成分是烃类、盐类、各种聚合物、木质素磺酸盐、某些金属离子和重晶石中的杂质,对环境造成危害。研制出了粉煤灰复合材料固化体系。该复... 废钻井液是一种含粘土、加重材料、各种化学处理剂、污水、污油及钻屑的多项稳态胶体悬浮体系,主要成分是烃类、盐类、各种聚合物、木质素磺酸盐、某些金属离子和重晶石中的杂质,对环境造成危害。研制出了粉煤灰复合材料固化体系。该复合材料是选用粉煤灰和水泥作为主要固化剂,辅以化学添加剂的固化体系。现场应用表明,采用粉煤灰复合材料固化体系,固化物强度高,硬化速度快,固化物的浸出液毒性均在GB 3550-83的控制指标内;该方法能显著降低废钻井液中金属离子和有机质对土壤的侵蚀和土壤沥滤程度,从而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和危害,回填还耕也比较容易,并且成本低,具有较好的社会与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煤灰复合固化剂 环境保护 大庆油田 废钻井液 固化处理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对油田污水-聚丙烯酰胺体系粘度的影响 被引量:5
2
作者 韩斯琴 李百广 +4 位作者 孙绮 史荣久 李慧 徐慧 张颖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2008年第S1期362-365,373,共5页
比较了厌氧和曝气处理后的油田采出水配制聚丙烯酰胺溶液(采出水-聚丙烯酰胺体系)粘度及该体系中腐生菌,铁细菌和硫酸盐还原菌的数量变化。结果表明,曝气有利于聚合物溶液粘度的保持,粘度损失率明显低于厌氧采出水-聚合物体系。总体上,... 比较了厌氧和曝气处理后的油田采出水配制聚丙烯酰胺溶液(采出水-聚丙烯酰胺体系)粘度及该体系中腐生菌,铁细菌和硫酸盐还原菌的数量变化。结果表明,曝气有利于聚合物溶液粘度的保持,粘度损失率明显低于厌氧采出水-聚合物体系。总体上,腐生菌或其代谢产物对聚合物粘度的影响很小;铁细菌可以利用聚合物生长,是破坏聚合物粘度的主要微生物类群;硫酸盐还原菌不能直接利用大分子量聚合物,可以利用小分子或分子链断裂的聚合物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酰胺 腐生菌 铁细菌 硫酸盐还原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萨中油田四种驱油体系对油藏适应性对比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刘进祥 孙学法 +5 位作者 卢祥国 张云宝 肖龙 谢坤 王婷婷 赵劲毅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CSCD 2018年第5期14-22,共9页
为保证化学驱在大庆油田顺利实施,开展了相同条件下聚合物溶液、聚表二元体系、强碱三元复合体系和弱碱三元复合体系的黏度、分子聚集体尺寸(Dh)、分子聚集体形态和岩心渗透率极限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相同条件下体系的黏度和Dh大... 为保证化学驱在大庆油田顺利实施,开展了相同条件下聚合物溶液、聚表二元体系、强碱三元复合体系和弱碱三元复合体系的黏度、分子聚集体尺寸(Dh)、分子聚集体形态和岩心渗透率极限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相同条件下体系的黏度和Dh大小顺序为聚表二元>聚合物溶液>弱碱三元>强碱三元;而岩心渗透率极限大小顺序为聚表二元>强碱三元>聚合物溶液>弱碱三元,这是因为Dh越大,驱油体系能通过的岩心渗透率越大,渗透率极限越大。但强碱三元与岩心中矿物反应,堵塞岩石孔道,导致其渗透率极限增大。四种驱油体系黏度和渗透率极限均随剪切强度增加而下降,但剪切作用使聚合物分子发生定向排列,从而使驱油体系中Dh受到剪切后变化规律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驱油体系 油藏适应性 分子聚集体尺寸 分子聚集体形态 渗透率极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泵抽吸作用与油气运聚成藏物理模拟 被引量:37
4
作者 孙永河 付晓飞 +2 位作者 吕延防 付广 阎冬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98-104,111,共8页
