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马铃薯过氧化物同工酶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岳新丽 湛润生 +1 位作者 王春珍 陈云 《农业科技通讯》 2019年第5期111-113,共3页
为了完善同工酶标记鉴定马铃薯品种技术,对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分离马铃薯过氧化物酶(POD)同工酶的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马铃薯植株不同部位材料的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同工酶胶片经染色后,芽和茎的同工酶酶谱清晰、分辨力高,... 为了完善同工酶标记鉴定马铃薯品种技术,对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分离马铃薯过氧化物酶(POD)同工酶的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马铃薯植株不同部位材料的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同工酶胶片经染色后,芽和茎的同工酶酶谱清晰、分辨力高,并且不同品种马铃薯酶谱差异明显。总之,马铃薯过氧化物同工酶电泳技术可用于马铃薯品种真实性鉴定和纯度检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过氧化物同工酶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个冰草品种在大同地区的引种适应性研究
2
作者 甄莉娜 徐丰 +2 位作者 李有华 刘乐 贺志坚 《天津农业科学》 CAS 2021年第5期29-32,共4页
为筛选适宜在高寒环境生长的冰草品种,在大同地区对扁穗冰草、沙生冰草、蒙古冰草、高冰草和细茎冰草5个冰草品种的栽培特性进行比较研究,测定生长指标(株高、出苗率、分蘖数),产量指标(鲜草产量、干草产量和鲜干比)及光合指标(净光合... 为筛选适宜在高寒环境生长的冰草品种,在大同地区对扁穗冰草、沙生冰草、蒙古冰草、高冰草和细茎冰草5个冰草品种的栽培特性进行比较研究,测定生长指标(株高、出苗率、分蘖数),产量指标(鲜草产量、干草产量和鲜干比)及光合指标(净光合速率、CO2浓度、叶绿素含量),筛选适宜在大同地区推广种植的优良冰草品种。结果表明,5个品种的出苗率、干草产量、鲜干比及叶片净光合速率和CO2浓度差异均不显著,但高冰草9、10月份的株高及鲜草产量优势明显,蒙古冰草和细茎冰草的分蘖优势明显,细茎冰草的叶绿素含量显著高于除沙生冰草之外的其他品种。综合说明,高冰草和蒙古冰草的生长状况和产量较其他3个品种有优势,其鲜草产量分别为1241.06,1074.72 g·m^(-2),适合在大同地区推广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草 引种栽培 大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恒山黄芪;H-NMR指纹图谱的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张弘弛 刘瑞 +3 位作者 巴德方 李慧 杨阳 周凤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47-55,共9页
目的:建立恒山黄芪的氢核磁共振指纹图谱,为恒山黄芪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超声波复合酶法提取恒山黄芪化学成分;以氘代氯仿为提取溶剂,在25℃下采用标准的预饱和脉冲序列压制水峰建立10批不同来源恒山黄芪的氢核磁共振指纹图谱... 目的:建立恒山黄芪的氢核磁共振指纹图谱,为恒山黄芪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超声波复合酶法提取恒山黄芪化学成分;以氘代氯仿为提取溶剂,在25℃下采用标准的预饱和脉冲序列压制水峰建立10批不同来源恒山黄芪的氢核磁共振指纹图谱,通过"加标准品定性"实验、数据库比对和相关文献比对进行信号归属,采用相关系数法计算10批不同来源恒山黄芪;H-NMR指纹图谱的相似度,并进行重复性、精密度及稳定性考察,基于SIMCA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进行药材的质量评价。结果:从恒山黄芪药材中检测分析出24种化合物,包括三萜皂苷、异黄酮、氨基酸、有机酸、糖等。10批恒山黄芪的指纹图谱相似度均>0.9,平均为0.975,与蒙古黄芪和甘肃黄芪对比分析,恒山黄芪的异黄酮含量高于两者。PCA结果显示,前三个主成分的累积贡献率为89.8%,与相似度评价结果基本一致。结论:建立的;H-NMR方法具有快速简便的优点,可为恒山黄芪的质量控制及使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恒山黄芪 氢核磁共振 异黄酮 皂苷 指纹图谱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莜麦AnHRGP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4
作者 刘文英 田宏先 +3 位作者 王润梅 周凤 刘建霞 刘丽珍 《江苏农业科学》 2019年第18期75-78,共4页
