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聚驱试验区井组间平面干扰对聚驱效果的影响
1
作者 柴海川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7期211-214,共4页
聚合物驱油现场试验的跟踪调整主要是对生产动态分析,注入井和采出井生产参数的调整,及时改变各井间的注采平衡关系,调整好层间和平面矛盾,扩大波及体积,提高聚驱效率。分析了某聚合物驱油试验区内井组间存在的平面干扰现象。由于试验... 聚合物驱油现场试验的跟踪调整主要是对生产动态分析,注入井和采出井生产参数的调整,及时改变各井间的注采平衡关系,调整好层间和平面矛盾,扩大波及体积,提高聚驱效率。分析了某聚合物驱油试验区内井组间存在的平面干扰现象。由于试验区内注入采出井生产参数的不合理,影响了井组间聚合物溶液的平面波及体积,降低了井组间的聚驱效率。通过对注入采出井合理的生产参数的调整,可以有效的扩大平面波及体积,提高聚合物驱油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面干扰 生产压差 生产参数调整 动态分析 波及体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孔介质中孔喉级别乳状液的形成条件及黏弹性 被引量:21
2
作者 周亚洲 王德民 +1 位作者 王志鹏 曹睿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10-116,共7页
采用岩心驱替实验模拟油藏中原油乳化过程,通过可视岩心驱替实验研究乳状液形成机理,分析不同运移距离、乳化剂浓度和注入速度下形成乳状液的粒径分布及孔喉级别乳状液形成条件,通过测量形成的乳状液黏度、储能模量和耗能模量,研究乳状... 采用岩心驱替实验模拟油藏中原油乳化过程,通过可视岩心驱替实验研究乳状液形成机理,分析不同运移距离、乳化剂浓度和注入速度下形成乳状液的粒径分布及孔喉级别乳状液形成条件,通过测量形成的乳状液黏度、储能模量和耗能模量,研究乳状液的黏弹性。研究表明:多孔介质中乳状液形成机理主要为残余油卡断作用和乳化剂溶液的剪切作用。当运移距离大于1/3倍注采井距、乳化剂浓度为0.4%~0.5%、注入速度为0.3~0.4 m L/min时,能够形成稳定性较好的孔喉级别乳状液。当乳化剂浓度为0.4%和0.5%、剪切速度为7.34 s-1时,乳状液黏度可达48.6~70.3 m Pa·s。随着乳化剂浓度的增加,乳状液的储能模量和耗能模量增大,乳状液黏弹性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提高采收率 乳化剂 乳状液 形成条件 粒径 黏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