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2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庆油田油层部位套损井取换套技术研究 被引量:13
1
作者 曲兆峰 何秀清 张国良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84-86,90,共4页
针对油层部位取换套施工中存在的固井质量难以保证、油层保护技术不完善、套铣效率低以及放气管处理技术不过关等问题开展攻关,形成了配套的油层部位取换套技术。现场试验证明,研究应用的固井技术基本满足油层部位取套对固井质量的要求... 针对油层部位取换套施工中存在的固井质量难以保证、油层保护技术不完善、套铣效率低以及放气管处理技术不过关等问题开展攻关,形成了配套的油层部位取换套技术。现场试验证明,研究应用的固井技术基本满足油层部位取套对固井质量的要求;配套的修井液体系等油层保护措施基本适应油层保护的需要;研究应用的复合式铣头满足油层部位套铣要求,提高了施工效率;放气管高效套铣铣头的应用提高了处理放气管的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庆油田 套铣 固井 油层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庆油田注水开发后异常地层压力分布规律研究 被引量:18
2
作者 高志华 翟香云 王建东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51-53,共3页
油田注水开发后地层压力的分布变化规律, 对钻井作业和油田开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对大庆油田注水开发后的异常地层压力成因和分布特征进行研究后, 指出油田注水后层内、平面和层间三大矛盾的加剧是异常地层压力形成的主要原因, 在... 油田注水开发后地层压力的分布变化规律, 对钻井作业和油田开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对大庆油田注水开发后的异常地层压力成因和分布特征进行研究后, 指出油田注水后层内、平面和层间三大矛盾的加剧是异常地层压力形成的主要原因, 在纵向上高压层、欠压层和正常压力层相间存在构成典型的多压力层系剖面, 在平面上形成异常欠压区和异常高压区, 根据异常地层压力的成因和分布特征, 可以划分出 10种类型的异常高压区。油田注水开发后地层压力的分布变化规律, 对钻井作业和油田开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对大庆油田注水开发后的异常地层压力成因和分布特征进行研究后, 指出油田注水后层内、平面和层间三大矛盾的加剧是异常地层压力形成的主要原因, 在纵向上高压层、欠压层和正常压力层相间存在构成典型的多压力层系剖面, 在平面上形成异常欠压区和异常高压区, 根据异常地层压力的成因和分布特征, 可以划分出 10种类型的异常高压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水开发 地层压力 异常压力 非均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庆油田水平缝重复压裂改造技术 被引量:8
3
作者 闫洪林 侯峰 张国彬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1-73,共3页
针对大庆油田长垣人工裂缝为水平缝的重复压裂井,以葡萄花油田为研究对象,初步界定了重复压裂选井选层工艺方法;应用试井分析和流动指数方法判断重复压裂时机;经过研究找出了重复压裂井裂缝失效的主要原因。根据裂缝失效的原因,确定了... 针对大庆油田长垣人工裂缝为水平缝的重复压裂井,以葡萄花油田为研究对象,初步界定了重复压裂选井选层工艺方法;应用试井分析和流动指数方法判断重复压裂时机;经过研究找出了重复压裂井裂缝失效的主要原因。根据裂缝失效的原因,确定了增大施工规模、酸洗裂缝以及多裂缝、开新缝压裂等项改造措施。结合理论研究在葡萄花油田现场试验,取得较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裂缝 重复压裂 选井选层方法 压裂时机 酸洗压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层段压力监测系统在大庆油田的应用 被引量:7
4
作者 赵秀娟 钱志鑫 程云霞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2002年第3期58-60,共3页
通过分层测压试验、数值模拟和实测数据分析 ,研究了分层测压层段的合理划分方法 ,提出了以开发层系为基础的分层测压井部署方法 ,优化了测压井部署原则 ;在分析了不同类型油层、不同井网开发对象的压力分布特点的基础上 ,指出了分层测... 通过分层测压试验、数值模拟和实测数据分析 ,研究了分层测压层段的合理划分方法 ,提出了以开发层系为基础的分层测压井部署方法 ,优化了测压井部署原则 ;在分析了不同类型油层、不同井网开发对象的压力分布特点的基础上 ,指出了分层测压资料在油田开发中的作用 ,为高含水后期油田测压系统的改造、预防套管损坏、提高固井质量、判断油层的连通状况及隔层的稳定性 ,指导油田各种增产措施的进行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系统 测压井部署 压力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庆油田各类套损井大修新技术 被引量:5
