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合成气甲烷化工艺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23
1
作者 李安学 李春启 +5 位作者 左玉帮 梅长松 余铭程 寇志胜 刘学武 汤俊丽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3898-3905,共8页
合成气完全甲烷化技术是煤制天然气特有的技术,按照反应器类型,合成气甲烷化工艺可以分为绝热固定床、等温固定床、流化床和浆态床等工艺,其中绝热固定床甲烷化工艺成熟并广泛应用于煤制天然气项目。本文介绍了多种绝热固定床甲烷化工艺... 合成气完全甲烷化技术是煤制天然气特有的技术,按照反应器类型,合成气甲烷化工艺可以分为绝热固定床、等温固定床、流化床和浆态床等工艺,其中绝热固定床甲烷化工艺成熟并广泛应用于煤制天然气项目。本文介绍了多种绝热固定床甲烷化工艺,并比较了5种高温绝热固定床甲烷化工艺的流程、技术特点和应用情况。随着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国内绝热固定床甲烷化技术达到了国际技术同类水平,具备了工业化应用条件,但还需在节能降耗、提高催化剂寿命方面加大研究力度。还概述了等温固定床、流化床和浆态床甲烷化工艺,分析了等温固定床、流化床和浆态床甲烷化工艺存在的问题,并指出了后续研究重点,等温固定床工艺应在反应温度控制和反应器开发方面深入研究,流化床甲烷化工艺研究重点放在开发高强度催化剂和工程化放大方面,浆态床甲烷化工艺需要重点研究解决CO转化率较低和催化剂损耗严重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气甲烷化 合成天然气 甲烷化工艺 绝热固定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热处理制备高浓度褐煤水煤浆技术研究进展及展望 被引量:11
2
作者 李春启 《洁净煤技术》 CAS 2017年第1期36-41,共6页
针对褐煤成浆浓度低,难以满足水煤浆气化用浆要求的问题,通过分析水热法提高褐煤成浆浓度的技术原理,认为水热法提高褐煤成浆浓度是最具发展潜力的一种褐煤提浓技术,同时介绍了国内外典型的水热法提高褐煤成浆浓度工艺技术的发展现状,... 针对褐煤成浆浓度低,难以满足水煤浆气化用浆要求的问题,通过分析水热法提高褐煤成浆浓度的技术原理,认为水热法提高褐煤成浆浓度是最具发展潜力的一种褐煤提浓技术,同时介绍了国内外典型的水热法提高褐煤成浆浓度工艺技术的发展现状,并以某一典型工艺技术(THTT)为例,从技术角度和经济角度两方面,剖析了其工业化应用的前景。结果表明,水热处理制备高浓度褐煤水煤浆在技术上具有安全环保、能效高和可靠性强等特点;在经济上具有处理成本低、经济性突出等优势,以采用THTT技术在内蒙古某化肥厂建设50万t/a工业示范装置为例,增加水热处理工段,将东明褐煤的水煤浆浓度由50%提高至58%,尿素年产量可增加7万t,该厂每年可增效约8 300万元。采用水热处理提高褐煤的成浆浓度在技术和经济上可行,符合国家"增效降耗"的政策导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煤 水热处理 高浓度水煤浆 前景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褐煤半焦-生化工艺降解煤气化废水中难降解有机物实验研究
3
作者 岳子明 牟伟腾 +1 位作者 王宝强 刘学武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518-1520,1525,共4页
研究褐煤半焦-生化工艺处理难降解有机物的可行性。实验表明,在半焦的加入量5 g/150 mL水时,CODCr浓度的去除率达60%;动态吸附表明,在进水CODCr浓度3 730 mg/L条件下,褐煤半焦的吸附容量可达133 mg CODCr/g焦;褐煤半焦吸附-生化工艺实... 研究褐煤半焦-生化工艺处理难降解有机物的可行性。实验表明,在半焦的加入量5 g/150 mL水时,CODCr浓度的去除率达60%;动态吸附表明,在进水CODCr浓度3 730 mg/L条件下,褐煤半焦的吸附容量可达133 mg CODCr/g焦;褐煤半焦吸附-生化工艺实验表明,在投焦量6.6 kg/200 L废水条件下,进水CODCr浓度4 100 mg/L时,平均出水CODCr浓度降为1 100 mg/L,经过生化后,平均出水CODCr浓度为27 mg/L。说明采用褐煤半焦吸附与生化相结合的工艺处理煤气化废水中的难降解有机物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煤 半焦吸附 吸附-生化处理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褐煤水煤浆提浓制备工艺研究 被引量:17
4
作者 杨明顺 康善娇 +5 位作者 刘鑫 刘卫兵 齐永丽 姜鹏 梅长松 李春启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16-119,共4页
针对采用内蒙古某矿褐煤制浆存在浓度低(<49.0%),无法满足水煤浆气化炉正常开车需求的现状,通过对制浆温度、添加剂及粒度级配的优化研究,确立了褐煤提浓制浆工艺条件,并应用Aspen Plus软件模拟提浓前后水煤浆气化指标。研究结果表明... 针对采用内蒙古某矿褐煤制浆存在浓度低(<49.0%),无法满足水煤浆气化炉正常开车需求的现状,通过对制浆温度、添加剂及粒度级配的优化研究,确立了褐煤提浓制浆工艺条件,并应用Aspen Plus软件模拟提浓前后水煤浆气化指标。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优化的粒度级配方案,选用质量分数0.5%改性萘系添加剂复配0.4%降黏助剂,在50℃下制浆,褐煤水煤浆最高浓度可达54.1%,相比优化前制浆浓度提高5.6%;提浓后水煤浆的合成气产量、冷煤气效率模拟指标分别为78.07%和70.25%,显著优于现场煤浆相应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煤 水煤浆 添加剂 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褐煤基活性焦用于固定床加压气化废水处理的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张文博 安洪光 +2 位作者 宋学平 牟伟腾 刘俊峰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9-21,共3页
