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响应面-主成分分析法优化清水黄花菜护色工艺
1
作者 郭河燕 郭河麟 +5 位作者 李志刚 李森 侯非凡 张立新 王愈 石建春 《保鲜与加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75-86,共12页
为改善传统清水黄花菜色泽黄化问题,以大同黄花菜为原料,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结合主成分分析(PCA)方法,考察不同护色剂及护色时间对清水黄花菜色泽、叶绿素含量、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叶绿素酶活性以及感官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为改善传统清水黄花菜色泽黄化问题,以大同黄花菜为原料,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结合主成分分析(PCA)方法,考察不同护色剂及护色时间对清水黄花菜色泽、叶绿素含量、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叶绿素酶活性以及感官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前两个主成分的累积贡献率为78.136%,表明该分析方法能够有效评估清水黄花菜的色泽变化,且所选护色剂对黄花菜的基本结构无破坏作用。采用由0.15%醋酸锌、0.20%硫酸锌、0.20%D-异抗坏血酸钠组成的复合护色剂处理3 h,所制得的清水黄花菜感官品质最佳,感官评分达89分。该护色工艺有效抑制了黄花菜的PPO活性(5.73 U/g)和叶绿素酶活性(11.17 ng/mL),较好地保持了叶绿素含量(4.52 mg/100 g)。经测定,处理后的清水黄花菜a^(*)值为-11.15,b^(*)值为22.05,L^(*)值为52.14,色泽接近于新鲜黄花菜(a^(*)值为-12.04,b^(*)值为22.76,L^(*)值为52.68),表明该工艺有效解决了清水黄花菜加工过程中的色泽黄化问题。本研究结果为黄花菜的深加工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对促进黄花菜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水黄花菜 护色工艺 响应面法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同黄花菜茎段组织培养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韩志平 王丽君 +1 位作者 张海霞 张琨 《种子》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35-140,F0003,共7页
以大同黄花菜种子培养形成的无菌苗的根、茎、叶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结果表明,种子去皮后灭菌和萌发效果最好,二次灭菌可消除萌发期间的污染,萌发率达100%。无菌苗的根、茎、叶切段接种培养后,仅茎段诱导形成了不定芽,其中MS培养基... 以大同黄花菜种子培养形成的无菌苗的根、茎、叶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结果表明,种子去皮后灭菌和萌发效果最好,二次灭菌可消除萌发期间的污染,萌发率达100%。无菌苗的根、茎、叶切段接种培养后,仅茎段诱导形成了不定芽,其中MS培养基的诱导率最高,达87.5%,继代培养全部顺利抽生叶片,生根培养有45%发生根系,形成了完整的试管苗。根和叶的切段在诱导培养基上没有任何形态变化。说明黄花菜无菌苗的茎段作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是可行的,根和叶的切段难以诱导形成组培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花菜 种子 无菌苗 茎段 组织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花菜营养成分含量及口感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岳新丽 湛润生 +6 位作者 王雅馨 夏雪茂 邢宝龙 马涛 王慧 孟璐 李小玉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0-34,共5页
