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庆外围油田清防蜡剂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10
1
作者 林森 冯涛 吴迪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61-63,共3页
针对大庆油田结蜡严重的问题 ,根据油田采用的地面工艺集输流程 ,研究出能够在外围油田代替热水洗井工艺的油井清防蜡剂。通过实践证明 ,该种清防蜡剂可延长清蜡周期 ,减少洗井次数 ,经济效益显著 ,值得广泛推广。
关键词 大庆油田 低渗透油田 防蜡剂 清蜡剂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庆油田三次采油地面工艺配套技术 被引量:12
2
作者 李学军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74-179,共6页
大庆油田从“七五”开始加大了三次采油提高采收率的现场试验研究力度,先后开展了聚合物驱、CO2驱、三元复合驱、泡沫复合驱、聚表剂驱等多种提高采收率技术的现场试验。聚合物驱油技术于“九五”初期开始工业化应用,目前三元复合驱... 大庆油田从“七五”开始加大了三次采油提高采收率的现场试验研究力度,先后开展了聚合物驱、CO2驱、三元复合驱、泡沫复合驱、聚表剂驱等多种提高采收率技术的现场试验。聚合物驱油技术于“九五”初期开始工业化应用,目前三元复合驱也已进入了工业化推广应用阶段。为确保三次采油现场试验及工业化的顺利实施,地面工艺技术的研究与驱油试验同步开展,并随着驱油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形成了适合大庆油田不同三次采油方法现场试验和工业化推广应用的地面工艺配套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次采油 配注工艺 原油脱水 污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渗透油田含油污水处理工艺技术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程继顺 徐洪君 陈忠喜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64-66,共3页
通过现场试验 ,开发研制了适合低渗透油田的小型高效含油污水处理设备。使沉降设备由两级减为一级并缩短了沉降时间 ,过滤由三级减为两级 ,滤速并不降低。达到简化工艺流程、降低工程投资的目的。
关键词 含油污水处理 DTH聚结除油品 分离器 低渗透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田加热炉设计要素及技术发展 被引量:5
4
作者 景深 刘明革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26-27,37,共3页
根据实际工作经验 ,以管式加热炉为例 ,分析了炉膛体积发热强度、炉管表面热强度、辐射室排烟温度、对流室排烟温度、炉管内流速、烟气流速、压力降和热效率等影响加热炉设计和选用的 8个要素 ,讨论了表面热强度的确定与传热面积计算 ,... 根据实际工作经验 ,以管式加热炉为例 ,分析了炉膛体积发热强度、炉管表面热强度、辐射室排烟温度、对流室排烟温度、炉管内流速、烟气流速、压力降和热效率等影响加热炉设计和选用的 8个要素 ,讨论了表面热强度的确定与传热面积计算 ,以及加热炉设计性能的综合评判及加热炉优化设计的技术发展方向。值得注意的是 ,在优化设计加热炉时 ,除了考虑性能指标外 ,还要考虑环境保护指标、安全指标和经济性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田设备 管式加热炉 设计要素 炉膛 炉管 辐射室 对流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指数评价模型在产能建设项目优选中的应用 被引量:5
5
作者 李榕 徐占友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2004年第4期32-34,共3页
应用系统指数评价模型建立了油田产能建设项目的优选方法,实现对油田产能建设项目进行更加全面准确的综合评价。采用系统指数评价模型优选项目,综合考虑到油田开发状况及资源的均衡分配,并可实现多目标协调最优。系统指数评价模型的评... 应用系统指数评价模型建立了油田产能建设项目的优选方法,实现对油田产能建设项目进行更加全面准确的综合评价。采用系统指数评价模型优选项目,综合考虑到油田开发状况及资源的均衡分配,并可实现多目标协调最优。系统指数评价模型的评价结果为投资决策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指数 优选 建设项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升平气田火山岩气藏废弃地层压力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高玉红 于士泉 +2 位作者 崔红霞 李伟 徐庆龙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60-61,共2页
国内外通常较多采用类比法和经验公式法计算气藏废弃压力。从对升平气田认识程度出发,采用理论公式法和经验公式法计算升平气田营城组火山岩气藏废弃地层压力,为升平气田开发方案设计提供了设计依据。
关键词 火山岩气藏 埋藏深度 经济极限产量 废弃地层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ZnO颗粒对SBR活性污泥硝化作用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宋旸 梁宏宝 +1 位作者 陈忠喜 马骏 《功能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8134-8139,共6页
