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品种油茶果性状差异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戴曙光 罗万周 《现代农业科技》 2017年第4期132-133,共2页
对大埔县5个不同品种油茶果的平均单果重、平均果高、平均果径、平均鲜籽重、平均籽数与平均鲜果出籽率等6个果实性状进行差异分析。结果表明:5个不同品种油茶果的各性状之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大埔4号和大埔1号各个果实性状的平均... 对大埔县5个不同品种油茶果的平均单果重、平均果高、平均果径、平均鲜籽重、平均籽数与平均鲜果出籽率等6个果实性状进行差异分析。结果表明:5个不同品种油茶果的各性状之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大埔4号和大埔1号各个果实性状的平均值均较大,初步筛选出大埔4号和大埔1号为2个优良油茶品种,可为进一步的油茶良种筛选研究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单果重 果高 果径 鲜籽重 出籽率 广东大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坡位对南方马尾松人工林的生长影响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罗万周 吕翠英 吕文印 《绿色科技》 2016年第5期29-30,共2页
研究了梅州市大埔县百侯17年的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 lamb.)人工林,对不同坡位之间马尾松人工林的生长差异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坡位之间胸径、树高和单株材积均值均有极显著差异;下坡位马尾松人工林生长情况最佳,中坡位次之... 研究了梅州市大埔县百侯17年的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 lamb.)人工林,对不同坡位之间马尾松人工林的生长差异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坡位之间胸径、树高和单株材积均值均有极显著差异;下坡位马尾松人工林生长情况最佳,中坡位次之,而上坡位最差,各均值均随坡位的上升呈下降趋势;下坡位胸径均值为23.78cm,中坡位和上坡位分别20.52cm和18.87cm,分别比下坡位减少13.71%和20.65%;下坡位树高均值为13.78 m,中坡位和上坡位分别为12.88 m和11.89 m,分别比下坡位减少6.53%和13.72%;下坡位单株材积均值达0.2897m3,中坡位与上坡位分别为0.1988m3和0.1315m3,分别比下坡位的减少31.38%和54.61%;下坡位、中坡位和上坡位的胸径变异系数分别为51.37%、55.63%和61.47%;树高分别为6.71%、7.52%和11.12%;单株材积分别为1.98%、2.28%和3.27%,下坡位的个体之间分化较小,随坡位上升个体分化程度加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 人工林 坡位 生长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坡位藜蒴人工林的生长差异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戴曙光 罗万周 《绿色科技》 2017年第3期94-95,共2页
对不同坡位的藜蒴(Castanopsis fissa)人工林进行了生长差异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坡位的藜蒴林胸径均值、树高均值和单株材积均值均存在显著差异;下坡位的胸径均值为5.22cm,树高均值为6.22m,单株材积均值为0.0110m^3;中坡位分别比下坡位减... 对不同坡位的藜蒴(Castanopsis fissa)人工林进行了生长差异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坡位的藜蒴林胸径均值、树高均值和单株材积均值均存在显著差异;下坡位的胸径均值为5.22cm,树高均值为6.22m,单株材积均值为0.0110m^3;中坡位分别比下坡位减少3.09%、6.31%和9.32%;上坡位分别比下坡位减少12.29%、12.03%和25.95%;下坡位的各生长因子均值大于中坡位,中坡位大于上坡位;下坡位生长表现最好,中坡位较好,上坡位最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藜蒴 坡位 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