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庆油田CO_(2)驱油技术研究试验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6
1
作者 程杰成 白军辉 +7 位作者 李玉春 刘勇 李国 孟岚 杨铁军 贾世华 韩重莲 李佳伟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14,共9页
CO_(2)驱油技术具有驱油经济效益与减排社会效益兼得的显著优势,随着国家双碳战略目标的提出,该项技术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大庆油田开展CO_(2)驱油技术的研究较早,CO_(2)非混相驱应用规模长期保持国内领先水平。论文系统总结了大庆油... CO_(2)驱油技术具有驱油经济效益与减排社会效益兼得的显著优势,随着国家双碳战略目标的提出,该项技术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大庆油田开展CO_(2)驱油技术的研究较早,CO_(2)非混相驱应用规模长期保持国内领先水平。论文系统总结了大庆油田CO_(2)非混相驱开发设计、跟踪调整及分层注入等理论技术成果,介绍了特低渗透榆树林油田CO_(2)非混相驱工业化试验、中低渗敖南油田CO_(2)驱先导试验及古龙页岩油藏CO_(2)驱试注试验,展望了大庆油田CO_(2)驱油与埋存技术的应用前景及不同类型油藏技术攻关方向。研究成果可为国内同类型油藏CO_(2)驱油与埋存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庆油田 CO_(2)驱 提高采收率 矿场试验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庆油田天然气干法脱硫剂的比选与应用 被引量:18
2
作者 吴家文 崔红霞 +3 位作者 姚为英 王京博 宋考平 王朋珍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28-332,共5页
对天然气干法脱硫技术(分子筛法,氧化铁法及活性炭法)及所用脱硫剂作了综合分析。在相应的室内脱硫装置上,在单一空速、温度等条件下,测定了5种氧化铁脱硫剂和5种活性炭脱硫剂用于含3mg/LH2S的N2气脱硫时的硫容。在扩大的空速(50... 对天然气干法脱硫技术(分子筛法,氧化铁法及活性炭法)及所用脱硫剂作了综合分析。在相应的室内脱硫装置上,在单一空速、温度等条件下,测定了5种氧化铁脱硫剂和5种活性炭脱硫剂用于含3mg/LH2S的N2气脱硫时的硫容。在扩大的空速(500-20001/h)、温度(20~120℃)、H2S浓度(2-11mg/L,氧化铁)或粒度(0.2~1.0mm,活性炭)条件下,对初选氧化铁脱硫剂EF-2和活性炭脱硫剂3018作了进一步考察,通过脱硫效果和工艺条件对比,选择3108为大庆油田天然气脱硫剂。在3108基础上,改用Na2CCh为浸渍用碱,浸渍量6%,改用商品TLC为催化剂,制得了一种高效煤制活性炭脱硫剂。将这种脱硫剂用于大庆油田喇二注气站天然气脱硫,日处理天然气72×10^4m^3,空气需求量24m^3/h,原料气含H2S0.0445~0.213mg/L,净化气含H2S0~0.0017mg/L,满足有关国家标准的要求(≤0.02mg/L)。图1表6参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 脱硫处理 脱硫剂 活性炭 筛选 制备 硫容 大庆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庆油田抗震防灾系统工程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孙建刚 张万昌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1995年第4期47-52,共6页
本文从系统科学和抗震防灾整体分析的角度,论述了大庆油田“八五”期间抗震防灾方面已进行的研究和需待解决的问题。并对油田建立抗震防灾专家系统进行了探讨,指出了对油田抗震防灾生命线系统进行可靠性研究的必要性。
关键词 抗震 防灾对策 油田 防灾 系统工程 可靠性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含水老油田深度开发面临挑战及发展方向 被引量:10
4