地震泵抽吸作用是在断裂活动开启过程中,引发流体进入断裂带,并发生垂向运移的作用方式。在裂隙递进扩张形成优势裂隙并进一步发展成大的断裂面的演化过程中,地震泵抽吸作用发生,围岩中的流体在相对负压抽吸作用下进到断裂带中,之后主... 地震泵抽吸作用是在断裂活动开启过程中,引发流体进入断裂带,并发生垂向运移的作用方式。在裂隙递进扩张形成优势裂隙并进一步发展成大的断裂面的演化过程中,地震泵抽吸作用发生,围岩中的流体在相对负压抽吸作用下进到断裂带中,之后主要在构造应力和异常高孔隙流体压力的共同作用下向上运移,并向着邻近断裂的封闭程度差、体积大、物性好的储层中充注运移,运移效率远远高于达西流和扩散流。断裂周期性破裂活动的特征决定了油气沿断裂的垂向泵吸运移呈周期性、间歇性和脉动的特点,同时也决定了油气易于在断裂错开的最新层位聚集成藏。通过克拉2气田天然气运聚成藏过程物理模拟实验结果表明,紧邻圈闭的盐下断裂为有效的天然气运移通道,穿盐断裂为无效的天然气运移通道,天然气在地震泵抽吸作用下沿断裂运移速度快、效率高,在断裂活动的短时间内可以大规模运聚成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泵 抽吸作用 油气 运聚成藏 断裂 物理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高矿化度Cr^(3+)交联聚合物溶液渗流特性及其机制 被引量:19
5
作者 刘进祥 卢祥国 +2 位作者 李国桥 王荣健 牛丽伟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45-152,共8页
针对特高矿化度油藏深部调剖需求,研制具有优良抗盐性的Cr3+交联聚合物溶液,用黏度计、动态光散射仪、流变仪和岩心流动等实验方法对其进行表征,研究矿化度对Cr3+交联聚合物溶液黏度、分子线团尺寸、黏弹性和流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针对特高矿化度油藏深部调剖需求,研制具有优良抗盐性的Cr3+交联聚合物溶液,用黏度计、动态光散射仪、流变仪和岩心流动等实验方法对其进行表征,研究矿化度对Cr3+交联聚合物溶液黏度、分子线团尺寸、黏弹性和流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聚合物溶液相比,Cr3+交联聚合物溶液的黏度略有下降,分子线团的尺寸小幅增加,黏弹性有所上升,阻力系数和残余阻力系数大幅度增加;当预热时间较短时,随着溶剂水矿化度的增加Cr3+交联聚合物溶液的阻力系数和残余阻力系数逐渐增大;当预热时间较长时,随着矿化度的增加阻力系数和残余阻力系数逐渐减小;在Cr3+交联聚合物溶液中,交联反应首先发生在同一分子的不同支链间(简称分子内交联),然后扩展到不同聚合物的分子链间(简称分子间交联),形成区域性网状聚集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高矿化度 交联聚合物溶液 黏弹性 分子线团尺寸 渗流特性 交联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藏微生物群落研究的方法学 被引量:22
6
作者 谷峻 石成芳 +1 位作者 吴晓磊 赵俊义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323-328,共6页
油藏微生物群落的解析和认知是开发和应用微生物采油技术的基础。利用各种提高油藏微生物可培养性的方法和非培养技术解析不同油藏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功能和多样性,对定向调控油藏微生物群落、开发和应用有效微生物驱油技术具有重要的... 油藏微生物群落的解析和认知是开发和应用微生物采油技术的基础。利用各种提高油藏微生物可培养性的方法和非培养技术解析不同油藏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功能和多样性,对定向调控油藏微生物群落、开发和应用有效微生物驱油技术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通过调查新近发展的提高微生物可培养性的方法和措施以及不依赖于培养的分子微生物生态学技术,总结了油藏微生物群落研究方法学的最新进展。提高微生物可培养性的方法和措施主要通过模拟微生物的生存环境,减少富营养的毒害作用、添加信号分子维持微生物细胞间的作用和提供新型电子供体和受体等手段采用稀释法、高通量培养法等方法得以实现;不依赖于培养的分子微生物生态学技术主要包括荧光原位杂交、末端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分析、变性梯度凝胶电泳和构建克隆文库等技术。这些方法学的进展为更有效的获得各种油藏微生物资源、调控油藏微生物群落以提高石油采收率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群落 非培养技术 微生物采油 提高微生物可培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侏罗系致密储层孔隙结构特征 被引量:23
