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表征油田含聚污水处理中均质滤料过滤过程的数学模型 被引量:11
1
作者 李杰训 诸葛祥龙 王志华 《油气田地面工程》 2017年第11期37-40,共4页
含聚污水的水质特性决定了其在过滤处理中可加剧滤料层污染,甚至形成制约反冲洗操作的板结问题。以过滤过程中合理确定过滤速度为思路,建立了考虑滤料污染板结过滤过程的阻力表达式;基于污水过滤简化数学模型,考虑过滤阻力、孔隙率、含... 含聚污水的水质特性决定了其在过滤处理中可加剧滤料层污染,甚至形成制约反冲洗操作的板结问题。以过滤过程中合理确定过滤速度为思路,建立了考虑滤料污染板结过滤过程的阻力表达式;基于污水过滤简化数学模型,考虑过滤阻力、孔隙率、含聚污水水量与过滤速度的关系,建立了含聚污水处理中均质滤料过滤过程的数学模型,并给出了其定解条件和求解方法;基于典型工况资料对模型进行了验证,为含聚污水处理过程中过滤速度的优化、滤料级配模式的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聚污水 滤料污染 过滤动力学 过滤速度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浓度聚驱采出液乳化行为及电化学脱水方法 被引量:15
2
作者 张宏奇 刘扬 +1 位作者 王志华 徐萌萌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77-184,共8页
针对高浓度聚驱采出液油水分离效率及其给常规交直流电场带来的冲击,开展了该类采出液的乳化行为及脱水方法研究,研究中综合了集输工况条件下的采出液转相特征、电负性、乳化油珠粒径分布、界面性质、乳化体系的微观形态及瓶试法油水分... 针对高浓度聚驱采出液油水分离效率及其给常规交直流电场带来的冲击,开展了该类采出液的乳化行为及脱水方法研究,研究中综合了集输工况条件下的采出液转相特征、电负性、乳化油珠粒径分布、界面性质、乳化体系的微观形态及瓶试法油水分离实验,并基于所建立模拟装置评价了脉冲供电脱水对高浓度聚驱采出液破乳脱水的适应性。结果表明,高浓度聚驱采出液复杂的乳化行为与含聚浓度直接相关,含聚浓度上升使其电负性增强,转相点呈不同程度降低,且由于促进了黏弹性界面膜的形成,乳化粒子聚并和相分离的难度增大;辅以化学破乳的脉冲供电电场脱水工艺能有效改善分离效果,提高脱水操作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浓度聚合物驱 乳化特性 破乳脱水 采出液 大庆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采井间水流优势方向的识别 被引量:11
3
作者 盖德林 刘春天 贾振岐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7-50,121,共4页
对于水驱非均质油田,在高含水后期,识别注入水流优势方向,对指导油田后期剩余油挖潜措施的选择与方案制定具有重要意义.采用灰色关联理论和流体渗流与电流相似原理,提出了用月注水量与产液量的关联度和油水井间渗流阻力值识别水流优势... 对于水驱非均质油田,在高含水后期,识别注入水流优势方向,对指导油田后期剩余油挖潜措施的选择与方案制定具有重要意义.采用灰色关联理论和流体渗流与电流相似原理,提出了用月注水量与产液量的关联度和油水井间渗流阻力值识别水流优势方向的方法.该方法分别与井-地电位法和流线法数值模拟对比,其结果比较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流优势方向 关联度 渗流阻力 识别方法 注采井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蒸汽条件下稠油催化改质降黏实验 被引量:5
4
作者 张博 刘永建 +1 位作者 赵法军 胡绍彬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01-503,共3页
利用高温高压反应釜研究了自制油溶性有机镍盐作为催化剂的稠油水热裂解反应,考察了催化剂的加入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加水量对催化水热裂解反应前后稠油黏度、族组成的影响,优选出最佳改质降黏反应条件,在此条件基础上,对改质降黏... 利用高温高压反应釜研究了自制油溶性有机镍盐作为催化剂的稠油水热裂解反应,考察了催化剂的加入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加水量对催化水热裂解反应前后稠油黏度、族组成的影响,优选出最佳改质降黏反应条件,在此条件基础上,对改质降黏反应前后稠油元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与未添加催化剂的相比,在反应温度为240℃、加水量30%的体系中,添加0.1%的过渡金属有机酸镍催化剂,反应24 h后稠油的黏度下降明显,沥青质含量下降1.4%,胶质含量下降5.0%,芳香分含量增加3.5%,饱和分含量增加2.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 注蒸汽 水热裂解 催化 改质 降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聚污水深度过滤过程模拟及技术界限优化 被引量:14
