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汉语言文学精品师范专业建设的思考 被引量:2
1
作者 赵丽 刘昭 何长仁 《黑龙江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40-143,共4页
有效提高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师范类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学质量,是此类高校面临的共同问题。从理论与实践的高度,赋予专业建设以"精品化"的内核,是解决上述问题的重要途径。实施方法包括确立高校与初中合力打造的"院校协同... 有效提高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师范类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学质量,是此类高校面临的共同问题。从理论与实践的高度,赋予专业建设以"精品化"的内核,是解决上述问题的重要途径。实施方法包括确立高校与初中合力打造的"院校协同式"人才培养模式;设计知识与技能并重的基础理论课程体系、以"五项基本功训练"为核心的实践教学体系、以实训实习基地为教育实践依托的人才培养方案;精化配置教师、课程、科学研究和学生等专业要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 汉语言文学 专业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学经典改编与传播研究新力作——评《“西游”新说十三讲》
2
作者 刘玲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I0006-I0006,共1页
新时代背景下,对文学经典进行改编与传播研究,不仅是文化传承和创新的需要,也是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的体现。《西游记》作为中国古典名著的代表之一,也是世界文化遗产的瑰宝。作为一部富有想象力和艺术魅力的作品,《西游记》蕴含了深刻... 新时代背景下,对文学经典进行改编与传播研究,不仅是文化传承和创新的需要,也是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的体现。《西游记》作为中国古典名著的代表之一,也是世界文化遗产的瑰宝。作为一部富有想象力和艺术魅力的作品,《西游记》蕴含了深刻的哲学思想和文化内涵,它的影响力跨越了时空和民族的界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典名著 文学经典 《西游记》 世界文化遗产 文化自信 新时代背景下 文化内涵 传承和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析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专业基本功的培养 被引量:7
3
作者 张希玲 邓福舜 《黑龙江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200-202,共3页
科学发展观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战略指导思想,尤其是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当前面临着诸多困境,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在结合专业特点和社会需求的基础上,培养具有坚实基本功和突出特长的专业人才是本专业人才培养最佳策略。实践这种最... 科学发展观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战略指导思想,尤其是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当前面临着诸多困境,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在结合专业特点和社会需求的基础上,培养具有坚实基本功和突出特长的专业人才是本专业人才培养最佳策略。实践这种最佳策略的基本途径是科学设置专业课程体系,系统策划专业实践活动,具体深入的管理、指导与考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 汉语言文学专业 专业基本功 专业特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文学在高师中的地位与小学语文教育的需求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韦宏 《黑龙江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81-83,共3页
儿童文学是中国现当代文学的一个研究方向,在师范院校没有学科地位。但在新一轮的小学语文课程改革中,儿童文学却已经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课程资源。研究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教学的联结,对小学语文教育将会产生直接的影响。
关键词 儿童文学 师范院校 小学语文 需要 联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被引量:12
5
作者 韦宏 《重庆社会科学》 2006年第7期55-58,共4页