作者 刘合 杜庆龙 +6 位作者 高兴军 孟岚 杨冰冰 邹存友 王治国 朱振坤 梁鸿雁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5-24,共10页
高含水老油田是我国石油储量和产量的主体,对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支撑国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在全面肯定中国高含水老油田重要战略地位的基础上,深入剖析高含水分类油藏开发现状,指出了实现高质量发展所面临的提高采收率、... 高含水老油田是我国石油储量和产量的主体,对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支撑国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在全面肯定中国高含水老油田重要战略地位的基础上,深入剖析高含水分类油藏开发现状,指出了实现高质量发展所面临的提高采收率、低成本高效开发及全生命周期绿色开发3大方面的挑战,明确了高含水老油田总体发展方向及核心关键技术,一是发展以“大幅度提高采收率”为目标的精准开发技术,二是发展以“智能高效”为目标的采油工程技术,三是发展以“高效、绿色、智能”为目标的地面工程技术。研究成果为中国高含水老油田今后较长时期的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含水 老油田 深度开发 挑战 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田非金属管道无损检测技术现状及发展建议 被引量:1
5
作者 符中欣 赵春 张昆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44-152,共9页
非金属管道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在油田中应用越来越多,但其承压、抗热性能较金属管道差,且随着使用年限增长发生老化等问题会导致管道失效,因此操作简单、结果准确的检测技术对油田非金属管道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文献调研对油田... 非金属管道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在油田中应用越来越多,但其承压、抗热性能较金属管道差,且随着使用年限增长发生老化等问题会导致管道失效,因此操作简单、结果准确的检测技术对油田非金属管道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文献调研对油田用非金属管道进行梳理分类,分析了数字射线、超声、微波、红外热成像以及太赫兹检测技术等非金属管道检测技术的原理、技术特点、适用范围以及研究现状;简要介绍了目前国内油田在用非金属管线埋深和路由检测技术原理,同时调研了国外最新非金属管道检测技术的原理、适应性及应用情况,并对国内非金属管道无损检测标准现状进行对比分析;最后提出了目前油田用非金属管道无损检测技术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建议。研究结果可为我国管道运输系统发展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金属管道 无损检测 检测标准 路由检测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气集输系统能效动态综合评价模型
6
作者 彭星煜 蒋海洋 +5 位作者 龚建华 朱进 夏炜 陈瑞熙 陈磊 杜德飞 《天然气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46-154,共9页
气田在进入开发中后期,需要对能耗体系进行评价和优化,但油气领域现有的静态能效评估方法大多忽略了模糊性与随机性,且未考虑时间效应对评价结果的影响,有必要对静态算法进行升级优化。为此,以某天然气集输系统能效动态数据为研究对象,... 气田在进入开发中后期,需要对能耗体系进行评价和优化,但油气领域现有的静态能效评估方法大多忽略了模糊性与随机性,且未考虑时间效应对评价结果的影响,有必要对静态算法进行升级优化。为此,以某天然气集输系统能效动态数据为研究对象,利用云模型理论以及TOWA算子二次加权法弥补上述缺点,并结合RS-熵值赋权法,构建了针对天然气集输系统的能效动态综合评价模型,最后利用Python编程语言对各时序进行评价,并通过动态升维获得长时间维度下的能效动态综合评价结果。