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蒙古海拉尔盆地伊敏组孢粉组合
1
作者 万传彪 任延广 +5 位作者 乔秀云 徐衍彬 金玉东 高平 刘彤彦 孙跃武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43-443,共1页
关键词 孢粉组合 海拉尔盆地 内蒙古 大磨拐河组 组合特征 生物组合 研究区 划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页岩油储层实验技术进展及应用——以松辽盆地古龙地区为例 被引量:21
2
作者 邵红梅 高波 +5 位作者 洪淑新 李玲玲 王继平 王永超 白雪晶 谭文丽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97-106,共10页
页岩油是源储一体的非常规资源,页岩油储层实验是进行页岩油勘探开发的重要基础。松辽盆地古龙地区青山口组页岩作为烃源岩已具有完备的分析手段,但作为储层还需进一步开发实验技术。通过建立页岩微—纳米孔隙全尺度分析技术和页岩油激... 页岩油是源储一体的非常规资源,页岩油储层实验是进行页岩油勘探开发的重要基础。松辽盆地古龙地区青山口组页岩作为烃源岩已具有完备的分析手段,但作为储层还需进一步开发实验技术。通过建立页岩微—纳米孔隙全尺度分析技术和页岩油激光共聚焦三维重建技术,对松辽盆地青山口组页岩储层特征和页岩油分布状态进行分析。页岩微—纳米孔隙全尺度分析技术可对页岩微—纳米级孔隙成因类型进行定量分析,页岩油激光共聚焦三维重建技术可分析页岩油在不同岩性中的分布特征和不同成熟度页岩油的相对含量、分布规律。研究认为:松辽盆地青山口组纹层状页岩、层状页岩为有利岩性,孔缝体系以粒间缝状孔和页理缝为主,页理对微—纳米级孔隙和裂缝的发育和分布影响较大;成熟页岩油多分布在泥质与夹层的接触部位,砂质或碳酸盐夹层中分布较少,高熟页岩油轻质组分在砂质或碳酸盐夹层中相对富集,重质组分在泥质中相对富集。页岩油储层实验技术为松辽盆地页岩油储层微—纳米级颗粒、孔隙及页岩油赋存状态研究提供了重要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纳米孔隙 页岩油微区分布 定量表征 页岩储层 松辽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