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河南双河油田核三段Ⅰ—Ⅲ油组储层特征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李娇娜 施尚明 胡霞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2期8654-8657,共4页
通过研究区内大量铸体薄片及物性资料的分析,对双河油田核三段Ⅰ—Ⅲ油组储层的岩石学特征、孔隙结构及孔隙类型、储层物性特征进行研究。分析了影响储层储集性能的主要因素。研究表明,以扇三角洲前缘沉积为主的Ⅰ—Ⅲ油组储集层具有成... 通过研究区内大量铸体薄片及物性资料的分析,对双河油田核三段Ⅰ—Ⅲ油组储层的岩石学特征、孔隙结构及孔隙类型、储层物性特征进行研究。分析了影响储层储集性能的主要因素。研究表明,以扇三角洲前缘沉积为主的Ⅰ—Ⅲ油组储集层具有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均较低的特点。储层以粒间孔隙、溶蚀孔隙最为发育,属中孔中渗—高渗类型。储层物性主要受沉积相带的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河油田 储层特征 孔隙类型 控制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页岩灰渣提取白炭黑的方法 被引量:15
2
作者 刘建国 季桂娟 +3 位作者 郝磊 李晓军 苗丽娜 高桂梅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192-1196,共5页
以油页岩灰渣制备的水玻璃为原料,结合传统沉淀法和热风干燥工艺成功地制备了白炭黑。实验过程中研究了各种因素对白炭黑性质的影响,并确定了白炭黑的最佳制备工艺:水玻璃中w(SiO2)为8.1%、c(H2SO4)为1.5 mol/L,陈化时间为8 h,反... 以油页岩灰渣制备的水玻璃为原料,结合传统沉淀法和热风干燥工艺成功地制备了白炭黑。实验过程中研究了各种因素对白炭黑性质的影响,并确定了白炭黑的最佳制备工艺:水玻璃中w(SiO2)为8.1%、c(H2SO4)为1.5 mol/L,陈化时间为8 h,反应温度为70~80℃,pH值为8.0。透射电镜分析结果表明:采用热风干燥技术制备的白炭黑平均粒径约为50 nm,而且团聚体较少,性能优于烘箱干燥制备的白炭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页岩灰渣 白炭黑 热风干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页岩油冷凝回收工艺模拟及优化 被引量:4
3
作者 刘永卫 陈娟娟 +5 位作者 王波 李鑫钢 肖双全 黄国强 魏娜 隋红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98-502,508,共6页
通过对页岩油冷凝回收系统工艺的深入研究,并运用PRO/II流程模拟软件对水洗工艺流程进行模拟,分析模拟结果,针对现有流程的缺点进行流程优化。优化后所需的循环水量减少了119 000 kg/h,从而减少了氨水循环过程所需的能耗,符合节能环保... 通过对页岩油冷凝回收系统工艺的深入研究,并运用PRO/II流程模拟软件对水洗工艺流程进行模拟,分析模拟结果,针对现有流程的缺点进行流程优化。优化后所需的循环水量减少了119 000 kg/h,从而减少了氨水循环过程所需的能耗,符合节能环保的要求。同时优化流程用逆流塔代替了并流水洗塔和气液分离器,工艺流程所需的设备减少,节约了设备费,并且使塔顶气相中重组分更少,有利于后续设备和工艺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油 冷凝回收 流程模拟 流程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油与硫酸镁反应体系模拟实验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岳长涛 李术元 +2 位作者 徐明 张永翰 钟宁宁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10-614,620,共6页
利用高压釜反应装置,在高温高压含水条件下对柴油与硫酸镁热化学还原反应体系进行了模拟实验研究。通过气相色谱仪、微库仑仪、毛细管气相色谱/脉冲火焰光度检测器、红外光谱仪及X射线衍射仪对气、油、固三相产物分别进行了分析,并进行... 利用高压釜反应装置,在高温高压含水条件下对柴油与硫酸镁热化学还原反应体系进行了模拟实验研究。通过气相色谱仪、微库仑仪、毛细管气相色谱/脉冲火焰光度检测器、红外光谱仪及X射线衍射仪对气、油、固三相产物分别进行了分析,并进行了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该体系在温度450~550℃内可以发生热化学还原反应,主要生成氧化镁、硫、焦炭、硫化氢、二氧化碳以及硫醇、硫醚和噻吩类等一系列有机硫化物,反应活化能为58.6kJ/m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硫化物 柴油 硫酸镁 模拟实验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页岩旋风分离器分离性能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王佰长 刘永卫 +1 位作者 刘佳 孙国刚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59-62,共4页