5
作者 王志华 李杰训 +2 位作者 周楠 柏晔 许云飞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75-186,共12页
针对油田清水资源宝贵、深度处理后的污水水源不足背景下地面系统注采水量失衡的问题,开展了含聚污水在普通处理后进行"双层级配滤料+三层级配滤料"两级过滤的深度处理技术研究,考虑水质含聚浓度的变化及其与过滤工艺参数的... 针对油田清水资源宝贵、深度处理后的污水水源不足背景下地面系统注采水量失衡的问题,开展了含聚污水在普通处理后进行"双层级配滤料+三层级配滤料"两级过滤的深度处理技术研究,考虑水质含聚浓度的变化及其与过滤工艺参数的关联性,利用数值模拟方法描述了深度过滤流场中油珠及悬浮物粒子的聚集分布特征,确定了深度过滤出水水质中含油与悬浮物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对含聚污水进行深度过滤而实现油含量、悬浮物含量均控制在5.00 mg/L以内的水质指标是可行的,优化建立的含聚污水深度过滤技术界限关系图版可为提升含聚污水处理指标和效率、保障含聚污水处理工艺运行的负荷与平稳性提供有益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滤速度 含聚浓度 深度处理 聚合物驱采出水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物驱剖面返转时机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8
6
作者 杨晶 朱焱 +2 位作者 李建冰 崔世铭 刘国红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72-476,共5页
聚合物驱过程中的剖面返转现象会对提高采收率造成不利影响,为进一步提高聚合物驱效果,通过理论分析和室内物理模拟方法,对聚合物驱油效果和聚合物驱剖面返转时机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岩心渗透率升高,聚合物驱剖面返转时... 聚合物驱过程中的剖面返转现象会对提高采收率造成不利影响,为进一步提高聚合物驱效果,通过理论分析和室内物理模拟方法,对聚合物驱油效果和聚合物驱剖面返转时机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岩心渗透率升高,聚合物驱剖面返转时机延后且延后幅度增大,聚合物溶液浓度C_P=1600 mg/L、渗透率级差为4时,渗透率大于1200×10^(-3)μm^2后尤为明显;随渗透率级差和小层厚度比(高渗层/低渗层)增大,即地层系数级差增大,剖面返转时机提前,聚合物溶液浓度C_P=1600 mg/L、岩心平均渗透率K_g=300×10^(-3)μm^2、地层系数级差10条件下,剖面返转时机可提前至0.06数0.07 PV。随岩心渗透率升高和地层系数级差增大,采收率增幅呈先增大后减小趋势;聚合物驱剖面返转时机T_p与地层系数级差D_j关系满足方程式T_p=a(D_j-1)^(-1),随聚合物溶液浓度升高,返转系数a值减小,剖面返转时机提前。应用该公式可定量描述剖面返转时机与地层系数关系,及时调整注入参数,提高聚合物驱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拟实验 聚合物驱 剖面返转 返转时机 驱油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黏性介质叠前时间偏移方法 被引量:5
7
作者 李雪英 文慧俭 +2 位作者 张桐 于国楠 王金丽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98-104,124,共8页
根据衡Q模型,将吸收系数引入黏性介质的相速度中,以相移法为基础,利用稳相点原理,推导基于叠加速度和等效Q值的黏性介质叠前时间偏移的走时和振幅计算公式,研究适合于黏性介质的叠前时间偏移方法.理论数据处理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精确... 根据衡Q模型,将吸收系数引入黏性介质的相速度中,以相移法为基础,利用稳相点原理,推导基于叠加速度和等效Q值的黏性介质叠前时间偏移的走时和振幅计算公式,研究适合于黏性介质的叠前时间偏移方法.理论数据处理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精确的复杂构造成像能力,能够将黏性补偿结合到偏移过程中,有效恢复深层界面的高频信息;在准确构造成像的同时,提高地震成像的分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叠前时间偏移 黏性吸收补偿 等效Q值 稳定性控制 黏性介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辨率抛物Radon变换法速度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王维红 崔宝文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29-132,共4页
