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空气钻井钻具冲蚀磨损机理的分析 被引量:13
1
作者 张晓东 贾国超 吴臣德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39-142,共4页
空气钻井技术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针对空气钻井中钻具冲蚀磨损严重的现象,首先从阐释冲蚀本质入手,随后对现有的有影响力的冲蚀磨损理论对比分析,得出适合于空气钻井的3套冲蚀磨损理论,并分别进行详细阐述。这3种理论将从不同角度来解... 空气钻井技术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针对空气钻井中钻具冲蚀磨损严重的现象,首先从阐释冲蚀本质入手,随后对现有的有影响力的冲蚀磨损理论对比分析,得出适合于空气钻井的3套冲蚀磨损理论,并分别进行详细阐述。这3种理论将从不同角度来解释空气钻井钻具的冲蚀磨损机理。微切削理论适用于解释钻屑粒子低入射角的切削情况;变形磨损理论从变形历程及能量变化角度解释了冲蚀现象;二次冲蚀理论从颗粒破碎后对钻具的二次冲蚀角度,更合理地阐述了冲蚀机理。最后就影响钻具冲蚀磨损的主要外部因素——钻屑粒径、几何形状、冲击速度、冲击角度、井内温度进行了定性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钻井 钻具冲蚀 冲蚀理论 冲蚀因素 定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火成岩天然气储层最优化测井数字处理方法 被引量:5
2
作者 冯庆付 王建强 +1 位作者 姚臻臻 孟凡顺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38-40,共3页
火成岩天然气储层作为一类特殊的天然气勘探目标,已引起地质学家和测井分析家的重视,为此对最优化测井解释的原理作了详细的说明。通过求取实际测井响应和重新构建的理论测井响应值之间差异的极小值,从而得到地质参数的最优解,建立了火... 火成岩天然气储层作为一类特殊的天然气勘探目标,已引起地质学家和测井分析家的重视,为此对最优化测井解释的原理作了详细的说明。通过求取实际测井响应和重新构建的理论测井响应值之间差异的极小值,从而得到地质参数的最优解,建立了火成岩天然气储层的测井解释模型,利用DFP和BFGS变尺度法来求解目标函数,用减小非相关函数Rinc来检验解释结果的质量,最后利用所编制的处理程序对大庆升平地区的一些探井测井资料进行处理,计算结果与岩心分析结果吻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成岩 天然气 储集层 测井响应 数学模型 岩心分析 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弹性波作用下渗流多孔介质微粒运移分析 被引量:7
3
作者 郑黎明 蒲春生 +2 位作者 刘静 徐加祥 田传东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01-108,共8页
弹性波作用下渗流多孔介质微粒运移分析是对目前静态流体或稳态多相渗流中微粒运移/捕集的补充,通过分析弹性波对微粒剥离运移捕集过程的影响,建立弹性波作用下微粒运移模型,得到对微粒运移效果和储层物性变化的影响规律。由推导得到的... 弹性波作用下渗流多孔介质微粒运移分析是对目前静态流体或稳态多相渗流中微粒运移/捕集的补充,通过分析弹性波对微粒剥离运移捕集过程的影响,建立弹性波作用下微粒运移模型,得到对微粒运移效果和储层物性变化的影响规律。由推导得到的弹性波作用下微粒剥离临界速度可知,当微粒与孔喉半径的比值越小时弹性波导致的振荡附加力影响越大,临界速度与流体粘度、微粒/孔喉半径比成负相关,与基质胶结程度、结构力、微粒半径、微粒密度成正相关。弹性波作用下微粒运移模型需同时考虑多孔介质渗流速度的变化,此时微粒剥离释放速率增加,但随着波衰减和时间延长而降低,微粒在孔隙表面沉积滞留速率先上升后下降,喉道堵塞的速率有所上升,说明弹性波作用下微粒的剥离和悬浮能力增加,但亦增加了微粒在微细孔喉"架桥"堵塞的可能性。研究结论对岩石物理学和工业化波动处理涉及的储层物性研究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性波 多孔介质 微粒 剥离运移捕集 运移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地貌形态学交融的现代曲流河道迁移构型表征 被引量:8
4
作者 林志鹏 单敬福 +3 位作者 陈乐 孙千军 王义武 汪菲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27-445,共19页
曲流河道地貌迁移规律是重建与恢复古河道储层构型与历史演变的基础,是预测未来迁移演化趋势的前提,目前正成为国际河流沉积演化研究的热点。通过地貌形态学与河流沉积学的学科交融,以额尔齐斯河和诺威特纳河两条典型天然曲流河道为研... 曲流河道地貌迁移规律是重建与恢复古河道储层构型与历史演变的基础,是预测未来迁移演化趋势的前提,目前正成为国际河流沉积演化研究的热点。通过地貌形态学与河流沉积学的学科交融,以额尔齐斯河和诺威特纳河两条典型天然曲流河道为研究对象,结合Google Earth和ACME Mapper技术获取高分辨率历史卫星图像,提出现代曲流河道地貌迁移构型表征新方法与思路。在前人基础上,综合采用28种刻画要素对曲流河道平面构型进行层次解剖,更加精准定义弯度指数(S)与曲率(C),并首次运用3种新构型表征参数:上游偏转角(Δθ)、下游偏转角(Δθ')和扩张系数(KM),实现曲流河道迁移构型表征的定量过程学分析。通过对12条优选典型河曲的构型刻画,表征6种迁移结构:对称扩张、上游旋转扩张、下游旋转扩张、对称收敛、上游旋转收敛和下游旋转收敛结构,归纳出9种迁移模式,并结合地貌过程学定量表征思路,探讨其对现今地下储层构型方法的重要指导意义,以期推进河流地貌形态学与河流沉积学的共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流河道 地貌形态学 迁移模式 构型表征 表征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PROFIBUS-DP接口的电动执行机构的开发及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汉泽西 李彪 +1 位作者 周振华 李娜 《电子测量技术》 2008年第6期170-173,共4页