7
作者 郭和坤 刘强 +2 位作者 李海波 孟智强 白永旺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EI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06-312,共7页
运用常规岩芯分析法、核磁共振T2弛豫谱法和气水高速离心法,研究四川盆地致密油藏储层孔隙结构特征,得到一系列岩芯饱和水状态及束缚水状态下岩芯T2谱,分析致密油藏储层孔隙结构类型、孔隙度及可动流体饱和度等特征,确定了致密砂岩的渗... 运用常规岩芯分析法、核磁共振T2弛豫谱法和气水高速离心法,研究四川盆地致密油藏储层孔隙结构特征,得到一系列岩芯饱和水状态及束缚水状态下岩芯T2谱,分析致密油藏储层孔隙结构类型、孔隙度及可动流体饱和度等特征,确定了致密砂岩的渗透率系数C和T2截止值.研究结果表明,T2谱能定性反映岩芯的孔隙类型,致密石灰岩为孔隙型储层和孔隙-裂缝型储层;致密砂岩为孔隙型储层,且以小孔隙为主,中大孔隙为辅,仅少量岩芯发育有微裂缝,改善了储层渗透性;致密砂岩与石灰岩气测孔隙度均值分别为4.88%和1.93%,核磁孔隙度一般小于气测孔隙度与水测孔隙度;流体可动性随渗透率、喉道半径和致密岩芯类型等不同而异;致密砂岩和石灰岩的T2截止值、渗透率系数均小于常用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层物理 四川盆地 致密油藏 孔隙度 渗透率 饱和度 孔隙结构 核磁共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物微凝胶组合驱油效果实验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张燕 宋吉水 +2 位作者 唐金星 袁新强 李宜强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03-207,共5页
使用双管并联长岩心填砂模型和五点法层间非均质模型,模拟研究聚合物溶液和微凝胶体系的流动特征、分流作用和剖面调整能力,探讨微凝胶与低浓度聚合物交替段塞组合的调驱性能和驱油效果,为提高采收率组合驱油方法提供实验依据和理论指导。
关键词 采收率 组合驱油方法 聚合物微凝胶 岩心模型 压力变化特征 分流作用 驱油效果 调驱作用 层间非均质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气原油体积系数、密度的预测模型 被引量:11
9
作者 薛海涛 卢双舫 +1 位作者 付晓泰 胡春明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613-618,共6页
从理论上探讨了天然气在原油中的溶解过程。溶气原油的体积变化主要与两个因素有关:(1)由于温度升高引起的体积膨胀,这种变化可用温度系数f(t)来描述;(2)由于气体溶解在原油中导致体积膨胀,这部分体积的变化可用天然气中各组分的液态表... 从理论上探讨了天然气在原油中的溶解过程。溶气原油的体积变化主要与两个因素有关:(1)由于温度升高引起的体积膨胀,这种变化可用温度系数f(t)来描述;(2)由于气体溶解在原油中导致体积膨胀,这部分体积的变化可用天然气中各组分的液态表观摩尔体积(Vgmi)及各组分在原油中的摩尔溶解度(Ci)或气油比(RSi)来描述。利用理想溶液的体积加和原理,推导出了计算饱和原油的体积系数(B)和密度(dp)的理论方程。研究表明,将饱和原油的体积系数和密度表示为温度和各组分溶解度的函数比其他模型只用一个气体相对密度和一个总溶解气油比RS更为合理。新模型适用于常规天然气和高含非烃气的非常规天然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气原油 体积系数 密度 预测模型 摩尔溶解度 溶解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活性剂和碱对Cr^(3+)聚丙烯酰胺凝胶成胶效果的影响及作用机理 被引量:8
10
作者 刘进祥 卢祥国 +5 位作者 张云宝 曹伟佳 谢坤 潘赫 赵劲毅 李国桥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614-622,共9页
