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庆油田低渗透水平井压裂改造技术新发展 被引量:42
1
作者 王凤山 张书进 +2 位作者 王文军 李清忠 刘方明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234-238,共5页
大庆外围油田储层渗透率低、丰度低、厚度小、直井开发效益低或无效益,采用水平井开发必须压裂才能达到产能要求。而水平井分段压裂是一项世界级难题,主要技术难点是:井眼轨迹复杂,管柱起下困难,砂卡几率大,施工风险高;水平段长... 大庆外围油田储层渗透率低、丰度低、厚度小、直井开发效益低或无效益,采用水平井开发必须压裂才能达到产能要求。而水平井分段压裂是一项世界级难题,主要技术难点是:井眼轨迹复杂,管柱起下困难,砂卡几率大,施工风险高;水平段长、层段多,非均质严重,裂缝起裂、延伸复杂,现场控制难度大。通过研究攻关,形成了以双封单卡分段压裂工艺为主,机械桥塞、液体胶塞和(段内)限流压裂工艺为辅的水平井压裂技术系列及优化设计、现场诊断及控制方法,可满足葡萄花储层水平井压裂的需要。到2008年底,水平井压裂技术现场应用108口,其中双封单卡75口井357层,工艺成功率97.3%,方案符合率92.3%。压裂水平井单井投产初期产油12.8t/d,目前7.0t/d,是周围直井的3.7~5.7倍,现场应用见到较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 水平井 压裂改造 新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庆油田聚合物驱潜力评价 被引量:23
2
作者 徐正顺 王冬梅 +1 位作者 陈福明 郝悦兴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2001年第2期50-52,共3页
根据大庆油田各油区油层地质特征、开发特点及流体性质划分了区块群 ,确定了用于聚合物驱油方法评价的代表区块。结合室内实验、先导性矿场试验及已经推广的聚合物驱工业化应用区块的具体情况 ,应用聚合物驱数值模拟软件 ,优化选取了评... 根据大庆油田各油区油层地质特征、开发特点及流体性质划分了区块群 ,确定了用于聚合物驱油方法评价的代表区块。结合室内实验、先导性矿场试验及已经推广的聚合物驱工业化应用区块的具体情况 ,应用聚合物驱数值模拟软件 ,优化选取了评价聚合物驱油方法所用的各项参数及注入方案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驱油 采收率 储量 潜力 驱油效果 大庆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庆油田高含水期自然电位的变异和校正 被引量:10
3
作者 杨瑞明 王良书 +1 位作者 徐正顺 陶嘉胜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60-61,共2页
大庆油田经多年注水开发 ,油层形成多压力系统。由于低矿化度注入水的影响 ,不同水淹级别油层的扩散吸附电位发生不同程度变异 ;由于加密调整井钻井液密度较高 ,过滤电位对自然电位的影响不能忽略。过滤电位和变异的扩散吸附电位叠加造... 大庆油田经多年注水开发 ,油层形成多压力系统。由于低矿化度注入水的影响 ,不同水淹级别油层的扩散吸附电位发生不同程度变异 ;由于加密调整井钻井液密度较高 ,过滤电位对自然电位的影响不能忽略。过滤电位和变异的扩散吸附电位叠加造成自然电位异常 ,会影响砂岩有效厚度和水淹层解释结果的正确性。应用地球物理测井原理 ,提出计算不同类型油层扩散吸附电位和过滤电位的方法 ,用于校正自然电位曲线变异。图 2表 2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庆油田 高含水期 自然电位 变异 校正 测井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水开发油田地层压力评价中的问题分析 被引量:19
4
作者 吴洪彪 毕艳昌 刘淑芬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2001年第6期34-36,共3页
从矿场实际出发 ,系统地分析了注水开发油田动态监测过程中所取得的压力资料 ,在油田开发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井数加权法难以正确反映油藏实际压力水平的原因。提出了考虑油水井井数比、流动系数 ,孔隙体积、综合油水井压力资料评价... 从矿场实际出发 ,系统地分析了注水开发油田动态监测过程中所取得的压力资料 ,在油田开发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井数加权法难以正确反映油藏实际压力水平的原因。提出了考虑油水井井数比、流动系数 ,孔隙体积、综合油水井压力资料评价注采系统压力水平的方法。同时指出 ,不同的开发阶段应采用不同的地层压力计算方法和地层压力评价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压力 注采系统压力 井数加权 孔隙体积加权 流动系数阻力加权 注水开发油田 地层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田开发过程中单井经济界限研究 被引量:13