利用自制的褐煤基活性焦对固定床加压气化废水进行了吸附实验研究,考察了活性焦用量、停留时间对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测定了活性焦的吸附等温线和动态吸附容量。实验结果表明,对于COD为3 330 mg/L的气化废水,在水焦比为30∶1,停留时间为... 利用自制的褐煤基活性焦对固定床加压气化废水进行了吸附实验研究,考察了活性焦用量、停留时间对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测定了活性焦的吸附等温线和动态吸附容量。实验结果表明,对于COD为3 330 mg/L的气化废水,在水焦比为30∶1,停留时间为2 h的条件下,COD去除率可达到60%左右;活性焦的Freundlich吸附等温经验式为qe=7.12×10-3×Ce1.23,对COD的动态吸附容量约为145 mg/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煤 活性焦 气化废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蒙东褐煤制备活性焦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宋学平 安洪光 +2 位作者 肖永丰 王宝强 刘俊峰 《煤炭转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79-81,共3页
以内蒙蒙东褐煤为原料,在活性焦制备小试实验装置上,以水蒸气为活化介质,用正交实验方法考察了活化温度、活化时间和水蒸气流量对活性焦产品的碘吸附值、亚甲基蓝吸附值及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综合考虑活性焦的亚甲基蓝吸附值及收率的影... 以内蒙蒙东褐煤为原料,在活性焦制备小试实验装置上,以水蒸气为活化介质,用正交实验方法考察了活化温度、活化时间和水蒸气流量对活性焦产品的碘吸附值、亚甲基蓝吸附值及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综合考虑活性焦的亚甲基蓝吸附值及收率的影响,最佳的活化条件为:活化温度800℃,活化时间为90min,水蒸气流量2g/min,在最佳工艺条件下所制得的活性焦中孔发达,中孔孔径在4.0nm附近分布比较集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煤 活性焦 中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化混凝对超滤处理碎煤加压气化废水生化出水试验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岳子明 安洪光 +3 位作者 滕济林 贾超雄 张文博 刘俊峰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75-78,共4页
研究了碎煤加压气化废水生化出水经不同药剂的强化混凝预处理后出水的超滤膜通量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初始膜通量随着混凝药剂投加量的增大而增大,在PFC投加量为150 mg/L时,初始膜通量为纯水通量的80.4%,原水未经混凝预处理时初始通量仅... 研究了碎煤加压气化废水生化出水经不同药剂的强化混凝预处理后出水的超滤膜通量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初始膜通量随着混凝药剂投加量的增大而增大,在PFC投加量为150 mg/L时,初始膜通量为纯水通量的80.4%,原水未经混凝预处理时初始通量仅为纯水通量62.5%,经过长期运行,强化混凝后水样超滤通量衰减趋势减缓。不同预处理条件下受污染的超滤膜经简单碱洗(NaOH,浓度10 mmol/L)-酸洗(HCl,浓度10 mmol/L)浸泡后,通量恢复效果不同,处理原水、PFC(150 mg/L)、PAC(150 mg/L)的超滤膜初始通量恢复率分别为79.4%、84.1%、85.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化废水 强化混凝 超滤 膜通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褐煤基活性焦的脱色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王宝强 安洪光 +4 位作者 滕济林 贾超雄 夏岚 宋学平 刘俊峰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2-34,共3页
研究了褐煤基活性焦对碱性品红和酸性黑两种染料溶液的脱色特性。结果表明,在上述两体系中,吸附时间分别为50、120 min时,脱色率可分别达到95.9%、91.6%;活性焦投加量及染料浓度变化对脱色率产生不同影响;褐煤基活性焦对碱性品红和酸性... 研究了褐煤基活性焦对碱性品红和酸性黑两种染料溶液的脱色特性。结果表明,在上述两体系中,吸附时间分别为50、120 min时,脱色率可分别达到95.9%、91.6%;活性焦投加量及染料浓度变化对脱色率产生不同影响;褐煤基活性焦对碱性品红和酸性黑的吸附规律可用拟二级动力学方程及Langmuir方程描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焦 吸附 活性炭 碱性品红 酸性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褐煤超临界醇解影响因素的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刘卫兵 夏同成 +6 位作者 张胜振 魏贤勇 宗志敏 李春启 忻仕河 许斌 王世杰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10年第1期95-98,共4页