叠加速度谱是当前速度分析的主要方法,该方法需进行人工速度谱解释且分辨率较低。抛物Radon变换法在模型空间域有较高的分辨率,这一特点为该方法应用于地震资料速度分析提供了前提。给出了用高分辨率抛物Radon变换进行叠加速度拾取的方... 叠加速度谱是当前速度分析的主要方法,该方法需进行人工速度谱解释且分辨率较低。抛物Radon变换法在模型空间域有较高的分辨率,这一特点为该方法应用于地震资料速度分析提供了前提。给出了用高分辨率抛物Radon变换进行叠加速度拾取的方法,基于水平或中等倾角地层CMP道集时距曲线为双曲线的假设,给出抛物Radon变换法叠加速度求取的基本原理和推导过程。方法求取叠加速度计算流程简单,运算效率较高,而且可逐一CMP道集自动实现速度求取,理论数据试算结果表明高分辨率抛物Radon变换速度分析是可行的和有效的,同时具有高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率 抛物Radon变换 速度分析 部分动校正 自动拾取 平滑滤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元复合驱采出液乳化行为及破乳影响因素 被引量:8
9
作者 王志华 柏晔 +1 位作者 娄玉华 诸葛祥龙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CAS 2018年第6期33-40,共8页
表面活性剂/聚合物二元复合驱作为一种能够有效挖潜优质储量的提高采收率方法,其地面采出液处理工艺技术及运行参数的优化设计依然是该化学驱技术工业化推广面临的一项挑战。通过多因素正交实验考察了表面活性剂/聚合物二元复合驱采出... 表面活性剂/聚合物二元复合驱作为一种能够有效挖潜优质储量的提高采收率方法,其地面采出液处理工艺技术及运行参数的优化设计依然是该化学驱技术工业化推广面临的一项挑战。通过多因素正交实验考察了表面活性剂/聚合物二元复合驱采出液的乳化行为及其破乳脱水影响因素。显著性检验结果表明,与温度和含水率的影响相比,采出液中表面活性剂质量浓度和聚合物质量浓度对体系分散性和电负性影响的显著性值更低,反映了二者对采出液乳化稳定性有更大的贡献,从而导致采出液的破乳性能下降。结果表明,提高破乳温度、延长破乳时间的单一作用机制并不能从根本上提高该类采出液的脱水率和降低其分离后水中的含油量,同时,水相pH的提高与流场强剪切效应会进一步恶化破乳脱水效果及分离后水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化行为 破乳 显著性检验 正交实验 表面活性剂/聚合物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响应曲面法的水力聚结器结构参数优化 被引量:3
10
作者 邢雷 苗春雨 +1 位作者 蒋明虎 赵立新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16-123,共8页
针对油水分离中小粒径油滴难以分离的情况,设计了一种水力聚结器,借助析因筛选设计及响应曲面优化设计,结合有限体积法,并以综合考虑油滴粒径尺寸、体积占比及平均粒径等多因素提出的一种聚结效率计算方法作为评判指标,对其进行结构参... 针对油水分离中小粒径油滴难以分离的情况,设计了一种水力聚结器,借助析因筛选设计及响应曲面优化设计,结合有限体积法,并以综合考虑油滴粒径尺寸、体积占比及平均粒径等多因素提出的一种聚结效率计算方法作为评判指标,对其进行结构参数显著性分析及结构优化设计。以优化前、后的水力聚结器为模型,在相同工况下开展聚结性能模拟测试。测试结果表明,显著性较高的参数依次为锥段长度L2、尾管长度L3以及内心底径d,根据得到的结构参数与聚结效率间的最优回归方程,确定出最佳结构参数值,即锥段长度为678.63 mm,尾管长度为99.89 mm,内心底径为10 mm。优化后的聚结器出口处平均粒径由524.7μm增加至550.9μm,聚结效率由14.26%提高至14.55%,聚结性能得到明显提升,验证了优化结果的准确性及可行性。研究结果可为旋流分离设备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水分离 水力聚结器 油滴聚结 聚结性能 评判方法 结构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多条压裂裂缝双重介质油藏压力动态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何应付 高慧梅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30-133,共4页