研究结果表明:①随着时间权向量的引入,更能反映长时间维度下的能效波动,信息内容更加丰富详实;②上述集输系统的能效动态综合评价结果为“一般”,后续优化可从二级指标中能耗占比较高的增压工艺入手;③通过3个气田能效动态综合评价结果分析,验证了所建立的优化模型能适用于大多数气田能效综合评价,方法具有广泛的适应性。结论认为,该评价模型将不确定性介入能效评价研究中,体现评价对象随时间迁移的动态性以及随机性,从而识别出该集输系统的能效薄弱环节,可深化天然气集输系统能效体系的认识,为节能降耗决策提供更多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输系统 动态权重 云模型 动态综合评价 TOWA算子 RS-熵值赋权法 能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源领域自适应的往复压缩机在线诊断方法
7
作者 段礼祥 张利军 +2 位作者 樊晓萱 李兴涛 禹胜阳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14,共6页
在线数据的不可预知性导致往复压缩机目前的诊断方法在实际应用中的适应性较差。为此,提出了一种多源领域自适应的往复压缩机在线诊断方法。该方法通过多源领域自适应学习,利用多个源域建立预训练诊断模型并保存模型参数。通过在线迁移... 在线数据的不可预知性导致往复压缩机目前的诊断方法在实际应用中的适应性较差。为此,提出了一种多源领域自适应的往复压缩机在线诊断方法。该方法通过多源领域自适应学习,利用多个源域建立预训练诊断模型并保存模型参数。通过在线迁移学习,将多个源域共享的模型参数迁移至目标域,并在训练过程中执行在线学习任务,通过线上反馈的数据调整诊断模型。诊断模型在保留已学到知识的基础上,可在线处理目标域新增数据,能成功应对数据的不可预知性,提高了该诊断方法在实际应用中的适应性。试验结果表明,在源域数量为3时,所提方法在2个场景下在线迁移学习诊断效果较好,平均准确率达到90%以上。研究结论可为往复压缩机在线诊断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往复压缩机 多源领域自适应 迁移学习 诊断模型 数据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产低渗油田注二氧化碳驱油效益开发地面关键设备创新与应用 被引量:4
8
作者 庞志庆 孟岚 彭启忠 《热力发电》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29-135,共7页
二氧化碳驱油可实现低产低渗油田的有效开发,但由于采出油井逐渐见气、部分见气量大,常规处理设备和工艺无法适应,严重影响生产。本文经过多年现场跟踪与试验,发明了新型油井井场分离集油设备、创新了气液一级分离设备结构,解决了气液... 二氧化碳驱油可实现低产低渗油田的有效开发,但由于采出油井逐渐见气、部分见气量大,常规处理设备和工艺无法适应,严重影响生产。本文经过多年现场跟踪与试验,发明了新型油井井场分离集油设备、创新了气液一级分离设备结构,解决了气液分离效果不好、生产无法平稳运行的问题;创新了分离沉降加热缓冲组合设备和天然气干燥除油组合设备,该设备集多项功能于一体,取代了常规流程中的三相分离器、加热炉、缓冲罐、光管干燥器、天然气除油器等设备,大幅简化了工艺流程、降低了建设投资与运行成本;发明了“双气-双液分离转油工艺”,既可适应气油比变化范围大的实际生产需求,又提高了分离效果;最终实现了油井采出流体的密闭、平稳集输与处理,保障了油田效益开发,已累计产油53.7万t、累计埋存二氧化碳161.6万t以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十分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驱 井口集油罐 分离沉降加热缓冲组合设备 天然气干燥除油组合设备 双气-双液分离转油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孔板式节流阀内含蜡天然气蜡沉积规律的数值模拟
9
作者 顾鸿博 张永星 +2 位作者 陈晓玲 李龙 谭川江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4期10210-10217,共8页
