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火山岩中脱玻化孔及其对储层的贡献
被引量:
67
1
作者
赵海玲
黄微
+4 位作者
王成
狄永军
齐井顺
肖勇
刘杰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7-52,58,共7页
岩相学研究表明火山岩中玻璃的脱玻化作用可以产生相当数量的微孔隙,所观察到的微孔隙为脱玻化孔和脱玻化形成的矿物与流体之间相互作用产生的孔隙之和,统称为脱玻化孔。球粒流纹岩、熔结凝灰岩中脱玻化孔是仅次于气孔的第二大孔隙类型...
岩相学研究表明火山岩中玻璃的脱玻化作用可以产生相当数量的微孔隙,所观察到的微孔隙为脱玻化孔和脱玻化形成的矿物与流体之间相互作用产生的孔隙之和,统称为脱玻化孔。球粒流纹岩、熔结凝灰岩中脱玻化孔是仅次于气孔的第二大孔隙类型,球粒流纹岩和熔结凝灰岩中脱玻化孔分别占相应岩石中所有类型孔隙的20%,30%左右。脱玻化孔是凝灰岩的主要孔隙类型,占凝灰岩中所有类型孔隙的70%左右。运用火山玻璃脱玻化作用的物理过程及质量平衡的原理和方法,可估算球粒流纹岩、熔结凝灰岩、凝灰岩中流纹质玻璃脱玻化作用产生的孔隙。运用流体-岩石相互作用的热力学原理和方法计算出长石溶蚀至少可以产生20 cm3/mol的孔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粒流纹岩
熔结凝灰岩
凝灰岩
脱玻化
微孔隙
火山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蒙古-鄂霍茨克洋东段关闭对松辽盆地形成与演化的影响
被引量:
20
2
作者
冯志强
董立
+4 位作者
童英
冯子辉
张顺
吴高奎
任强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51-264,共14页
松辽盆地是位于中国东北的大型白垩系陆相含油气盆地,前人普遍认为其形成和演化主要受西太平洋板块向西俯冲作用的影响和控制。那么,环西太平洋构造带仅在中国东北形成大型坳陷盆地的动力机制是什么,松辽盆地在坳陷阶段之前发育火石岭...
松辽盆地是位于中国东北的大型白垩系陆相含油气盆地,前人普遍认为其形成和演化主要受西太平洋板块向西俯冲作用的影响和控制。那么,环西太平洋构造带仅在中国东北形成大型坳陷盆地的动力机制是什么,松辽盆地在坳陷阶段之前发育火石岭组和营城组2套断陷期火山岩的诱因是什么,中国东北地区大规模发育中生代岩浆岩的主控因素是什么。显然,这些现象很难单纯用古太平洋板块活动控制来解释。本文在充分吸收已有科研成果的基础上,从区域动力学背景、火山岩时空分布特征以及沉积盆地构造演化的角度,分析了蒙古-鄂霍茨克洋东段的闭合对松辽盆地形成与演化的影响,指出蒙古-鄂霍茨克洋关闭是中生代东北亚最重要的一次大地构造事件,板块的俯冲、碰撞、挤压、拉张以及岩浆活动等作用对该区盆-山格局的形成和演化都具有重要的影响;并提出了松辽盆地可能存在的蒙古-鄂霍茨克洋和西太平洋板块双向俯冲成因模式,厘定了两者对中国东北地区多期次挤压和拉张作用的转换时间,从全新的角度认识了松辽盆地的形成和演化过程,合理地诠释了中国东北部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有别于西太平洋南部地区的岩浆岩发育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演化
双向俯冲模式
岩浆岩
缝合带
松辽盆地
蒙古-鄂霍茨克洋
东北亚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松辽盆地双城—太平川地区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熟度差异
被引量:
9
3
作者
王杰
王铁冠
+2 位作者
陈践发
冯子辉
蒋兴超
《海相油气地质》
2009年第1期65-70,共6页
松辽盆地北部双城—太平川地区扶杨油层原油地球化学特征相近,正构烷烃分布完整,呈单峰型,主峰碳主要为C23,部分原油具有轻碳优势,奇偶优势不明显。三环萜烷含量较丰富,部分原油伽马蜡烷、孕甾烷和升孕甾烷含量较高,规则甾烷呈"V&q...