5
作者 孟宪君 张英芝 李浩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2001年第3期45-46,49,共3页
应用技术经济学原理和油藏工程方法 ,即利用盈亏平衡原理和产量递减规律 ,以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的划分为前提 ,以成本、产量和利税之间的关系 (原油产量的销售收入 =固定成本 +可变成本+利润 +税金 )为基础的一种综合分析模式 ,根据油... 应用技术经济学原理和油藏工程方法 ,即利用盈亏平衡原理和产量递减规律 ,以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的划分为前提 ,以成本、产量和利税之间的关系 (原油产量的销售收入 =固定成本 +可变成本+利润 +税金 )为基础的一种综合分析模式 ,根据油田开发的实际特点 ,以求在一技术经济条件下某一影响经济效益的因素达到一定数值 ,使得生产达到规定标准时的界限 ,分别给出了不同类型油井的产量界限、投资界限、价格界限、成本界限模型及各项经济极限指标 ,系列模型比较高度准确地描述了油田开发过程中单井经济运行规律。为油田的经济有效开发提供了一种评价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盈亏平衡 固定成本 可变成本 单井界限 油田开发 经济界限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庆外围油田油井捞油界限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于士泉 刘伟文 刘洪远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2002年第5期44-45,共2页
尽管提捞采油更适合于低产新建产能井和零散油井 ,可大幅度降低投资和成本 ,提高经济效益 ,但并不意味着所有低产井和低效或无效井转捞油后都有经济效益。为此 ,以油藏工程理论为基础 ,通过全面总结捞油实践 ,提出油井捞油或抽油转捞油... 尽管提捞采油更适合于低产新建产能井和零散油井 ,可大幅度降低投资和成本 ,提高经济效益 ,但并不意味着所有低产井和低效或无效井转捞油后都有经济效益。为此 ,以油藏工程理论为基础 ,通过全面总结捞油实践 ,提出油井捞油或抽油转捞油经济极限产量和含水经济界限确定方法 ,并提出了计算公式 ,指出了主要影响因素。该方法简便适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井 提捞采油 经济极限产量 含水经济界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田开发目标管理系统设计
7
作者 王吉彬 方艳君 +2 位作者 梁文福 邵先杰 王彩凤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1-65,共5页
为了科学地管理油田,更好地评价油田总体开发效果,大庆油田经过近几年的开发实践,建立了不同油藏类型、不同驱动方式油田的开发指标和管理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多目标、多层次的开发目标评价体系,形成了一套完善的开发... 为了科学地管理油田,更好地评价油田总体开发效果,大庆油田经过近几年的开发实践,建立了不同油藏类型、不同驱动方式油田的开发指标和管理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多目标、多层次的开发目标评价体系,形成了一套完善的开发目标管理系统,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良好效果,为油田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科学的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发目标管理 注水油田 聚合物驱油田 层次分析 大庆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曲流河砂体内部构型及不同开发阶段剩余油分布研究 被引量:45
8
作者 王凤兰 白振强 朱伟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12-519,共8页