5
作者 吴帮英 吴邦永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39-143,共5页
大庆油田在开发过程中曾出现过两次套损高峰。随着开采方式的增加和改进,套损形势更加复杂,修井难度也越来越大。根据不同时期的套损特点,先后研发了15项大修技术;在1986年以前,主要发展应用了套管状况检测技术、解卡打捞技术和整... 大庆油田在开发过程中曾出现过两次套损高峰。随着开采方式的增加和改进,套损形势更加复杂,修井难度也越来越大。根据不同时期的套损特点,先后研发了15项大修技术;在1986年以前,主要发展应用了套管状况检测技术、解卡打捞技术和整形技术;从1986年到2003年,套损形势进一步恶化,这一时期主要发展应用了密封加固技术、取换套管技术、侧斜等技术;在2003年以后,油田实施水平井和以气补油战略,开始钻水平井和钻深层气井,这一时期主要发展应用了侧钻水平井、水平井大修、气井大修等技术。在着重介绍了近几年发展的新技术的同时还对今后大修技术发展方向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井技术 套损井 水平井 气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压裂技术在大庆油田Ⅱ、Ⅲ类致密储层的应用 被引量:4
6
作者 马克新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61-167,共7页
针对常规缝网压裂措施无法有效动用大庆油田Ⅱ、Ⅲ类致密储层的问题,借鉴长庆油田成功试验经验,开展复合压裂技术攻关与试验。通过深化地质特征认识,以储层分类、复合压裂层段组合设计、缝网与井网匹配设计、复合压裂工艺设计形成适合... 针对常规缝网压裂措施无法有效动用大庆油田Ⅱ、Ⅲ类致密储层的问题,借鉴长庆油田成功试验经验,开展复合压裂技术攻关与试验。通过深化地质特征认识,以储层分类、复合压裂层段组合设计、缝网与井网匹配设计、复合压裂工艺设计形成适合大庆外围油田F油层Ⅱ、Ⅲ类致密储层的复合压裂技术,实现储量控制最大化、储层改造最大化。结果表明:大庆油田X13试验区17口复合压裂措施井初期平均单井日增油4.1 t,是试油井平均单井日增油的1.63倍,措施井采油强度为0.56 t/(d·m),是试油井采油强度的1.44倍;应用复合压裂技术的试验区阶段累计产油6 305 t,预计单井增加可采储量1 500 t以上,是常规缝网压裂措施的2.5倍以上。研究成果为大庆油田F油层致密油Ⅱ、Ⅲ类储层的有效动用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压裂 储层分类 Ⅱ、Ⅲ类致密储层 层段组合 裂缝与井网匹配性 储量控制 储层改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田公司审批节点智能提醒技术的研究
7
作者 王富春 马大鹏 张秋月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683-686,共4页
针对目前油田公司需要施工设计审批的文件量较大,存在审批不及时,效率不高的现象,在充分地了解GSM模块和邮件收发开发原理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已有的远程审批系统,开发了油公司施工设计远程审批系统。该系统大大地提高了文件从设计、审... 针对目前油田公司需要施工设计审批的文件量较大,存在审批不及时,效率不高的现象,在充分地了解GSM模块和邮件收发开发原理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已有的远程审批系统,开发了油公司施工设计远程审批系统。该系统大大地提高了文件从设计、审批到施工的效率,在加速油田的信息化建设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SM模块 远程审批 信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庆外围油田裂缝转向重复压裂技术 被引量:8
8
作者 陈忠富 张国良 刘鹏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200-204,共5页
外围三低油田经过多年开发,单井及油田产量逐年递减,初次压裂失效后单井及油田产能的恢复必须通过重复压裂才能得以保证。随着同井同层重复压裂次数增多,常规复压技术增油效果和有效期大幅度下降,油井储量动用程度差。这是由于常规... 外围三低油田经过多年开发,单井及油田产量逐年递减,初次压裂失效后单井及油田产能的恢复必须通过重复压裂才能得以保证。随着同井同层重复压裂次数增多,常规复压技术增油效果和有效期大幅度下降,油井储量动用程度差。这是由于常规同井同层重复压裂只能张开老裂缝,可以部分恢复老缝导流能力,但受老缝壁面的压实作用和井网条件限制,即使规模增大,增产效果也不理想。为此,针对外围油田压裂形成垂直裂缝的特点,研究应用了裂缝转向重复压裂新工艺,形成了以重复压裂裂缝转向机理、储层地应力场变化规律、转向裂缝参数设计优化、转向裂缝监测识别及裂缝转向重复压裂施工工艺为核心的配套工艺技术。通过实施可实现压开一条与原缝方向不同的水力裂缝,增加了新的泄油面积,提高了外围重复压裂井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低渗透 重复压裂 转向机理 改造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庆外围油田砂泥岩薄互层岩性隔层选择方法 被引量:4