松辽盆地北部双城—太平川地区扶杨油层原油地球化学特征相近,正构烷烃分布完整,呈单峰型,主峰碳主要为C23,部分原油具有轻碳优势,奇偶优势不明显。三环萜烷含量较丰富,部分原油伽马蜡烷、孕甾烷和升孕甾烷含量较高,规则甾烷呈"V"型分布,碳同位素值偏轻,生源构成以低等水生生物和菌藻类为主,兼有高等植物生源输入,母源形成环境为微咸水还原—淡水氧化环境。本区原油的总体特征比较接近,具有相似的生源母质和有机相,但其成熟度存在着一定差异。根据生物标志物参数,原油分为三个组群,即低成熟油、低成熟—中等成熟油和中等成熟油,主要为低成熟—中等成熟原油。认为研究区具有形成低成熟油的有利烃源条件,应该加强对低成熟油的勘探开发。同时加强长春岭背斜带及其周缘构造高部位有利圈闭的勘探与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油评价
地球化学特征
热成熟度
稳定碳同位素
生物标志化合物
松辽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火山岩中脱玻化孔及其对储层的贡献
被引量:
67
1
作者
赵海玲
黄微
王成
狄永军
齐井顺
肖勇
刘杰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地质大学岩石圈构造、深部过程及探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中国地质大学
中国
石油
天然气股份
有限
公司
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出处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7-52,58,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672088)
文摘
岩相学研究表明火山岩中玻璃的脱玻化作用可以产生相当数量的微孔隙,所观察到的微孔隙为脱玻化孔和脱玻化形成的矿物与流体之间相互作用产生的孔隙之和,统称为脱玻化孔。球粒流纹岩、熔结凝灰岩中脱玻化孔是仅次于气孔的第二大孔隙类型,球粒流纹岩和熔结凝灰岩中脱玻化孔分别占相应岩石中所有类型孔隙的20%,30%左右。脱玻化孔是凝灰岩的主要孔隙类型,占凝灰岩中所有类型孔隙的70%左右。运用火山玻璃脱玻化作用的物理过程及质量平衡的原理和方法,可估算球粒流纹岩、熔结凝灰岩、凝灰岩中流纹质玻璃脱玻化作用产生的孔隙。运用流体-岩石相互作用的热力学原理和方法计算出长石溶蚀至少可以产生20 cm3/mol的孔隙。
关键词
球粒流纹岩
熔结凝灰岩
凝灰岩
脱玻化
微孔隙
火山岩
Keywords
pyromeride
ignimbrite
tuff
devitrification
micropore
volcanics
分类号
TE112.2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蒙古-鄂霍茨克洋东段关闭对松辽盆地形成与演化的影响
被引量:
20
2
作者
冯志强
董立
童英
冯子辉
张顺
吴高奎
任强
机构
中国石化
石油勘探
开发
研究院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
研究
所北京离子探针中心
中国
石油
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成都理工大学沉积地质
研究院
出处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51-264,共14页
基金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6ZX05033)。
文摘
松辽盆地是位于中国东北的大型白垩系陆相含油气盆地,前人普遍认为其形成和演化主要受西太平洋板块向西俯冲作用的影响和控制。那么,环西太平洋构造带仅在中国东北形成大型坳陷盆地的动力机制是什么,松辽盆地在坳陷阶段之前发育火石岭组和营城组2套断陷期火山岩的诱因是什么,中国东北地区大规模发育中生代岩浆岩的主控因素是什么。显然,这些现象很难单纯用古太平洋板块活动控制来解释。本文在充分吸收已有科研成果的基础上,从区域动力学背景、火山岩时空分布特征以及沉积盆地构造演化的角度,分析了蒙古-鄂霍茨克洋东段的闭合对松辽盆地形成与演化的影响,指出蒙古-鄂霍茨克洋关闭是中生代东北亚最重要的一次大地构造事件,板块的俯冲、碰撞、挤压、拉张以及岩浆活动等作用对该区盆-山格局的形成和演化都具有重要的影响;并提出了松辽盆地可能存在的蒙古-鄂霍茨克洋和西太平洋板块双向俯冲成因模式,厘定了两者对中国东北地区多期次挤压和拉张作用的转换时间,从全新的角度认识了松辽盆地的形成和演化过程,合理地诠释了中国东北部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有别于西太平洋南部地区的岩浆岩发育特征。
关键词
构造演化
双向俯冲模式
岩浆岩
缝合带
松辽盆地
蒙古-鄂霍茨克洋
东北亚地区
Keywords
tectonic evolution
bidirectional subduction pattern
magnatic rock
suture zone
Songliao Basin
Mongolia-Okhotsk Ocean
Northeast Asia
分类号
TE121.1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松辽盆地双城—太平川地区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熟度差异
被引量:
9
3
作者
王杰
王铁冠
陈践发
冯子辉
蒋兴超
机构
中石化无锡
石油
地质
研究
所
中国
石油
大学资源与信息学院
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长江大学
出处
《海相油气地质》
2009年第1期65-70,共6页
文摘
松辽盆地北部双城—太平川地区扶杨油层原油地球化学特征相近,正构烷烃分布完整,呈单峰型,主峰碳主要为C23,部分原油具有轻碳优势,奇偶优势不明显。三环萜烷含量较丰富,部分原油伽马蜡烷、孕甾烷和升孕甾烷含量较高,规则甾烷呈"V"型分布,碳同位素值偏轻,生源构成以低等水生生物和菌藻类为主,兼有高等植物生源输入,母源形成环境为微咸水还原—淡水氧化环境。本区原油的总体特征比较接近,具有相似的生源母质和有机相,但其成熟度存在着一定差异。根据生物标志物参数,原油分为三个组群,即低成熟油、低成熟—中等成熟油和中等成熟油,主要为低成熟—中等成熟原油。认为研究区具有形成低成熟油的有利烃源条件,应该加强对低成熟油的勘探开发。同时加强长春岭背斜带及其周缘构造高部位有利圈闭的勘探与评价。
关键词
原油评价
地球化学特征
热成熟度
稳定碳同位素
生物标志化合物
松辽盆地
Keywords
Oil estimation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Thermal maturity
carbonisotope
biomarker
Songliao Basin
分类号
TE125.4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火山岩中脱玻化孔及其对储层的贡献
赵海玲
黄微
王成
狄永军
齐井顺
肖勇
刘杰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
6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蒙古-鄂霍茨克洋东段关闭对松辽盆地形成与演化的影响
冯志强
董立
童英
冯子辉
张顺
吴高奎
任强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
2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松辽盆地双城—太平川地区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熟度差异
王杰
王铁冠
陈践发
冯子辉
蒋兴超
《海相油气地质》
2009
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