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庆油田CO_(2)驱油技术研究试验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4
1
作者 程杰成 白军辉 +7 位作者 李玉春 刘勇 李国 孟岚 杨铁军 贾世华 韩重莲 李佳伟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14,共9页
CO_(2)驱油技术具有驱油经济效益与减排社会效益兼得的显著优势,随着国家双碳战略目标的提出,该项技术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大庆油田开展CO_(2)驱油技术的研究较早,CO_(2)非混相驱应用规模长期保持国内领先水平。论文系统总结了大庆油... CO_(2)驱油技术具有驱油经济效益与减排社会效益兼得的显著优势,随着国家双碳战略目标的提出,该项技术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大庆油田开展CO_(2)驱油技术的研究较早,CO_(2)非混相驱应用规模长期保持国内领先水平。论文系统总结了大庆油田CO_(2)非混相驱开发设计、跟踪调整及分层注入等理论技术成果,介绍了特低渗透榆树林油田CO_(2)非混相驱工业化试验、中低渗敖南油田CO_(2)驱先导试验及古龙页岩油藏CO_(2)驱试注试验,展望了大庆油田CO_(2)驱油与埋存技术的应用前景及不同类型油藏技术攻关方向。研究成果可为国内同类型油藏CO_(2)驱油与埋存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庆油田 CO_(2)驱 提高采收率 矿场试验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含水老油田深度开发面临挑战及发展方向 被引量:7
2
作者 刘合 杜庆龙 +6 位作者 高兴军 孟岚 杨冰冰 邹存友 王治国 朱振坤 梁鸿雁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5-24,共10页
高含水老油田是我国石油储量和产量的主体,对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支撑国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在全面肯定中国高含水老油田重要战略地位的基础上,深入剖析高含水分类油藏开发现状,指出了实现高质量发展所面临的提高采收率、... 高含水老油田是我国石油储量和产量的主体,对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支撑国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在全面肯定中国高含水老油田重要战略地位的基础上,深入剖析高含水分类油藏开发现状,指出了实现高质量发展所面临的提高采收率、低成本高效开发及全生命周期绿色开发3大方面的挑战,明确了高含水老油田总体发展方向及核心关键技术,一是发展以“大幅度提高采收率”为目标的精准开发技术,二是发展以“智能高效”为目标的采油工程技术,三是发展以“高效、绿色、智能”为目标的地面工程技术。研究成果为中国高含水老油田今后较长时期的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含水 老油田 深度开发 挑战 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田非金属管道无损检测技术现状及发展建议
3
作者 符中欣 赵春 张昆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44-152,共9页
非金属管道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在油田中应用越来越多,但其承压、抗热性能较金属管道差,且随着使用年限增长发生老化等问题会导致管道失效,因此操作简单、结果准确的检测技术对油田非金属管道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文献调研对油田... 非金属管道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在油田中应用越来越多,但其承压、抗热性能较金属管道差,且随着使用年限增长发生老化等问题会导致管道失效,因此操作简单、结果准确的检测技术对油田非金属管道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文献调研对油田用非金属管道进行梳理分类,分析了数字射线、超声、微波、红外热成像以及太赫兹检测技术等非金属管道检测技术的原理、技术特点、适用范围以及研究现状;简要介绍了目前国内油田在用非金属管线埋深和路由检测技术原理,同时调研了国外最新非金属管道检测技术的原理、适应性及应用情况,并对国内非金属管道无损检测标准现状进行对比分析;最后提出了目前油田用非金属管道无损检测技术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建议。研究结果可为我国管道运输系统发展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金属管道 无损检测 检测标准 路由检测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气集输系统能效动态综合评价模型