采用自行开发的褐煤超临界醇解提质装置,研究反应温度、反应压力、醇解时间、醇解次数和醇煤质量比对锡林浩特褐煤在超·临界醇解中反应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无催化剂条件下,当反应温度为310℃、反应压力为17~18MPa、醇解时间... 采用自行开发的褐煤超临界醇解提质装置,研究反应温度、反应压力、醇解时间、醇解次数和醇煤质量比对锡林浩特褐煤在超·临界醇解中反应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无催化剂条件下,当反应温度为310℃、反应压力为17~18MPa、醇解时间为120min、醇解次数为3次和醇煤质量比为4.5:1时,锡林浩特褐煤的超·临界醇解的醇解率为54.03%(同条件下的单次醇解率为39.5%),其反应达到最佳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煤 超临界醇解 醇解率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锡林浩特褐煤的超临界甲醇解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夏同成 魏贤勇 +6 位作者 刘卫兵 卿宇 路瑶 宗志敏 许斌 王世杰 李春启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09年第6期627-630,共4页
在250-330℃温度范围内研究锡林浩特褐煤的超临界甲醇解,考察反应温度、时间、压力、溶煤比和醇解次数等对锡林浩特褐煤在超临界甲醇中可溶物收率的影响,并采用GC/MS对可溶物进行分析表征。结果表明,在310℃下进行超临界甲醇解,锡林浩... 在250-330℃温度范围内研究锡林浩特褐煤的超临界甲醇解,考察反应温度、时间、压力、溶煤比和醇解次数等对锡林浩特褐煤在超临界甲醇中可溶物收率的影响,并采用GC/MS对可溶物进行分析表征。结果表明,在310℃下进行超临界甲醇解,锡林浩特褐煤热溶物收率高达39.5%,其可溶物主要由酚类、芳烃、酯类、正构烷烃及含硫和含氮化合物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煤 超临界甲醇 组成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褐煤基活性焦的溶解特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宝强 安洪光 +2 位作者 夏岚 宋学平 刘俊峰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13年第12期2178-2180,2187,共4页
分析了实验用褐煤基活性焦灰分的主要组成,考察了活性焦溶于除盐水后,水焦比及停留时间对溶液的pH、电导率、硬度及阴阳离子浓度的影响规律,并对活性焦溶于气化废水的溶解特性进行了定性分析。结果表明,实验用活性焦的空干基灰分含... 分析了实验用褐煤基活性焦灰分的主要组成,考察了活性焦溶于除盐水后,水焦比及停留时间对溶液的pH、电导率、硬度及阴阳离子浓度的影响规律,并对活性焦溶于气化废水的溶解特性进行了定性分析。结果表明,实验用活性焦的空干基灰分含量约26%,其中氧化硅、氧化钙和氧化铝的含量较高;除盐水投加活性焦后,溶液的pH、电导率、硬度及离子含量均增大,溶液中钙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的溶出浓度较大,在水焦比为30:1,停留时间为8.0h时,Ca2+、SO4浓度分别为194.41,210.5mg/L;在停留时间2.0—8.0h,上述各水质参数随停留时间的变化趋势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焦 灰分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化混凝处理碎煤加压气化废水生化出水中有机物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岳子明 安洪光 +1 位作者 刘俊峰 张文博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14年第2期209-211,共3页
碎煤加压气化废水生化出水分别用混凝剂PAC和PFC进行强化混凝处理,考察出水有机物(TOC)的去除率。结果表明,采用强化混凝工艺可有效降低水中的有机物,随着混凝剂加药量的增大,有机物的去除率升高,并且使用PFC的效果要优于使用PAC的效果... 碎煤加压气化废水生化出水分别用混凝剂PAC和PFC进行强化混凝处理,考察出水有机物(TOC)的去除率。结果表明,采用强化混凝工艺可有效降低水中的有机物,随着混凝剂加药量的增大,有机物的去除率升高,并且使用PFC的效果要优于使用PAC的效果。PAC和PFC分别对应不同的最优混凝水力条件,采用PFC的最优混凝水力条件为混合转速100 r/min,混合时间3 min,反应转速60 r/min,反应时间30 min;采用PAC的最优混凝水力条件为混合转速100 r/min,混合时间0.5 min,反应转速60 r/min,反应时间30 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化废水 强化混凝 有机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的溶剂热萃取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3