高能气体压裂和脉冲压裂能在近井地带形成多条径向裂缝体系,因此针对无限大双重介质油藏建立了具有多条压裂裂缝的垂直裂缝井试井分析新模型,获得了解析解。双重介质油藏多裂缝压裂井典型曲线可以划分为5个部分:压裂裂缝线性流段、早期... 高能气体压裂和脉冲压裂能在近井地带形成多条径向裂缝体系,因此针对无限大双重介质油藏建立了具有多条压裂裂缝的垂直裂缝井试井分析新模型,获得了解析解。双重介质油藏多裂缝压裂井典型曲线可以划分为5个部分:压裂裂缝线性流段、早期过渡段、外区裂缝径向流段、外区裂缝和基质之间的窜流过渡段和外区拟径向流段。两区扩散比(γ)和两区裂缝导流能力比(β)主要影响早期压裂裂缝线性流段和早期过渡段;储容比(ω)既对早期压裂裂缝线性流段和早期过渡段存在影响,也对外区裂缝和基质之间的窜流过渡段存在较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裂裂缝 双重介质 垂直裂缝 压力动态 试井 典型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形介质油气藏压力动态分析的边界元方法 被引量:1
12
作者 何应付 高慧梅 +1 位作者 刘先贵 杨正明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87-89,共3页
对于任意形状变形介质油气藏的井底压力分析只能采用数值解的方法,目前常用的数值计算方法是有限差分法、有限元法和边界元法。前两种方法在解数学模型时局限性较多、适应性差,而边界元法只需对区域的边界进行网格划分,计算量和存储量小... 对于任意形状变形介质油气藏的井底压力分析只能采用数值解的方法,目前常用的数值计算方法是有限差分法、有限元法和边界元法。前两种方法在解数学模型时局限性较多、适应性差,而边界元法只需对区域的边界进行网格划分,计算量和存储量小,计算精度高,能够降维,因而对复杂形状的边界问题处理十分有效。在此,利用边界有限元法对不渗透区域任意形状变形介质油气藏不稳定渗流的数学模型进行求解,获得油气藏内任意点的压力,绘制了考虑渗透率变异系数、复杂边界以及油气藏内存在不渗透区域等因素影响的井底不稳定压力典型曲线,并分析了曲线特征,发现油气藏内的不渗透区域对压力典型曲线的晚期形态存在明显影响,使其压力导数曲线上翘时刻提前,该项研究为压敏性气藏试井分析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藏 变形(地质) 边界元偏移 不稳定流动 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等效Q值的反Q滤波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雪英 裴江云 +2 位作者 张惠瑜 吴鹏 刘心宇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05-109,124-125,共7页
为了考察基于等效Q值的反Q滤波方法补偿效果的影响因素,从信噪比、等效Q值精度、调谐频率和门限阈值等方面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信噪比越低,稳定性问题越难控制,补偿效果越不好.等效Q值选取偏小,将导致补偿过大;等效Q值选取偏大,将导致补... 为了考察基于等效Q值的反Q滤波方法补偿效果的影响因素,从信噪比、等效Q值精度、调谐频率和门限阈值等方面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信噪比越低,稳定性问题越难控制,补偿效果越不好.等效Q值选取偏小,将导致补偿过大;等效Q值选取偏大,将导致补偿不足.选择最高截止频率比选择峰值频率的频散校正效果好,地震波走时更加准确.门限阈值越大,振幅补偿越大,补偿后的振幅越接近无黏性吸收时的振幅,但将增加算法的不稳定.该研究可为在实际资料处理中正确使用反Q滤波技术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Q滤波 等效Q值 门限阈值 调谐频率 信噪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盐聚合物驱污水回注对油层的伤害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黄斌 黄立凯 +3 位作者 傅程 赵晶 丁畅 张庭玮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CAS 2021年第4期33-38,共6页