为研究黄花菜营养成分含量及影响黄花菜口感的因素,以9个不同地区的黄花菜为材料,测定花蕾中可溶性糖、草酸、总酸、纤维素、木质素、单宁、总黄酮和游离氨基酸8个营养指标的含量,并对其苦涩度和细腻度等食用口感指标进行评价,利用相关... 为研究黄花菜营养成分含量及影响黄花菜口感的因素,以9个不同地区的黄花菜为材料,测定花蕾中可溶性糖、草酸、总酸、纤维素、木质素、单宁、总黄酮和游离氨基酸8个营养指标的含量,并对其苦涩度和细腻度等食用口感指标进行评价,利用相关分析法分析影响黄花菜口感的因素。结果表明,不同地区黄花菜的各营养成分含量和口感评分均存在明显差异,其中大同云州黄花菜的综合评分最高。黄花菜的苦涩度与单宁含量显著相关;细腻度与纤维素含量显著负相关,与木质素含量极显著负相关;综合评分与纤维素含量、木质素含量显著负相关,与单宁含量极显著负相关。因此,木质素、纤维素和单宁为影响黄花菜口感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花菜 营养成分 口感评价 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照处理对‘大同黄花’开花节律及光周期关键基因HcCOL14表达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6
4
作者 杜崴 李森 +5 位作者 公菲菲 刘娟 高阳 熊雄 王金耀 亢秀萍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6-53,共8页
开花节律对黄花菜采收时间、品质和产量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大同黄花’(Hemerocallis citrina cv.‘DatongHuanghua’)为材料,分析了不同光周期对黄花菜开花节律及花蕾碳水化合物含量的影响,同时根据前期黄花菜和萱草花器官转录组... 开花节律对黄花菜采收时间、品质和产量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大同黄花’(Hemerocallis citrina cv.‘DatongHuanghua’)为材料,分析了不同光周期对黄花菜开花节律及花蕾碳水化合物含量的影响,同时根据前期黄花菜和萱草花器官转录组测序分析结果筛选出1个与光周期开花调控相关的CONSTANS-like(COL)基因,研究了该基因在不同光周期条件下开花过程中的表达特性。结果表明:光周期对于开花节律具有显著影响,黄花菜花蕾为光响应的重要部位;不同光周期条件下,开花前碳水化合物含量均高于开花后。使用PCR法克隆得到COL14基因完整编码序列,编码473个氨基酸,该基因所编码的蛋白具有2个B-box结构域和1个CCT结构域;除昼/夜10/14 h处理外,COL14基因在其它不同光周期处理的花蕾中表达模式相近,均在光暗交替时期呈现出高表达,说明该基因的表达具有明显的时间差异性和生物钟调节特性。本研究初步阐明光周期对黄花菜开花生物钟的潜在调控机制,对调控黄花菜开花节律、延长采收期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同黄花 光周期 开花节律 CONSTANS-like 表达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同市云州区黄花菜资源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王凌蔚 侯非凡 +6 位作者 武江 高阳 张伟 王金耀 杨文静 李森 邢国明 《山西农业科学》 2023年第6期663-675,共13页
山西省大同云州区是我国黄花菜的主要生产基地,为了探清大同市云州区黄花菜产区的主要品种,为大同市区域优良种质鉴定及选育提供理论依据,也为云州区黄花菜产区的品牌保护提供有力支持,试验采集大同市云州区33个村落的黄花菜种苗,采用... 山西省大同云州区是我国黄花菜的主要生产基地,为了探清大同市云州区黄花菜产区的主要品种,为大同市区域优良种质鉴定及选育提供理论依据,也为云州区黄花菜产区的品牌保护提供有力支持,试验采集大同市云州区33个村落的黄花菜种苗,采用形态学指标与山西农业大学黄花菜种质资源创新与利用课题组前期开发的43对高多态性EST-SSR分子标记对这些种苗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遗传结构分析与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根据花蕾性状的形态学指标进行聚类分析,可将大同地区黄花菜资源分为3个组群;筛选出18对EST-SSR标记能够很好地区分待测种质,18对EST-SSR标记对146份萱草属植物种质共扩增出88条多态片段,平均每对引物扩增出4.89条多态片段,引物多态性信息含量的平均值为0.2982,大同市大部分黄花菜种质资源与参考种质大同黄花的遗传相似系数均为1.0000。基于EST-SSR标记的聚类分析与遗传结构分析结果相差不大,能很好地对黄花菜种质进行分类,除了2个来自峰峪村和2个来自贺店村的黄花菜种质外,其余134份来自大同市云州区的黄花菜种质资源与大同黄花聚为一类。以上结果表明,除了来自峰峪村和贺店村的4个黄花菜种质外,其余134份来自大同市云州区的黄花菜种质资源全部为大同黄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花菜 EST-SSR 聚类分析 遗传多样性 大同市云州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面向对象分割的耕地集中连片经营分布提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以大同市云州区四乡镇为例 被引量:2