9
作者 吴忠胜 汪玉梅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8-53,共6页
大庆外围油田薄互储层及隔层厚度薄,如果按地应力和隔层厚度选择隔层,压裂中易出现丢层问题.针对大庆外围砂泥岩薄互层特点,分析影响小层动用程度低的因素,通过室内实验和现场试验,提出不具备应力遮挡条件的隔层可按岩性遮挡作用选择隔... 大庆外围油田薄互储层及隔层厚度薄,如果按地应力和隔层厚度选择隔层,压裂中易出现丢层问题.针对大庆外围砂泥岩薄互层特点,分析影响小层动用程度低的因素,通过室内实验和现场试验,提出不具备应力遮挡条件的隔层可按岩性遮挡作用选择隔层的观点,阐述按测井曲线选择泥岩隔层的标准和工艺控制方法.现场应用结果表明,利用泥岩隔层选择标准进行压裂工艺优选、卡段划分、射孔、施工参数优化等成功率高,小层动用程度高.这对经济有效开发外围低渗透薄互层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互层 压裂 岩性隔层 遮挡 大庆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空多级压裂工具串冲蚀磨损成因分析
10
作者 刘巨保 许靖扬 +3 位作者 刘玉喜 杨明 刘欢 黄茜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4-101,共8页
针对水平井连续管环空多级压裂中,喷枪及其上部工具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冲蚀磨损和失效问题,采用数值模拟方法,依据ø139.7 mm(5.5 in)套管内连续管环空压裂工艺和工具结构参数,建立了压裂液颗粒流和工具冲蚀的数值模型及计算方法;通... 针对水平井连续管环空多级压裂中,喷枪及其上部工具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冲蚀磨损和失效问题,采用数值模拟方法,依据ø139.7 mm(5.5 in)套管内连续管环空压裂工艺和工具结构参数,建立了压裂液颗粒流和工具冲蚀的数值模型及计算方法;通过正交试验设计了工具串窜动、管内流速、环空流速、含砂体积分数以及地层破裂压力5因素5水平的25种计算工况。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喷枪上部工具出现冲蚀磨损的主要因素是工具串窜动,在工具串未窜动时最大冲蚀速率出现在喷嘴下方附近,在工具串窜动时最大冲蚀速率出现在距离喷嘴约为窜动位移的上部工具区域;未窜动时的最大冲蚀速率值明显高于窜动时的结果,并随着环空流道间隙的减小而增大。所得结果可为工具串的冲蚀磨损分析及控制提供理论依据和分析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井多级分段压裂 压裂工具 冲蚀磨损 数值模拟 工具串窜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花11-1油田礁灰岩油藏储层非均质性及剩余油分布规律 被引量:35
11
作者 岳大力 吴胜和 +3 位作者 林承焰 王庆如 岳继晖 衡立群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90-96,共7页
结合流花11-1油田的岩芯、测井、地震、开发动态等资料总结了礁灰岩油藏沉积、成岩及构造等因素造成的储层非均质特征,引入的储层非均质综合指数,可更快速、直观地揭示了剩余油的分布规律。分析了控制剩余油分布规律的地质因素和开发因... 结合流花11-1油田的岩芯、测井、地震、开发动态等资料总结了礁灰岩油藏沉积、成岩及构造等因素造成的储层非均质特征,引入的储层非均质综合指数,可更快速、直观地揭示了剩余油的分布规律。分析了控制剩余油分布规律的地质因素和开发因素。根据储层非均质性的综合研究成果,指出了剩余油潜力区;在潜力区部署的侧钻井生产情况较好,研究成果得到了验证。该研究思路对类似油田储层非均质性的表征与剩余油分布的预测有较好的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剩余油 生物礁 储层非均质 流花11-1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喇嘛甸油田剩余油挖潜方法 被引量:27
12
作者 韩伟东 黄伏生 +1 位作者 艾颖 兰爱萍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2002年第3期41-43,共3页
针对陆相砂岩油田特高含水期开发阶段剩余油分布零散复杂的状况 ,从沉积学理论入手 ,对萨、葡储层进行精细解剖 ,揭示了储层沉积模式及非均质特点 ,从成因上分析特高含水期萨、葡储层剩余油分布特点。喇嘛甸油田萨、葡储层的剩余油一般... 针对陆相砂岩油田特高含水期开发阶段剩余油分布零散复杂的状况 ,从沉积学理论入手 ,对萨、葡储层进行精细解剖 ,揭示了储层沉积模式及非均质特点 ,从成因上分析特高含水期萨、葡储层剩余油分布特点。喇嘛甸油田萨、葡储层的剩余油一般富集在点坝砂体顶部、边部 ,主要条件是注采方向与渗流方向不一致 ,而其他类型砂体形成富集剩余油的主要原因是砂体物性变差、注采不完善、滞留区未射孔及井网控制不住等类型 ,措施调整方案实施后 ,取得了良好的挖潜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高含水期 沉积模式 剩余油 挖潜方法 非均质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葡萄花油田重复压裂裂缝酸洗技术 被引量:12
