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产可生物降解涂层支架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于宏颖 索传涛 +1 位作者 尚瑞平 黎辉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534-536,共3页
目的研究EXCEL支架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2008年1-10月,选择100例冠心病行PCI术并同意术后冠脉造影复查的患者,分为EXCEL组58例,Cypher组42例。观察介入治疗手术即刻成功率和住院期不良事件发生率,术后随访以及冠脉造影复查结... 目的研究EXCEL支架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2008年1-10月,选择100例冠心病行PCI术并同意术后冠脉造影复查的患者,分为EXCEL组58例,Cypher组42例。观察介入治疗手术即刻成功率和住院期不良事件发生率,术后随访以及冠脉造影复查结果。结果两组患者基本情况以及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类型、置入支架平均长度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结果两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支架内再狭窄和血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Cypher支架相比EXCEL支架MACE和支架内再狭窄率相似,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脉介入治疗 生物可降解涂层药物支架 雷帕霉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肺静脉消融联合去迷走神经化治疗心房颤动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于宏颖 潘震华 +2 位作者 李艳红 邢丽娜 黎辉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569-571,共3页
目的观察环肺静脉消融电隔离术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术中出现去迷走效应(vagal denervation,VD)对疗效的影响。方法对50例阵发性房颤患者行环肺静脉射频消融术(RFA)治疗,消融终点为肺静脉电隔离,将术中出现去迷走效应并进行消融的... 目的观察环肺静脉消融电隔离术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术中出现去迷走效应(vagal denervation,VD)对疗效的影响。方法对50例阵发性房颤患者行环肺静脉射频消融术(RFA)治疗,消融终点为肺静脉电隔离,将术中出现去迷走效应并进行消融的房颤患者列为VD阳性组(19例),余患者列为VD阴性组(31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房颤的复发率。结果 50例均达消融终点,术后6个月,VD阳性组疗效明显高于VD阴性组(84.21%比64.511%,P≤0.05)。结论环肺静脉消融术治疗房颤过程中发生去迷走效应可明显提高房颤RFA的的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肺静脉 导管消融 去迷走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脂酰肌醇3激酶信号通路在缺血后适应中对大鼠心肌保护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赵昕 于宏颖 +1 位作者 全南虎 郑杨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62-65,共4页
目的研究缺血后适应(IPost)对大鼠心肌保护作用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Akt)信号通路机制。方法将32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缺血再灌注组(A组),IPost组(B组),IPost+Wortmannin组(C组)和缺血再灌注+SB216763组(D组),每组8只。测定各组... 目的研究缺血后适应(IPost)对大鼠心肌保护作用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Akt)信号通路机制。方法将32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缺血再灌注组(A组),IPost组(B组),IPost+Wortmannin组(C组)和缺血再灌注+SB216763组(D组),每组8只。测定各组左心室收缩压(LVSP)和再灌注30 min冠状动脉流出液中乳酸脱氢酶和肌酸激酶含量。并测定心肌梗死面积,对心肌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Akt磷酸化和GSK-3β磷酸化的表达。结果与B组比较,A组LVSP明显降低,乳酸脱氢酶和肌酸激酶含量明显升高(P<0.05);同时IPost干预减小了心肌梗死面积(47.3% vs 29.5%),B组Akt磷酸化和GSK-3β磷酸化表达增加。