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头台油田扶余油层油水判别方法研究
1
作者 王雅春 张晓玲 +1 位作者 徐光波 张脊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7期4912-4917,4921,共7页
大庆头台油田的地层水严重制约着油田的开发,扶余油层复杂的河流-三角洲相沉积体系以及高含量的钙质、泥质和低孔低渗的储层特征给油水层判别带来了困难。通过分析储层特征、流体参数等因素对测井曲线的影响,选择了符合研究区地层水识... 大庆头台油田的地层水严重制约着油田的开发,扶余油层复杂的河流-三角洲相沉积体系以及高含量的钙质、泥质和低孔低渗的储层特征给油水层判别带来了困难。通过分析储层特征、流体参数等因素对测井曲线的影响,选择了符合研究区地层水识别的特征参数;同时结合地质、取心、生产动态等资料分析,建立了综合判别油水层流体性质的图版;并对疑难层位进行了重点分析,经验证,油层和水层的解释精度均达到了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水层判别 自然电位 电阻率 疑难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庆头台低渗透油藏液流转向剂筛选及其增油效果评价 被引量:8
2
作者 张脊 宋欢 +1 位作者 卢祥国 谢坤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93-99,共7页
大庆头台油田源13西块PI组油层为低渗油藏,目前已经处于高含水开发期。为进一步通过深部液流转向措施扩大中低渗透层波及体积,以目标油藏储层和流体为模拟对象,以阻力系数、残余阻力系数和采收率为评价指标,开展了深部液流转向剂筛选及... 大庆头台油田源13西块PI组油层为低渗油藏,目前已经处于高含水开发期。为进一步通过深部液流转向措施扩大中低渗透层波及体积,以目标油藏储层和流体为模拟对象,以阻力系数、残余阻力系数和采收率为评价指标,开展了深部液流转向剂筛选及其增油效果评价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与目标油藏储层相适应的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不大于800×10~4,聚合物质量浓度不大于900 mg/L,交联剂中聚合物与Cr^(3+)聚合物凝胶的质量浓度比为(180~270)∶1;在相对分子质量和质量浓度相同条件下,与聚合物溶液相比,Cr^(3+)聚合物凝胶不仅阻力系数和残余阻力系数较大,而且残余阻力系数大于阻力系数,表现出优良的液流转向增油效果;随着聚合物凝胶段塞尺寸增加,调驱采收率增大但增幅逐渐减小,适宜段塞尺寸为0.1~0.15 P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庆头台油田 低渗透油藏 Cr^3+聚合物凝胶 渗流特性 增油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庆头台地区扶余油层无效缝的形成与分布 被引量:4
3
作者 孙庆和 陈发景 +2 位作者 李长禄 王永霖 王丽莉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0年第4期391-402,共12页
:在研究大庆头台地区扶余油层微裂缝的基础上给出了无效缝的概念 ,从研究与无效缝形成有关的成岩作用入手 ,研究了成岩作用中的演化及无效缝的形成 ,论述了微裂缝形成期次、成藏期、次生矿物作用及无效缝形成期次的匹配关系。阐述了无... :在研究大庆头台地区扶余油层微裂缝的基础上给出了无效缝的概念 ,从研究与无效缝形成有关的成岩作用入手 ,研究了成岩作用中的演化及无效缝的形成 ,论述了微裂缝形成期次、成藏期、次生矿物作用及无效缝形成期次的匹配关系。阐述了无效缝的形成机理、影响因素及在扶余油层中的分布特征。通过对无效缝的研究 ,揭示了无效缝的形成与发展对大庆头台地区扶余油层产油能力和储油能力的影响。本研究对特低渗透裂缝型油田的开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效缝 沉积微相 成岩作用 扶余油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二阶同步提取变换的厚度随机分布薄互层时频响应规律研究
4