4
作者 彭星煜 蒋海洋 +5 位作者 龚建华 朱进 夏炜 陈瑞熙 陈磊 杜德飞 《天然气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46-154,共9页
气田在进入开发中后期,需要对能耗体系进行评价和优化,但油气领域现有的静态能效评估方法大多忽略了模糊性与随机性,且未考虑时间效应对评价结果的影响,有必要对静态算法进行升级优化。为此,以某天然气集输系统能效动态数据为研究对象,... 气田在进入开发中后期,需要对能耗体系进行评价和优化,但油气领域现有的静态能效评估方法大多忽略了模糊性与随机性,且未考虑时间效应对评价结果的影响,有必要对静态算法进行升级优化。为此,以某天然气集输系统能效动态数据为研究对象,利用云模型理论以及TOWA算子二次加权法弥补上述缺点,并结合RS-熵值赋权法,构建了针对天然气集输系统的能效动态综合评价模型,最后利用Python编程语言对各时序进行评价,并通过动态升维获得长时间维度下的能效动态综合评价结果。研究结果表明:①随着时间权向量的引入,更能反映长时间维度下的能效波动,信息内容更加丰富详实;②上述集输系统的能效动态综合评价结果为“一般”,后续优化可从二级指标中能耗占比较高的增压工艺入手;③通过3个气田能效动态综合评价结果分析,验证了所建立的优化模型能适用于大多数气田能效综合评价,方法具有广泛的适应性。结论认为,该评价模型将不确定性介入能效评价研究中,体现评价对象随时间迁移的动态性以及随机性,从而识别出该集输系统的能效薄弱环节,可深化天然气集输系统能效体系的认识,为节能降耗决策提供更多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输系统 动态权重 云模型 动态综合评价 TOWA算子 RS-熵值赋权法 能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源领域自适应的往复压缩机在线诊断方法
5
作者 段礼祥 张利军 +2 位作者 樊晓萱 李兴涛 禹胜阳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14,共6页
在线数据的不可预知性导致往复压缩机目前的诊断方法在实际应用中的适应性较差。为此,提出了一种多源领域自适应的往复压缩机在线诊断方法。该方法通过多源领域自适应学习,利用多个源域建立预训练诊断模型并保存模型参数。通过在线迁移... 在线数据的不可预知性导致往复压缩机目前的诊断方法在实际应用中的适应性较差。为此,提出了一种多源领域自适应的往复压缩机在线诊断方法。该方法通过多源领域自适应学习,利用多个源域建立预训练诊断模型并保存模型参数。通过在线迁移学习,将多个源域共享的模型参数迁移至目标域,并在训练过程中执行在线学习任务,通过线上反馈的数据调整诊断模型。诊断模型在保留已学到知识的基础上,可在线处理目标域新增数据,能成功应对数据的不可预知性,提高了该诊断方法在实际应用中的适应性。试验结果表明,在源域数量为3时,所提方法在2个场景下在线迁移学习诊断效果较好,平均准确率达到90%以上。研究结论可为往复压缩机在线诊断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往复压缩机 多源领域自适应 迁移学习 诊断模型 数据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产低渗油田注二氧化碳驱油效益开发地面关键设备创新与应用 被引量:4
6
作者 庞志庆 孟岚 彭启忠 《热力发电》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29-135,共7页