结论 IPost对体外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明确的保护作用。Wortmannin可削弱IPost的保护作用,SB216763具有模拟IPost的心肌保护作用,Akt和GSK-3β的磷酸化水平在IPost的心肌保护作用信号通道传导机制中具有重要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磷脂酰肌醇3-激酶 再灌注损伤 信号传导 心肌缺血 L-乳酸脱氢酶 肌酸激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代谢综合征对冠心病冠状动脉支架术后患者临床事件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于宏颖 潘震华 +1 位作者 王满庆 黄冬岩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08年第4期271-272,共2页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MS)对冠状动脉(冠脉)支架术后临床事件发生率的影响。方法自2000年至2006年115例冠脉支架术后的患者,50例置入金属裸支架(BMS),65例置入药物涂层支架(SES)。分组:(1)无MS组;(2)MS组。比较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发...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MS)对冠状动脉(冠脉)支架术后临床事件发生率的影响。方法自2000年至2006年115例冠脉支架术后的患者,50例置入金属裸支架(BMS),65例置入药物涂层支架(SES)。分组:(1)无MS组;(2)MS组。比较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两组基础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置入BMS组,MS与对照组MACE发生率分别为20.8%、20.0%,P>0.05;置入SES组,MS与无MS组MACE发生率分别为6.4%、4.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S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且合并MS的冠心病冠脉血管病变较严重,但是MS对于冠脉支架术后MACE发生率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综合征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姜黄素纳米乳的制备及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6
5
作者 李迪 李杨 吴迪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97-103,共7页
目的构建姜黄素(CUR)纳米乳给药系统并研究其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的保护作用和作用机制。方法制备姜黄素纳米乳(CUR-NMs)并通过透射电镜对其进行形态表征;以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法建立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随机将大鼠分为假手术组... 目的构建姜黄素(CUR)纳米乳给药系统并研究其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的保护作用和作用机制。方法制备姜黄素纳米乳(CUR-NMs)并通过透射电镜对其进行形态表征;以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法建立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随机将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CUR处理组和CUR-NMs处理组,CUR处理组和CURNMs处理组在缺血前4 h分别腹腔注射CUR(20 mg/kg)和CUR-NMs(20 mg/kg)预处理,模型组以等体积溶剂预处理;检测各组大鼠血流动力学变化;TUNEL染色检测大鼠心肌细胞凋亡情况;试剂盒检测CK、LDH、MDA和SOD水平;蛋白印记实验检测心肌calpain1、calpastatin、Bcl-2、cleaved-caspase 3蛋白表达变化。结果制备的CUR-NMs大小均一,形态圆整,粒径为(121±23)nm。模型组大鼠缺血30 min再松开灌注2 h后LVDP、+dp/dtmax和-dp/dtmax指标均明显下降(P<0.01),血清LDH、CK、MDA明显升高,SOD显著降低(P<0.01);相较于模型组,CUR处理组和CUR-NMs处理组大鼠LVDP、+dp/dtmax和-dp/dtmax均有不同程度升高(P<0.05或P<0.01),LDH、CK、MDA显著下降,SOD明显升高(P<0.05或P<0.01);与CUR处理组相比,CUR-NMs处理组LVDP、+dp/dtmax和-dp/dtmax升高幅度更大(P<0.01),LDH、CK、MDA降低,SOD升高(P<0.05或P<0.01)。