在三元(或二元)复合驱过程中,调剖剂不可避免与表面活性剂和碱接触,因此碱和表面活性剂的性能可能会对调剖剂的性能造成影响。室内采用黏度计、动态光散射仪、扫描电镜和驱油实验装置,研究了碳酸钠、石油磺酸盐和脂肪醇聚氧乙烯聚氧丙... 在三元(或二元)复合驱过程中,调剖剂不可避免与表面活性剂和碱接触,因此碱和表面活性剂的性能可能会对调剖剂的性能造成影响。室内采用黏度计、动态光散射仪、扫描电镜和驱油实验装置,研究了碳酸钠、石油磺酸盐和脂肪醇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对Cr^(3+)聚合物凝胶调剖剂的黏度、分子聚集体尺寸、分子聚集体形态和调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石油磺酸盐和脂肪醇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对Cr^(3+)聚丙烯酰胺凝胶的黏度和分子聚集体尺寸几乎不影响;而Na_2CO_3的加入使Cr^(3+)聚合物凝胶不成胶,且Cr^(3+)聚丙烯酰胺凝胶成胶后加入Na_2CO_3会发生破胶现象,分子聚集体尺寸大幅下降,聚集体形态从大的团块状变成小的团块状,驱油过程中封堵效果明显变差。进一步分析发现,在碱性条件下,Cr^(3+)聚丙烯酰胺凝胶难以发生交联反应,即使发生了交联也会发生解交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剂 Cr3+聚丙烯酰胺凝胶 分子聚集体形态 成胶效果 作用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流与分割相结合式静态混合器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石在虹 潘国臣 +2 位作者 张大伟 韩义 张秋丽 《钻采工艺》 CAS 1999年第1期35-37,共3页
随着油田注聚合物三次采油的不断发展,静态混合器用于注聚合物领域的量也越来越大.而目前油田使用的静态混合器大多数是从化工行业移植过来的,没有针对注聚合物溶液的特殊要求进行专门研究.从现场使用效果来看,这些静态混合器对于... 随着油田注聚合物三次采油的不断发展,静态混合器用于注聚合物领域的量也越来越大.而目前油田使用的静态混合器大多数是从化工行业移植过来的,没有针对注聚合物溶液的特殊要求进行专门研究.从现场使用效果来看,这些静态混合器对于聚合物粘度的降解作用过大.为此,设计了一种新型静态混合器,并对它的混合程度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该静态混合器的混合程度符合现场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器 结构 混合 化学驱油 注高聚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断陷盆地层间地质体成藏分析——以海拉尔盆地贝中次凹为例 被引量:4
12
作者 邵红梅 汪利 +1 位作者 郑国忠 刘彤彦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31-133,139,共4页
目的揭示断陷盆地层间地质体的成藏规律。方法以层序地层学理论为指导,结合沉积相研究,综合应用了3D Canvas地震解释技术、Geoprob立体显示技术、相干体技术、水平切片识别技术及Voxgeo立体显示技术。结果在贝中次凹发现构造圈闭17个,... 目的揭示断陷盆地层间地质体的成藏规律。方法以层序地层学理论为指导,结合沉积相研究,综合应用了3D Canvas地震解释技术、Geoprob立体显示技术、相干体技术、水平切片识别技术及Voxgeo立体显示技术。结果在贝中次凹发现构造圈闭17个,南屯组油气主要集中在层间构造上,长期的断裂活动控制了油气的运移和分配。结论断陷盆地小凹陷层间构造控制了油气的聚集,如果有好的成藏条件具有勘探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间地质体 成藏分析 断陷盆地 海拉尔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W-1高效调剖剂的研制及应用 被引量:4
13
作者 尉小明 刘庆旺 +1 位作者 范振中 孙长海 《油气采收率技术》 CSCD 2000年第2期24-26,共3页
介绍了FW 1调剖剂的化学反应原理 ;研究了各种因素对调剖剂性能的影响。岩心实验表明 ,FW 1调剖剂岩心封堵率在 99%以上 ,具有较强的封堵效果。截止 1 999年 7月 ,大庆油田 1 2 2口油井已累计增油 1 .97× 1 0 4t,获纯经济效益 1 0 ... 介绍了FW 1调剖剂的化学反应原理 ;研究了各种因素对调剖剂性能的影响。岩心实验表明 ,FW 1调剖剂岩心封堵率在 99%以上 ,具有较强的封堵效果。截止 1 999年 7月 ,大庆油田 1 2 2口油井已累计增油 1 .97× 1 0 4t,获纯经济效益 1 0 56 .31万元 ,投入产出比为 1∶6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调剖剂 性能 FW-1 油田 化学调剂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岩微观结构分析及其与压裂液设计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管保山 刘玉婷 +1 位作者 梁利 崔丽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78-182,共5页
