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案例教学与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教学改革实践——以“发酵工程原理与技术”课程为例 被引量:2
1
作者 毕少杰 于思淼 +3 位作者 刘涛 王宝柱 李喜梅 王彦杰 《黑龙江水产》 2024年第5期633-638,共6页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通过引导学生研究和剖析实际问题的案例,培养他们在真实环境中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当前深化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宏观背景下,案例教学法被认为是一项关键措施。然而,目前中国专业学位研究...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通过引导学生研究和剖析实际问题的案例,培养他们在真实环境中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当前深化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宏观背景下,案例教学法被认为是一项关键措施。然而,目前中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对案例教学的重视程度还有待提高。该研究以生物与医药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课程“发酵工程原理与技术”为例,着重探讨研究生课程中案例建设的重要性及其现状,并通过具体实例详细阐述案例教学在提高学生的学术能力、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方面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生培养 发酵工程原理与技术 案例库建设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肥配施纤维素纳米晶副产物对苏打盐碱地粳稻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2
作者 范忠玲 洪秀杰 +4 位作者 金佳悦 姜诏 刘德强 毕少杰 王彦杰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3-47,54,共6页
为资源化利用纤维素纳米晶(Cellulose nanocrystals,CNCs)副产物及降低化肥施用量,将其配制成水稻返青分蘖肥,于2023年在黑龙江大庆苏打盐碱地区进行了田间试验。试验设置4个处理,即常规施氮肥处理(CK)、CNCs副产物+常规施氮肥处理(A1)... 为资源化利用纤维素纳米晶(Cellulose nanocrystals,CNCs)副产物及降低化肥施用量,将其配制成水稻返青分蘖肥,于2023年在黑龙江大庆苏打盐碱地区进行了田间试验。试验设置4个处理,即常规施氮肥处理(CK)、CNCs副产物+常规施氮肥处理(A1)、CNCs副产物+70%常规施氮量处理(A2)、CNCs副产物+70%常规施氮量+500 mL/667 m2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菌液处理(A3),测定不同处理下常规粳稻品种绥粳18产量以及稻米品质性状指标。结果表明,水稻理论和实际产量高低顺序均为A1>A3>CK>A2,其中,A1处理的实际产量比CK、A2、A3处理分别提高26.17%、39.23%和24.30%。添加CNCs副产物可以提高水稻产量构成因子、一次及二次枝梗性状,同时可以显著提升稻米加工品质,但显著降低粒长、长宽比、蛋白质含量以及直链淀粉含量。与A2处理相比,A3处理可以显著提高水稻穗质量、穗着粒密度、产量构成因子、二次枝梗结实率和加工品质等性状。所有处理对稻米的蒸煮食味品质影响均极小。表明CNCs副产物和B.velezensis结合使用能够提升返青分蘖肥的肥效,显著提高水稻产量和稻米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纤维素纳米晶副产物 贝莱斯芽孢杆菌 返青分蘖肥 产量 米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甘露聚糖酶产生菌筛选及其发酵条件优化
3
作者 程波普 葛亚庆 +2 位作者 戚桂娜 王柱 刘金峰 《中国酿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55-160,共6页
该研究从大豆种植基地土壤中取样,经过分离纯化,结合透明圈法及酶活力筛选高产β-甘露聚糖酶菌株,通过形态学观察及16S rDNA序列分析对筛选菌株进行鉴定,采用单因素和响应面法优化其发酵产酶条件。结果表明,筛选出一株高产β-甘露聚糖... 该研究从大豆种植基地土壤中取样,经过分离纯化,结合透明圈法及酶活力筛选高产β-甘露聚糖酶菌株,通过形态学观察及16S rDNA序列分析对筛选菌株进行鉴定,采用单因素和响应面法优化其发酵产酶条件。结果表明,筛选出一株高产β-甘露聚糖酶菌株D-1,该菌株被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该菌株的最佳发酵条件为魔芋粉31 g/L、NaNO35 g/L、K2HPO41 g/L、MgSO40.25 g/L,初始pH值7、发酵温度30℃,发酵时间24 h。在此优化条件下,产β-甘露聚糖酶酶活力达到148.88 U/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枯草芽孢杆菌 Β-甘露聚糖酶 响应面法 产酶条件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中和目标下黑龙江省林业产业低碳转型路径研究 被引量:17
4
作者 张琦 高文博 《林产工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4-88,共5页
基于黑龙江省碳排放和碳吸收现状,剖析碳中和与林业产业转型关系,从碳足迹、碳排放、碳吸收和低碳化4个维度设计黑龙江省林业产业低碳转型路径。结果表明:2019年黑龙江省有15210.54万t二氧化碳剩余排放量。林业产业转型将成为实现碳中... 基于黑龙江省碳排放和碳吸收现状,剖析碳中和与林业产业转型关系,从碳足迹、碳排放、碳吸收和低碳化4个维度设计黑龙江省林业产业低碳转型路径。结果表明:2019年黑龙江省有15210.54万t二氧化碳剩余排放量。林业产业转型将成为实现碳中和目标的有效手段之一,同时碳中和目标的实现也将进一步推动林业产业转型。因此,提出从森林资源持续有效供给、林业产业转型项目节能评估、林业碳汇项目有效展开以及生物质能源开发4个角度设计黑龙江省林业产业低碳转型路径,以期在碳中和目标下推进黑龙江省林业产业低碳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中和 碳排放 碳吸收 林业产业 低碳转型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