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小学语文教育的对象,是七岁到十二岁的儿童;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占80%以上的课文属于儿童文学作品。所以,儿童文学的读者对象和小学语文的学习者属于同一人群。现在的小学语文教师,只有具有较高的儿童文学素养,才能提高... 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小学语文教育的对象,是七岁到十二岁的儿童;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占80%以上的课文属于儿童文学作品。所以,儿童文学的读者对象和小学语文的学习者属于同一人群。现在的小学语文教师,只有具有较高的儿童文学素养,才能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才能有效地指导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才能胜任今后的小学语文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文学 小学 语文教学 教学质量 文学素养 课外阅读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文学分层次教学模式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韦宏 《黑龙江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71-173,共3页
在高校,儿童文学课程主要在汉语言文学专业、初等教育专业和学前教育专业开设。针对不同专业的教学特点,儿童文学应该建立起分层次的教学模式,以适应不同专业培养人才的需要。
关键词 儿童文学 分层次 教学模式 有序性 可操作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贵州少数民族农村地区普通话使用现状及对策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任雪林 姚海萍 《智慧农业导刊》 2024年第9期58-61,共4页
推普助力乡村振兴是语言文字工作直接服务国家“三农”发展的重要举措,该文以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涪洋镇永和村和珍珠村为例,精准聚焦少数民族农村地区。通过研究永和村和珍珠村群众对普通话的使用情况和推普困境,归纳推普措施,推动当... 推普助力乡村振兴是语言文字工作直接服务国家“三农”发展的重要举措,该文以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涪洋镇永和村和珍珠村为例,精准聚焦少数民族农村地区。通过研究永和村和珍珠村群众对普通话的使用情况和推普困境,归纳推普措施,推动当地普通话发展,提高农民群众的普通话语言文化素养。充分利用普通话在经济、文化、教育等领域的作用,让推普助力乡村振兴,推动美丽乡村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 乡村振兴 普通话 少数民族农村地区 对策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虚词“给”的同一性及其分布状况 被引量:5
8
作者 颜力涛 柳英绿 《汉语学报》 CSSCI 2011年第1期62-69,96,共9页
虚词"给"具有多功能性,以往的研究,由于缺乏对功能复杂、形式单一的虚词"给"作有效分类,使得有关虚词"给"的研究总是很难推向深入。我们从句法和语义两个角度,对虚词"给"进行分类,并探讨这些... 虚词"给"具有多功能性,以往的研究,由于缺乏对功能复杂、形式单一的虚词"给"作有效分类,使得有关虚词"给"的研究总是很难推向深入。我们从句法和语义两个角度,对虚词"给"进行分类,并探讨这些不同类的虚词"给"在现当代书面语料中的分布状况,从而为这一问题的深入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叫/教 宾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媒体教学在高校中的实施方法——以《电影艺术欣赏》课为例 被引量:4
9
作者 刘昭 张宇宁 《成人教育》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21-22,共2页
基于《电影艺术欣赏》课程本身所研究的电影文本的视听特性,开展多媒体教学是必要的,也是具有较大难度的。在整个多媒体教学设计与实施过程中,必须做好以下四方面工作,即应用软件的选择,素材的收集与加工,设计思路的确定及具体制作的实... 基于《电影艺术欣赏》课程本身所研究的电影文本的视听特性,开展多媒体教学是必要的,也是具有较大难度的。在整个多媒体教学设计与实施过程中,必须做好以下四方面工作,即应用软件的选择,素材的收集与加工,设计思路的确定及具体制作的实施。同时,为了更好的发挥这一教学方法的作用,达到课堂教学效果的最大化,必须将多媒体教学法与传统的讲授法进行有效融合,做到二者的互为补充,相辅相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媒体教学 电影艺术欣赏 实施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陶渊明“采菊”的文化意蕴 被引量:7
10
作者 张荣东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03-206,共4页
