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庆市龙凤湿地公园景观规划设计探析 被引量:14
1
作者 张金生 盛江 +2 位作者 郭立伟 付燕 曹宇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8-75,共8页
龙凤湿地公园景观规划设计运用生态学原理,遵循整体环境开发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原则,构建"一带、一谷、一湾、一滩、三个主题公园"的总体格局,通过道路系统规划、景观空间格局规划、视线廊道规划等,打造"水舞绿绸带、... 龙凤湿地公园景观规划设计运用生态学原理,遵循整体环境开发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原则,构建"一带、一谷、一湾、一滩、三个主题公园"的总体格局,通过道路系统规划、景观空间格局规划、视线廊道规划等,打造"水舞绿绸带、心泊湿地湾"的城市绿洲,使龙凤湿地公园成为独具个性和魅力的,可供公众游览、休闲或进行科学、文化和教育活动的生态湿地公园,满足了人们不断增长的生态旅游的需求,推动园区的可持续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湿地公园 景观规划设计 大庆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洲城市滨河景观规划设计探析——以伊犁河湿岛旅游区景观规划设计为例 被引量:7
2
作者 盛江 戴世智 张之浩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20-126,共7页
绿洲城市是我国西部沙漠地区的一颗"绿珠",滨河地区作为绿洲城市最宝贵的空间资源,是影响城市风貌和美化城市环境的重要因素,是城市景观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景观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亦是城市规划设计关注的热点。伊犁... 绿洲城市是我国西部沙漠地区的一颗"绿珠",滨河地区作为绿洲城市最宝贵的空间资源,是影响城市风貌和美化城市环境的重要因素,是城市景观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景观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亦是城市规划设计关注的热点。伊犁河(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伊宁园段)湿岛旅游区景观规划设计以"中亚湿岛·西域明珠"为设计主题,通过整体空间结构划分指导各个功能分区的规划设计,并辅以生态、科学的绿化、驳岸等专项设计手法,力争将规划区打造成为一个集旅游观光、度假休闲、文化展示和生态保护于一体的国际化滨河旅游公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洲城市 滨河地区 规划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大庆城市湖泊湿地景观空间格局变化 被引量:7
3
作者 胡远东 达良俊 +3 位作者 许大为 缪丹 丁晨旸 祝宁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75-78,共4页
在RS和GIS技术支持下,利用1979、1989、2001、2008年4个不同时期的卫星遥感影像作为信息源,选取斑块总面积、斑块密度、斑块形状指数等指标,对大庆市区近30 a以来城市湖泊湿地景观空间格局的动态变化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近30a来,... 在RS和GIS技术支持下,利用1979、1989、2001、2008年4个不同时期的卫星遥感影像作为信息源,选取斑块总面积、斑块密度、斑块形状指数等指标,对大庆市区近30 a以来城市湖泊湿地景观空间格局的动态变化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近30a来,研究区域湖泊湿地面积先是增加,后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而逐年急剧下降;1989—2008年,受石油资源开采和快速城市化过程的双重影响,湖泊湿地退化趋势显著;近年来,湖泊湿地景观形状趋向规则,这与自然湖泊被人工水体取代及湿生植被的大量减少有直接关系;研究区域湖泊湿地景观动态变化的驱动力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干扰因素,人为活动干扰是主要的驱动力;随着石油资源的枯竭,应该加强保护和恢复大庆城市湖泊资源,实现资源型城市的健康转型和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 湖泊湿地 遥感影像 3S技术 景观格局 大庆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S和GIS对龙凤湿地自然保护区景观格局变化特征定量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胡远东 达良俊 +3 位作者 许大为 缪丹 马琳 祝宁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57-61,共5页
在RS和GIS技术支持下,选取了1979、1989、2001、2008年4个不同时期的遥感影像作为基本信息源,选取斑块数量(NP)、斑块总面积(CA)、斑块面积比(PL,A,N,D)、斑块密度(PD)、边界密度(ED)、最大斑块指数(LP,I)、景观形状指数(LS,I)、多样性... 在RS和GIS技术支持下,选取了1979、1989、2001、2008年4个不同时期的遥感影像作为基本信息源,选取斑块数量(NP)、斑块总面积(CA)、斑块面积比(PL,A,N,D)、斑块密度(PD)、边界密度(ED)、最大斑块指数(LP,I)、景观形状指数(LS,I)、多样性指数(SH,D,I)、优势度(DI)、面积—周长比分维数(PA,F,D)等指数对研究区域景观空间格局的变化特征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龙凤湿地自然保护区景观以湿地植被为主,湿地植被是景观的基质;近30 a来,湿地植被斑块面积不断减少,斑块数量不断增加;城市建设用地的扩张对整体景观格局影响程度最大,其斑块面积和斑块数量逐年增加;研究区域整体景观破碎化程度加剧,景观多样性逐年增加,优势度不断减小,景观类型趋于多样性发展。同时指出,近30 a来景观格局的变化导致龙凤湿地保护区总体生态环境质量恶化,急需采取有效措施对该保护区进行保护和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凤湿地自然保护区 3S技术 景观格局 动态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蒙古栎林对大气降雨的再分配规律 被引量:12