采用14种不同水质污水进行了室内流动性实验,利用岩心的渗透率损失率将各污水回注的伤害程度划分为低、中等、高。结果表明,影响岩心渗透率损失程度的因素排序为:悬浮物质量浓度>油质量浓度>抗盐聚合物质量浓度>普通聚合物质... 采用14种不同水质污水进行了室内流动性实验,利用岩心的渗透率损失率将各污水回注的伤害程度划分为低、中等、高。结果表明,影响岩心渗透率损失程度的因素排序为:悬浮物质量浓度>油质量浓度>抗盐聚合物质量浓度>普通聚合物质量浓度。残余抗盐聚合物质量浓度较高的污水具有更强的堵塞能力。针对空气渗透率为200 mD的岩心,低伤害程度回注的要求下,当悬浮物和油的质量浓度均为10 mg/L时,抗盐聚合物驱污水需控制聚合物质量浓度在200 mg/L以下,而普通聚合物驱污水需控制聚合物质量浓度在300 mg/L以下。研究结果对抗盐聚合物驱污水回注水质处理指标和油层保护具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盐聚合物 污水回注 渗透率损失 伤害 油层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气超重力MDEA法脱硫因素探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黄斌 张璐 +2 位作者 郭伟 丰生杰 王思琪 《能源与环保》 2022年第1期1-6,共6页
天然气脱硫是天然气处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超重力技术与甲基二乙醇胺(MDEA)脱硫法结合研究,探究超重力场对脱硫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脱硫液浓度、流量、温度对硫化氢脱除有积极影响,脱硫效率随着转速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随气体流量的... 天然气脱硫是天然气处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超重力技术与甲基二乙醇胺(MDEA)脱硫法结合研究,探究超重力场对脱硫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脱硫液浓度、流量、温度对硫化氢脱除有积极影响,脱硫效率随着转速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随气体流量的增加而减小。MDEA溶液再生次数与脱硫率呈反比。在实验的基础上,探讨了产生现象的原因,并得到了最佳脱硫工艺条件,使天然气脱硫率控制在99%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重力 脱硫效率 MDEA 天然气 旋转填充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平气井积液诊断方法及携液模型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6
作者 黄斌 张庭玮 +3 位作者 傅程 付思强 贺世博 黄立凯 《能源与环保》 2021年第8期95-99,共5页
近年来,我国对天然气的需求量逐年增加,目前的天然气产量已经无法满足人民生产生活需求。为了满足生产以及国民生活的需求,我国对天然气田的开发力度不断加大。随着天然气井开采年限的延长,解决气井积液问题成为各大气田提高产量的关键... 近年来,我国对天然气的需求量逐年增加,目前的天然气产量已经无法满足人民生产生活需求。为了满足生产以及国民生活的需求,我国对天然气田的开发力度不断加大。随着天然气井开采年限的延长,解决气井积液问题成为各大气田提高产量的关键。解决气井积液的难点在于积液判断的准确性和临界携液流量计算的适用性不高,分析了气井积液机理,总结了气井积液的几种诊断方法,为判断积液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对于水平井3个井段的临界携液模型的研究进行了分类和梳理,提高了模型计算的准确性,对目前模型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进行了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诊断方法 气井积液 临界携液 液滴模型 液膜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类B油藏聚/表二元驱注入参数敏感性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傅程 杨航 +2 位作者 郭天悦 李庆远 郭伟 《能源与环保》 2021年第8期81-86,共6页
针对聚/表二元驱油体系参数优选、室内实验的局限性以及优选结果对矿场试验的不确定性等问题,对高含水期二类B油藏的聚/表二元驱注入参数选取展开研究,应用正交实验设计试验区块二元驱方案,通过CMG的STARS模块对各方案进行数值模拟,研... 针对聚/表二元驱油体系参数优选、室内实验的局限性以及优选结果对矿场试验的不确定性等问题,对高含水期二类B油藏的聚/表二元驱注入参数选取展开研究,应用正交实验设计试验区块二元驱方案,通过CMG的STARS模块对各方案进行数值模拟,研究了聚合物浓度、表面活性剂浓度、注入体积等几个重要参数对含水率下降幅度以及采收率增加幅度的敏感程度。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参数对含水率下降幅度敏感性由强到弱依次为聚合物浓度、表面活性剂浓度、注入体积,对采收率增加幅度敏感性与之相反。综合分析经济效益评价与优选参数方案预测结果,对今后此类油田聚/表二元驱的参数优选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表二元复合驱 数值模拟 敏感性分析 采收率 含水率下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质工具中注入聚合物表观黏度变化数学模型的建立及应用
