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降低油田采出水配制聚合物溶液黏度损失的曝氧调控方法 被引量:12
1
作者 王志华 于雪莹 +1 位作者 李杰训 乐昕朋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43-148,154,共7页
在传统以混凝除油、过滤除杂为主要技术的处理工艺基础上,对采出水回注前进行曝氧处理以降低所配制聚合物溶液的黏度损失,已成为三次采油聚合物驱地面工程的一项重要工作。为建立科学的采出水曝氧程度评价方法,规范了采出水曝氧前、后... 在传统以混凝除油、过滤除杂为主要技术的处理工艺基础上,对采出水回注前进行曝氧处理以降低所配制聚合物溶液的黏度损失,已成为三次采油聚合物驱地面工程的一项重要工作。为建立科学的采出水曝氧程度评价方法,规范了采出水曝氧前、后水质溶氧量的普适性测试方法,研究了水质溶氧量和采出水曝氧后矿场配注流动工况对聚合物溶液黏度、抗剪切性和黏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溶氧管比色法需根据采出水曝氧前后溶氧量的范围选择合适的测氧管,而电化学探头法在通用性和解析度方面更具优势,可优先选择;随着采出水曝氧程度的增加,聚合物溶液的黏度提高,采出水的溶氧量从曝氧前的0.25 mg/L增至9.42 mg/L时,聚合物溶液的黏度增幅为14.88%~19.16%,聚合物溶液浓度越大,黏度损失的控制效果越显著;抗剪切性能和弹性行为也明显改善,采出水曝氧后流动工况(流速和流动沿程距离)对聚合物溶液的黏度、抗剪切性和黏弹性的影响较小;用大庆油田污水站采出水配制聚合物溶液的水质初始最佳溶氧量约为6 mg/L。研究结果从定性到定量科学化构建了降低聚合物溶液黏度损失的油田采出水曝氧调控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出水 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 曝氧 黏度损失 大庆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田采出水压力式过滤器布水工艺优化 被引量:9
2
作者 王志华 于雪莹 +1 位作者 李杰训 乐昕朋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CAS 2018年第1期71-77,共7页
粒料层过滤是油田采出水处理系统普遍采用的工艺,与其粒料层的选择和布置一样,粒料过滤器的布水均匀性特征直接影响采出水的净化处理效果。利用Gambit建立模型并生成非结构化网格,基于Fluent软件中的DPM模型模拟计算了过滤器内部压力场... 粒料层过滤是油田采出水处理系统普遍采用的工艺,与其粒料层的选择和布置一样,粒料过滤器的布水均匀性特征直接影响采出水的净化处理效果。利用Gambit建立模型并生成非结构化网格,基于Fluent软件中的DPM模型模拟计算了过滤器内部压力场分布、过滤沿程压降特征、粒子运动迹线特征及粒料层表面的粒子分布与聚集行为,进而描述了油田常用压力式过滤器的布水特征,并进行了布水工艺优化。结果表明,相比于"条缝式"布水模式的过滤器,"筛管式"布水更为均匀,不同处理量下的过滤轴线压降平均低出30.56%,且9筛管模式布水工艺的布水均匀性特征量能取得更为优越而稳定的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水单元 工艺优化 压力式过滤器 采出水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钻井液驱替下古龙页岩力学特性及弱化规律
3
作者 索彧 李芬芬 +4 位作者 何文渊 付晓飞 潘哲君 齐悦 董牧宇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7-106,共10页
在页岩油钻井过程中,造斜段和水平段井眼周围地应力的重新分布及水化作用加剧,开展古龙页岩油层的微观理化性质和宏观力学性质分析。结果表明:古龙页岩油层层理缝平均孔径为160.94μm,砂质条带孔隙平均孔径为1.50μm;页岩具有显著的各... 在页岩油钻井过程中,造斜段和水平段井眼周围地应力的重新分布及水化作用加剧,开展古龙页岩油层的微观理化性质和宏观力学性质分析。结果表明:古龙页岩油层层理缝平均孔径为160.94μm,砂质条带孔隙平均孔径为1.50μm;页岩具有显著的各向异性渗透特征,其中,平行层理方向的渗透率大约是垂直层理方向的2倍;明确页岩层理面破坏的上下极限夹角,制作在不同围压下页岩强度随弱面倾角分布图表,建立考虑页岩油层理面的破坏模型并验证实验结果,平均误差为8.25%。在垂直层理方向,水基钻井液、醇基钻井液、油基钻井液驱替后,岩石三轴抗压强度分别降低20.31%、17.67%、13.69%;在水平层理方向,水基钻井液、醇基钻井液、油基钻井液驱替后,岩石三轴抗压强度分别降低36.15%、31.78%、22.44%,同时,修正弱化后页岩破坏准则。根据现场数据,结合古龙页岩井壁失稳研究进展,确定青山口组安全钻井液密度窗口为1.71~1.73 g/cm 3,可对井壁形成有效的力学支撑,有助于预防地层剥落,并明确主、辅助乳化剂最优配比调整方向。该结果对古龙页岩油钻井工程的安全钻进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龙页岩油 井壁失稳 钻井液 各向异性 破坏模型 力学特性 弱化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采井间优势通道的多层次模糊识别方法 被引量:11