作者 李雪英 邢博 +2 位作者 文慧俭 王鑫 赵新竹 《地球物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235-3246,共12页
厚度随机分布薄互层体现地层原始沉积特点,更具一般性,是实际地层分布最广泛的薄互层类型,其时频特征及时变规律的准确刻画对于识别和解释该类薄互层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厚度随机分布薄互层尚缺少有效的地质建模方法和传统时频分析方... 厚度随机分布薄互层体现地层原始沉积特点,更具一般性,是实际地层分布最广泛的薄互层类型,其时频特征及时变规律的准确刻画对于识别和解释该类薄互层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厚度随机分布薄互层尚缺少有效的地质建模方法和传统时频分析方法无法定位、划分薄互层内部精细结构的技术难题,利用马尔科夫链建立厚度随机分布薄互层地质模型,采用波动方程正演模拟获取理论合成数据,通过二阶同步提取变换获取时频谱及二阶算子谱.在此基础上,系统总结时域波形、二阶瞬时频谱和二阶算子谱的时频特征及变化规律.研究表明:马尔科夫链是实现厚度随机分布及岩性转换的有效薄互层地质模型方法;二阶同步提取变换方法可高精度表征瞬时频率的变化规律,具有分层次定位及精细划分薄互层内部结构功能:时频谱上的主脊线表征薄互层宏观整体结构及主要能量分布;二阶算子谱中的上、下拱形结构指示次级复合结构突变层位置;高频“X”形结构表征超薄结构突变层产生精微信号.上述成果丰富薄互层地质认识,推进薄互层理论研究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厚度随机分布薄互层 马尔科夫链 二阶同步提取变换 地质建模 时频响应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杏北油田低弯度分流河道储层构型及其控制的剩余油分布模式 被引量:1
5
作者 李伟强 尹太举 +4 位作者 赵伦 李峰 谢鹏飞 阳成 严少怀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73-182,共10页
低弯度分流河道储层是杏北油田的重要储层类型,深入研究其储层构型特征对于油田调整挖潜意义重大。综合密井网岩心、测井和生产动态等资料,采用"层次分析和模式指导"的方法,分"复合河道和溢岸砂体、单期河道及其相互接... 低弯度分流河道储层是杏北油田的重要储层类型,深入研究其储层构型特征对于油田调整挖潜意义重大。综合密井网岩心、测井和生产动态等资料,采用"层次分析和模式指导"的方法,分"复合河道和溢岸砂体、单期河道及其相互接触关系"两个主要层次开展储层构型精细解剖,构建了三维储层构型模型。基于密闭取心井、水淹层测井解释资料和生产动态数据分析了不同时期的水淹特征和剩余油分布,并通过基于三维构型模型的油藏数值模拟对剩余油分布模式进行验证,最终总结出不同储层构型控制下的剩余油富集模式。结果表明,在河道内,剩余油在顶部、边部、河道间夹层控制部位以下以及仅与低渗溢岸砂连通造成注采不完善的河道内部富集;在河道外,剩余油在河间物性较差的溢岸砂内、注采不完善的溢岸砂末端和孤立砂体内富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弯度分流河道 储层构型 密井网 三维构型模型 油藏数值模拟 剩余油分布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低渗透裂缝型储层注水开发中后期地应力场变化及开发对策 被引量:11
6
作者 陈淑利 孙庆和 宋正江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47-654,共8页
从特低渗透裂缝型储层油田开发实践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入手,从理论上研究了注水开发中后期地下储层水平应力场"均一化"的发展趋势,认为注水开发中后期井区局部视水平最小主应力,随着注水开发周期的延长将会无限接近水平最大主... 从特低渗透裂缝型储层油田开发实践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入手,从理论上研究了注水开发中后期地下储层水平应力场"均一化"的发展趋势,认为注水开发中后期井区局部视水平最小主应力,随着注水开发周期的延长将会无限接近水平最大主应力。在此基础上描述了特低渗透储层发育天然裂缝和不发育天然裂缝时注入水的流动规律。最后根据水平应力场注水开发中后期"均一化"理论,提出针对特低渗透裂缝储层注水开发中后期的调整对策。此项技术在大庆头台油田茂11区块进行应用,取得了比较好的调整效果,并对同类油田开发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低渗透裂缝型储层 地应力场变化 中后期开发对策 大庆头台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平井钻柱摩阻扭矩分段计算模型 被引量:35