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心肌细胞凋亡明显增加(P<0.01),calpain1和cleaved-caspase 3蛋白表达明显上调,Bcl-2和calpastatin蛋白表达显著下调(P<0.01);相较于模型组,CUR处理组和CUR-NMs处理组心肌细胞凋亡明显减少(P<0.01),calpain1和cleaved-caspase 3蛋白表达显著下调,Bcl-2和calpastatin蛋白表达明显上调(P<0.05或P<0.01);与CUR处理组相比,CUR-NMs处理组心肌细胞凋亡明显减少(P<0.01)calpain1和cleaved-caspase 3蛋白表达下调,Bcl-2和calpastatin蛋白表达上调(P<0.05或P<0.01)。结论CUR-NMs可改善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且效果优于CUR;该效应可能与增强细胞摄取、抑制calpain1蛋白表达和活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 纳米乳 心肌缺血再灌注 钙蛋白酶1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荷超声心动图检测隐性肺动脉高压一例 被引量:1
6
作者 范志清 刘大一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7期1983-1984,共2页
1病例简介 患者,男,41岁,渔船驾驶员。因"间断胸闷、气促3年,加重2周"收入院。患者3年前无诱因出现胸闷、气促,活动后加重,休息后可缓解。曾在当地医院诊断为冠心病,药物治疗后症状未见缓解。2周前患者上述症状加重,发作较前频繁,持... 1病例简介 患者,男,41岁,渔船驾驶员。因"间断胸闷、气促3年,加重2周"收入院。患者3年前无诱因出现胸闷、气促,活动后加重,休息后可缓解。曾在当地医院诊断为冠心病,药物治疗后症状未见缓解。2周前患者上述症状加重,发作较前频繁,持续时间延长,于2009-06-29收入我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肺性 超声心动描记术 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对离体大鼠缺血后适应心肌保护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于宏颖 赵昕 +1 位作者 全南虎 郑杨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0年第1期59-61,共3页
目的探讨糖尿病对离体大鼠缺血后适应心肌保护作用的影响。方法诱导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采用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流法,全心停灌30min,复灌60min,制成心肌缺血模型;全心停灌30min后,给予再灌注10s、停灌10s6次循环,然后再灌注至6... 目的探讨糖尿病对离体大鼠缺血后适应心肌保护作用的影响。方法诱导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采用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流法,全心停灌30min,复灌60min,制成心肌缺血模型;全心停灌30min后,给予再灌注10s、停灌10s6次循环,然后再灌注至60min,制备缺血后适应模型。测定血流动力学指标和复灌20min冠状动脉流出液中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的含量。实验结束分离出左心室心肌并横切成5片,并测定心肌梗死面积。结果糖尿病大鼠缺血后适应血流动力学无明显改善,心肌酶释放量未减低,心肌梗死面积未显著减少(50.1%±3.7%比45.7%±4.8%,P〉0.05)。结论缺血后适廊对糖尿病大鼠离体心脏无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心肌再灌注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认知性访谈在PCI术后患者健康促进行为意向量表编制中的应用
8
作者 孙佳雨 王百鹤 +4 位作者 李蓓蓓 王晓伟 杨金伟 贾红红 刘杨 《军事护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5-38,共4页
目的探讨认知性访谈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患者健康促进行为意向量表编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23年12月至2024年1月,采用目的抽样法,以最大差异策略选取大庆市2所三级甲等医院心内科收治... 目的探讨认知性访谈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患者健康促进行为意向量表编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23年12月至2024年1月,采用目的抽样法,以最大差异策略选取大庆市2所三级甲等医院心内科收治的26例PCI术后患者进行3轮认知性访谈,依据问题评估系统(question appraisal system,QAS-99)对访谈结果进行整理、编码,结合编码结果修订量表。结果第1轮访谈,受访者对10个条目提出疑义,其中7个条目与“澄清”有关,3个条目与“假设”有关,1个条目与“知识/记忆”有关,经讨论后对条目修改;第2轮访谈,1个条目有“措辞”问题,经讨论后修改;第3轮访谈,受访者均能正确理解条目内容且未提出疑义,访谈结束。结论认知性访谈有效解决了量表编制过程中编制者与受试者、受试者与受试者之间的认知差异,提高了量表的准确性、适用性和科学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健康促进行为 认知性访谈 计划行为理论 意向 量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电解剖标测左右流出道室性早搏射频消融治疗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于宏颖 潘震华 +3 位作者 伊红艳 任明霞 刁秀娟 黎辉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033-1035,共3页