二氧化碳驱油可实现低产低渗油田的有效开发,但由于采出油井逐渐见气、部分见气量大,常规处理设备和工艺无法适应,严重影响生产。本文经过多年现场跟踪与试验,发明了新型油井井场分离集油设备、创新了气液一级分离设备结构,解决了气液... 二氧化碳驱油可实现低产低渗油田的有效开发,但由于采出油井逐渐见气、部分见气量大,常规处理设备和工艺无法适应,严重影响生产。本文经过多年现场跟踪与试验,发明了新型油井井场分离集油设备、创新了气液一级分离设备结构,解决了气液分离效果不好、生产无法平稳运行的问题;创新了分离沉降加热缓冲组合设备和天然气干燥除油组合设备,该设备集多项功能于一体,取代了常规流程中的三相分离器、加热炉、缓冲罐、光管干燥器、天然气除油器等设备,大幅简化了工艺流程、降低了建设投资与运行成本;发明了“双气-双液分离转油工艺”,既可适应气油比变化范围大的实际生产需求,又提高了分离效果;最终实现了油井采出流体的密闭、平稳集输与处理,保障了油田效益开发,已累计产油53.7万t、累计埋存二氧化碳161.6万t以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十分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驱 井口集油罐 分离沉降加热缓冲组合设备 天然气干燥除油组合设备 双气-双液分离转油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S故障树和BN的转油站工艺系统可靠性评估
7
作者 王大庆 王晓黎 梁平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2期9621-9630,共10页
转油站是油田油气集输系统的核心枢纽,对于维持油田稳定生产和油气持续供应至关重要。鉴于其工艺系统的复杂性以及故障的多态性和故障关系的模糊不确定性,提出了融合T-S模糊故障树与贝叶斯网络(Bayesian network,BN)的系统可靠性评估方... 转油站是油田油气集输系统的核心枢纽,对于维持油田稳定生产和油气持续供应至关重要。鉴于其工艺系统的复杂性以及故障的多态性和故障关系的模糊不确定性,提出了融合T-S模糊故障树与贝叶斯网络(Bayesian network,BN)的系统可靠性评估方法。首先,基于T-S门及其描述规则建立T-S模糊故障树,并将其转化成贝叶斯网络模型;其次,结合有限的故障样本和通用数据源,基于贝叶斯更新估计确定基本事件故障率,以应对故障样本数据的不确定性;最后,协同运用T-S故障树和BN模型,正向推理预测工艺系统的可靠性和基本事件的贡献度,并反向诊断导致系统不同故障状态发生的关键致因。针对典型转油站工艺系统的应用研究表明,本文方法能够在基础数据和事件关系不确定性条件下实现系统故障率预测和薄弱环节诊断,从而为复杂油气工艺系统优化设计和可靠性维护提供决策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S模糊故障树 贝叶斯网络 贝叶斯估计 可靠性评估 转油站 故障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防垢反相破乳剂在聚合物驱采出液处理中的应用
8
作者 刘文杰 吴迪 +3 位作者 薛强 乔福璐 古文革 李颖慧 《现代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24-229,共6页
通过高效反相破乳剂和水质稳定剂的复合研制了集反相破乳、防垢、抑制新生矿物颗粒生成功能于一体的防垢反相破乳剂FSP-2101。实验在大庆油田聚中312转油污水站掺水炉进水中以11~16 mg/L加药量,替代现场在用的反相破乳剂、阻垢剂和絮凝... 通过高效反相破乳剂和水质稳定剂的复合研制了集反相破乳、防垢、抑制新生矿物颗粒生成功能于一体的防垢反相破乳剂FSP-2101。实验在大庆油田聚中312转油污水站掺水炉进水中以11~16 mg/L加药量,替代现场在用的反相破乳剂、阻垢剂和絮凝剂,在综合药剂处理费用持平的情况下,显著改善了该站聚合物驱采出液的油水分离效果,油岗外输水含油量和悬浮固体含量分别从实验前的257 mg/L和20 mg/L降低至33 mg/L和11 mg/L,达到了水岗滤前水的水质控制指标;水岗沉降工艺出水含油量和悬浮固体含量分别从实验前的28 mg/L和13 mg/L降低到10 mg/L和10 mg/L,达到20 mg/L的含聚合物采出水回注高渗透率油藏含油量和悬浮固体含量控制指标。此外,水岗进水水质的改善还使采出水处理过程中的污油泥产生量降低了8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垢剂 反相破乳剂 聚合物驱 采出液 采出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原油静止储存胶凝沉积的地下水封洞库潜液泵水力设计方法 被引量:1
9
作者 洪家骏 欧阳伟雄 +1 位作者 孙巍 王志华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03-115,I0007,I0008,共15页