含蜡天然气经过节流后,蜡晶会自发冷凝析出,在节流阀内堵塞后可能影响管道输送效率和气田集输生产活动。然而含蜡天然气中蜡析出到最终沉积过程较为复杂,包含蜡晶成核、生长、析出、沉积和剥离过程。因此,基于欧拉-拉格朗日框架,利用CFD... 含蜡天然气经过节流后,蜡晶会自发冷凝析出,在节流阀内堵塞后可能影响管道输送效率和气田集输生产活动。然而含蜡天然气中蜡析出到最终沉积过程较为复杂,包含蜡晶成核、生长、析出、沉积和剥离过程。因此,基于欧拉-拉格朗日框架,利用CFD(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方法完整描述含蜡天然气在节流后蜡晶成核、生长、沉积以及剥离的整个过程,探究不同孔板式节流阀结构下蜡沉积规律。结果表明:单孔板节流阀、双孔板节流阀和楔形节流阀的最大沉积量均随着入口压力的增加而增加,但沉积率随着入口压力的增大而下降;在节流效应相同前提下,楔形节流阀内沉积率最小;受流动轨迹的影响,单孔板式节流阀的沉积位置主要位于喉道出口截面以及距喉道出口约0.1 m处,且呈环带状分布,而双孔板节流阀与楔形节流阀的沉积位置近似沿流体流动方向呈冲击波状抛物线分布;整体而言,蜡沉积带的宽度随着压力增加而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蜡天然气 节流阀 蜡沉积规律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S故障树和BN的转油站工艺系统可靠性评估
10
作者 王大庆 王晓黎 梁平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2期9621-9630,共10页
转油站是油田油气集输系统的核心枢纽,对于维持油田稳定生产和油气持续供应至关重要。鉴于其工艺系统的复杂性以及故障的多态性和故障关系的模糊不确定性,提出了融合T-S模糊故障树与贝叶斯网络(Bayesian network,BN)的系统可靠性评估方... 转油站是油田油气集输系统的核心枢纽,对于维持油田稳定生产和油气持续供应至关重要。鉴于其工艺系统的复杂性以及故障的多态性和故障关系的模糊不确定性,提出了融合T-S模糊故障树与贝叶斯网络(Bayesian network,BN)的系统可靠性评估方法。首先,基于T-S门及其描述规则建立T-S模糊故障树,并将其转化成贝叶斯网络模型;其次,结合有限的故障样本和通用数据源,基于贝叶斯更新估计确定基本事件故障率,以应对故障样本数据的不确定性;最后,协同运用T-S故障树和BN模型,正向推理预测工艺系统的可靠性和基本事件的贡献度,并反向诊断导致系统不同故障状态发生的关键致因。针对典型转油站工艺系统的应用研究表明,本文方法能够在基础数据和事件关系不确定性条件下实现系统故障率预测和薄弱环节诊断,从而为复杂油气工艺系统优化设计和可靠性维护提供决策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S模糊故障树 贝叶斯网络 贝叶斯估计 可靠性评估 转油站 故障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防垢反相破乳剂在聚合物驱采出液处理中的应用
11
作者 刘文杰 吴迪 +3 位作者 薛强 乔福璐 古文革 李颖慧 《现代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24-229,共6页
通过高效反相破乳剂和水质稳定剂的复合研制了集反相破乳、防垢、抑制新生矿物颗粒生成功能于一体的防垢反相破乳剂FSP-2101。实验在大庆油田聚中312转油污水站掺水炉进水中以11~16 mg/L加药量,替代现场在用的反相破乳剂、阻垢剂和絮凝... 通过高效反相破乳剂和水质稳定剂的复合研制了集反相破乳、防垢、抑制新生矿物颗粒生成功能于一体的防垢反相破乳剂FSP-2101。实验在大庆油田聚中312转油污水站掺水炉进水中以11~16 mg/L加药量,替代现场在用的反相破乳剂、阻垢剂和絮凝剂,在综合药剂处理费用持平的情况下,显著改善了该站聚合物驱采出液的油水分离效果,油岗外输水含油量和悬浮固体含量分别从实验前的257 mg/L和20 mg/L降低至33 mg/L和11 mg/L,达到了水岗滤前水的水质控制指标;水岗沉降工艺出水含油量和悬浮固体含量分别从实验前的28 mg/L和13 mg/L降低到10 mg/L和10 mg/L,达到20 mg/L的含聚合物采出水回注高渗透率油藏含油量和悬浮固体含量控制指标。此外,水岗进水水质的改善还使采出水处理过程中的污油泥产生量降低了8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垢剂 反相破乳剂 聚合物驱 采出液 采出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膜水解酸化-生物膜接触氧化工艺处理油田采出水技术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峰 赵永庆 +2 位作者 曹宗仑 冯英明 陈进富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26-228,共3页
