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三元复合驱和聚合物驱采出原油组成和破乳脱水的关系
被引量:
8
1
作者
张付生
张雅琴
+2 位作者
程杰成
李金玲
宋蕊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17-120,共4页
进行了三元复合驱采出液和聚合物驱采出液与水驱采出液的对比破乳脱水实验及模拟采出液的破乳脱水实验,考察了三元复合驱和聚合物驱采出原油与水驱采出原油组成的差异,以及沥青质和胶质对破乳脱水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水驱相比,由于...
进行了三元复合驱采出液和聚合物驱采出液与水驱采出液的对比破乳脱水实验及模拟采出液的破乳脱水实验,考察了三元复合驱和聚合物驱采出原油与水驱采出原油组成的差异,以及沥青质和胶质对破乳脱水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水驱相比,由于原油各组分与岩石表面相互作用力的差异及不同驱替液的驱替能力的差异,三元复合驱和聚合物驱采出原油中沥青质、胶质和芳烃含量增加。原油中沥青质和胶质含量的增加,导致采出液的油、水相分离更困难,因为沥青质和胶质是原油中对油-水界面膜强度贡献较大的组分,其进入油-水界面使界面膜强度较大。沥青质形成的界面膜的强度大于胶质形成的界面膜,因此沥青质对油、水分离的影响大于胶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驱
聚合物驱
三元复合驱
沥青质
胶质
破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碱化度对聚合氯化铝混凝除硅的影响
被引量:
3
2
作者
赵晓非
张晓阳
+3 位作者
杨腾飞
范蕾
王顺武
于庆龙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4375-4378,4397,共5页
通过对实验室现有工业级聚合氯化铝进行碱化度分析,向多个化学试剂厂调研得出,现场常用聚合氯化铝的碱化度在1.5~2.7之间。通过合成不同碱化度(2.0~2.4)的聚合氯化铝,对模拟成垢水进行系统的混凝实验,考察碱化度对聚合氯化铝混凝除硅...
通过对实验室现有工业级聚合氯化铝进行碱化度分析,向多个化学试剂厂调研得出,现场常用聚合氯化铝的碱化度在1.5~2.7之间。通过合成不同碱化度(2.0~2.4)的聚合氯化铝,对模拟成垢水进行系统的混凝实验,考察碱化度对聚合氯化铝混凝除硅的影响。研究表明,碱化度会决定铝形态的分布,进而影响混凝除硅的效果。随着碱化度的升高,Ala含量逐渐降低,Alb含量先增大后减小,Alc含量逐渐增加。对模拟污水处理后,残余硅酸形态有很大差异,用聚合氯化铝(2.0)除硅后Sia含量变为32.1mg/L,Sic含量变为15.3mg/L;聚合氯化铝(2.2)除硅后Sia含量变为28.71mg/L,Sic含量变为30.5mg/L;聚合氯化铝(2.4)除硅后Sia含量变为22.4mg/L,Sic含量变为41.2mg/L。聚合氯化铝(2.0)除硅后Sia降低的比例最大,聚合氯化铝(2.4)除硅后Sic降低的比例最大。随着碱化度的升高,全硅剩余含量依次为47.4mg/L、59.5mg/L、63.6mg/L,表明碱化度越低,除硅效果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氯化铝
碱化度
铝形态
硅形态
混凝除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三元复合驱和聚合物驱采出原油组成和破乳脱水的关系
被引量:
8
1
作者
张付生
张雅琴
程杰成
李金玲
宋蕊
机构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油田
化学所
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
科技发展部
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第四采油厂试验大队
出处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17-120,共4页
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2005CB221305)资助
文摘
进行了三元复合驱采出液和聚合物驱采出液与水驱采出液的对比破乳脱水实验及模拟采出液的破乳脱水实验,考察了三元复合驱和聚合物驱采出原油与水驱采出原油组成的差异,以及沥青质和胶质对破乳脱水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水驱相比,由于原油各组分与岩石表面相互作用力的差异及不同驱替液的驱替能力的差异,三元复合驱和聚合物驱采出原油中沥青质、胶质和芳烃含量增加。原油中沥青质和胶质含量的增加,导致采出液的油、水相分离更困难,因为沥青质和胶质是原油中对油-水界面膜强度贡献较大的组分,其进入油-水界面使界面膜强度较大。沥青质形成的界面膜的强度大于胶质形成的界面膜,因此沥青质对油、水分离的影响大于胶质。
关键词
水驱
聚合物驱
三元复合驱
沥青质
胶质
破乳
Keywords
water flooding
polymer flooding
ASP flooding
asphaltene
resin
demulsification
分类号
TE357.46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碱化度对聚合氯化铝混凝除硅的影响
被引量:
3
2
作者
赵晓非
张晓阳
杨腾飞
范蕾
王顺武
于庆龙
机构
东北石油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石油与天然气化工省重点实验室
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第四采油厂试验大队
试验
一队
出处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4375-4378,4397,共5页
基金
黑龙江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12531061)
文摘
通过对实验室现有工业级聚合氯化铝进行碱化度分析,向多个化学试剂厂调研得出,现场常用聚合氯化铝的碱化度在1.5~2.7之间。通过合成不同碱化度(2.0~2.4)的聚合氯化铝,对模拟成垢水进行系统的混凝实验,考察碱化度对聚合氯化铝混凝除硅的影响。研究表明,碱化度会决定铝形态的分布,进而影响混凝除硅的效果。随着碱化度的升高,Ala含量逐渐降低,Alb含量先增大后减小,Alc含量逐渐增加。对模拟污水处理后,残余硅酸形态有很大差异,用聚合氯化铝(2.0)除硅后Sia含量变为32.1mg/L,Sic含量变为15.3mg/L;聚合氯化铝(2.2)除硅后Sia含量变为28.71mg/L,Sic含量变为30.5mg/L;聚合氯化铝(2.4)除硅后Sia含量变为22.4mg/L,Sic含量变为41.2mg/L。聚合氯化铝(2.0)除硅后Sia降低的比例最大,聚合氯化铝(2.4)除硅后Sic降低的比例最大。随着碱化度的升高,全硅剩余含量依次为47.4mg/L、59.5mg/L、63.6mg/L,表明碱化度越低,除硅效果越好。
关键词
聚合氯化铝
碱化度
铝形态
硅形态
混凝除硅
Keywords
polyaluminum chloride
basicity
aluminum speciation
silicon speciation
coagulation for silica removal
分类号
O69 [理学—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三元复合驱和聚合物驱采出原油组成和破乳脱水的关系
张付生
张雅琴
程杰成
李金玲
宋蕊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
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碱化度对聚合氯化铝混凝除硅的影响
赵晓非
张晓阳
杨腾飞
范蕾
王顺武
于庆龙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