18
作者 黄斌 李晓慧 +1 位作者 傅程 王鑫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CSCD 2018年第5期48-55,共8页
针对聚合物驱油过程中油层渗透率低、层间矛盾大而导致油层动用程度较低的问题,油田现场一般采用分注工具。分注工具包括分质工具和分压工具。为系统地反映分质工具剪切作用对聚合物溶液黏度的影响,建立了分质工具中注入聚合物表观黏度... 针对聚合物驱油过程中油层渗透率低、层间矛盾大而导致油层动用程度较低的问题,油田现场一般采用分注工具。分注工具包括分质工具和分压工具。为系统地反映分质工具剪切作用对聚合物溶液黏度的影响,建立了分质工具中注入聚合物表观黏度变化数学模型,并分析了分质工具结构参数和聚合物溶液的注入量对表观黏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聚合物溶液的表观黏度随着分质工具收缩段长度、圆柱段半径、扩张段最大直径、扩张段长度的增大而增大;随着收缩段半径的增大而减小;分质工具圆管段长度对聚合物溶液的表观黏度大小无明显影响。聚合物溶液的表观黏度随着聚合物溶液注入量的增大而减小。计算结果可为工程实际需要进行优选分质工具结构参数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驱 分质工具 聚合物分子量 表观黏度 剪切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脉冲气流注入的聚合物配液罐携聚器优化
19
作者 黄斌 王思琪 +2 位作者 傅程 张璐 王书洋 《能源与环保》 2023年第1期203-209,共7页
油田聚合物驱常规聚合物配液罐采用液体携带聚合物,配聚过程中常出现聚合物大颗粒聚集,即“鱼眼”现象,造成地面管道及地层堵塞。为减少该现象,通过有限元方法,开展基于文丘里管气体脉冲注入的聚合物配液罐携聚器优化,采用脉冲气流携带... 油田聚合物驱常规聚合物配液罐采用液体携带聚合物,配聚过程中常出现聚合物大颗粒聚集,即“鱼眼”现象,造成地面管道及地层堵塞。为减少该现象,通过有限元方法,开展基于文丘里管气体脉冲注入的聚合物配液罐携聚器优化,采用脉冲气流携带的注入方式将聚合物颗粒携带进配液罐中,实现高效携带;研究不同脉冲强度、脉冲波形对携聚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强脉冲差异和脉冲间隙综合作用可使气流对难运移的聚合物颗粒具有较强的携带能力;针对性优化最短脉冲时间,优选出最佳脉冲参数为20次/s的三角形波;脉冲气流注入能够有效减少聚合物成团聚集,减少搅拌器的剪切作用,保护聚合物结构,对地面管线的安全运行以及地层多孔介质内的稳定渗流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驱 流固耦合 文丘里射流 脉冲强度 高效携带 剪切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修正Burgers模型的泥岩层套管形变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段永伟 于雪盟 +5 位作者 刘洪霞 何慧 张宇昊 索彧 冯福平 苏显蘅 《力学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30-139,共10页
地层含水饱和度的变化对于泥岩储层的蠕变特性有较大影响,尤其是注采过程中泥岩段套管产生形变从而导致套管损坏。本文在Burgers模型基础上加入含水饱和度元件,提高了瞬时蠕变阶段模型的精度,同时对实际油田某泥岩区块进行了比对,得出... 地层含水饱和度的变化对于泥岩储层的蠕变特性有较大影响,尤其是注采过程中泥岩段套管产生形变从而导致套管损坏。本文在Burgers模型基础上加入含水饱和度元件,提高了瞬时蠕变阶段模型的精度,同时对实际油田某泥岩区块进行了比对,得出随含水饱和度增加,地层蠕变量增大,且瞬时蠕变阶段时间减小的结论,同时在蠕变条件下套管壁厚、水泥环弹性模量、地层含水饱和度均可大幅度影响套管变形,而套管尺寸对套管变形几乎无影响。本研究成果能够更加准确地计算地层不同含水量条件下泥岩蠕变的套管变形,对井筒的破坏进行有效的预防及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正的伯格斯模型 瞬时蠕变 套管形变 含水饱和度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