以乙酸锌为锌原,通过水热法制备了纳米ZnO颗粒,通过XRD、SEM、FT-IR等分析了样品的晶格结构、微观形貌和光谱特性。采用序批式活性污泥工艺(SBR),研究了纳米ZnO颗粒对活性污泥硝化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合成出的纳米ZnO颗粒为标准的纤... 以乙酸锌为锌原,通过水热法制备了纳米ZnO颗粒,通过XRD、SEM、FT-IR等分析了样品的晶格结构、微观形貌和光谱特性。采用序批式活性污泥工艺(SBR),研究了纳米ZnO颗粒对活性污泥硝化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合成出的纳米ZnO颗粒为标准的纤锌矿结构,具有较高的结晶度,分散性较好,呈现颗粒状,粒径尺寸在25~45 nm之间;随着纳米ZnO颗粒添加量的增加,SBR溶液中的Zn^(2+)浓度逐渐上升,活性污泥吸附纳米ZnO颗粒前后形态变化表明,颗粒污泥在吸附前表面较为光滑,吸附后表面呈现出较多的凸起状斑点,纳米ZnO颗粒在污泥表面分布不均匀;随着纳米ZnO颗粒添加量的增加,亚硝化颗粒污泥的硝化抑制作用逐渐增大,当纳米ZnO颗粒的添加量为50 mg/L,在270 min时,颗粒污泥对NH_(4)^(+)-N的去除率最低为52.35%,对NO_(2)^(-)-N和NO_(3)-N的生成量最低为98.5和11.9 mg/L,相比不添加纳米ZnO颗粒的生成量分别降低了38.93%和42.7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ZNO SBR 活性污泥 硝化作用 去除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元复合驱含油污水油水分离剂的研制 被引量:21
8
作者 吴迪 余刚 +5 位作者 孟祥春 赵凤玲 孙福祥 丛丽 梁辉诚 李建亮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2003年第1期20-22,共3页
针对三元复合驱含油污水水相粘度大、油珠粒径小和油珠聚并困难的问题,从阴离子型和非离子型药剂的思路出发,研发了促使三元复合驱含油污水兼有油珠聚结和浮选除油功能的油水分离剂Drows-1,根据Drows-1对O/W型三元复合驱采出液具有良好... 针对三元复合驱含油污水水相粘度大、油珠粒径小和油珠聚并困难的问题,从阴离子型和非离子型药剂的思路出发,研发了促使三元复合驱含油污水兼有油珠聚结和浮选除油功能的油水分离剂Drows-1,根据Drows-1对O/W型三元复合驱采出液具有良好破乳效果的特点,提出了将油水分离剂的加药点设在三元复合驱采出液破乳之前,采用热化学沉降-浮选处理工艺解决三元复合驱含油污水油水分离问题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元复合驱 含油污水 油水分离剂 油田废水 污水处理 热化学沉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节能建筑围护结构的节能测试评价 被引量:11
9
作者 王振 张永益 +2 位作者 陈友昌 蔡英威 李文刚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01-103,共3页
探索了节能建筑节能测试评价体系 ,提出了节能建筑的评价测试部位、参数及测试指标 .节能评价的指标为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热桥内表面结露与否、门窗的气密性等级、建筑的各朝向的窗墙面积比、建筑体型系数、建筑围护结构热惰性、建筑耗... 探索了节能建筑节能测试评价体系 ,提出了节能建筑的评价测试部位、参数及测试指标 .节能评价的指标为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热桥内表面结露与否、门窗的气密性等级、建筑的各朝向的窗墙面积比、建筑体型系数、建筑围护结构热惰性、建筑耗热量指标 .建筑耗热量指标是最主要的评价技术指标 .针对某住宅小区的节能建筑 ,提出了节能测试方案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能建筑 围护结构 测试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物驱现场配制工艺技术 被引量:4
10
作者 丁延国 丁川 赵忠山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42-43,共2页
聚合物地面建设因其配注工艺复杂 ,要求高 ,设备数量多 ,较二次加密建设投资增长幅度大 ,为降低聚驱地面建设投资 ,开展了一系列聚驱工艺评价和简化工艺现场试验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 聚合物 简化工艺 现场配制 驱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基形状记忆合金管接头连接工艺及应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于志华 孟祥刚 +1 位作者 李铁 万德立 《腐蚀与防护》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365-366,共2页
铁基形状记忆合金管接头连接粉末内喷涂钢管技术应用于现场管道的连接安装,有着其他联接方法无法比拟的优点,文章对此项技术的工作原理、连接工艺、性能测试结果及连接实例等进行了介绍。
关键词 内涂层 钢管 管接头 形状记忆合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水热极速合成异质结构H4SiW12O40/Bi2WO6光催化剂及其脱氮性能
12
作者 邢宸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78-384,I0008,共8页
采用超临界水热合成方式极速合成一种H4SiW12O40/Bi2WO6光催化剂,通过X射线衍射(XRD)、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比表面积及孔隙度(BET)测定对所合成催化剂的结构和性质进行了考察,并以吡啶含量为15 mg/g的模... 采用超临界水热合成方式极速合成一种H4SiW12O40/Bi2WO6光催化剂,通过X射线衍射(XRD)、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比表面积及孔隙度(BET)测定对所合成催化剂的结构和性质进行了考察,并以吡啶含量为15 mg/g的模拟油对光催化剂的脱氮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该光催化剂为二维纳米片自组装成的三维球状结构,其中,H4SiW12O40与Bi2WO6不是简单的固载关系而是在超临界水热条件下生成一种新的晶相,正是由于这种晶相的存在,使得H4SiW12O40牢固固载在Bi2WO6光催化剂本体上的同时,对光生载流子进行了有效疏导,提升了H4SiW12O40/Bi2WO6光催化剂的使用寿命和光催化活性。本研究针对光催化剂制备周期与晶形发育的矛盾,将超临界水热技术与光催化剂模板导向合成技术有机结合,在获得良好晶形异质结构H4SiW12O40/Bi2WO6光催化剂的同时明显缩短了光催化剂的制备周期,从而降低了催化剂的制备成本,攻克了光催化剂工业化应用的主要矛盾,所制备的H4SiW12O40/Bi2WO6光催化剂轻质油脱氮效率达97%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水热 硅钨酸 钨酸铋 光催化 脱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