7
作者 闫铁 李庆明 +2 位作者 王岩 李井辉 毕雪亮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9-72,83,共5页
根据水平井接触和受力特点,利用分段计算方法,建立水平井钻柱摩阻扭矩计算模型;采用三维纵横弯曲梁理论,计算钻柱BHA(底部钻具组合)段摩阻扭矩;采用软杆模型,求解BHA以上钻柱段的摩阻扭矩;对井眼曲率变化较大及刚度较大的加重钻杆井段... 根据水平井接触和受力特点,利用分段计算方法,建立水平井钻柱摩阻扭矩计算模型;采用三维纵横弯曲梁理论,计算钻柱BHA(底部钻具组合)段摩阻扭矩;采用软杆模型,求解BHA以上钻柱段的摩阻扭矩;对井眼曲率变化较大及刚度较大的加重钻杆井段软杆模型加以修正,考虑钻柱屈曲的影响,建立适合水平井的摩阻扭矩三维分段计算模型.应用结果表明,该模型计算精度较高,平均相对误差为10%,可为现场实践应用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阻扭矩 水平井 钻柱 分段计算模型 底部钻具组合 软杆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物滞留特性对化学驱提高采收率的影响 被引量:24
8
作者 卢祥国 胡广斌 +1 位作者 曹伟佳 苏鑫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99-105,共7页
为了揭示聚合物驱油机理和驱油剂黏度大小与聚合物驱采收率增幅间关系,在"等黏"和"等浓"条件下测试了聚合物和甘油溶液增黏性、流变性、黏弹性和渗流特性,并在均质和非均质岩心上开展了"等黏"甘油和聚合... 为了揭示聚合物驱油机理和驱油剂黏度大小与聚合物驱采收率增幅间关系,在"等黏"和"等浓"条件下测试了聚合物和甘油溶液增黏性、流变性、黏弹性和渗流特性,并在均质和非均质岩心上开展了"等黏"甘油和聚合物溶液驱替效果以及它们注入先后顺序对驱替效果影响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随浓度增大,甘油和聚合物溶液黏度都增加,但聚合物增黏能力远强于甘油。随剪切速率增加,甘油溶液视黏度保持恒定,聚合物溶液视黏度降低,表明前者为牛顿流体,后者为非牛顿流体。在"等黏"条件下,甘油和聚合物溶液阻力系数相差不大,但残余阻力系数相差很大,表明甘油在多孔介质内滞留能力很差。在"等黏"条件下,"先聚合物后甘油"比"先甘油后聚合物"注入方式增油效果好,表明驱油剂在高渗透层内滞留由此引起渗流阻力增加、全井注入压力升高是促使液流转向中低渗透层的动力源泉,也是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的主要机理和聚驱过程中发生"剖面反转"的根本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 甘油 黏度 渗流特性 驱替效果 物理模拟 机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质气体对二氧化碳驱最小混相压力和原油物性的影响 被引量:14
9
作者 尚宝兵 廖新维 +4 位作者 赵晓亮 蔡振华 李俊飞 何逸凡 苏宪科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92-94,98,共4页
注入二氧化碳中混有的杂质气体会不同程度地影响二氧化碳驱最小混相压力和原油物性。研究杂质气体含量对二氧化碳驱的影响对制定合理有效的开发方案具有重要意义。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在原油PVT数据拟合的基础上,研究了甲烷与氮气这2种杂... 注入二氧化碳中混有的杂质气体会不同程度地影响二氧化碳驱最小混相压力和原油物性。研究杂质气体含量对二氧化碳驱的影响对制定合理有效的开发方案具有重要意义。