6
作者 范影影 朱洪芬 +1 位作者 刘慧芳 毕如田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48-556,共9页
为探讨如何促进耕地集中连片与规模经营,本研究基于第三次土地调查耕地图斑、Google Earth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和实地调研的问卷数据,以大同市云州区四乡镇为研究对象,采用面向对象的分割方法对耕地斑块进行分割,得到耕地经营斑块,运用景... 为探讨如何促进耕地集中连片与规模经营,本研究基于第三次土地调查耕地图斑、Google Earth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和实地调研的问卷数据,以大同市云州区四乡镇为研究对象,采用面向对象的分割方法对耕地斑块进行分割,得到耕地经营斑块,运用景观格局软件Fragstats 4.2、统计软件SPSS及地理探测器模型,分析了云州区四乡镇的耕地集中连片经营空间分布现状以及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云州区四乡镇位于大同盆地腹地,地势平坦,聚合度指数均大于80,整体耕地斑块分布较为集中,耕地集中连片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第Ⅲ、Ⅳ类的耕地面积占比较大,共占58.63%。影响因子对耕地集中连片经营的影响力度从大到小依次为耕地流转率、黄花菜面积占比、人均收入、高等学历人数占比、纯农型农户占比、合作社数量、收入来源,其分异决定力指标(q值)均在0.1以上,交互作用探测结果呈现非线性增强为主、双因子增强为辅,黄花菜种植面积占比与合作社数量的交互作用影响最为显著,凸显了黄花菜种植面积的驱动作用。研究表明,耕地的有效流转、黄花菜的种植和合作社的建立促进了耕地集中连片经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向对象分割 集中连片经营 地理探测器 黄花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花菜组织培养常见问题及建议 被引量:2
7
作者 左高雅 程宵婧 +4 位作者 遇洁 阴立锦 侯非凡 邢国明 李森 《山西农业科学》 2024年第2期145-152,共8页
黄花菜兼具食用价值、观赏价值和药用价值,现今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长期以来,黄花菜新优品种缺乏、繁殖手段单一,限制了产业健康快速发展。组织培养拥有繁殖系数大、周期较短、不受季节约束、苗整齐度高以及节省育苗用地等优点,... 黄花菜兼具食用价值、观赏价值和药用价值,现今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长期以来,黄花菜新优品种缺乏、繁殖手段单一,限制了产业健康快速发展。组织培养拥有繁殖系数大、周期较短、不受季节约束、苗整齐度高以及节省育苗用地等优点,因此,利用组培技术快速扩繁对黄花菜的市场开发、应用和推广具有重要意义。旨在为应对黄花菜的组培中出现的各类问题、提高黄花菜组培苗成活率提供一定的参考,为黄花菜遗传转化以及新优品种工厂化育苗提供理论依据,以黄花菜为研究对象,阐述了在组织培养过程中存在的各项内在影响因素,包括植物材料的基因型、选取的外植体类型;以及外在影响因素,包括外植体取材时期、基本培养基类型、植物生长调节剂以及培养条件。结果发现,黄花菜的组织培养体系仍不成熟,存在着外植体及其采集标准的不确定、愈伤组织诱导困难、最优培养基配方不统一、再生植株移栽成活率低等问题。为优化这样的问题,仍需摸索一套适合黄花菜的再生体系,并加强对组培苗的移栽后管理。此外,对组织培养过程中存在的污染、褐化及玻璃化问题作出归纳总结,并对黄花菜组织培养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花菜 组织培养 愈伤组织 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蛹虫草-黄花复合饮料制备工艺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南晓洁 朱敏 +2 位作者 郭伟伟 张雅君 郭尚 《中国食用菌》 2022年第5期60-66,70,共8页
以蛹虫草、黄花菜为主要原料,复配枸杞子、覆盆子、桑葚、莲子等药食同源的物料研发一款复合饮料。通过单因素试验与正交试验确定制备蛹虫草提取液的最佳工艺:料液比为1∶40,提取温度为35℃,提取时间为40 min,提取功率为200 W。在此条... 以蛹虫草、黄花菜为主要原料,复配枸杞子、覆盆子、桑葚、莲子等药食同源的物料研发一款复合饮料。通过单因素试验与正交试验确定制备蛹虫草提取液的最佳工艺:料液比为1∶40,提取温度为35℃,提取时间为40 min,提取功率为200 W。在此条件下多糖的提取率为1.47%。采用单因素试验与响应面分析试验确定复合饮料调配的最佳配比:木糖醇7.0%,柠檬酸0.20%,黄原胶0.08%。在此配方下制作的蛹虫草黄花复合饮料富含蛋白质和14种氨基酸,口感细腻,色泽均匀,香气协调,符合大众口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蛹虫草 黄花菜 复合饮料 正交试验 响应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同黄花菜幼叶诱导再生组织培养初探