针对高含水后期密井网条件下曲流河砂体,应用萨尔图油田萨中开发区岩芯、测井和动态生产资料,采用"模式预测,分级控制"的砂体内部构型研究方法,分层次精细研究曲流河砂体内部构型。根据现代沉积和野外露头资料总结出砂体宽厚... 针对高含水后期密井网条件下曲流河砂体,应用萨尔图油田萨中开发区岩芯、测井和动态生产资料,采用"模式预测,分级控制"的砂体内部构型研究方法,分层次精细研究曲流河砂体内部构型。根据现代沉积和野外露头资料总结出砂体宽厚比与侧积夹层倾角的关系,确定了描述侧积夹层产状的基本参数,并利用自动模式拟合和嵌入相模型的方法建立了侧积面三维构型模型。在此基础上实现了水驱、聚驱和后续水驱三个阶段的层内数值模拟,总结出曲流河砂体内部构型控制下不同开发阶段的剩余油分布模式,并针对不同剩余油模式提出不同的层内挖潜措施。研究结果表明,侧积夹层倾角与河流宽深比之间存在良好数学关系,自动模式拟合的内部构型建模方法大大提高了建模的效率,不同开发阶段剩余油分布特点各异,应采用不同的开发措施挖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流河砂体 内部构型 地质建模 数值模拟 剩余油分布 挖潜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渗透油田注水井压裂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张磊 王文军 张红军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2003年第2期41-43,共3页
在改进的黑油模型基础上,建立了一种油、水两相三维油藏裂缝数值模型,可以对垂直裂缝油藏不同井网条件下注水井压裂效果进行数值模拟。以朝阳沟油田为例,在反九点法井网条件下,裂缝处于有利方位和不利方位时,对注水井压裂后的注入动态... 在改进的黑油模型基础上,建立了一种油、水两相三维油藏裂缝数值模型,可以对垂直裂缝油藏不同井网条件下注水井压裂效果进行数值模拟。以朝阳沟油田为例,在反九点法井网条件下,裂缝处于有利方位和不利方位时,对注水井压裂后的注入动态以及对应油井的生产动态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与油田的实际生产动态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为注水井压裂效果评价提供了一种手段,对于经济有效地进行低渗透油田注水开发具有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裂 数值模拟 朝阳沟油田 油田注水 低渗透油田 井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渗透油田计算机划分储层厚度原理及实现过程 被引量:1
10
作者 苏洋 闫伟林 苏致新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2001年第1期49-51,共3页
针对大庆外围低渗透油气田葡萄花、扶杨油层含钙、薄互层的储层特点 ,采用活性函数、模式识别和分辨率匹配处理技术 ,实现了低渗透油气田储层厚度的自动划分 ,为大庆外围油气田的储层参数的评价与开发提供了快速、直观。
关键词 低渗透油田 储层厚度 自动划分 测井解释 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渗透油田含油富集区地震预测技术
11
作者 孙涛 高兴友 刘云燕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2001年第6期58-60,共3页
针对大庆外围低渗透油田微幅度构造及中小断层发育、油层薄、砂体规模小、分布零散和油水关系复杂等地质特点 ,为了提高砂岩预测精度 ,寻找含油富集区 ,根据多年的钻井开发实践 ,精细构造解释 ,精确描述微幅度构造 ,优选模糊神经网络和... 针对大庆外围低渗透油田微幅度构造及中小断层发育、油层薄、砂体规模小、分布零散和油水关系复杂等地质特点 ,为了提高砂岩预测精度 ,寻找含油富集区 ,根据多年的钻井开发实践 ,精细构造解释 ,精确描述微幅度构造 ,优选模糊神经网络和多井约束反演技术等多种岩性预测方法 ,在肇州油田芳 4 83区块开展含油富集区地震预测技术研究 ,提高了钻井成功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发地震 神经网络 反演 钻井成功率 肇州油田 低渗透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层气井突然产气机理分析 被引量:19
12
作者 李传亮 朱苏阳 +3 位作者 彭朝阳 王凤兰 杜庆龙 由春梅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45-149,共5页