5
作者 冯亚琦 郭娜 +3 位作者 蔡体久 盛后财 石磊 琚存勇 《森林工程》 2017年第5期24-28,34,共6页
全面认识和了解森林冠层对降雨的再分配规律,有利于揭示森林生态系统水分循环机制。以哈尔滨市城区蒙古栎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通过冠层结构稳定时期的20场降雨数据,分析了蒙古栎林冠层对降雨的截留再分配规律,结果表明:(1)观测期内蒙古栎... 全面认识和了解森林冠层对降雨的再分配规律,有利于揭示森林生态系统水分循环机制。以哈尔滨市城区蒙古栎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通过冠层结构稳定时期的20场降雨数据,分析了蒙古栎林冠层对降雨的截留再分配规律,结果表明:(1)观测期内蒙古栎林的穿透雨量、树干径流量和冠层截留量依次为197.6、62.8、78.8 mm,分别占林外降雨量的58.27%,18.52%,23.24%;(2)根据模型估算,当降雨量超过4.3 mm时蒙古栎林才能够产生树干径流,当降雨量超过6.7 mm开始出现穿透雨;(3)穿透雨、树干径流及林冠截留的绝对量均随降雨量的增大而显著增加,但其占降雨量的比例却表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4)穿透雨量的变异系数随降雨量的增大显著减小,二者呈极显著的负相关(p<0.01);(5)蒙古栎生物学特征有利于树干径流的产生,其树干径流量比相同区域内的其他树种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透雨 树干径流 林冠截留 蒙古栎人工林 城市森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樟子松人工林降雨分配过程中养分变化特征 被引量:5
6
作者 薛婷 盛后财 石磊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5-20,共6页
为了探究城市森林生态系统中伴随降雨分配过程的养分循环变化及养分平衡特征,采用定位研究的方法,于2015年5—9月份对东北林业大学城市林业示范研究基地樟子松人工林内穿透雨、树干径流以及林外大气降雨进行了观测和取样,测定了水样中NO... 为了探究城市森林生态系统中伴随降雨分配过程的养分循环变化及养分平衡特征,采用定位研究的方法,于2015年5—9月份对东北林业大学城市林业示范研究基地樟子松人工林内穿透雨、树干径流以及林外大气降雨进行了观测和取样,测定了水样中NO_(3)^(-)、PO_(4)^(3-)、SO_(4)^(2-)、Cl^(-)、F^(-)、K、Ca和Mg的浓度,分析了伴随降雨分配过程中各养分质量浓度的变化特征和输入规律。结果表明:生长季内,NO_(3)^(-)、PO_(4)^(3-)、SO_(4)^(2-)、Cl^(-)、F^(-)、K、Ca和Mg在大气降雨中的输入量分别为11.508、1.654、13.625、6.122、2.219、7.778、17.853、1.005 kg·hm^(-2);穿透雨的输入量为14.038、0.890、10.677、3.058、1.908、4.299、9.463、0.862 kg·hm^(-2);树干径流输入量则为3.448、0.192、2.103、1.004、0.298、2.298、5.194、0.668 kg·hm^(-2)。大气降雨、穿透雨和树干径流的养分输入均以NO_(3)^(-)、SO_(4)^(2-)和Ca为主,且3种养分输入量之和均占8种养分总输入量的69%以上。生长季内,8种养分的净淋溶总量为-1.365 kg·hm^(-2),而其中仅NO_(3)^(-)和Mg的净淋溶量为正值。在降雨分配过程中,樟子松人工林的冠层能够少量过滤掉大气降雨中的PO_(4)^(3-)、SO_(4)^(2-)、Cl^(-)、F^(-)、K和C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人工林 穿透雨 树干径流 水化学 淋溶系数 养分输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地区城市体系空间发展现状、特征及布局优化 被引量:5
7
作者 刘长国 徐苏宁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4-67,共4页
东北地区的城市体系发展存在明显的阶段性,他组织痕迹明显,显现出城市群与城市带集聚特征,等级规模分布不均衡,城市化高水平、低质量,对该地区的城市体系空间布局进行优化,可从几方面入手:完善城市体系的空间与梯度分布,促进城市体系网... 东北地区的城市体系发展存在明显的阶段性,他组织痕迹明显,显现出城市群与城市带集聚特征,等级规模分布不均衡,城市化高水平、低质量,对该地区的城市体系空间布局进行优化,可从几方面入手:完善城市体系的空间与梯度分布,促进城市体系网络结构的形成;提高大、中型城市的辐射功能,发挥城市群与城市带的增长极作用;提高城市化质量;组织城市转型与复兴;加强地方政府间的协调合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地区 城市体系 空间布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营市中心城绿地园林植物构成及优化策略
8
作者 李玉玲 周庆芳 +3 位作者 燕东波 石磊 丁晨旸 李萍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9年第24期136-138,共3页
为提高东营市中心城园林植物配置的科学性,选取市区内500个样地作调研,结果表明,东营市植物种类共计57科105属196种,其中乔木103种,占总数的53%,灌木63种,占总数的32%,草本植物30种,占总数的15%。乔灌草比例为3.5∶2∶1,常绿与落叶植物... 为提高东营市中心城园林植物配置的科学性,选取市区内500个样地作调研,结果表明,东营市植物种类共计57科105属196种,其中乔木103种,占总数的53%,灌木63种,占总数的32%,草本植物30种,占总数的15%。乔灌草比例为3.5∶2∶1,常绿与落叶植物的物种比例为1∶4.2。城市总体绿地植物多样性较低,东城区>西城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各城区差异性显著。优化建议包括增加城市优良乔木、加大草本数量级丰富度、调整乔灌比、引进新品种、提高多样性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地 植物构成 优化策略 东营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