9
作者 沈日敏 卢瑶 +1 位作者 李小玉 邢宝龙 《农业科技通讯》 2022年第7期137-140,共4页
以经过越冬后刚发芽的大同黄花菜幼叶为材料,进行愈伤组织的诱导和分化。结果表明,幼叶用0.1%HgCl2灭菌8 min外植体污染率、死亡率均为0。幼叶在MS+2 mg/L 2,4-D+0.1 mg/L 6-BA培养基观察到最高的出愈率,为41.67%;在MS+2 mg/L 6-BA+0.5 ... 以经过越冬后刚发芽的大同黄花菜幼叶为材料,进行愈伤组织的诱导和分化。结果表明,幼叶用0.1%HgCl2灭菌8 min外植体污染率、死亡率均为0。幼叶在MS+2 mg/L 2,4-D+0.1 mg/L 6-BA培养基观察到最高的出愈率,为41.67%;在MS+2 mg/L 6-BA+0.5 mg/L IBA培养基愈伤组织分化率达到65%,平均每块愈伤组织不定芽个数为1.48。生根培养基为不添加植物激素的MS培养基,平均每个芽苗生根数为3.21,组培苗炼苗移栽后成活率达到85.42%。该技术经济实用、简单易操作,可应用于大同黄花菜的快速繁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同黄花菜 幼叶 愈伤诱导 组织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花菜八氢番茄红素脱氢酶基因HcPDS的克隆及VIGS转化表达验证 被引量:4
10
作者 李森 程宵婧 +5 位作者 侯非凡 公菲菲 刘娟 杜崴 亢秀萍 邢国明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5-32,共8页
为了拓宽对黄花菜基因功能研究的技术体系,本研究以黄花菜‘大同黄花’为试验材料,基于转录组数据库检索和PCR技术克隆得到了黄花菜HcPDS基因完整编码序列,序列全长1710 bp,编码570个氨基酸。该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具有PDS基因家族典型的Ph... 为了拓宽对黄花菜基因功能研究的技术体系,本研究以黄花菜‘大同黄花’为试验材料,基于转录组数据库检索和PCR技术克隆得到了黄花菜HcPDS基因完整编码序列,序列全长1710 bp,编码570个氨基酸。该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具有PDS基因家族典型的Phytoene desat结构域,分子量为63.71972 kD,等电点为7.53,是亲水不稳定性蛋白。通过序列比对,发现HcPDS基因与水仙、芦笋等植物中的PDS基因具有较高的同源性。通过构建黄花菜病毒诱导的基因沉默(VIGS)体系,黄花菜幼苗被侵染后,接种pTRV2-HcPDS的植株新叶出现不完全的光漂白现象,叶片中的HcPDS基因表达量相比接种TRV2空载的阴性对照和空白对照植株分别下降了73.33%和71.72%。空白对照和阴性对照植株叶片则无光漂白现象出现,且空白对照和阴性对照的HcPDS基因表达量相比无显著差异。所构建的黄花菜VIGS体系可有效沉默HcPDS基因,为黄花菜功能基因的鉴定与分析奠定了技术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花菜 基因克隆 病毒诱导的基因沉默 表达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花菜水肥一体化高产栽培技术 被引量:3
11
作者 岳新丽 王慧 +2 位作者 邢宝龙 张知 王力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2年第3期166-168,共3页
大同地区是我国黄花菜的第二大主产区,在大同地区黄花菜栽培过程中存在浪费水资源、浪费肥料、消耗人力等问题,导致黄花菜产量没有达到最高。为了更好地利用水资源、肥资源,提高黄花菜的产量品质,本文总结了黄花菜水肥一体化栽培的优势... 大同地区是我国黄花菜的第二大主产区,在大同地区黄花菜栽培过程中存在浪费水资源、浪费肥料、消耗人力等问题,导致黄花菜产量没有达到最高。为了更好地利用水资源、肥资源,提高黄花菜的产量品质,本文总结了黄花菜水肥一体化栽培的优势和黄花菜滴灌水肥一体化栽培的关键技术,对黄花菜产量和品质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该研究可为黄花菜种植区提供技术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花 水肥一体化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候选基因开发gSSR标记加密黄花菜和萱草种间遗传图谱 被引量:6
