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庆大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区系特征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张家辉 杨蕊 +3 位作者 饶东升 叶大进 肖训焰 邓洪平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4-78,共5页
对重庆大巴山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资源及其区系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保护区有大型真菌53科111属181种,其中木生真菌97种、寄生真菌3种、土生真菌81种;含5种以上的科为多孔菌科、伞菌科、红菇科、小皮伞科、口蘑科、牛肝菌科、球盖菇科、... 对重庆大巴山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资源及其区系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保护区有大型真菌53科111属181种,其中木生真菌97种、寄生真菌3种、土生真菌81种;含5种以上的科为多孔菌科、伞菌科、红菇科、小皮伞科、口蘑科、牛肝菌科、球盖菇科、刺革菌科、鹅膏菌科、小伞科;含4种以上的属为红菇属、鬼伞属、皮伞属、多孔菌属、鹅膏菌属、马勃属、小菇属、灵芝属;从属的组成上可划分为世界分布属(73.87%)、泛热带分布属(13.51%)和北温带分布属(12.62%),表现出从亚热带向北温带过渡的区系特征.在区系亲缘关系上与湖北和陕西较为接近,而与川西地区的区系较为疏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巴山自然保护区 大型真菌 区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S技术在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管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2
2
作者 刘益军 张素强 +3 位作者 王小屈 卢伟 饶东升 吴云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2期16-22,共7页
为精准分析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问题,以重庆缙云山、大巴山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应用3S技术构建了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管理系统,并以TM、Ikonos、QuickBird、Worldview 2、实地调查等数据为基础,分析了1995—2010年土地利用空间结构变化... 为精准分析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问题,以重庆缙云山、大巴山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应用3S技术构建了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管理系统,并以TM、Ikonos、QuickBird、Worldview 2、实地调查等数据为基础,分析了1995—2010年土地利用空间结构变化及生态补偿的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计量方法。结果表明,基于3S技术的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管理系统,为生态补偿管理提供了一个较好的可视化分析管理平台,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分析自然保护区的土地利用变化趋势有助于发现保护区管理的重点区域,也有助于发现受损区域的变化趋势。应用生态足迹效率、农业生态足迹效率、生态承载力静态评价方法计量生态补偿价值可为补偿标准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S技术 自然保护区 生态补偿 生态足迹 ARCG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濒危植物崖柏群落特征及种群更新研究 被引量:13
3
作者 王鑫 张华雨 +3 位作者 李宗峰 张世强 王国行 邓洪平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28-37,共10页
本文以崖柏主要分布区大巴山保护区内崖柏为研究对象,对其群落结构、物种组成、垂直结构、种群大小级结构及种群更新状况进行调查研究,揭示崖柏群落结构、物种组成、种群更新等方面的特点。结果表明:崖柏所处生境破碎,且被分割成许多&qu... 本文以崖柏主要分布区大巴山保护区内崖柏为研究对象,对其群落结构、物种组成、垂直结构、种群大小级结构及种群更新状况进行调查研究,揭示崖柏群落结构、物种组成、种群更新等方面的特点。结果表明:崖柏所处生境破碎,且被分割成许多"岛屿状"局部小种群;群落中共出现伴生植物75科156属182种,其中表征科为蔷薇科、百合科、菊科、樟科、山茱萸科;无论是乔木层还是灌木层,群落的Gleason指数、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指数均较高;崖柏群落林木层在垂直结构上可分为4层,崖柏主要处在灌木层、乔木下层和乔木中层,乔木上层基本没有分布;崖柏种群天然更新存在严重障碍,分析其年龄结构图,径级结构出现不同程度的残缺现象,更新不连续。残存崖柏群落发育在不稳定立地上,阔叶乔木的入侵给崖柏种群更新带来严重阻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崖柏 群落结构 种群更新 径级结构 人为疏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崖柏群落优势种生态位及CCA排序分析 被引量:9