为了更直观和量化分析煤岩微观结构,以指导压裂液设计,提高压裂液效率和降低煤储层伤害,采用显微光度计、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和CT扫描等微观结构分析方法,得到了不同维度和角度的煤样裂隙结构图,并定量分析了煤样裂隙参数。结果表明:不... 为了更直观和量化分析煤岩微观结构,以指导压裂液设计,提高压裂液效率和降低煤储层伤害,采用显微光度计、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和CT扫描等微观结构分析方法,得到了不同维度和角度的煤样裂隙结构图,并定量分析了煤样裂隙参数。结果表明:不同区块煤样的主裂隙长度、主裂隙宽度有很大不同;割理有明显的同向性,容易产生沟通的裂缝;裂缝的排布在微观尺寸上很复杂,使得裂缝对复杂的应力剖面和压裂过程中应力场的变化很敏感;裂缝具有各向异性和非均质性,提高了压裂液伤害的概率。通过定量分析可知:不同区块煤样的成分不同,其源于不同的地质作用,同时也导致了不同的压力液作用效果;CT软件可以通过统计计算受测样品的孔隙度和渗透率,试验样品的孔隙度为2.68%,渗透率为6.65×10^(-3)μm^2,与孔隙度-渗透率试验结果数值相近,印证了煤层低孔低渗的显著特点。润湿-吸附试验等数据证明不同的煤结构和成分是导致压裂液作用性能不同的原因,通过对煤岩微观结构分析能够指导压裂液的研究,为压裂液设计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压裂液 煤岩微观结构 裂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WEB的油藏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15
作者 任长林 杨立 《西安石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年第5期87-90,共4页
在介绍了 Timas油田油藏信息系统的整体设计目标和技术方案的基础上 ,阐述了 Timas现代油田油藏信息系统具体的设计方法和实现技术方案 ,详细介绍了 Timas油田油藏信息系统的各功能模块以及如何通过 Java实现长报表的打印技术 .并重点... 在介绍了 Timas油田油藏信息系统的整体设计目标和技术方案的基础上 ,阐述了 Timas现代油田油藏信息系统具体的设计方法和实现技术方案 ,详细介绍了 Timas油田油藏信息系统的各功能模块以及如何通过 Java实现长报表的打印技术 .并重点阐述了如何通过 JDBC实现对异构数据库的访问以及重点阐述了如何实现基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EB 油藏信息管理系统 设计 网站 数据采集 分布式数据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QG-FP型防喷脱接器在试验过程中的研究改进 被引量:6
16
作者 石京平 唐庆华 《钻采工艺》 CAS 2002年第3期60-61,共2页
文中介绍了KQG -FP型防喷脱接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它集防喷、对接、脱锁 3种功能于一体 ,具有超强承载、结构简单、实用性强的特点。在某油田一年多的现场试验表明 ,该防喷脱接器对接脱锁率高 ,又能实现不压井作业 ;并且通过分析应用... 文中介绍了KQG -FP型防喷脱接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它集防喷、对接、脱锁 3种功能于一体 ,具有超强承载、结构简单、实用性强的特点。在某油田一年多的现场试验表明 ,该防喷脱接器对接脱锁率高 ,又能实现不压井作业 ;并且通过分析应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研究改进 ,使KQG -FP型防喷脱接器在现场上顺利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QG-FP型 防喷脱接器 研究改进 抽油机井 密封性能 不压井作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