目的了解移行于V3导联流出道室性早搏(室早)心电图和三维激动标测图临床特点。方法回顾行分析17例流出道室早患者,根据消融结果分为右室流出道(RVOT)(间隔)组,左室流出道(LVOT)组,比较两组心电图和三维激动标测图特点。结果心电图,V2导... 目的了解移行于V3导联流出道室性早搏(室早)心电图和三维激动标测图临床特点。方法回顾行分析17例流出道室早患者,根据消融结果分为右室流出道(RVOT)(间隔)组,左室流出道(LVOT)组,比较两组心电图和三维激动标测图特点。结果心电图,V2导联R波时间指数RVOT(间隔)与LVOT起源室早比较[0.32(0.23~0.42)比0.48(0.39~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维激动标测图,10 m内激动区域RVOT(间隔)面积和周长明显小于LVOT[面积:1.2(0.5~2.2)比3.3(2.3~3.8),P<0.05],[周长4.3(2.8~5.8)比7.9(7~9.5),P<0.05];且10 m内激动区域RVOT(间隔)呈纵轴大于横轴,与LVOT长轴/短轴比例[1.04(0.96~1.12)比0.49(0.42~0.56),P<0.05]。结论对于移行于V3导联流出道室早,心电图V2导联R波时间指数与三维激动标测图10 ms激动区域形状,面积,周长均有助于于判断位置起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出道室性早搏 三维标测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辛伐他汀纳米粒的构建及对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大鼠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韩金霞 朱亚南 +3 位作者 王金文 王吉佳 李迪 杨静波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78-83,共6页
目的构建辛伐他汀纳米给药系统并探讨其对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大鼠的作用。方法制备辛伐他汀纳米粒并通过透射电镜对其进行形态表征;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辛伐他汀纳米粒的细胞摄取能力;构建动脉粥样硬化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Model)、... 目的构建辛伐他汀纳米给药系统并探讨其对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大鼠的作用。方法制备辛伐他汀纳米粒并通过透射电镜对其进行形态表征;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辛伐他汀纳米粒的细胞摄取能力;构建动脉粥样硬化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Model)、辛伐他汀组(Sim)、辛伐他汀纳米粒组(Sim-LPNs),同时以正常大鼠设立对照组(Control),每组10只动物;生化仪检测TG、TC、LDL-C、HDL-C水平;HE染色检测动脉血管病理变化;Western blot检测p-AMPK和p-ACC蛋白表达变化。结果Sim-LPNs的形态较为圆整,外观呈均一的球形,平均动力学直径为(180±23)nm。与COU-6处理相比,COU-6-LPNs处理的Caco-2细胞绿色荧光强度显著增强(P<0.01)。与Control组相比,Model组大鼠TC、TG、LDL-C均显著升高,HDL-C明显降低(P<0.01);相较于Model组,Sim组TC和LDL-C显著降低(P<0.05,P<0.01);与Model组相比,Sim-LPNs组TC、TG、LDL-C均显著降低,HDL-C明显升高(P<0.01);与Sim相比,Sim-LPNs大鼠TC和LDL-C显著降低(P<0.01)。Model组大鼠动脉血管壁粘膜变性和水肿,在血管壁中出现典型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并且脂质核心较厚,泡沫明显;Sim组出现一定改善,但Sim-LPNs组改善更为明显。与Control组相比,Model组动脉血管壁相对斑块面积和相对斑块面积/总面均显著增加(P<0.01);Sim-LPNs组相较于Model组动脉血管壁相对斑块面积和相对斑块面积/总面明显减小(P<0.01)。相较于Control组,Model组大鼠肝组织p-AMPK和p-ACC蛋白表达均显著下调(P<0.01);与模型组相比,Sim组pAMPK蛋白表达显著上调(P<0.05),Sim-LPNs组p-AMPK和p-ACC蛋白表达显著上调(P<0.01,P<0.05);与Sim组相比,Sim-LPNs组p-AMPK蛋白表达上调更明显(P<0.01)。结论辛伐他汀纳米粒具有较好的抗动脉粥样硬化效果,该作用可能与其增强小肠细胞吸收和激活肝细胞AMPK-ACC信号通路调节血脂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伐他汀 纳米粒 动脉粥样硬化 血脂 腺苷酸激活蛋白激酶 乙酰辅酶A羧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起源于主动脉窦与二尖瓣交界区室性期前收缩患者的射频消融治疗 被引量:1