12
作者 高阳 侯非凡 +4 位作者 熊雄 公菲菲 王金耀 邢国明 李森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39-149,共11页
为了更加精准地开展黄花菜基因组组装和性状定位,在课题组前期构建的大同黄花×摇篮曲种间遗传图谱的基础上,基于大同黄花全基因组和转录组数据库,针对秋水仙碱及昼夜节律2个关键性状所涉及的候选Unigene开发基因组SSR标记,进一步通... 为了更加精准地开展黄花菜基因组组装和性状定位,在课题组前期构建的大同黄花×摇篮曲种间遗传图谱的基础上,基于大同黄花全基因组和转录组数据库,针对秋水仙碱及昼夜节律2个关键性状所涉及的候选Unigene开发基因组SSR标记,进一步通过55个F1后代加密图谱。结果表明,新开发的95个gSSR标记中有46个标记在亲本及子代间具有多态性,多态性比例为48.42%,有22个gSSR标记到图谱上,同时有12个前期未上图的EST-SSR标记加密到新图谱。加密后的遗传图谱包含255个标记,由9个连锁群组成,总图距为3142.64 cM,平均图距为11.88 cM,各连锁群标记数量为5~58个。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黄花菜秋水仙碱含量及昼夜节律的功能基因定位奠定了重要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花菜 gSSR 标记开发 图谱加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花菜维生素E含量遗传分析及QTL定位 被引量:3
13
作者 段春宇 熊雄 +4 位作者 景梦岳 高阳 侯非凡 邢国明 李森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8-45,共8页
维生素E是黄花菜中重要的营养成分。本研究以黄花菜地方品种‘东庄黄花’和‘冲里花’杂交获得的F1群体为研究对象,对杂交后代连续2年的维生素E含量进行检测分析,结果显示黄花菜F1群体维生素E含量的变异系数为50.44%~54.23%,变异系数较... 维生素E是黄花菜中重要的营养成分。本研究以黄花菜地方品种‘东庄黄花’和‘冲里花’杂交获得的F1群体为研究对象,对杂交后代连续2年的维生素E含量进行检测分析,结果显示黄花菜F1群体维生素E含量的变异系数为50.44%~54.23%,变异系数较大,整体呈现正态分布趋势,并出现了含量超过双亲的超亲后代个体;遗传分析显示黄花菜维生素E含量符合2对主基因-加性-显性模型(2MG-AD),第1对基因加性效应更为显著,主基因遗传效率高达95%以上;对黄花菜维生素E含量进行QTL定位,共检测到2个与黄花菜维生素E相关的QTL,分布于8号和10号连锁群上,LOD峰值的范围为2.96~3.60,单个QTL贡献率介于10.80%~13.00%。本研究结果为黄花菜高维生素E含量的新品种选育和品种改良提供了数据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花菜 维生素E 遗传分析 QTL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花菜花葶愈伤组织诱导及植株再生 被引量:2
14
作者 左高雅 程宵婧 +4 位作者 遇洁 阴立锦 侯非凡 邢国明 李森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7-42,共6页
以‘大同黄花’(Hemerocallis citrina cv.‘Datong Huanghua’)幼嫩花葶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以期建立优良黄花菜株系快速扩繁技术体系。经过消毒条件和储存时间的筛选,将外植体接种到含不同浓度6-BA和2,4-D的MS培养基上,探索愈伤组... 以‘大同黄花’(Hemerocallis citrina cv.‘Datong Huanghua’)幼嫩花葶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以期建立优良黄花菜株系快速扩繁技术体系。经过消毒条件和储存时间的筛选,将外植体接种到含不同浓度6-BA和2,4-D的MS培养基上,探索愈伤组织诱导和植株再生的方法。结果表明:花葶外植体的最佳消毒灭菌方式为75%酒精灭菌30 s配合0.1%升汞溶液灭菌10 min,污染率为16.67%,15 d后外植体启动率为88.43%;取样后的花葶外植体在4℃冰箱中保存6 d内完成接种为佳;最佳愈伤组织诱导和分化培养基为MS+2.5 mg/L 6-BA,外植体出愈率为97.78%,继代培养后不定芽分化率为85.67%;在MS+0.5 mg/L NAA的生根培养基中培养30 d可形成完整再生植株;炼苗移栽30 d后成活率达94.00%,植株生长状态良好。研究结果为黄花菜的优良单株扩繁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花菜 花葶 组织培养 植株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花菜花器官发育生理指标及碳水化合物含量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3