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在原油PVT数据拟合的基础上,研究了甲烷与氮气这2种杂质气体的含量对二氧化碳驱最小混相压力的影响,分析了杂质气体对二氧化碳驱原油物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甲烷与氮气会不同程度地增大二氧化碳驱最小混相压力,且氮气对最小混相压力的影响更显著。当注入气的摩尔分数为60%时,纯二氧化碳气体可使原油粘度降低71.9%,体积膨胀系数达1.42;含30%摩尔分数的甲烷注入气使原油粘度降低69.72%,体积膨胀系数为1.41;而含30%摩尔分数氮气的注入气使原油粘度降低65.92%,体积膨胀系数为1.36。对于目标区块,注入二氧化碳中甲烷的临界摩尔分数为5.6%,氮气的临界摩尔分数为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驱 甲烷 氮气 最小混相压力 原油物性 临界摩尔分数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磨溪-高石梯地区龙王庙组古油藏成藏特征 被引量:7
10
作者 张涛 马行陟 +3 位作者 赵卫卫 范俊佳 鲁雪松 严少怀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66-470,共5页
为了确定磨溪-高石梯地区古油藏的分布范围,并进一步认识其流体性质及规模,文中利用储层定量颗粒荧光、全息扫描荧光技术,结合显微激光拉曼分析等手段,对该地区寒武系龙王庙组古油藏进行了深入剖析。磨溪-高石梯地区储层段龙王庙组沥青... 为了确定磨溪-高石梯地区古油藏的分布范围,并进一步认识其流体性质及规模,文中利用储层定量颗粒荧光、全息扫描荧光技术,结合显微激光拉曼分析等手段,对该地区寒武系龙王庙组古油藏进行了深入剖析。磨溪-高石梯地区储层段龙王庙组沥青发育,定量荧光分析结果显示,各井储层颗粒定量荧光都存在相对的高值,半峰宽普遍较低,TSF光谱最常用的参数总体表现为低值,激光拉曼光谱显示出了沥青的特征。研究表明:该地区存在一定规模的古油藏,古油藏总体表现为正常油—轻质油,现今残余沥青成熟度较高,古油层主要以层状分布,多发生原位裂解,与现今气藏有较好的匹配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油藏剖面 定量颗粒荧光(激光拉曼 沥青 磨溪-高石梯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渗透油藏深部调驱剂筛选及其效果评价 被引量:16
11
作者 刘文超 卢祥国 张脊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65-270,共6页
压裂投产是低渗透油田开发常用的技术措施,可以大幅度提高油井单井产油量,但注入水也容易沿裂缝突进,造成含水快速升高,影响水驱开发效果。本文针对低渗透油藏地质特征和流体性质,采用仪器检测和物理模拟方法进行了调驱剂筛选及其与油... 压裂投产是低渗透油田开发常用的技术措施,可以大幅度提高油井单井产油量,但注入水也容易沿裂缝突进,造成含水快速升高,影响水驱开发效果。本文针对低渗透油藏地质特征和流体性质,采用仪器检测和物理模拟方法进行了调驱剂筛选及其与油藏岩心配伍性研究,在此基础上开展了调驱效果及其注入参数优化物理模拟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添加矿化度调节剂,可以形成具有"分子内"交联结构特征的Cr3+聚合物凝胶(调驱剂),它与低渗透油层孔隙间具有良好的配伍性,具有较大的阻力系数和残余阻力系数,而且残余阻力系数大于阻力系数。注入时机愈早、调驱剂用量愈大,调驱增油效果愈好。考虑技术经济效果,推荐调驱剂段塞尺寸为0.025~0.05 PV,"低分"聚合物浓度CP为500~700 mg/L,聚合物溶液与Cr3+质量比为270∶1,矿化度调节剂0.4%~0.8%,水驱基础上提高采收率14%~1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地层 调驱剂 配伍性 流动特性 调驱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渗透油藏Cr^(3+)聚合物凝胶渗流特性及其作用机理 被引量:5
12
作者 何先华 胡广斌 +2 位作者 张脊 卢祥国 谢坤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97-104,共8页