4
作者 王鑫 刘钦 +4 位作者 黄琴 张华雨 李宗峰 张世强 邓洪平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60-67,共8页
应用Levins、Mac Arthur-Levins和Pearson指数法对大巴山崖柏群落中重要值排名前20位的优势乔灌木树种进行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及CCA排序研究。结果:1)崖柏为群落乔木层中优势种,其重要值最大(0.225 1),生态位最宽(6.704 2),且对其... 应用Levins、Mac Arthur-Levins和Pearson指数法对大巴山崖柏群落中重要值排名前20位的优势乔灌木树种进行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及CCA排序研究。结果:1)崖柏为群落乔木层中优势种,其重要值最大(0.225 1),生态位最宽(6.704 2),且对其他树种的生态位重叠度较大(Oij>0.123 7),表明乔木层中的崖柏具有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资源利用能力和竞争优势。2)崖柏在灌木层中生存状况堪忧,其重要值(0.170 1)虽排在第1位,但其生态位宽度(1.853 0)仅排在第19位,且对其他树种的生态位重叠度较小(Oij<0.482 3),其他树种对崖柏的生态位重叠度较大,说明处于灌木层的崖柏对资源利用的竞争能力较弱。3)对乔木层优势种CCA排序可知,崖柏、小叶青冈等生态位较宽的物种多分布在排序图的中心位置,华山松、野核桃等生态位较窄的物种多位于排序图的外围。结合生态位重叠可以看出,崖柏—多脉青冈、崖柏—川柯、崖柏—四川杜鹃等生态位重叠度大的物种,在排序图中一般都相邻或相近。参与排序的9个环境因子,坡度、p H及土壤含水量对崖柏的生存有较大影响。4)生境特化、人为破坏是导致崖柏分布区狭窄、斑块化、种群更新困难和濒危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崖柏 重要值 生态位 CCA排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崖柏群落植物区系分析及其最优垂直结构搭配探究 被引量:5
5
作者 王鑫 邓洪平 +2 位作者 黄琴 张世强 饶东升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81-190,共10页
崖柏(Thuja sutchuenensis Franch.)为中国特有珍稀濒危裸子植物。在多次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区系分析、聚类分析和热图分析等方法,对大巴山崖柏群落的区系特点、群落结构和搭配模式进行了研究,以明确群落区系的本质特征及伴生物种的成层... 崖柏(Thuja sutchuenensis Franch.)为中国特有珍稀濒危裸子植物。在多次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区系分析、聚类分析和热图分析等方法,对大巴山崖柏群落的区系特点、群落结构和搭配模式进行了研究,以明确群落区系的本质特征及伴生物种的成层结构对崖柏种群的影响。结果表明:(1)崖柏的伴生物种组成丰富,地理成分较为复杂,区系成分主要以温带成分为主;物种生活型以矮高位芽植物、地面芽植物和小高位芽植物占优势。(2)样地间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海拔和空间地理位置是影响崖柏群落伴生植物区系组成的重要因素。(3)崖柏群落平均高度越矮越有利于崖柏种群的扩大和延续;其中,群落以灌木层、乔木下层类群为主时,崖柏种群内个体数量最多。(4)根据优势种热图结果分析,以崖柏为优势种的群落结构中,乔木层物种搭配以崖柏+多脉青冈+川陕鹅耳枥、崖柏+川柯+小叶青冈和崖柏+马尾松+高山栎最优,灌木层物种搭配以崖柏+球核荚蒾+豪猪刺、崖柏+粉背黄栌最优。(5)较为丰富的物种多样性和高大的伴生物种给崖柏种群造成较大威胁,结合崖柏群落的垂直结构构建适合崖柏种群延续和扩大的物种搭配模式对于崖柏的保护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崖柏群落 区系成分 聚类分析 垂直结构 热图 搭配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濒危植物崖柏回归苗木存活和生长与环境因子的关联性 被引量:4
6
作者 马凡强 郭泉水 +5 位作者 秦爱丽 简尊吉 黄吉勇 王中兵 杨泉 张世强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12,共12页
【目的】研究崖柏回归初期苗木存活和生长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揭示影响崖柏回归初期苗木存活和生长的主要环境因子,为回归崖柏生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典型抽样法,在重庆市开州区和城口县崖柏回归区内布设142块20 m×20 m... 【目的】研究崖柏回归初期苗木存活和生长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揭示影响崖柏回归初期苗木存活和生长的主要环境因子,为回归崖柏生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典型抽样法,在重庆市开州区和城口县崖柏回归区内布设142块20 m×20 m样地,调查崖柏的保存率、苗高、地径和冠幅以及气候、地形、土壤、生物、回归地利用和管理方式等因子。