为满足污水外排要求,近年来国内外开发了"老三套"加"生化处理单元"的污水外排处理工艺。实验验证了生物膜水解酸化-生物膜接触氧化工艺处理双河联合站油田采出水的可行性。实验结果表明:在装置进水流量为15m3/d左右... 为满足污水外排要求,近年来国内外开发了"老三套"加"生化处理单元"的污水外排处理工艺。实验验证了生物膜水解酸化-生物膜接触氧化工艺处理双河联合站油田采出水的可行性。实验结果表明:在装置进水流量为15m3/d左右,水解酸化段停留时间(HRT)为6.4h,接触氧化段HRT为12.8h时,装置出水水质可达到国家一级排放标准(GB8978-1996);为减少来水油含量波动对生化处理效果的影响,在生化处理单元前应设置隔油调节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膜 水解酸化 接触氧化 油田采出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原油静止储存胶凝沉积的地下水封洞库潜液泵水力设计方法 被引量:2
13
作者 洪家骏 欧阳伟雄 +1 位作者 孙巍 王志华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03-115,I0007,I0008,共15页
地下水封洞库原油恒温且储油环境稳定,在储存过程中存在原油静止储存胶凝沉积。对以扬程为特性参数的潜液泵水力设计提出约束条件,分析地下水封洞库原油静止储存胶时存在凝沉积过程,建立地下水封洞库储油胶凝沉积层厚度预测方法,通过振... 地下水封洞库原油恒温且储油环境稳定,在储存过程中存在原油静止储存胶凝沉积。对以扬程为特性参数的潜液泵水力设计提出约束条件,分析地下水封洞库原油静止储存胶时存在凝沉积过程,建立地下水封洞库储油胶凝沉积层厚度预测方法,通过振荡剪切实验获取胶凝沉积层发生剪切破坏所需剪切应力;考虑开启潜液泵时剪切流场产生切向应力,建立地下水封洞库储油周转过程的胶凝结构破坏力学模型。以水力输送和剪切破坏为约束,建立考虑原油静止储存时存在胶凝沉积的地下水封洞库潜液泵水力设计方法。以某地下水封洞库为工程背景,应用并验证潜液泵水力设计方法。结果表明:应用该水力设计方法优化潜液泵适宜扬程为139.0 m,高于满足最低工作要求扬程的6.1%。原油流变性实验结果验证模型的可行性,原油动力黏度与相对密度的增大削弱胶凝沉积层的剪切破坏效果,对于不同工况,较大的原油动力黏度与相对密度可以提升储油周转过程破坏胶凝沉积层的稳定性。该结果为地下水封洞库储油周转过程的安全与优化运行提供依据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封洞库 潜液泵 胶凝沉积 力学模型 剪切破坏 扬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田电力负荷的短期预报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滨 李玉春 田艳文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65-68,共4页
油田电力负荷的短期预报方法可在数据库提取有关历史数据,在模型库调用某些预报模型,并把多种方法进行比较,利用几种方法的有机组合来得到最后的结果。故为供配电系统的运行提供实时信息。较实用的油田电力负荷灰色自适应预报模型能... 油田电力负荷的短期预报方法可在数据库提取有关历史数据,在模型库调用某些预报模型,并把多种方法进行比较,利用几种方法的有机组合来得到最后的结果。故为供配电系统的运行提供实时信息。较实用的油田电力负荷灰色自适应预报模型能够自动适应用电负荷的变化,自动调整预测值,使预测值达到较高的精度。经过某油田的在线应用表明,将预报值与实际的油田各系统用电量进行比较,可快速有效地诊断出用能薄弱环节,对提高相应系统的效率具有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田 电力负荷 短期预报 自适应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疏水改性钢网对模拟化学驱油田污水破乳除油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刘立新 谭小红 +4 位作者 赵晓非 赖家凤 王恩勋 邱观平 陈美岚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257-261,共5页