13
作者 南志学 朱彦刚 +1 位作者 张永春 李敏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2001年第5期40-41,共2页
大庆长垣南部主要产区的葡萄花油田 ,经过 2 0多年的开发 ,油层重复压裂比例较高 ,且有的层已经经历了 3、 4次压裂改造 ,因随着时间的延长支撑剂的破碎率增加、支撑剂镶嵌到裂缝壁面减小了裂缝宽度、沉淀物堵塞孔道和地层中出现三相流... 大庆长垣南部主要产区的葡萄花油田 ,经过 2 0多年的开发 ,油层重复压裂比例较高 ,且有的层已经经历了 3、 4次压裂改造 ,因随着时间的延长支撑剂的破碎率增加、支撑剂镶嵌到裂缝壁面减小了裂缝宽度、沉淀物堵塞孔道和地层中出现三相流使裂缝导流能力下降。为提高重复压裂层的增产效果 ,研究试验了裂缝酸洗技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花油田 重复压裂 裂缝酸洗技术 支撑剂 增产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庆探区深层火山岩气藏压裂施工控制 被引量:11
14
作者 张国亮 兰中孝 刘鹏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29-534,共6页
大庆探区深层火山岩储集层孔洞-裂缝发育,施工中存在多条裂缝同时破裂延伸的特点,导致施工易早期砂堵,压裂成功率低、改造规模小、增产效果差。通过对深层火山岩地质特征的研究,建立了火山岩压裂破裂和延伸模型,引入了与时间相关的漏失... 大庆探区深层火山岩储集层孔洞-裂缝发育,施工中存在多条裂缝同时破裂延伸的特点,导致施工易早期砂堵,压裂成功率低、改造规模小、增产效果差。通过对深层火山岩地质特征的研究,建立了火山岩压裂破裂和延伸模型,引入了与时间相关的漏失因子、尖端因子和模量因子,描述了特殊岩性地层主裂缝与微裂缝的开启与延伸过程,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压裂过程中存在的"三高"现象(即停泵压力梯度高,近井摩阻高和滤失系数高)的评价方法,并通过现场实践,形成了以胶塞处理近井高摩阻、粉砂封堵天然裂缝以及调整前置液比例、多段粉砂段塞注入为主的综合处理措施,使火山岩气藏压裂成功率由以往的36.0%提高到目前的90.0%以上,提高了火山岩气藏的压裂增产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岩储集层 多裂缝系统 大型压裂 控制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孤东油田不稳定注采压差及注采比的确定 被引量:12
15
作者 刘玉梅 刘丹 +1 位作者 徐颖 武国华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6-48,共3页
以孤东油田七区西63+4单元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稳定注水中影响产量的因素. 利用自喷转抽提液方法,放大生产压差,降低注采比. 应用结果表明:在特高含水后期,孤东油田主力开发单元综合含水率高,采出程度高,剩余可采储量采油速度高,但储量... 以孤东油田七区西63+4单元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稳定注水中影响产量的因素. 利用自喷转抽提液方法,放大生产压差,降低注采比. 应用结果表明:在特高含水后期,孤东油田主力开发单元综合含水率高,采出程度高,剩余可采储量采油速度高,但储量动用及水淹程度不均衡;孤东七区西63+4单元特高含水后期,放大生产压差可发挥低渗透层、低水淹段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东油田 不稳定注水 生产压差 自喷转抽 合理注采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树25区块有限元三维地应力场分布规律 被引量:8
16
作者 王群嶷 张学婧 +1 位作者 王运涛 张晓东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34-139,共6页
以岩石力学实验和地应力岩心测量为基础,利用三维地应力场有限元约束优化反演技术,对松辽盆地三肇凹陷树25区块的地应力场进行综合研究,得出该区块地应力分布规律。模拟结果表明,断层可对应力传递产生影响,导致地应力的大小和方向... 以岩石力学实验和地应力岩心测量为基础,利用三维地应力场有限元约束优化反演技术,对松辽盆地三肇凹陷树25区块的地应力场进行综合研究,得出该区块地应力分布规律。模拟结果表明,断层可对应力传递产生影响,导致地应力的大小和方向发生较大变化,地应力低值区分布在断层内及其附近区域,地应力高值区分布于断层端部的局部区域,树25区块断层附近应力方向偏离区域方向10°-20°。模拟结果对该区裂缝分布情况、压裂改造方案制定、注水井网布置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元法反演 三维地应力场 扶余油层 应力分布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井下套管弯曲变形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9
17