作者 石智杰 张胜振 +1 位作者 史士东 李文博 《洁净煤技术》 CAS 2009年第1期55-58,共4页
综述了近年来在煤的溶剂热萃取(不小于300℃)的研究进展。讨论了主要影响因素包括极性溶剂、酸处理、萃取时间等对热萃取率的影响。结论表明:酸处理、使用强极性溶剂有利于提高煤的热萃取产率;时间和温度是热萃取的两个重要参数,在... 综述了近年来在煤的溶剂热萃取(不小于300℃)的研究进展。讨论了主要影响因素包括极性溶剂、酸处理、萃取时间等对热萃取率的影响。结论表明:酸处理、使用强极性溶剂有利于提高煤的热萃取产率;时间和温度是热萃取的两个重要参数,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煤的热萃取率;萃取物活性很高,并且基本无灰,是煤直接液化的极好的原料也可以作为内燃机燃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剂热萃取 萃取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建大型化工厂开展概念设计若干问题探讨
14
作者 李安学 李志强 +2 位作者 刘永健 李春启 左玉帮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8,10,共4页
分析了新建化工厂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的过程,阐述了新项目完整的研发与工程化开发范围应包括基础研究、过程研究及工程研究、工程设计三部分,探讨了工厂概念设计的主要内容和目的。
关键词 化工厂设计 概念设计 工程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醋酸乙酯加氢制乙醇催化剂的模试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谢倩倩 余铭程 +1 位作者 刘学武 梅长松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1-35,共5页
采用自制醋酸乙酯加氢制乙醇Cu/Si O_2成型催化剂,基于催化剂的小试研究成果,对催化剂进行模试评价实验,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压力、重时空速和氢气与醋酸乙酯的摩尔比(氢酯比)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并进行了1 000 h催化剂稳定性实验。分... 采用自制醋酸乙酯加氢制乙醇Cu/Si O_2成型催化剂,基于催化剂的小试研究成果,对催化剂进行模试评价实验,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压力、重时空速和氢气与醋酸乙酯的摩尔比(氢酯比)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并进行了1 000 h催化剂稳定性实验。分别将模试反应前后的成型催化剂进行BET,XRD,TEM表征,考察模试过程中成型催化剂结构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当反应温度为250℃、压力为2.5 MPa、重时空速为2.0 h^(-1)、氢酯比为60时,催化剂的性能最佳,运行1 000 h时醋酸乙酯转化率平均值为98.9%、乙醇选择性平均值为98.9%。表征结果显示,催化剂的结构和性能稳定,显示出良好的工业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醋酸乙酯 加氢 乙醇 铜/二氧化硅成型催化剂 模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醋酸乙酯加氢制乙醇催化剂成型工艺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谢倩倩 余铭程 刘学武 《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8-54,共7页
对醋酸乙酯加氢制乙醇催化剂的成型工艺条件展开了系统的研究。通过采用BET、XRD对催化剂进行表征分析,测定催化剂侧压强度和对催化剂进行性能评价,考察了催化剂成型过程中粘合剂种类、粘合剂添加量、水粉比、干燥温度、焙烧温度以及成... 对醋酸乙酯加氢制乙醇催化剂的成型工艺条件展开了系统的研究。通过采用BET、XRD对催化剂进行表征分析,测定催化剂侧压强度和对催化剂进行性能评价,考察了催化剂成型过程中粘合剂种类、粘合剂添加量、水粉比、干燥温度、焙烧温度以及成型催化剂尺寸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最优成型条件确定为:粘合剂为硅溶胶,粘合剂添加量w=20%,水粉比为1.4,干燥温度为130℃,焙烧温度为450℃,成型催化剂尺寸为φ2.0mm的圆柱形。成型的催化剂在250℃、2.5MPa、空速2.0h^(-1)、氢酯比60的适宜反应条件下,醋酸乙酯转化率达99.4%,乙醇选择性达99.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醋酸乙酯 加氢 乙醇 催化剂 成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原位杂交法研究氧化沟内微生物群落分布特征 被引量:5
17
作者 夏岚 李遵龙 郑朋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2期203-207,共5页