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揭示影响回归崖柏苗木存活和生长的主要环境因子;运用回归分析法,研究回归崖柏苗木存活和生长指标随主要因子的变化。【结果】影响回归崖柏苗木存活和生长的主要环境因子因地而异,在开州崖柏回归区影响最大的是回归地利用和管理方式,其次是气候因子中的最冷月最低气温和年均气温,地形因子中的坡向,土壤因子中的土壤有效钾含量、土壤有效氮含量和土壤总孔隙度;在城口崖柏回归区影响最大的是气候因子中的最冷月最低气温,其次是气候因子中的年均气温和月均昼夜温差,地形因子中的坡度,土壤因子中的土壤全钾含量和土壤非毛管孔隙度以及生物因子中的杂草盖度。在开州回归区,崖柏的苗高和地径与最冷月最低气温、年均气温呈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正相关,冠幅与年均气温、土壤有效钾含量、土壤有效氮含量和土壤总孔隙度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在城口回归区,苗高、地径、冠幅与最冷月最低气温呈极显著正相关,冠幅与年均气温、苗高与月均昼夜温差呈显著正相关,冠幅与土壤全钾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开州回归区苗木保存率与土壤有效钾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崖柏苗木的地径和冠幅以阴坡最大,苗木保存率以半阳坡最高;间作农作物的地径最粗,林冠下造林的地径最细;间作药材的冠幅最大,撂荒地的冠幅最小;间作农作物的苗木保存率大,苗木较高,但与其他回归地利用和管理方式的差异不显著。【结论】气候、地形、土壤、生物、回归地利用和管理方式中的各项指标对崖柏回归初期苗木存活和生长均有一定影响,但以气候因子中的最冷月最低气温及回归地利用和管理方式的影响最大。在开州崖柏回归区回归地利用和管理方式影响最大,在城口崖柏回归区气候因子中的最冷月最低气温的影响最大,其他环境因子影响相对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濒危植物 崖柏 回归初期 保存率 生长 环境因子 灰色关联分析 回归分析 方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凤仙花科植物1新记录种--太子凤仙花 被引量:4
7
作者 丁博 王茜 +1 位作者 邓洪平 饶东升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705-1707,共3页
该文报道重庆市1新记录种——太子凤仙花(Impatiens alpicola Y.L.Chen et Y.Q.Lu),并描述该新记录种的形态特征和生境分布,凭证标本存放于重庆三峡学院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植物标本馆。另编制了重庆市分布凤仙花属植物分种检索表。
关键词 太子凤仙花 凤仙花属 新记录 重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崖柏球花和球果形态特征的补充描述 被引量:7
8
作者 刘学利 郭璇 +2 位作者 张中信 张世强 王东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24-427,共4页
崖柏(Thuja sutchuenensis Franch.)是我国特有植物,为濒危物种,在1998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曾被确认为野外绝灭.已有文献中缺少对崖柏雌球花形态的描述,对雄球花小孢子叶数目和形态、每小孢子叶具小孢子囊数、... 崖柏(Thuja sutchuenensis Franch.)是我国特有植物,为濒危物种,在1998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曾被确认为野外绝灭.已有文献中缺少对崖柏雌球花形态的描述,对雄球花小孢子叶数目和形态、每小孢子叶具小孢子囊数、球果种鳞数、可育种鳞位置、种子特征的描述也不够全面.本文根据野外居群的观察和标本研究对上述形态特征进行了补充描述,同时,对不同发育阶段雄球花形态和种子败育特征进行了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崖柏 特有植物 濒危物种 形态特征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重庆市城口县为模式产地的药用植物资源及其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郑越月 饶东升 +1 位作者 赵正武 刘艳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55-59,共5页
通过查阅文献,了解以重庆市城口县为模式产地的药用植物资源,并对其多样性进行分析。以重庆市城口县为模式产地的药用植物有50科97属172种,其中珍稀濒危和特有植物资源占总种数的29.07%,包括国家I级保护野生植物1种和重庆市特有植物3种... 通过查阅文献,了解以重庆市城口县为模式产地的药用植物资源,并对其多样性进行分析。以重庆市城口县为模式产地的药用植物有50科97属172种,其中珍稀濒危和特有植物资源占总种数的29.07%,包括国家I级保护野生植物1种和重庆市特有植物3种,并提供了详细的物种名录。物种最丰富的科(种数≥10)分别是菊科、伞形科、毛茛科、凤仙花科和报春花科;物种最丰富的属(种数> 5)分别是凤仙花属、风毛菊属、天南星属和报春花属。生活型以多年生草本植物占绝对优势,占总种数的55.81%。植物药用部位集中于全草和根,分别占总种数的45.35%和32.56%。研究结果为重庆市城口县发展道地药材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用植物 多样性 城口县 资源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