地下水封洞库原油恒温且储油环境稳定,在储存过程中存在原油静止储存胶凝沉积。对以扬程为特性参数的潜液泵水力设计提出约束条件,分析地下水封洞库原油静止储存胶时存在凝沉积过程,建立地下水封洞库储油胶凝沉积层厚度预测方法,通过振... 地下水封洞库原油恒温且储油环境稳定,在储存过程中存在原油静止储存胶凝沉积。对以扬程为特性参数的潜液泵水力设计提出约束条件,分析地下水封洞库原油静止储存胶时存在凝沉积过程,建立地下水封洞库储油胶凝沉积层厚度预测方法,通过振荡剪切实验获取胶凝沉积层发生剪切破坏所需剪切应力;考虑开启潜液泵时剪切流场产生切向应力,建立地下水封洞库储油周转过程的胶凝结构破坏力学模型。以水力输送和剪切破坏为约束,建立考虑原油静止储存时存在胶凝沉积的地下水封洞库潜液泵水力设计方法。以某地下水封洞库为工程背景,应用并验证潜液泵水力设计方法。结果表明:应用该水力设计方法优化潜液泵适宜扬程为139.0 m,高于满足最低工作要求扬程的6.1%。原油流变性实验结果验证模型的可行性,原油动力黏度与相对密度的增大削弱胶凝沉积层的剪切破坏效果,对于不同工况,较大的原油动力黏度与相对密度可以提升储油周转过程破坏胶凝沉积层的稳定性。该结果为地下水封洞库储油周转过程的安全与优化运行提供依据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封洞库 潜液泵 胶凝沉积 力学模型 剪切破坏 扬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疏水改性钢网对模拟化学驱油田污水破乳除油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刘立新 谭小红 +4 位作者 赵晓非 赖家凤 王恩勋 邱观平 陈美岚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257-261,共5页
以聚丙烯(PP)溶液涂覆不锈钢网进行表面疏水改性,优选涂覆液PP质量浓度为40 g/L,钢网目数为350目,改性后钢网表面水接触角153°。研究了改性钢网对3种模拟化学驱油田污水的破乳除油效果,结果表明,改性钢网对3种污水(表活剂驱污水、... 以聚丙烯(PP)溶液涂覆不锈钢网进行表面疏水改性,优选涂覆液PP质量浓度为40 g/L,钢网目数为350目,改性后钢网表面水接触角153°。研究了改性钢网对3种模拟化学驱油田污水的破乳除油效果,结果表明,改性钢网对3种污水(表活剂驱污水、聚驱污水和二元驱污水)均具有聚结破乳效果,其中,对表活剂驱污水的破乳除油效果最好,最佳搅拌条件下除油率为85.4%;油珠粒径显著增大,基本从乳化油转化为分散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拟化学驱油田污水 疏水改性钢网 润湿聚结 破乳 除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捕集CO_(2)的相变吸收剂与乙醇胺吸收剂性能对比 被引量:3
11
作者 白雨鑫 郑润芬 +2 位作者 魏立新 赵福君 韩晓瑜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9-27,48,共10页
目的解决传统吸收剂捕集二氧化碳(CO_(2))存在的再生能耗和经济成本较高等问题,研发新型相变吸收剂。方法对4种相变吸收剂体系:DETA-1-propanol、MMEA-DEG、DEEA-MEA和DEEA-AEEA的性能进行了对比研究,以传统吸收剂质量分数为30%的乙醇胺... 目的解决传统吸收剂捕集二氧化碳(CO_(2))存在的再生能耗和经济成本较高等问题,研发新型相变吸收剂。方法对4种相变吸收剂体系:DETA-1-propanol、MMEA-DEG、DEEA-MEA和DEEA-AEEA的性能进行了对比研究,以传统吸收剂质量分数为30%的乙醇胺(MEA)溶液作为参考基准,进行吸收、解吸、发泡、腐蚀、循环吸收-解吸实验研究以及再生能耗和成本估算。结果DETA-1-propanol体系的富相体积占总体积的66%,最大吸收负荷为3.34 mol/kg,与MEA吸收剂相比提高了54.6%。溶剂成本为11500元/t,相比MEA吸收剂增加了35.5%,再生显热(以每1 t CO_(2)计)为0.28 GJ/t,再生潜热为1.1 GJ/t,与MEA吸收剂相比分别降低了73.3%和12.0%。结论DETA-1-propanol吸收剂体系具有较高的吸收、解吸性能和较高的循环稳定性,以及较低的再生能耗和溶剂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 碳捕集 相变吸收剂 吸收 解吸 腐蚀 再生能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水两相流超低含水率微波相位检测方法 被引量:2
12
作者 徐英 孟峥 +3 位作者 袁超 左荣基 韩春红 艾克拜尔·麦麦提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080-1089,共10页