大庆头台油田源13西区块为非均质性较严重的低渗透油藏,综合含水率高,采出程度低,亟待实施大幅度提高采收率技术。以油藏工程、物理化学和高分子材料学理论为指导,以仪器检测、化学分析和物理模拟为技术手段,以大庆头台源13西区块储层... 大庆头台油田源13西区块为非均质性较严重的低渗透油藏,综合含水率高,采出程度低,亟待实施大幅度提高采收率技术。以油藏工程、物理化学和高分子材料学理论为指导,以仪器检测、化学分析和物理模拟为技术手段,以大庆头台源13西区块储层和流体为实验对象,开展了Cr^(3+)聚合物凝胶组成优选及其渗流特性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注入水条件下,与目标油藏储层相适应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应当小于等于800×10~4,聚合物质量浓度应当小于等于900 mg/L;与聚合物溶液相比较,Cr^(3+)聚合物凝胶具有较强黏弹性和液流转向能力,推荐目标油藏交联剂质量浓度ρ_聚:ρ_(Cr^(3+))小于等于180:1;在较高溶剂水矿化度、较低交联剂和聚合物质量浓度条件下,Cr^(3+)与聚合物分子间交联反应以"分子内"交联反应为主,Cr^(3+)聚合物凝胶黏度几乎不增加,但渗流阻力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庆头台油田 Cr3+聚合物凝胶 组成优选 渗流特性 实验研究 机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低渗油藏表面活性剂裂缝动态渗吸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谢坤 韩大伟 +2 位作者 卢祥国 胡广斌 张脊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CSCD 2017年第3期39-43,66,共6页
为深入探索高温低渗裂缝油藏表面活性剂裂缝动态渗吸采油机理,针对头台油田扶余油层高温低渗特点,以油藏工程,表面化学和热物理学为理论指导,以渗吸采收率为评价指标,开展了驱替速度、基质润湿性和基质岩心饱和度等因素对动态渗吸效果... 为深入探索高温低渗裂缝油藏表面活性剂裂缝动态渗吸采油机理,针对头台油田扶余油层高温低渗特点,以油藏工程,表面化学和热物理学为理论指导,以渗吸采收率为评价指标,开展了驱替速度、基质润湿性和基质岩心饱和度等因素对动态渗吸效果影响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利用表面活性剂溶液进行渗吸采油时,应选择适宜注入速度,以充分利用毛管力"吸水排油作用"、黏性力"驱替作用"和表面活性剂"改善润湿性,降低界面张力作用",进而获得较高渗吸采收率。在3种润湿性低渗裂缝岩心中,亲水岩心渗吸采收率最高,中性岩心次之,亲油岩心最低,表明增强岩心亲水性有利于改善油水交渗能力,提高渗吸采收率。随基质岩心含水饱和度增加,毛管力逐渐减小,基质岩石与裂缝之间的油水交渗能力减弱,渗吸采收率降低。由此可见,提前渗吸采油时机有利于发挥毛管力吸水排油作用,进而改善渗吸采油效果,提高渗吸采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裂缝性油藏 表面活性剂 动态渗吸 头台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管内可控铰接柔性结构双层接触非线性力学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徐亭亭 罗敏 +2 位作者 蒋佳骏 王晶 张佳贺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5期1798-1807,1814,共11页
管内可控万向铰接柔性细长结构是超短半径侧钻水平井的特有结构。考虑可控万向铰结构中的机构问题、结构不连续和开槽不完整结构的三体两层接触问题,将空间梁单元、万向铰单元、刚性梁单元和梁梁接触单元相结合,建立了管内可控万向铰接... 管内可控万向铰接柔性细长结构是超短半径侧钻水平井的特有结构。考虑可控万向铰结构中的机构问题、结构不连续和开槽不完整结构的三体两层接触问题,将空间梁单元、万向铰单元、刚性梁单元和梁梁接触单元相结合,建立了管内可控万向铰接柔性结构双重接触非线性有限元模型及数值计算方法。与有解析解的算例进行比对,计算结果吻合较好。通过对超短半径水平井造斜钻进时的柔性钻具进行力学分析,得到了柔性钻具受力变形状态、载荷传递规律及其与井壁之间的接触力分布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结构 梁单元 万向铰 接触非线性 有限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_2与CH_4对CO_2非混相驱油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尚宝兵 廖新维 +2 位作者 李俊飞 卢宁 苏宪科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年第5期106-110,共5页