4
作者 黄斌 许瑞 +2 位作者 傅程 张威 史振中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05-112,共8页
为了正确识别并评价注采井间优势通道的发育情况,制定合适的调剖堵水措施,针对其识别过程的复杂性和模糊性,提出了基于层次分析法与模糊综合评价相结合的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指标体系(AHP-FCE)。该评价指标体系包括3个评价对象子系统和2... 为了正确识别并评价注采井间优势通道的发育情况,制定合适的调剖堵水措施,针对其识别过程的复杂性和模糊性,提出了基于层次分析法与模糊综合评价相结合的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指标体系(AHP-FCE)。该评价指标体系包括3个评价对象子系统和25个评价指标,其中注采井间的连通性通过灰色关联度进行定量表征。将该模型应用于N油田S14层优势通道识别,建立了一级优势通道、次级优势通道、正常孔隙通道3种评价等级,利用熵权法确定各因素权重,选择半梯形隶属度函数计算隶属度矩阵,并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对各注采方向进行了优势通道模糊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共识别出一级优势通道16处、次级优势通道10处,高渗透层及注采关系不完善的井间优势通道发育明显;经过井间示踪剂法验证,识别准确率达87.5%。该方法合理准确,可为油田后期实施调剖堵水措施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势通道 层次分析 模糊综合评判 熵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油气网络系统最优化理论方法研究及“AI+”展望 被引量:6
5
作者 刘扬 陈双庆 +7 位作者 付晓飞 魏立新 成庆林 刘晓燕 王志华 赵健 任福深 殷代印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7-14,55,I0001,I0002,共11页
油气田中承担油气集输的各类地面站场、管道、井筒等形成庞大的遍及地上地下的油气网络系统,油气田生产建设的最优设计问题本质上可以归结为大型油气网络的条件极值优化问题。从油气网络系统最优化设计的角度,梳理油气田生产建设决策优... 油气田中承担油气集输的各类地面站场、管道、井筒等形成庞大的遍及地上地下的油气网络系统,油气田生产建设的最优设计问题本质上可以归结为大型油气网络的条件极值优化问题。从油气网络系统最优化设计的角度,梳理油气田生产建设决策优化理论方法研究进展,在优化模型构建和求解方法方面分析大型油气网络系统的优化难点,总结油气集输网络、注水网络、配套地面工程网络系统,以及地面地下一体化超大型油气网络系统最优化理论方法。大型油气网络系统优化能够在多网络属性优化决策模型建立、高效高维优化算法开发、多生产网络系统协同优化、地面地下一体化优化等方面进行创新,可以在"人工智能+油气网络系统优化"的前沿研究领域进行攻关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网络系统 优化模型 优化求解方法 多系统协同优化 地面地下一体化 人工智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滤料层填设模式对含聚污水过滤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2
6
作者 王志华 许云飞 +1 位作者 李杰训 于雪莹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51-59,共9页
为优化含聚污水处理工艺,从压力式过滤器滤料层填设模式多元化设计思路出发,建立以滤料层和垫料层多种模式填设为主体的相应模型,数值模拟研究滤料层填设模式对含聚污水压力式过滤处理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污水中含聚质量浓度... 为优化含聚污水处理工艺,从压力式过滤器滤料层填设模式多元化设计思路出发,建立以滤料层和垫料层多种模式填设为主体的相应模型,数值模拟研究滤料层填设模式对含聚污水压力式过滤处理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污水中含聚质量浓度的增大,过滤流场趋向不稳定特征,且滤料的截污性能变差,在均质滤料过滤含聚污水中,除油率和悬浮物去除率从含聚浓度为150 mg/L时的68. 30%和56. 46%下降到含聚质量浓度为820 mg/L时的37. 14%和29. 06%;滤料层填设从均质模式改变为级配模式时,不同含聚污水的过滤流场均向着稳定特征方向演变,过滤层的截污能力提升,双层级配滤料模式适合于含聚污水的过滤处理;当污水中含聚质量浓度增大至820 mg/L时,双层级配滤料模式下的除油率和悬浮物去除率较均质滤料模式分别提高15. 58%和18. 08%。研究结果可为油田含聚污水个性化处理工艺的构建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滤料级配填设 压力式过滤 过滤流场 过滤效果 含聚污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涩北一号气田出水动态分析 被引量:8