陶渊明采菊,风流千载,然其采菊的主要目的主要不是为了观赏,也并非如其诗中所云之"悠然"。陶渊明的采菊行为有着广阔的时代背景,即魏晋时期的服食之风。采菊是为了服食长生,菊花与酒同样成为陶渊明缓解人生痛苦的寄托之物,而... 陶渊明采菊,风流千载,然其采菊的主要目的主要不是为了观赏,也并非如其诗中所云之"悠然"。陶渊明的采菊行为有着广阔的时代背景,即魏晋时期的服食之风。采菊是为了服食长生,菊花与酒同样成为陶渊明缓解人生痛苦的寄托之物,而认为采菊是其隐逸情怀和独立人格的内涵的写照多半是后人的理解,实际应该是诗歌体现的客观含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渊明 采菊 东篱 隐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副词“还”的“停留于发展过程中的早期阶段”义 被引量:4
11
作者 李冬梅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28-36,共9页
副词"还"可以表示数量少、年龄小、时间早等,但与表示量少的"才、仅、只、就"等副词比较后,发现"还"并不表示数量少,而表示"停留于过程中的早期阶段"。形式特征是:陈述句中重音不在"还&qu... 副词"还"可以表示数量少、年龄小、时间早等,但与表示量少的"才、仅、只、就"等副词比较后,发现"还"并不表示数量少,而表示"停留于过程中的早期阶段"。形式特征是:陈述句中重音不在"还",变换为反问句后重音可在"还";一定范围内可用"尚"替换;既可以与量少的词语连用,也可以与表示数量多、距离长、时间晚的词语连用。该意义是由不变义的"还"在一定语境下视角发生变换演化而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还” 量少 早期阶段 用法 意义来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物”做主语的汉语“被”字句 被引量:1
12
作者 颜力涛 柳英绿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48-55,共8页
本文以"饭被吃了"类"被"字句为例,首先建构了"吃饭"的理想认知模式(ICM),在此基础上,深入探讨了主语为"物"的汉语"被"字句对理想认知模式的偏离问题以及理想认知模式与语境间的互动... 本文以"饭被吃了"类"被"字句为例,首先建构了"吃饭"的理想认知模式(ICM),在此基础上,深入探讨了主语为"物"的汉语"被"字句对理想认知模式的偏离问题以及理想认知模式与语境间的互动问题,最后用"图形-背景"与构式语法理论对该类现象进行了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被” 偏离 理想认知模式 图形 构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汉代边地传食的供给——以敦煌悬泉置汉简为考察中心 被引量:5
13
作者 赵岩 《敦煌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39-147,共9页
汉代边地传食的供给主要包括置传马的饲料供应与人的传食供应两大类,置传马的饲料包括茭、粟、麦、穬麦等,人的传食供应主要是粟、米、酱等,地位较高的客人还供给肉、羊、鸡、鱼、酒等,其供给量大多呈现一定的规律性。传食主要来自县、... 汉代边地传食的供给主要包括置传马的饲料供应与人的传食供应两大类,置传马的饲料包括茭、粟、麦、穬麦等,人的传食供应主要是粟、米、酱等,地位较高的客人还供给肉、羊、鸡、鱼、酒等,其供给量大多呈现一定的规律性。传食主要来自县、郡、亭及其他置,供给对象一方面是传马,一方面是地方、中央官属、出征将领及随行人员、外国客人、少数民族头领等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 边地 传食 悬泉置汉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语文情感教育的本质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程媛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142-143,共2页
情感教育问题的研究由来已久,但是人们对此很少提到体验这一情感教育的本质问题,就情感说情感,就教育说教育的现象比较普遍;而情感教育的研究又多是情感加教育的研究,从情感教育过程本身出发来研究的比较少,这样的结果就是导致情感教育... 情感教育问题的研究由来已久,但是人们对此很少提到体验这一情感教育的本质问题,就情感说情感,就教育说教育的现象比较普遍;而情感教育的研究又多是情感加教育的研究,从情感教育过程本身出发来研究的比较少,这样的结果就是导致情感教育中复杂的体验过程被忽略,甚至被取消。文章力求寻根溯源,围绕情感教育去探询其本质特点———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感教育 认知教育 人格化 教学内容 语文教学 中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由出土简牍看汉代的马食 被引量:3
15
作者 赵岩 《农业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85-290,共6页
关键词 汉代 简牍 出土 饲料使用 食用量 政治家 畜牧业 食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家山汉墓竹简用字习惯考察 被引量:2
16
作者 周朋升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17-325,共9页