在矿场应用中,注入CO2中混有的杂质气体会影响其驱油效果.为制定更加合理有效的开发方案,有必要研究杂质气体对CO2驱的影响.利用油藏数值模拟方法,在纯CO2气体注入参数优化的基础上,研究了N2与CH4两种杂质气体对CO2非混相驱体积波及系... 在矿场应用中,注入CO2中混有的杂质气体会影响其驱油效果.为制定更加合理有效的开发方案,有必要研究杂质气体对CO2驱的影响.利用油藏数值模拟方法,在纯CO2气体注入参数优化的基础上,研究了N2与CH4两种杂质气体对CO2非混相驱体积波及系数、驱油效率、油井见气时间和采收率的影响;以尽量提高原油采收率为目标,确定了注入气中杂质气体的临界含量.结果表明,杂质气体的存在会导致CO2非混相驱体积波及系数增大,驱油效率降低,油井见气时间缩短;注入的CO2中N2的摩尔分数最高不应超过5%,CH4的摩尔分数最高不应超过1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 杂质气体 原油采收率 驱油效果 临界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拟谱法的偏心环空流动模拟
16
作者 李宾飞 王冠华 +3 位作者 李兆敏 贺占国 魏颂东 张洪强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2010年第4期38-40,共3页
通过坐标变换将笛卡尔坐标系下的N-S方程转化为便于描述偏心环空流动的双极坐标系下的运动方程,采用拟谱法进行数值求解。在径向上采用Chebyshev-Lobatto配置点,周向上采用Fourier配置点求出谱导数矩阵,通过数值计算得到了牛顿流体偏心... 通过坐标变换将笛卡尔坐标系下的N-S方程转化为便于描述偏心环空流动的双极坐标系下的运动方程,采用拟谱法进行数值求解。在径向上采用Chebyshev-Lobatto配置点,周向上采用Fourier配置点求出谱导数矩阵,通过数值计算得到了牛顿流体偏心环空流动的流场;同时发展了偏心环空流动的简化算法。通过与精确解的对比发现,拟谱法的数值解的精度要远高于其它方法,并且计算效率较高。在一些特定的情况下,简化方法也能够满足工程精度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极坐标 偏心环空 拟谱法 牛顿流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渗透油藏液流转向剂传输运移能力与驱油效率 被引量:9
17
作者 宋欢 张脊 +1 位作者 卢祥国 谢坤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16-122,共7页
大庆头台油田源13西块PI组油层为处于高含水开发期的低渗透油藏,亟待扩大低渗透层波及体积。以高分子材料学、物理化学和油藏工程等理论为指导,以化学分析、仪器检测和物理模拟等为技术手段,以多测压点长岩心各个区间的压差和驱油效率... 大庆头台油田源13西块PI组油层为处于高含水开发期的低渗透油藏,亟待扩大低渗透层波及体积。以高分子材料学、物理化学和油藏工程等理论为指导,以化学分析、仪器检测和物理模拟等为技术手段,以多测压点长岩心各个区间的压差和驱油效率为评价指标,以目标油藏的储层和流体为模拟对象,开展了深部液流转向剂传输运移能力和驱油效率物理模拟实验。结果表明:在聚合物浓度相同条件下,与聚合物溶液相比较,Cr^(3+)聚合物凝胶在储层岩心内传输运移能力较差,但二者差异并不明显;随岩心渗透率减小,转向剂传输运移能力变差;当渗透率小于100×10^(-3)μm^2后,转向剂传输运移能力和驱油效率都明显减小;在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和质量浓度相同条件下,与聚合物溶液比较,Cr^(3+)聚合物凝胶驱油效率较高,技术经济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台油田 Cr3+聚合物凝胶 传输运移能力 驱油效率 物理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元复合体系动态界面张力对驱油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晓彤 郭春萍 +3 位作者 袁圆 郭雨新 潘兴双 李雪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6期180-182,203,共4页