11
作者 于宏颖 丁连芹 +1 位作者 黎辉 潘震华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5年第3期196-198,共3页
目的研究起源于主动脉窦与二尖瓣交界区(AMC)室性期前收缩心电图以及射频消融治疗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起源于AMC位置室性期前收缩的心律失常患者,收集心电图以及三维标测图,总结射频消融治疗的经验。结果 3例患者X射线下左前... 目的研究起源于主动脉窦与二尖瓣交界区(AMC)室性期前收缩心电图以及射频消融治疗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起源于AMC位置室性期前收缩的心律失常患者,收集心电图以及三维标测图,总结射频消融治疗的经验。结果 3例患者X射线下左前斜体位,经三维标测系统标测后确定AMC为激动最早处,3例成功消融,冷盐水灌注大头消融有效,安全,术后即刻室早消失,术后随访半年无复发病例。心电图特点:V1-V6导联呈R或Rs形,胸导联无移行;电轴右偏;Ⅱ,Ⅲ,a VF导联呈高R波。三维标测AMC室性期前收缩起源位置均位于主动脉瓣下,X线与三维标测图左前斜位能明确显示靶点与二尖瓣毗邻关系,且10 ms激动区域为长轴横向。结论起源于AMC室性期前收缩心电图Ⅱ,Ⅲ,a VF导联呈高R波,胸导也呈R或Rs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性早搏复合征 VALSALVA窦 二尖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血管缝合器在介入检查和治疗中的应用
12
作者 温尚煜 刘丹 +3 位作者 王柏影 唐玉龙 王金平 黎辉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362-362,共1页
关键词 经皮血管缝合器 介入检查 治疗 经股动脉穿刺法 止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雌激素及其对中枢神经系统作用的研究进展
13
作者 宋宏杉 索传涛 汪建民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372-1373,共2页
植物雌激素是一类存在于植物中与雌激素结构近似的生物活性物质。本文介绍了和植物雌激素相关的中药、植物雌激素在体内的作用方式、植物雌激素相关中药在药效药理和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保护作用方面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植物雌激素 中药 雌激素受体 药理 中枢神经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大肠癌siRNA载体上报告基因的构建与鉴定
14
作者 张春福 宋燕 +4 位作者 谭岩 刘力华 刘立民 陈丽 孙志奇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92-395,共4页
目的:在siRNA载体上构建带绿色荧光蛋白(GFP)的报告基因,此重组质粒用于抗大肠癌的进一步研究。方法:用分子克隆技术构建绿色荧光蛋白基因与真核细胞表达载体pSilencer3.1-H1的重组体(pSilencer3.1-H1/GFP),并用脂质体介导的转染技术,... 目的:在siRNA载体上构建带绿色荧光蛋白(GFP)的报告基因,此重组质粒用于抗大肠癌的进一步研究。方法:用分子克隆技术构建绿色荧光蛋白基因与真核细胞表达载体pSilencer3.1-H1的重组体(pSilencer3.1-H1/GFP),并用脂质体介导的转染技术,将其导入人大肠癌细胞。结果:GFP基因的PCR扩增产物经1%琼脂糖凝胶电泳,可见目的片段大小与预期一致。重组pGEM-GFP克隆插入序列经测序鉴定结果与GenBank报道一致。重组质粒pSilencer3.1-H1/GFP用NruⅠ和PstⅠ双酶切后可见2条电泳带,3500 bp为pSilencer3.1-H1质粒片段,700 bp左右为GFP片段,以PCR分析此插入序列也获得约700 bp的泳带,与预期一致。此重组质粒转染大肠癌细胞后,在倒置荧光显微镜下可见视野内发绿色荧光的细胞。结论:成功构建了含报告基因的重组质粒pSilencer3.1-H1/GFP,此重组质粒可进一步用于抗大肠癌的研究,方便转染效率的直观观察,有利于流式细胞仪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NA干扰 大肠肿瘤 绿色荧光蛋白 pSilencer3.1-H1 DNA 重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1例苏格兰藉患者的多元文化护理体会
15
作者 胡艳玲 《中国护理管理》 2008年第6期75-76,共2页
2007年12月29日,病区收治了一名叫彼得的苏格兰籍患者。2008年1月14日,彼得出院。他逢人就竖大拇指,赞扬总医院的服务令他永生难忘,下次还来总医院。同样,17天的护理工作经历,也令五病区的护士难忘。
关键词 多元文化护理 苏格兰 工作经历 大拇指 病区 医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