煤层气井开采时一般先排水后采气,且见气时的产量不是缓慢而是突然升高。为了弄清煤层气井突然产气的机理,从煤储层的结构、产气过程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煤岩储层微观上为双重介质,由割理(裂缝)和基质岩块2个系统组成... 煤层气井开采时一般先排水后采气,且见气时的产量不是缓慢而是突然升高。为了弄清煤层气井突然产气的机理,从煤储层的结构、产气过程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煤岩储层微观上为双重介质,由割理(裂缝)和基质岩块2个系统组成;割理和基质孔隙中均充满了地层水,煤层气为赋存在基质中的吸附气,需排水降压解吸后才能被采出;刚解吸出的少量气体饱和程度较小,多以气泡的形式分散在基质孔隙水中,由于受到基质毛管压力的限制,这些气体无法流动;随着解吸气量增多,气泡逐渐变成连续相,气体的饱和程度增加,压力升高,流动性也有所增强,但是煤岩基质孔隙一般较小,毛管压力较高,很多气体仍被限制在基质孔隙中,只有当气体压力升高到突破毛管压力之后,大量的解吸气才会倾泻到割理中,致使煤层气井产气量突然升高。煤层气井的产气压力低于解吸压力,而煤层气的解吸压力其实就是地层水的饱和压力或泡点压力。在煤层气开采过程中,可以采取相应节流措施来控制煤层气井的产量变化,以达到稳产及保护煤层和生产管柱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吸附 解吸 煤岩 双重介质 割理 基质 毛管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泡沫复合驱注入方式、段塞优化及矿场试验研究 被引量:41
13
作者 张彦庆 刘宇 钱昱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2001年第1期46-48,共3页
针对影响泡沫复合驱驱油效率的注入方式、注入程序及段塞大小等重要因素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通过从美国TEMCO公司引进的多功能驱替设备 ,所做的大量的物理模拟试验 ,总结出了气液交替注入时 ,注入交替段塞的大小对驱油效率的影响规律 ... 针对影响泡沫复合驱驱油效率的注入方式、注入程序及段塞大小等重要因素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通过从美国TEMCO公司引进的多功能驱替设备 ,所做的大量的物理模拟试验 ,总结出了气液交替注入时 ,注入交替段塞的大小对驱油效率的影响规律 ,利用正交设计法研究了前后段塞的设置与否及种类对泡沫复合驱驱油效率的影响程度 ,还对主次段塞的大小进行优化 ,在保证较高的驱油效率的前提下降低成本。大量的室内驱油实验结果表明 ,泡沫复合体系的驱油效率比水驱提高 30 %以上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沫复合驱油 采收率 物理模拟 段塞优化 注入方式 气液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渗透砂岩油藏渗吸规律研究 被引量:36
14
作者 华方奇 宫长路 +1 位作者 熊伟 王群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2003年第3期50-52,共3页
随着越来越多的低渗透油田的发现,石油生产的目标逐渐集中在低渗透油田开发上。由于低渗透油藏的生产能力和注水能力很差,渗吸采油在油田开发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介绍了一种新的渗吸设备的基础上,利用其研究了低渗透岩心反向渗吸规... 随着越来越多的低渗透油田的发现,石油生产的目标逐渐集中在低渗透油田开发上。由于低渗透油藏的生产能力和注水能力很差,渗吸采油在油田开发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介绍了一种新的渗吸设备的基础上,利用其研究了低渗透岩心反向渗吸规律。利用X-Ray变化度检测仪,研究了岩心长短对反向渗吸动态、最终渗吸采收率的影响,以及渗吸过程中不同阶段岩心中含水变化度的变化过程。并得出如下结论:反向渗吸是裂缝性低渗透砂岩油藏的主要采油机理;由于低渗透油藏的特点,毛管力作用有效性受到限制,渗吸缓慢,渗吸采收率较低;X-Ray扫描结果揭示了渗吸初期渗吸速度快,渗吸前沿到达边界后渗吸速度变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油藏 渗吸 采收率 饱和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水低浓度交联聚合物深度调剖试验效果显著 被引量:19
15
作者 陈福明 牛金刚 +1 位作者 王加滢 陈鹏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2001年第2期66-68,共3页
关键词 交联聚合物 深度调剖技术 增油降水效果 矿场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入速度对聚合物驱油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25
16
作者 付天郁 邵振波 毕艳昌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2001年第2期63-65,共3页
运用油藏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注入速度对聚合物驱油效果的影响 ,并对注入速度影响聚合物驱效果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结合现场实际应用情况 。