原油外输过程中超低含水率的在线精确测量对确定原油的品质和保障原油交易时双方的利益有重要的意义.电磁波在含水原油介质中传播时会发生幅值衰减和相位移动,天线作为一种接收和发射电磁波的基本结构,被广泛运用于微波测量系统中.针对... 原油外输过程中超低含水率的在线精确测量对确定原油的品质和保障原油交易时双方的利益有重要的意义.电磁波在含水原油介质中传播时会发生幅值衰减和相位移动,天线作为一种接收和发射电磁波的基本结构,被广泛运用于微波测量系统中.针对天线的谐振特性,设计了一种基于双天线法的超低含水率测量微波传感器,通过测量传感器S21幅值和相位的变化,感测出油水两相流中的含水率.采用COMSOL Multiphysics软件实现了对传感器结构的优化;通过分析传感器的S21响应与含水率变化关系,确定了传感器测量超低含水率的可行性,发现了适合传感器工作的频率范围.采用油水静态混合乳化实验和油水流动实验测试对仿真结果进行了验证.在4.64 GHz频率处,S21幅值和相位随含水率均呈线性变化,S21相位值测量灵敏度高,适用于0~3.00%范围内的含水率测量.随后,根据实验的相位结果,建立了0~3.00%超低含水率范围的油水乳化静态实验和动态实验含水率预测模型,在95%置信概率时,两个模型绝对误差均优于±0.1%.基于本研究给出的微波含水率测量传感器,其油水乳化实验测得含水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代替油水动态实验的测量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相流 数值模拟 优化设计 微波传感器 天线 含水率 S21幅值 S21相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驱油剂对无碱三元复合驱采出液乳化稳定性影响
13
作者 韩晓瑜 魏立新 +1 位作者 刘文杰 白雨鑫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817-1822,1826,共7页
为探究无碱三元驱油剂对于采出液乳化稳定的机理,为采出液处理提供依据。对游离水中含油量、油水动态界面张力、液滴界面寿命与油滴粒径分布状态及粒径随驱油剂含量的变化进行了研究。加入低浓度表面活性剂(100 mg/L)时,动态界面张力、... 为探究无碱三元驱油剂对于采出液乳化稳定的机理,为采出液处理提供依据。对游离水中含油量、油水动态界面张力、液滴界面寿命与油滴粒径分布状态及粒径随驱油剂含量的变化进行了研究。加入低浓度表面活性剂(100 mg/L)时,动态界面张力、界面寿命、油滴粒径均显著降低,水中含油量显著增加,随着表面活性剂浓度增加,动态界面张力、界面寿命、粒径、含油量变化均不明显;随着NaCl浓度上升,动态界面张力与界面寿命变化不明显,油滴粒径变大,水中含油量增加;随着聚合物浓度增加,动态界面张力与界面寿命变化不明显,对于油滴粒径与含油量出现双重作用。这表明表面活性剂与NaCl有利于乳化稳定,但表面活性剂作用远大于NaCl;低浓度聚合物不利于乳化稳定,随着浓度增加,有利于乳化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驱油剂 稳定性 动态界面张力 油滴粒径 絮凝 水相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不确定性的LNG低温储罐可靠性建模与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大庆 于海鸿 +2 位作者 罗婷婷 王晓黎 梁平 《低温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7-97,共11页
LNG低温储罐是液化天然气(LNG)储存和运输的关键设施,鉴于其失效影响因素众多以及失效状态的多样性和因果关系的模糊性,提出了一套基于不确定性理论技术的LNG储罐可靠性建模与分析方法。首先,利用T-S模糊故障树替代传统事故树建造LNG储... LNG低温储罐是液化天然气(LNG)储存和运输的关键设施,鉴于其失效影响因素众多以及失效状态的多样性和因果关系的模糊性,提出了一套基于不确定性理论技术的LNG储罐可靠性建模与分析方法。首先,利用T-S模糊故障树替代传统事故树建造LNG储罐失效事故模型,以保障建模精度及分析的细粒度;其次,采用专家辅助的机械化分配法来应对T-S模糊门描述规则数量激增时概率分配的挑战,同时引入模糊群体决策理论来解决失效数据稀缺条件下基本事件先验概率估计的问题;最后,通过映射机制将LNG储罐T-S事故树转化为贝叶斯网络(BN),利用BN双向推理和多源信息融合优势,高效求解可靠性指标并快速诊断关键致因。针对某LNG低温储罐的可靠性评估,验证了所提出方法的实用性和有效性,可为LNG储罐系统的设计优化和可靠性维护提供理论支持和决策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确定性 T-S模糊故障树 贝叶斯网络 可靠性分析 LNG低温储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气田地面集输管线的腐蚀原因及控制措施 被引量:4
15