采用贝雷岩心开展三元体系界面张力与驱油效果之间关系的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三元复合体系动态界面张力最低值越低,界面张力下降速度越快,超低界面张力作用时间越长,化学驱提高驱油效率越高。提出用超低界面张力作用指数S作为评价复... 采用贝雷岩心开展三元体系界面张力与驱油效果之间关系的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三元复合体系动态界面张力最低值越低,界面张力下降速度越快,超低界面张力作用时间越长,化学驱提高驱油效率越高。提出用超低界面张力作用指数S作为评价复合体系界面张力性能的指标,建立超低界面张力作用指数与驱油效率的关系式,得出体系界面张力和驱油效率均满足现场实际要求的复合体系的标准为S>1 0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界面张力 平衡界面张力 动态界面张力 超低界面张力作用指数 驱油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锥阀流场的数值模拟与结构优化 被引量:6
19
作者 李颖 杨东生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1年第21期5180-5183,共4页
运用PHOENICS流体计算软件,建立了锥阀的物理结构和参数的计算几何模型。采用了结构化正交局部加密网格,应用了k-ε湍流计算模型,对外流式锥阀的内部流场进行了模拟仿真,给出了优化方案。并对其进行了CFD验证,研究了流量变化、开启度变... 运用PHOENICS流体计算软件,建立了锥阀的物理结构和参数的计算几何模型。采用了结构化正交局部加密网格,应用了k-ε湍流计算模型,对外流式锥阀的内部流场进行了模拟仿真,给出了优化方案。并对其进行了CFD验证,研究了流量变化、开启度变化对锥阀流场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对于分析锥阀的性能、进行流道的结构优化和实际工程应用都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锥阀 计算流体力学 数值模拟 流量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稠油油藏CO_(2)辅助蒸汽吞吐的增压-增流协同机理
20
作者 李景伟 魏建光 +3 位作者 徐庆 李江涛 张德龙 谭科 《断块油气田》 2025年第4期660-668,共9页
为了明确影响稠油油藏CO_(2)辅助蒸汽吞吐的关键机理并优化注入参数,文中以大庆某浅层稠油油藏为例,开展了CO_(2)辅助蒸汽吞吐物理模拟实验研究,探索了关键参数对蒸汽吞吐、CO_(2)辅助蒸汽吞吐开发效果的影响规律,揭示了CO_(2)辅助蒸汽... 为了明确影响稠油油藏CO_(2)辅助蒸汽吞吐的关键机理并优化注入参数,文中以大庆某浅层稠油油藏为例,开展了CO_(2)辅助蒸汽吞吐物理模拟实验研究,探索了关键参数对蒸汽吞吐、CO_(2)辅助蒸汽吞吐开发效果的影响规律,揭示了CO_(2)辅助蒸汽吞吐开发的关键机理。在此基础上,运用数值模拟方法优化了CO_(2)辅助蒸汽吞吐的关键注入参数。研究结果表明:1)注汽量越大,蒸汽吞吐开发效果越好;随着吞吐轮次的增加,蒸汽吞吐开发效果逐渐变差;含油饱和度越高,CO_(2)与蒸汽质量比越大,CO_(2)辅助蒸汽吞吐的开发效果越好。2)CO_(2)辅助蒸汽吞吐提高采收率的主要机理为“增压”和“增流”协同作用,双重机理协同作用下,现场单井日产油可提高4倍以上。3)研究区在实施CO_(2)辅助蒸汽吞吐时需满足的条件为CO_(2)与蒸汽以段塞注入、CO_(2)周期注入量初期不超过100 t、CO_(2)与蒸汽质量比以1∶8为宜、尽可能早实施CO_(2)辅助蒸汽吞吐。研究结果对同类油藏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油藏 CO_(2)辅助蒸汽吞吐 增压-增流 物理模拟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