通过实验室冷态模型试验,测定PV型高效旋风分离器对油页岩颗粒的分离性能,考察入口气速、排气管直径对分离器分离效率的影响,并对比研究旋风分离器对油页岩和滑石粉两种不同物料的分离效率差别。结果表明:同一旋风分离器对不同物料的分... 通过实验室冷态模型试验,测定PV型高效旋风分离器对油页岩颗粒的分离性能,考察入口气速、排气管直径对分离器分离效率的影响,并对比研究旋风分离器对油页岩和滑石粉两种不同物料的分离效率差别。结果表明:同一旋风分离器对不同物料的分离效率差别显著;对油页岩分离效率最高的分离器入口气速比对滑石粉分离效率最高的分离器入口气速低许多;排气管直径改变对分离效率最高的分离器入口气速基本无影响;排气管直径越小,分离效率越高,分离器的操作弹性越好。颗粒种类对旋风分离器分离效率的影响在油页岩旋风分离器的设计和应用中应予以充分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风分离器 油页岩 入口气速 效率 颗粒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烯/1丁烯无规共聚物的非等温结晶行为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刘立新 贾相臣 +2 位作者 刘永卫 胡振峰 赵晓非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36-39,共4页
本体聚合方法合成了丙烯/1-丁烯无规共聚物,采用DSC研究了丙烯/1-丁烯无规共聚物的非等温结晶动力学行为。结果表明:用Jeziorny方法处理丙烯/1-丁烯无规共聚物的非等温结晶行为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用莫志深方法处理丙烯/1-丁烯无规共聚物... 本体聚合方法合成了丙烯/1-丁烯无规共聚物,采用DSC研究了丙烯/1-丁烯无规共聚物的非等温结晶动力学行为。结果表明:用Jeziorny方法处理丙烯/1-丁烯无规共聚物的非等温结晶行为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用莫志深方法处理丙烯/1-丁烯无规共聚物的非等温结晶行为可行,F(T)值随相对结晶度的升高而增大,在相对结晶度相同的条件下,随1-丁烯含量的增加,共聚物的结晶速率降低,结晶变得困难;对于同一种样品,在不同结晶度下α值几乎不变,近似为一常数,这说明表观Avrami指数n与Ozawa指数m之间存在一定的比例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体聚合 丙烯/1-丁烯无规共聚物 非等温结晶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应条件对有机硫化物形成影响的模拟实验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岳长涛 李术元 +1 位作者 徐明 钟宁宁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402-409,共8页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法,对正辛酸与硫酸镁反应形成有机硫化物的过程进行了模拟实验研究,探讨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反应体系中的含水量对有机硫化物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对有机硫化物生成的贡献率为59%,含水量的贡献率为26%,反应时间...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法,对正辛酸与硫酸镁反应形成有机硫化物的过程进行了模拟实验研究,探讨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反应体系中的含水量对有机硫化物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对有机硫化物生成的贡献率为59%,含水量的贡献率为26%,反应时间的贡献率为12%,反应温度是影响有机硫化物形成的关键因素。在优化有机硫化物形成条件之后,分别开展了正辛酸和正辛烷与硫酸镁反应体系的模拟实验及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两种反应体系主要生成了氧化镁、焦炭、硫化氢、二氧化碳、硫醇类、硫醚类及噻吩类有机硫化物等产物。