作者 陈绍云 解鲁平 +5 位作者 高昌保 王丰 张春生 陈英敦 周丝雨 谈庆旬 《腐蚀与防护》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78-81,共4页
某气田在生产过程中,地面集输管线(包括三通、弯头、法兰等)发生多起穿孔或爆管事件,严重影响正常安全生产。通过管内腐蚀产物组成的能谱分析,管内多相流计算,腐蚀和冲蚀模型验证,腐蚀部位流场分析等,对该气田管线腐蚀的影响因素进行了... 某气田在生产过程中,地面集输管线(包括三通、弯头、法兰等)发生多起穿孔或爆管事件,严重影响正常安全生产。通过管内腐蚀产物组成的能谱分析,管内多相流计算,腐蚀和冲蚀模型验证,腐蚀部位流场分析等,对该气田管线腐蚀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管线和管件的穿孔或爆管主要是CO_(2)腐蚀和冲刷腐蚀引起的,管内介质流速较高时缓蚀剂的缓蚀效果会降低,通过流场与腐蚀数据耦合,明确了适合该气田工程应用的冲刷腐蚀临界流速,并提出了控制管线与管件腐蚀的防护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腐蚀 冲蚀 多相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元复合驱采出液中防垢剂浓度的检测方法与应用
16
作者 黄小会 王庆国 +2 位作者 刘明君 刘纪琼 康燕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36-539,共4页
针对目前三元复合驱油井采出液防垢剂浓度的检测方法尚属空白,采用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仪(ICP)测定法,分析了三元采出液中聚合物、表面活性剂、碱以及硅离子对防垢剂浓度测定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聚合物对防垢剂浓度检测影响最大,... 针对目前三元复合驱油井采出液防垢剂浓度的检测方法尚属空白,采用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仪(ICP)测定法,分析了三元采出液中聚合物、表面活性剂、碱以及硅离子对防垢剂浓度测定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聚合物对防垢剂浓度检测影响最大,表面活性剂、碱和硅离子对防垢剂浓度检测影响较小,平均精度偏差最高仅为2.6%。为消除聚合物的影响,采用氧化降解预处理方式,使检测平均精度偏差由38.9%降为0.2%。使用ICP法对大庆油田某三元复合驱试验区块30口油井进行了防垢剂浓度检测现场试验,药剂方案符合率由检测前的80%提高到了96%,检泵周期从210 d提高到了270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元复合驱 油井 防垢剂浓度检测 P含量 ICP 预处理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PA-VMD的去噪方法在管道泄漏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7
作者 侯轶轩 路敬祎 +1 位作者 张昆 张勇 《压力容器》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64-72,共9页
采用变分模态分解(VMD)算法对管道信号进行分析之前,针对VMD在自适应分解过程中人为预设参数会对测试结果造成不同影响的问题,利用海洋捕食者算法(MPA)对VMD算法中的关键参数进行自适应选取,从而提高了VMD的分解效果。计算VMD分解后的... 采用变分模态分解(VMD)算法对管道信号进行分析之前,针对VMD在自适应分解过程中人为预设参数会对测试结果造成不同影响的问题,利用海洋捕食者算法(MPA)对VMD算法中的关键参数进行自适应选取,从而提高了VMD的分解效果。计算VMD分解后的各模态分量与原始信号的概率密度之间的豪斯多夫距离(HD)选取有效分量,最后将有效分量进行重构得到去噪信号。试验结果表明,基于MPA优化VMD参数的信号去噪方法与灰狼优化算法(GWO)、鲸鱼优化算法(WOA)和遗传算法(GA)分别优化VMD参数的去噪方法相比,去噪后的信噪比得到了提高,均方误差和平均绝对误差均有所下降,表明本算法具有更好的去噪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道泄漏 去噪 变分模态分解算法 海洋捕食者算法 豪斯多夫距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废弃塑料降解与回收再利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18