关键词 聚合物驱油 注入速度 采收率 驱油效果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低渗透扶杨油层技术动用下限研究 被引量:20
17
作者 张玉涛 高彦楼 +1 位作者 吉庆生 迟博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2003年第4期21-24,共4页
大庆外围油田扶杨油层为低孔特低渗透储层,开发难度大、经济效益差是制约扶杨油层储量动用程度的瓶颈。在认真分析特低渗透储层出油能力和产油状况的基础上,针对特低渗透储层存在启动压力梯度以及具有非线性渗流的特点,提出了应用试上... 大庆外围油田扶杨油层为低孔特低渗透储层,开发难度大、经济效益差是制约扶杨油层储量动用程度的瓶颈。在认真分析特低渗透储层出油能力和产油状况的基础上,针对特低渗透储层存在启动压力梯度以及具有非线性渗流的特点,提出了应用试上限定下限的试油趋近法、可动孔喉半径法及拟启动压力法综合确定特低渗透扶杨油层技术动用下限的新技术新方法,应用上述三种方法并结合矿场资料进行综合确定地层原油粘度在4mPa·s条件下,特低渗透扶杨油层的技术动用下限渗透率为0.5×10^(-3)μ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低渗透储层 启动压力 技术动用下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渗透储层流固耦合渗流理论模型 被引量:10
18
作者 周志军 刘永建 +2 位作者 马英健 刘英芝 吴洪彪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9-32,共4页
将渗流力学与岩土力学相结合 ,根据流固耦合渗流理论的基本思想 ,考虑低渗透储层渗流时启动压力梯度和渗流特征 ,建立了低渗透储层流固耦合渗流的数学模型 ,为真实模拟低渗透油藏的开发 。
关键词 低渗透储层 流固耦合 渗流 理论模型 油气藏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聚井注入状况诊断方法研究 被引量:12
19
作者 张红军 王文军 张永春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2002年第2期46-48,55,共4页
在室内实验和动态分析的基础上 ,对引起注聚井注入困难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提出了利用单井动态预测结果和实际注入动态曲线对比判断聚合物注入状况的方法 ,建立了预测注聚井注入动态的预测模型 ,并对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进行了分析。同时还... 在室内实验和动态分析的基础上 ,对引起注聚井注入困难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提出了利用单井动态预测结果和实际注入动态曲线对比判断聚合物注入状况的方法 ,建立了预测注聚井注入动态的预测模型 ,并对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进行了分析。同时还评价了现场应用效果。通过数值模拟和实际注入动态曲线对比 ,可以初步判断待措施井有无近井地带堵塞 ,为提高注聚井压裂解堵措施的有效性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诊断方法 聚合物驱 注入状况 吸附作用 滞留作用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密井网条件下的储层确定性建模方法 被引量:15
20
作者 吕晓光 姜彬 李洁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2001年第5期19-21,24,共4页
概述了大庆油田萨、葡、高油层非均质、多层砂岩储层沉积特征及其进入油田开发后期信息资料特点。提出了基于密井网资料条件下 ,以沉积学为指导 ,综合动、静态资料建立确定性模型的思路。基于层次建模分析的思想 ,将前缘相储层划分为层... 概述了大庆油田萨、葡、高油层非均质、多层砂岩储层沉积特征及其进入油田开发后期信息资料特点。提出了基于密井网资料条件下 ,以沉积学为指导 ,综合动、静态资料建立确定性模型的思路。基于层次建模分析的思想 ,将前缘相储层划分为层段结构模型、单砂层模型、单砂体模型和孔隙结构模型 4个描述层次。以前缘相储层单砂层模型为例 ,论述了建模方法、步骤。论文同时阐述了这种确定性建模方法的适用条件 ,指出目前的确定性建模中具有不确定性 ,并受到研究效率的制约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建模 确定性模型 建模条件 密井网条件 沉积微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