15
作者 张一帆 侯非凡 +3 位作者 高阳 张伟 杨文静 李森 《山西农业科学》 2023年第8期879-887,共9页
花器官是黄花菜重要的产品器官,围绕花器官发育过程中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规律开展研究,将为黄花菜花器官采收时间的选择提供依据。研究以黄花菜品种大同黄花花器官(包括外瓣、内瓣和花被管3个部分)为试验材料,对划定的13个发育时期的花... 花器官是黄花菜重要的产品器官,围绕花器官发育过程中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规律开展研究,将为黄花菜花器官采收时间的选择提供依据。研究以黄花菜品种大同黄花花器官(包括外瓣、内瓣和花被管3个部分)为试验材料,对划定的13个发育时期的花器官生理指标及碳水化合物含量进行测定,并采用SPSS进行相关性分析和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黄花菜花器官在花瓣打开前6 h至花瓣打开0 h这一阶段属于快速生长阶段,花器官开放和衰老的过程中,花朵宽度显著减小,花朵长度基本不变;在花器官发育过程中,各部位的生理指标及碳水化合物含量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均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单峰变化趋势。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花蕾长度与含水量和还原糖含量间呈极显著正相关,花朵宽度与可溶性糖含量间呈显著正相关,含水量、可溶性糖含量和还原糖含量间均呈显著正相关,淀粉含量与其余各指标间均呈负相关。运用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得出,花瓣打开时黄花菜可获得较高的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花菜 花器官 相关性分析 隶属函数法 碳水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花菜组培苗生根条件优化
16
作者 遇洁 左高雅 +5 位作者 马晨阳 史丽晶 赵欣宇 阴立锦 侯非凡 李森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23年第11期51-56,62,共7页
为优化黄花菜组培苗生根培养基和炼苗移栽技术,对黄花菜组培苗生根培养基中蔗糖浓度、活性炭含量及移栽过程中基质配比和水肥管理方式展开了研究。结果表明:最利于黄花菜组培苗生根的培养基蔗糖浓度为20 g/L,活性炭含量为0.1%;最适合黄... 为优化黄花菜组培苗生根培养基和炼苗移栽技术,对黄花菜组培苗生根培养基中蔗糖浓度、活性炭含量及移栽过程中基质配比和水肥管理方式展开了研究。结果表明:最利于黄花菜组培苗生根的培养基蔗糖浓度为20 g/L,活性炭含量为0.1%;最适合黄花菜组培苗的移栽基质配比为蛭石∶草炭∶珍珠岩=3∶1∶1(v/v/v),在此基质中栽培20 d后喷施1∶60倍根生根溶液,40 d后黄花菜组培苗成活率最高,达9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花菜 蔗糖 活性炭 炼苗移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萱草属植物F1代花部性状遗传分析及QTL定位 被引量:7
17
作者 张玲玲 李森 +6 位作者 刘娟 公菲菲 高阳 侯非凡 亢秀萍 王艳芳 邢国明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51-58,共8页
[目的]探究萱草属植物杂交F1代花部性状的遗传变异规律,为萱草属植物花部性状的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黄花菜地方品种‘大同黄花’为母本和萱草品种‘摇篮曲’为父本杂交获得的71株F1群体为研究对象,对亲本和杂交F1群... [目的]探究萱草属植物杂交F1代花部性状的遗传变异规律,为萱草属植物花部性状的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黄花菜地方品种‘大同黄花’为母本和萱草品种‘摇篮曲’为父本杂交获得的71株F1群体为研究对象,对亲本和杂交F1群体花朵直径、外瓣长度、外瓣宽度、内瓣长度和内瓣宽度5个花部性状进行统计分析,并基于萱草属种间杂交高密度遗传图谱对5个花部性状进行QTL定位研究。[结果]5个花部性状的变异系数为6.80%~11.63%,其中内瓣宽度变异系数最大,外瓣长度变异系数最小,这些性状大部分都介于父母本之间呈较好的连续性正态分布趋势,具有极显著的中亲杂种优势,但并未形成超亲优势。而花朵直径和外瓣长度相比杂交亲本表现出了一定的退化趋势。