文章从字与词的对应关系、词与字的对应关系、字与词的双向对应关系三个方面考察了张家山汉墓竹简文字资料的用字习惯,指出其用字总体上比较规范,且同传世文献的用字习惯有较强的一致性,体现了张家山汉简用字业已比较成熟和稳定;同时也... 文章从字与词的对应关系、词与字的对应关系、字与词的双向对应关系三个方面考察了张家山汉墓竹简文字资料的用字习惯,指出其用字总体上比较规范,且同传世文献的用字习惯有较强的一致性,体现了张家山汉简用字业已比较成熟和稳定;同时也指出其用字也有一些不规范的现象,如假借字使用较多、假借字与本字混用、不同词之间形体互用等,体现了张家山汉简用字仍有不成熟、不稳定的一面。张家山汉简用字所表现的习惯,跟同时代其他文献总体上也是一致的,说明张家山汉简所反映的可能是西汉初期共同语的用字习惯,而不是某一地域或某一方言的用字习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家山汉简 用字习惯 字与词的对应关系 词与字的对应关系 字与词的双向对应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影《铁人》陌生化叙事的文化演绎 被引量:2
17
作者 崔永锋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7期101-103,共3页
电影《铁人》围绕新老两代石油工作者的经历,讲述了他们秉承着“铁人精神”为祖国石油事业奋斗的故事。不同于以往讲述铁人王进喜故事的影视作品,电影《铁人》通过陌生化叙事方式,从叙事题材、人物形象和叙事情节等方面呈现出跨时空对... 电影《铁人》围绕新老两代石油工作者的经历,讲述了他们秉承着“铁人精神”为祖国石油事业奋斗的故事。不同于以往讲述铁人王进喜故事的影视作品,电影《铁人》通过陌生化叙事方式,从叙事题材、人物形象和叙事情节等方面呈现出跨时空对话的效果,为观影者带来全新感官体验的同时,更凸显出同一精神在不同时代背景下的不同演绎,同时借助陌生化叙事手法,“铁人精神”的传承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人》 陌生化 叙事 演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历史中的《受戒》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大海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2020年第4期197-206,共10页
就文学史而言,《受戒》有两个创作前提,一个是《夷坚志》《清平山堂话本》等涉及僧人形象的小说,一个是正在变动的时代风潮.在第一个前提中,《受戒》与古典小说形成一条讲述序列,但也由此看出宗教与国家的分离过程,在第二个前提中,从《... 就文学史而言,《受戒》有两个创作前提,一个是《夷坚志》《清平山堂话本》等涉及僧人形象的小说,一个是正在变动的时代风潮.在第一个前提中,《受戒》与古典小说形成一条讲述序列,但也由此看出宗教与国家的分离过程,在第二个前提中,从《受戒》可以看到汪曾祺对民间复兴的预感,以及作为行动者的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汪曾祺 《受戒》 大历史 "文革"美学 僧人形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义项划分的精密化及其层级模式——以副词“还”的重复义和添量义为例
19
作者 李冬梅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1年第3期122-127,共6页
文章以副词“还”的重复和添量义的区分说明义项划分精密化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并尝试在形式和意义相结合的基础上构建一种反映义项间距离疏密程度的义项划分的网络层级模式。文章首先从用法上证明区分重复和添量是描写“还”用法的必要条... 文章以副词“还”的重复和添量义的区分说明义项划分精密化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并尝试在形式和意义相结合的基础上构建一种反映义项间距离疏密程度的义项划分的网络层级模式。文章首先从用法上证明区分重复和添量是描写“还”用法的必要条件,再以两个意义在不同语言中的形式映射验证二者的差异是语言共性问题,而后进一步明确其意义差别实质在于侧显有界和无界的认知差异。最后本文尝试以“还”的重复、添量、延续和追加四个义项为例建立一个局部的义项层级网络以期解决义项之间意义距离差异的确定与标示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义项 精密化 层级模式 重复 添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胡祗遹“九美说”及其对明清戏曲表演理论的影响
20
作者 韩波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95-99,共5页
元初胡祗遹《紫山大全集》卷八《黄氏诗卷序》中的"九美说",因其首开中国古代戏曲表演理论之先河而引起关注。但学术界对于"九美说"的研究尚未超出元代的界限,对其产生的原因及影响也鲜有论述。元末夏庭芝《青楼集... 元初胡祗遹《紫山大全集》卷八《黄氏诗卷序》中的"九美说",因其首开中国古代戏曲表演理论之先河而引起关注。但学术界对于"九美说"的研究尚未超出元代的界限,对其产生的原因及影响也鲜有论述。元末夏庭芝《青楼集》是对胡祗遹"九美说"最好的史料印证,立足于此,重新解读"九美说"的内涵,辨明"九美说"的源起,探析其对明清戏曲表演理论的影响,对于深化中国古代戏曲理论研究具有重要价值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祗遹 九美说 明清戏曲 表演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