以聚丙烯(PP)溶液涂覆不锈钢网进行表面疏水改性,优选涂覆液PP质量浓度为40 g/L,钢网目数为350目,改性后钢网表面水接触角153°。研究了改性钢网对3种模拟化学驱油田污水的破乳除油效果,结果表明,改性钢网对3种污水(表活剂驱污水、... 以聚丙烯(PP)溶液涂覆不锈钢网进行表面疏水改性,优选涂覆液PP质量浓度为40 g/L,钢网目数为350目,改性后钢网表面水接触角153°。研究了改性钢网对3种模拟化学驱油田污水的破乳除油效果,结果表明,改性钢网对3种污水(表活剂驱污水、聚驱污水和二元驱污水)均具有聚结破乳效果,其中,对表活剂驱污水的破乳除油效果最好,最佳搅拌条件下除油率为85.4%;油珠粒径显著增大,基本从乳化油转化为分散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拟化学驱油田污水 疏水改性钢网 润湿聚结 破乳 除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地域文化解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杨楠 《现代园艺》 2017年第4期103-103,共1页
就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地域文化进行解析,并总结出园林景观设计中地域文化发展的关键要素及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
关键词 园林景观 设计 地域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捕集CO_(2)的相变吸收剂与乙醇胺吸收剂性能对比 被引量:3
17
作者 白雨鑫 郑润芬 +2 位作者 魏立新 赵福君 韩晓瑜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9-27,48,共10页
目的解决传统吸收剂捕集二氧化碳(CO_(2))存在的再生能耗和经济成本较高等问题,研发新型相变吸收剂。方法对4种相变吸收剂体系:DETA-1-propanol、MMEA-DEG、DEEA-MEA和DEEA-AEEA的性能进行了对比研究,以传统吸收剂质量分数为30%的乙醇胺... 目的解决传统吸收剂捕集二氧化碳(CO_(2))存在的再生能耗和经济成本较高等问题,研发新型相变吸收剂。方法对4种相变吸收剂体系:DETA-1-propanol、MMEA-DEG、DEEA-MEA和DEEA-AEEA的性能进行了对比研究,以传统吸收剂质量分数为30%的乙醇胺(MEA)溶液作为参考基准,进行吸收、解吸、发泡、腐蚀、循环吸收-解吸实验研究以及再生能耗和成本估算。结果DETA-1-propanol体系的富相体积占总体积的66%,最大吸收负荷为3.34 mol/kg,与MEA吸收剂相比提高了54.6%。溶剂成本为11500元/t,相比MEA吸收剂增加了35.5%,再生显热(以每1 t CO_(2)计)为0.28 GJ/t,再生潜热为1.1 GJ/t,与MEA吸收剂相比分别降低了73.3%和12.0%。结论DETA-1-propanol吸收剂体系具有较高的吸收、解吸性能和较高的循环稳定性,以及较低的再生能耗和溶剂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 碳捕集 相变吸收剂 吸收 解吸 腐蚀 再生能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水两相流超低含水率微波相位检测方法 被引量:2
18
作者 徐英 孟峥 +3 位作者 袁超 左荣基 韩春红 艾克拜尔·麦麦提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080-1089,共10页