5个花部性状的中亲优势值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在相关性分析中,内瓣宽度与其余4个性状之间不相关,而花朵直径与外瓣长度、花朵直径与内瓣长度相关性紧密。QTL定位结果显示,共检测到与5个花部性状相关的15个QTLs,分布在8个连锁群上。LOD峰值介于2.06~4.17之间,单个QTL的贡献率为12.5%~23.7%。[结论]本研究结果对萱草属植物种质创新利用与品种改良具有重要意义,为今后萱草属植物花部性状相关基因发掘及候选基因筛选鉴定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萱草属植物 花部性状 杂交F1 杂种优势 QTL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萱草属植物小孢子发育与花蕾长度相关性及花药培养初探 被引量:1
18
作者 程宵婧 王荣梅 +7 位作者 翟毕娇 公菲菲 侯非凡 王金耀 武江 邢国明 亢秀萍 李森 《山西农业科学》 2021年第2期170-174,共5页
萱草属植物自交亲和性差,杂合度高,导致优良种质创新进程缓慢,基因组学研究开展困难。为创制含有单套遗传信息的单倍体植株,研究以28份萱草属植物为试验材料,通过醋酸洋红染色压片法观察不同长度花蕾内小孢子的发育时期;通过对不同基因... 萱草属植物自交亲和性差,杂合度高,导致优良种质创新进程缓慢,基因组学研究开展困难。为创制含有单套遗传信息的单倍体植株,研究以28份萱草属植物为试验材料,通过醋酸洋红染色压片法观察不同长度花蕾内小孢子的发育时期;通过对不同基因型萱草属植物小孢子单核靠边期的花药进行培养,探究不同激素配比和蔗糖浓度对花药诱导愈伤的影响。结果表明,萱草属植物小孢子发育过程可分为6个时期,各发育时期与花蕾长度密切相关,其中,单核靠边期对应的花蕾长度分布区间为5.57~8.74 mm,筛选出4个适宜花药培养的基因型,分别为H0003、H0006、H0021、H0095,且花药培养最适蔗糖质量浓度为60 g/L,最适愈伤诱导激素配比为1 mg/L2,4-D+2 mg/L KT。研究结果可为萱草属植物选择小孢子的适宜选材时期和最佳培养基提供直接证据,为小孢子培养单倍体植株奠定前期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萱草属 花粉小孢子 细胞学观察 花药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萱草品种‘六月花’与‘海尔范’杂交F 1代内外花被片颜色遗传分析
19
作者 秦钰乾 岳润 +5 位作者 王金耀 侯非凡 张伟 杨文静 李森 邢国明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67-81,共15页
[目的]萱草属植物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观赏价值,而花色是其主要观赏性状之一,探析萱草属植物杂交后代内外花被片颜色的遗传规律可为培育新型花色品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以黄花菜单色花品种‘六月花’为母本,萱草双色花品种‘... [目的]萱草属植物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观赏价值,而花色是其主要观赏性状之一,探析萱草属植物杂交后代内外花被片颜色的遗传规律可为培育新型花色品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以黄花菜单色花品种‘六月花’为母本,萱草双色花品种‘海尔范’为父本进行杂交构建了F1群体,采用分光测色计对杂交F1代的内、外花被片颜色进行测量并计算其色光值,基于内、外花被片的L^(*)、a^(*)、b^(*)值进行聚类分析并确定颜色分级,采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探究萱草属植物杂交F1代内、外花被片花色性状的遗传规律。[结果]萱草属植物杂交F1群体出现了黄色到深红色的花色分离,通过聚类分析将杂交F1群体内花被片划分为黄色、鲜肉色、淡珊瑚色、印度红、深红色5个色系,外花被片皆为黄色系,划分为Ⅰ、Ⅱ、Ⅲ、Ⅳ、Ⅴ5个等级;基于内、外花被片色光值和颜色分级进行遗传分析,确定内花被片颜色受2对主基因控制,遗传模型为2对加性-显性主基因模型(2MG-AD),第1对主基因加性效应更强,第2对主基因显性效应更强,主基因遗传率较高,为85.07%;确定外花被片颜色受2对主基因控制,遗传模型为2对加性-显性主基因模型(2MG-AD),且第1对主基因的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更强,主基因遗传率为36.05%。[结论]研究结果可为萱草属植物花被片颜色性状的基因定位和新型花色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萱草属 内外花被片 颜色 表型变异 主基因+多基因 遗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