作者 刘扬 何秀清 王彦兴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5-36,47,共3页
利用有限元方法对井下套管的弯曲变形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井下套管的弯曲变形与有效通径、水泥环和地层岩石的破坏范围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地层滑移时,水泥环在套变处破坏范围为0.5~0.8m;水泥环周围的岩层破坏范围为1.0~1... 利用有限元方法对井下套管的弯曲变形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井下套管的弯曲变形与有效通径、水泥环和地层岩石的破坏范围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地层滑移时,水泥环在套变处破坏范围为0.5~0.8m;水泥环周围的岩层破坏范围为1.0~1.5m;数值模拟的结果可为修井及水力压裂实施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套管 弯曲变形 修井 水力压裂 有限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渗透油田注水井压裂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10
18
作者 张磊 王文军 张红军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2003年第2期41-43,共3页
在改进的黑油模型基础上,建立了一种油、水两相三维油藏裂缝数值模型,可以对垂直裂缝油藏不同井网条件下注水井压裂效果进行数值模拟。以朝阳沟油田为例,在反九点法井网条件下,裂缝处于有利方位和不利方位时,对注水井压裂后的注入动态... 在改进的黑油模型基础上,建立了一种油、水两相三维油藏裂缝数值模型,可以对垂直裂缝油藏不同井网条件下注水井压裂效果进行数值模拟。以朝阳沟油田为例,在反九点法井网条件下,裂缝处于有利方位和不利方位时,对注水井压裂后的注入动态以及对应油井的生产动态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与油田的实际生产动态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为注水井压裂效果评价提供了一种手段,对于经济有效地进行低渗透油田注水开发具有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裂 数值模拟 朝阳沟油田 油田注水 低渗透油田 井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抽油机减速器壳体的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6
19
作者 杨超 刘常宝 +1 位作者 韩晓锋 林涛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82-84,共3页
对CYJ14 -6 -89HF抽油机减速器的壳体建立了计算模型 ,用有限元法计算了强度和刚度 ,获得了减速器壳体在最大载荷作用下各部位的应力和变形的分布情况 .计算结果表明 ,整个壳体的应力分布不均匀 ,最大应力 ( 4 8.2 8MPa)发生在输出轴轴... 对CYJ14 -6 -89HF抽油机减速器的壳体建立了计算模型 ,用有限元法计算了强度和刚度 ,获得了减速器壳体在最大载荷作用下各部位的应力和变形的分布情况 .计算结果表明 ,整个壳体的应力分布不均匀 ,最大应力 ( 4 8.2 8MPa)发生在输出轴轴承座下边支撑筋板的受拉侧与底板连结的部位 ,但满足设计的强度条件 ;上箱盖的应力较小 ,强度富余较多 ;输出轴轴承座及其上边的箱盖部分变形最大 ,分别为 0 .2 2 8mm和 0 .30 2mm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抽油机 减速器 壳体 有限元法 静力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头台油田敖浅1—茂702区块黑帝庙油层砂组沉积相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凤君 张元高 张宝柱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34-36,共3页
根据取心资料、测井资料、古生物分析、元素分析、岩石薄片分析、粒度分析等相因素分析,查明了该区研究层段发育的沉积相、亚相、微相类型及特征,建立了相应的识别标志。该区黑帝庙油层发育的沉积相类型有曲流河三角洲和湖泊两种沉积相... 根据取心资料、测井资料、古生物分析、元素分析、岩石薄片分析、粒度分析等相因素分析,查明了该区研究层段发育的沉积相、亚相、微相类型及特征,建立了相应的识别标志。该区黑帝庙油层发育的沉积相类型有曲流河三角洲和湖泊两种沉积相类型。在平面上,运用层序地层学和地球物理手段预测了砂体的平面分布特征,分析了其在平面上的演化规律。从嫩江组三段早期至嫩江组四段晚期,敖浅1—茂702区块沉积相总体上呈近东西向展布、南北相带变化明显的特点。总体上构成一个向上变粗的进积序列,反映了湖平面收缩的沉积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相 头台油田 黑帝庙油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