为研究氧化沟同步硝化反硝化过程中菌群分布特征,本文运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研究了氧化沟内在不同溶解氧条件下,几种硝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在活性污泥菌胶团中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硝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随溶解氧变化呈现不同的分布情况,... 为研究氧化沟同步硝化反硝化过程中菌群分布特征,本文运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研究了氧化沟内在不同溶解氧条件下,几种硝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在活性污泥菌胶团中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硝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随溶解氧变化呈现不同的分布情况,与其生长特性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原位杂交 氨氧化细菌 反硝化细菌 微生物群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燥后褐煤水分复吸性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付志新 宋学平 +2 位作者 高国双 王建锋 孙占秀 《洁净煤技术》 CAS 2011年第5期74-76,92,共4页
在实验室条件下考察了深度干燥和轻度干燥后的褐煤在高湿度环境和自然环境中的水分复吸性。结果表明:干燥后褐煤由于自身特点,具有较大的吸水能力,但受环境条件的影响比较显著,深度干燥后的褐煤水分复吸性较强,当干燥后褐煤处于不同的... 在实验室条件下考察了深度干燥和轻度干燥后的褐煤在高湿度环境和自然环境中的水分复吸性。结果表明:干燥后褐煤由于自身特点,具有较大的吸水能力,但受环境条件的影响比较显著,深度干燥后的褐煤水分复吸性较强,当干燥后褐煤处于不同的湿度环境下,或复吸水分或复失水分,但最终将会趋于某一稳定水分值。建议工业化干燥过程中,干燥后褐煤的含水量略大于内含水量,当处于正常自然环境中,干燥后褐煤不会发生显著的水分复吸现象,过度干燥既不经济也无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煤 干燥 复吸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烯丙烯气相共聚合的研究
19
作者 杨渊 姜明伟 +3 位作者 李春启 梅长松 刘学武 李金阁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62-66,共5页
研究了乙烯丙烯气相共聚合的反应条件如反应压力、反应温度和共聚单体比例等条件对聚合活性剂共聚物性能的影响,测定了共聚物中的己烷可溶出物的含量,通过差示扫描量热仪测定了共聚物的热性能,通过核磁共振测定了共聚物中的乙烯含量,利... 研究了乙烯丙烯气相共聚合的反应条件如反应压力、反应温度和共聚单体比例等条件对聚合活性剂共聚物性能的影响,测定了共聚物中的己烷可溶出物的含量,通过差示扫描量热仪测定了共聚物的热性能,通过核磁共振测定了共聚物中的乙烯含量,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对共聚物的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反应压力、温度和共聚单体比例均对己烷可溶出物含量影响较大;而共聚物的热力学性能受共聚单体比例影响较大,反应压力和反应温度对共聚物热力学性能影响不明显;共聚单体比例对共聚物中乙烯含量影响较大,而反应压力和反应温度对其影响较小;共聚物的己烷可溶出物中的乙烯含量高于己烷不溶物中的乙烯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 丙烯 气相共聚合 核磁共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升温速率对神木煤热解半焦结构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4
20
作者 解强 梁鼎成 +3 位作者 田萌 党钾涛 刘金昌 杨明顺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798-805,共8页
利用管式炉和微波材料工作站分别对神木煤煤样进行终温为750℃的慢速(3和5℃/min)、中速(10和15℃/min)及快速(50、100、225、350和750℃/min)热解,基于热解半焦X射线衍射谱图解析热解半焦的微晶结构参数,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表征热... 利用管式炉和微波材料工作站分别对神木煤煤样进行终温为750℃的慢速(3和5℃/min)、中速(10和15℃/min)及快速(50、100、225、350和750℃/min)热解,基于热解半焦X射线衍射谱图解析热解半焦的微晶结构参数,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表征热解半焦的表面化学,并借助热重分析仪、选用气化活性参数RT评价热解半焦的气化反应活性。结果表明,随着升温速率的增大,神木煤热解半焦总体上呈现的趋势是:表面含氧官能团含量降低,半焦的微晶层片尺寸La和石墨化度明显提高,层间距d002和堆积高度Lc略微减小,说明神木煤半焦结构随升温速率的提高变得规整;随着升温速率的增大,半焦的气化活性RT从0.178 2降低至0.103 6。热解终温为750℃的神木煤热解过程中,快速热解有利于获得易石墨化、表面非极性化、气化反应性低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解 升温速率 微晶结构 表面化学 煤焦气化活性 神木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