本文以STC89C51单片机为核心,利用SIEMENS专用协议芯片SPC3,开发出带PROFIBUS-DP接口的电动执行机构。文章阐述了PROFIBUS-DP卡的总体设计方案和软硬件设计,给出了部分原理图和软件流程图,并提出了DP卡抗干扰的具体措施。最后通过实验... 本文以STC89C51单片机为核心,利用SIEMENS专用协议芯片SPC3,开发出带PROFIBUS-DP接口的电动执行机构。文章阐述了PROFIBUS-DP卡的总体设计方案和软硬件设计,给出了部分原理图和软件流程图,并提出了DP卡抗干扰的具体措施。最后通过实验室组网测试,证明该电动执行机构操作方便,通讯可靠,达到了预期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OFIBUS-DP 电动执行机构 SPC3 抗干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体中重金属离子的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31
6
作者 付海曦 刘威 +1 位作者 张春辉 李艳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96-503,共8页
对应用于水体中重金属离子含量的检测方法如络合滴定法、分光光度法、化学发光法、电化学分析法、色谱法、光谱法和质谱法等得现状(主要在1985~2010年间发表的文献)及相关的原理和方法的特点作了综述(引用文献共61篇)。
关键词 重金属离子 检测方法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盆地古龙凹陷泉头组坡折带特征及其对沉积层序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4
7
作者 王一同 张顺 +1 位作者 林春明 杨知盛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25-432,共8页
依据地震、钻井、测井、地层对比以及地层厚度等资料,对松辽盆地古龙凹陷泉头组坡折带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该区发育三种类型坡折,即断裂坡折、挠曲坡折和沉积坡折,坡折带沿着凹陷西部英台鼻状构造呈南北向弧形分布,平均坡降介于19‰~5... 依据地震、钻井、测井、地层对比以及地层厚度等资料,对松辽盆地古龙凹陷泉头组坡折带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该区发育三种类型坡折,即断裂坡折、挠曲坡折和沉积坡折,坡折带沿着凹陷西部英台鼻状构造呈南北向弧形分布,平均坡降介于19‰~50‰之间。坡折带的发育对层序结构及沉积演化具有重要控制作用,断裂坡折带发育于层序的底部,控制了SQ1~1河流相加积型层序的发育,其特点是坡折下部地层厚度是上部的2倍。挠曲坡折带发育于层序中部,呈现缓坡带(α)和陡坡带(β)两段式特点,四级层序SQ2~1在坡折部位发育密集的上超点,形成了以湖相上超为特点的层序结构,同时坡折带两侧地层具有上薄下厚的分布格局。沉积坡折带分布在层序顶部,控制了五级层序SQ2^(2-1)的发育,形成了湖泊—三角洲相进积型层序,具有坡折下部薄、上部厚的分布特点。断裂坡折带控制的河流相加积型层序,有利于断层上倾遮挡及点坝透镜体圈闭的发育;挠曲坡折带控制的湖相上超型层序,有利于岩性上倾尖灭圈闭的发育;沉积坡折带控制的湖泊—三角洲进积型层序,有利于河口坝型岩性圈闭的发育,因此,坡折带的研究对于松辽盆地古龙凹陷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 古龙凹陷 坡折带 层序与沉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萨北二区西部取芯井区高台子油层沉积相精细研究
8
作者 韩沛辰 马世忠 +2 位作者 郭君嗣 陈熹 关明伟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55-161,共7页
通过对萨北二区系统取心井岩心的精细观察与分析,得出研究区高一组主要发育三角洲内前缘亚相,在取心井上共识别出5种主要沉积微相。精细分析了取芯井区的平面沉积微相展布,从而揭示了单砂体的空间分布特征。并重点刻画了三种单砂体的参... 通过对萨北二区系统取心井岩心的精细观察与分析,得出研究区高一组主要发育三角洲内前缘亚相,在取心井上共识别出5种主要沉积微相。精细分析了取芯井区的平面沉积微相展布,从而揭示了单砂体的空间分布特征。并重点刻画了三种单砂体的参数及特征,为油田开发调整特别是剩余油的预测提供重要的地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萨北二区 高台子油层 取芯井 岩心 沉积微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