随反应温度升高,无机硫向有机硫转化的总体趋势加深,且主要向热稳定性高的噻吩类有机硫化物转化。正辛酸与硫酸镁反应体系的活化能为45.23 kJ.mol-1,正辛烷与硫酸镁反应体系的活化能为48.6 kJ.mo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拟实验 反应条件 正辛酸 正辛烷 硫酸镁 有机硫化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十六烷与硫酸镁热氧化还原反应模拟实验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岳长涛 李术元 +2 位作者 徐明 张永翰 钟宁宁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71-178,共8页
利用高压釜反应装置,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对正十六烷与硫酸镁热化学还原反应含水体系进行了模拟,通过气相色谱仪、微库仑仪、毛细管气相色谱/脉冲火焰光度检测器、红外光谱仪及X射线衍射仪对气、油、固三相产物分别进行了分析,并进行了... 利用高压釜反应装置,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对正十六烷与硫酸镁热化学还原反应含水体系进行了模拟,通过气相色谱仪、微库仑仪、毛细管气相色谱/脉冲火焰光度检测器、红外光谱仪及X射线衍射仪对气、油、固三相产物分别进行了分析,并进行了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该体系在温度为450~550℃时可以发生反应,主要生成氧化镁、硫、焦炭、硫化氢、二氧化碳以及硫醇类、硫醚类和噻吩类等一系列有机硫化物,反应活化能为54.88 kJ/m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硫化物 正十六烷 硫酸镁 模拟实验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介质对有机硫化物形成影响的模拟实验
9
作者 岳长涛 李术元 +1 位作者 徐明 钟宁宁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42-548,共7页
利用高压釜反应装置在高温高压下开展了汽油-硫酸镁化学还原反应含水和无水体系的模拟实验,通过气相色谱仪、微库仑仪、毛细管气相色谱/脉冲火焰光度检测器、红外光谱仪及X射线衍射仪对气、油、固三相产物分别进行了分析并对动力学进行... 利用高压釜反应装置在高温高压下开展了汽油-硫酸镁化学还原反应含水和无水体系的模拟实验,通过气相色谱仪、微库仑仪、毛细管气相色谱/脉冲火焰光度检测器、红外光谱仪及X射线衍射仪对气、油、固三相产物分别进行了分析并对动力学进行了解析,表明主要生成氧化镁、硫、焦炭、硫化氢、二氧化碳以及硫醇、硫醚和噻吩类等有机硫化物;随反应温度升高,反应体系中无机硫转化为有机硫的趋势增强,并主要生成热稳定性高的噻吩硫。动力学解析表明,含水和无水条件硫酸镁转化反应的活化能分别为68.9和78.5 kJ/mol,证明水存在有利于无机硫向有机硫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硫化物 汽油 硫酸镁 模拟实验 水介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页岩干馏的冷凝回收系统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被引量:6
10
作者 王波 陈娟娟 +4 位作者 刘永卫 李鑫钢 黄国强 刘诚 隋红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205-1212,1218,共9页
随着世界石油需求量不断上升,页岩油作为石油替代资源越来越受到重视,其中油页岩干馏技术中的冷凝回收系统直接影响产品的质量、能耗和环保问题,是干馏技术中的重要环节。本文介绍了几种国内外已应用的页岩油冷凝回收水洗和油洗工艺。... 随着世界石油需求量不断上升,页岩油作为石油替代资源越来越受到重视,其中油页岩干馏技术中的冷凝回收系统直接影响产品的质量、能耗和环保问题,是干馏技术中的重要环节。本文介绍了几种国内外已应用的页岩油冷凝回收水洗和油洗工艺。水洗工艺主要介绍了抚顺炉工艺,茂名流化干馏炉工艺,Petrosix炉工艺和Lurgi炉工艺。油洗工艺主要介绍了Galoter炉工艺和ToscoⅡ法油洗工艺。对上述两种工艺从装置和工艺先进性进行对比得到如下结论:水洗工艺成熟,但存在工艺落后、能耗大、循环水量大等缺点。油洗工艺先进,能有效回收高温荒煤气的热量,但目前国内该方面的技术还不成熟,需要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油 冷凝回收系统 水洗工艺 油洗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