原油外输过程中超低含水率的在线精确测量对确定原油的品质和保障原油交易时双方的利益有重要的意义.电磁波在含水原油介质中传播时会发生幅值衰减和相位移动,天线作为一种接收和发射电磁波的基本结构,被广泛运用于微波测量系统中.针对... 原油外输过程中超低含水率的在线精确测量对确定原油的品质和保障原油交易时双方的利益有重要的意义.电磁波在含水原油介质中传播时会发生幅值衰减和相位移动,天线作为一种接收和发射电磁波的基本结构,被广泛运用于微波测量系统中.针对天线的谐振特性,设计了一种基于双天线法的超低含水率测量微波传感器,通过测量传感器S21幅值和相位的变化,感测出油水两相流中的含水率.采用COMSOL Multiphysics软件实现了对传感器结构的优化;通过分析传感器的S21响应与含水率变化关系,确定了传感器测量超低含水率的可行性,发现了适合传感器工作的频率范围.采用油水静态混合乳化实验和油水流动实验测试对仿真结果进行了验证.在4.64 GHz频率处,S21幅值和相位随含水率均呈线性变化,S21相位值测量灵敏度高,适用于0~3.00%范围内的含水率测量.随后,根据实验的相位结果,建立了0~3.00%超低含水率范围的油水乳化静态实验和动态实验含水率预测模型,在95%置信概率时,两个模型绝对误差均优于±0.1%.基于本研究给出的微波含水率测量传感器,其油水乳化实验测得含水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代替油水动态实验的测量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相流 数值模拟 优化设计 微波传感器 天线 含水率 S21幅值 S21相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不确定性的LNG低温储罐可靠性建模与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大庆 于海鸿 +2 位作者 罗婷婷 王晓黎 梁平 《低温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7-97,共11页
LNG低温储罐是液化天然气(LNG)储存和运输的关键设施,鉴于其失效影响因素众多以及失效状态的多样性和因果关系的模糊性,提出了一套基于不确定性理论技术的LNG储罐可靠性建模与分析方法。首先,利用T-S模糊故障树替代传统事故树建造LNG储... LNG低温储罐是液化天然气(LNG)储存和运输的关键设施,鉴于其失效影响因素众多以及失效状态的多样性和因果关系的模糊性,提出了一套基于不确定性理论技术的LNG储罐可靠性建模与分析方法。首先,利用T-S模糊故障树替代传统事故树建造LNG储罐失效事故模型,以保障建模精度及分析的细粒度;其次,采用专家辅助的机械化分配法来应对T-S模糊门描述规则数量激增时概率分配的挑战,同时引入模糊群体决策理论来解决失效数据稀缺条件下基本事件先验概率估计的问题;最后,通过映射机制将LNG储罐T-S事故树转化为贝叶斯网络(BN),利用BN双向推理和多源信息融合优势,高效求解可靠性指标并快速诊断关键致因。针对某LNG低温储罐的可靠性评估,验证了所提出方法的实用性和有效性,可为LNG储罐系统的设计优化和可靠性维护提供理论支持和决策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确定性 T-S模糊故障树 贝叶斯网络 可靠性分析 LNG低温储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驱油剂对无碱三元复合驱采出液乳化稳定性影响
20
作者 韩晓瑜 魏立新 +1 位作者 刘文杰 白雨鑫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817-1822,1826,共7页
为探究无碱三元驱油剂对于采出液乳化稳定的机理,为采出液处理提供依据。对游离水中含油量、油水动态界面张力、液滴界面寿命与油滴粒径分布状态及粒径随驱油剂含量的变化进行了研究。加入低浓度表面活性剂(100 mg/L)时,动态界面张力、... 为探究无碱三元驱油剂对于采出液乳化稳定的机理,为采出液处理提供依据。对游离水中含油量、油水动态界面张力、液滴界面寿命与油滴粒径分布状态及粒径随驱油剂含量的变化进行了研究。加入低浓度表面活性剂(100 mg/L)时,动态界面张力、界面寿命、油滴粒径均显著降低,水中含油量显著增加,随着表面活性剂浓度增加,动态界面张力、界面寿命、粒径、含油量变化均不明显;随着NaCl浓度上升,动态界面张力与界面寿命变化不明显,油滴粒径变大,水中含油量增加;随着聚合物浓度增加,动态界面张力与界面寿命变化不明显,对于油滴粒径与含油量出现双重作用。这表明表面活性剂与NaCl有利于乳化稳定,但表面活性剂作用远大于NaCl;低浓度聚合物不利于乳化稳定,随着浓度增加,有利于乳化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驱油剂 稳定性 动态界面张力 油滴粒径 絮凝 水相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