7
作者 单高军 杜志敏 敖科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75-77,共3页
涩北一号气田是中国目前最大的疏松砂岩气田,气水层交互,层数多而薄,边水环绕,开发过程中出水现象普遍,气井控水是该气田开发的技术难题之一。在气藏精细地质描述的基础上,研究了该气藏某层系单井产水、产气曲线特征、水气比及上升规律... 涩北一号气田是中国目前最大的疏松砂岩气田,气水层交互,层数多而薄,边水环绕,开发过程中出水现象普遍,气井控水是该气田开发的技术难题之一。在气藏精细地质描述的基础上,研究了该气藏某层系单井产水、产气曲线特征、水气比及上升规律,分析了主要水源及出水原因,将该层系出水类型归结为4类,即低产水稳定型、低产水缓慢增长型、中产水快速增长型和高产水急剧增长型,根据不同类型井的出水状况,提出有效措施进行分类控水,现场应用取得良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 涩北一号气田 疏松砂岩 水气比 动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聚污水压力式深度过滤工艺模式构建及优化 被引量:7
8
作者 张宏奇 娄玉华 +1 位作者 王志华 于雪莹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CAS 2019年第4期85-92,共8页
以对含聚污水进行深度处理、满足回注为思路,数值模拟研究含聚污水经普通处理后进一步开展深度过滤处理的可行性及潜力。通过分析比较过滤流场的油珠及悬浮物粒子聚集分布、过滤出水水质含油与悬浮物质量浓度变化,以及除油率和悬浮物去... 以对含聚污水进行深度处理、满足回注为思路,数值模拟研究含聚污水经普通处理后进一步开展深度过滤处理的可行性及潜力。通过分析比较过滤流场的油珠及悬浮物粒子聚集分布、过滤出水水质含油与悬浮物质量浓度变化,以及除油率和悬浮物去除率的定量,构建并优化了适合于含聚污水压力式深度过滤的工艺模式。结果表明,“双层级配滤料+三层级配滤料”两级深度过滤工艺模式可依靠水力、界面效应实现进一步截污,再现出稳定的过滤性能,综合除油率和悬浮物去除率分别达到87.78%和87.11%,滤后水质的含油、悬浮物指标均可控制在深度处理水源要求的5mg/L以内,是含聚污水深度处理的一种潜在过滤工艺模式,为有效应对油田化学驱三次采油开发中的水质问题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艺模式 深度处理 级配滤料填设 流场特征 含聚污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乳化水质量分数影响的含蜡原油胶凝特征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乐昕朋 林新宇 +2 位作者 李金玲 柏晔 王志华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CAS 2021年第3期58-67,共10页
水相存在于含蜡原油体系中时,随着温降过程的发生,非牛顿型油水乳化体系的胶凝行为在具备含蜡原油属性的同时又具有其自身的特性。针对油包水型(W/O)含蜡原油乳状液,考虑乳化水质量分数的影响,基于流变测量方法,识别并表征了不同乳化环... 水相存在于含蜡原油体系中时,随着温降过程的发生,非牛顿型油水乳化体系的胶凝行为在具备含蜡原油属性的同时又具有其自身的特性。针对油包水型(W/O)含蜡原油乳状液,考虑乳化水质量分数的影响,基于流变测量方法,识别并表征了不同乳化环境下W/O型含蜡原油乳状液体系的胶凝温度界限及胶凝结构强度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乳化水含量的增加,以一定速率降温过程中体系的胶凝特征温度升高,相应胶凝过程中形成凝胶体的结构强度增大;在恒应力作用下,温降速率增大,任一乳化水含量W/O型含蜡原油乳状液体系的胶凝特征温度均呈升高趋势,而体系的胶凝结构强度随温降速率的增大逐渐减弱。乳化水对含蜡原油降温胶凝过程特性影响规律的揭示为多相输送流动保障技术的开发与应用提供了必要数据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凝温度 胶凝强度 乳状液 含蜡原油 流变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