作者 靳小平 朱玉方 +3 位作者 徐卉桐 谭煜 买买提江·依米提 何明宇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39-144,共6页
综述了近年来废弃塑料降解与回收再利用的物理法和化学法的研究进展,涉及环氧树脂、聚乙烯、聚氯乙烯等废塑料制品的一级回收和二级回收方法,也涵盖了包括热解、化学溶剂、单体共聚等废塑料制品的三级回收和四级回收方法,并对未来可持... 综述了近年来废弃塑料降解与回收再利用的物理法和化学法的研究进展,涉及环氧树脂、聚乙烯、聚氯乙烯等废塑料制品的一级回收和二级回收方法,也涵盖了包括热解、化学溶剂、单体共聚等废塑料制品的三级回收和四级回收方法,并对未来可持续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指出为了更好地对废弃塑料进行再生利用,未来处理方法应朝着环境友好、经济性高的方向发展,这不仅是当今主流趋势,也是解决塑料污染问题的必然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弃塑料 降解 回收再利用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O型含蜡原油乳状液胶凝体系的屈服特性 被引量:6
19
作者 国丽萍 聂冬雪 +3 位作者 季军美 王磊 孙海英 鞠国帅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10-118,共9页
在恒定剪切应力和剪切应力线性增加2种加载模式下,研究了油包水(W/O)型含蜡原油乳状液胶凝体系在凝点温度附近的屈服行为。以原油乳状液胶凝体系的屈服应变、屈服剪切速率为特征量,分析了剪切应力加载条件、加载量和胶凝体系含水率对含... 在恒定剪切应力和剪切应力线性增加2种加载模式下,研究了油包水(W/O)型含蜡原油乳状液胶凝体系在凝点温度附近的屈服行为。以原油乳状液胶凝体系的屈服应变、屈服剪切速率为特征量,分析了剪切应力加载条件、加载量和胶凝体系含水率对含蜡原油乳状液胶凝体系屈服特性的影响规律。引用屈服应变比例系数的概念,分析了不同恒温静置时间后含蜡原油乳状液胶凝体系结构恢复程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屈服应变可作为W/O型含蜡原油乳状液胶凝体系屈服的判据;增大原油乳状液胶凝体系含水体积分数,屈服应变增大,屈服剪切速率减小,体系恢复度增加。增大剪切应力加载量或剪切应力增加速率,原油乳状液胶凝体系屈服剪切速率增大,该体系的结构恢复程度变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蜡原油 乳状液凝胶体系 屈服特性 屈服应变 结构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容法测定天然气水露点的技术关键 被引量:6
20
作者 穆承广 索镛桢 +6 位作者 赵一桦 谭为群 李东阳 王华青 郁卫平 王海峰 何斌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S01期166-170,共5页
电容法是天然气水露点测定的一种常用方法,具有响应速度较快、仪器结构简单、不依赖人工观察、设备造价低等优点,已在便携及在线水露点测定仪器中得以广泛应用。在我国现行的露点校准条件下,电容法对高压天然气水露点的测试结果与真实... 电容法是天然气水露点测定的一种常用方法,具有响应速度较快、仪器结构简单、不依赖人工观察、设备造价低等优点,已在便携及在线水露点测定仪器中得以广泛应用。在我国现行的露点校准条件下,电容法对高压天然气水露点的测试结果与真实值之间有可能存在着偏差,为此开展了相关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①电容法测量的长期稳定性较差,建议评估稳定性后制定合适的校准周期;②电容法在原理上是电容值与露点值的一一对应,不涉及水含量测定,更不涉及水含量换算成水露点;③在我国现行露点校准条件下,电容法对高压天然气水露点的测试结果可能与真值存在偏差,但尚需实验证实,如果能够直接校准温度测量和结露识别系统,则校准后的冷镜露点仪可用于不同压力下露点偏差的查找;④当样气湿度高于传感器湿度,则响应时间较短,反之则较长,对于在线式电容法仪器,在传感器完成响应之后,只要样品水含量或压力在短时间内不发生大幅度变化,即可认为仪器示值为实时测量结果;⑤只有样品气的湿度波动很小时,通过重复测量检查测试结果的可接收性才具有意义;⑥电容法的重复性随样气湿度的增大而向好,但由于实验室间测试结果差异较大,再现性与样气湿度无关联。结论认为,对于常压下抽样检测天然气水露点,电容法在准确度、检测速度、检测成本等方面仍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容法 天然气水露点 测定 水含量 压力 湿度 重复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