以AnHRGP基因编码的富含羟基脯氨酸糖蛋白(AnHRGP)为研究对象,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该蛋白质的一级结构及理化性质、跨膜区、亲疏水性、二级结构及功能位点、三级结构特点等进行分析。应用ExPASy在线分析AnHRGP的氨基酸组成及理化性质,通... 以AnHRGP基因编码的富含羟基脯氨酸糖蛋白(AnHRGP)为研究对象,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该蛋白质的一级结构及理化性质、跨膜区、亲疏水性、二级结构及功能位点、三级结构特点等进行分析。应用ExPASy在线分析AnHRGP的氨基酸组成及理化性质,通过SOMPA在线预测AnHRGP的二级结构,应用TMHMM Server v. 2.0对AnHRGP进行跨膜结构分析,采用Phyre^2对蛋白质的三级结构进行建模。结果表明,该蛋白基因的开放阅读框(openreadingframe,简称ORF)可以编码202个氨基酸,是一种无信号肽、无跨膜结构、无卷曲螺旋结构、定位于叶绿体和线粒体基质空间的不溶性疏水蛋白。无规则卷曲为AnHRGP中成分最多的二级结构。通过Phyre^2工具模拟出了该蛋白质的三级结构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莜麦 富含羟基脯氨酸糖蛋白 生物信息学方法 基因序列 氨基酸序列 微观分析 立体结构 基因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蒜素的提取及抑菌效果研究 被引量:28
5
作者 刘丽珍 甄莉娜 +1 位作者 崔乃忠 白志强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79-82,共4页
为了探究大蒜素的最佳提取条件及其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作用,该试验以紫皮大蒜为材料,采用有机溶剂法结合正交试验,研究不同料液比、乙醇浓度、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对大蒜素提取的影响,采用滤纸片法测定大蒜素对大肠杆菌和金黄... 为了探究大蒜素的最佳提取条件及其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作用,该试验以紫皮大蒜为材料,采用有机溶剂法结合正交试验,研究不同料液比、乙醇浓度、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对大蒜素提取的影响,采用滤纸片法测定大蒜素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在料液比为1∶5,乙醇浓度为85%,提取温度为40℃、提取时间为1.5h时,大蒜素的提取率最大,为0.43%;大蒜素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最低抑菌浓度分别为62.5,31.25mg/mL,且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强于大肠杆菌,该试验结果为大蒜素的后续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蒜素 正交试验 提取率 抑菌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7-异戊二烯色氨酸合成酶催化合成C-7异戊烯化的吲哚二酮哌嗪生物碱 被引量:1
6
作者 刘瑞 张弘弛 +1 位作者 李慧 周凤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13-421,共9页
以L-色氨酸系的二酮哌嗪为底物,7-异戊二烯色氨酸合成酶催化合成异戊烯化的吲哚二酮哌嗪;采用分子对接方法分析底物与酶的亲和关系;采用MTT法测定合成的异戊烯化吲哚二酮哌嗪对3种肿瘤细胞的抑制活性;单因素法优化活性最高的异戊烯化吲... 以L-色氨酸系的二酮哌嗪为底物,7-异戊二烯色氨酸合成酶催化合成异戊烯化的吲哚二酮哌嗪;采用分子对接方法分析底物与酶的亲和关系;采用MTT法测定合成的异戊烯化吲哚二酮哌嗪对3种肿瘤细胞的抑制活性;单因素法优化活性最高的异戊烯化吲哚二酮哌嗪的酶催化条件。结果表明,催化合成7个C-7异戊烯化的吲哚二酮哌嗪生物碱,分子对接结果验证酶催化效率;体外抗肿瘤活性筛选出cyclo-L-7-dimethylallyl-Trp-L-Pro的活性最高,其最佳酶催化条件为:反应时间18 h,温度为35℃,pH为8.0(Tris-HCl缓冲液),添加5 mmol·L^(-1)的MgCl_(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吲哚二酮哌嗪 7-异戊二烯色氨酸合成酶 分子对接 抗肿瘤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县紫皮大蒜SOD的双水相萃取工艺的优化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刘丽珍 甄莉娜 刘文英 《天津农业科学》 CAS 2021年第10期4-7,共4页
为了探究大蒜中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最佳提取条件及提取率,本试验以应县紫皮大蒜为材料,采用双水相萃取法结合正交试验,讨论PEG分子质量、PEG浓度、硫酸铵浓度对大蒜中SOD提取率的影响。试验结果为:PEG分子量为4000,PEG浓度为25%,硫酸铵浓... 为了探究大蒜中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最佳提取条件及提取率,本试验以应县紫皮大蒜为材料,采用双水相萃取法结合正交试验,讨论PEG分子质量、PEG浓度、硫酸铵浓度对大蒜中SOD提取率的影响。试验结果为:PEG分子量为4000,PEG浓度为25%,硫酸铵浓度为30%时,双水相体系的SOD提取率达到最高为46.9%,影响顺序为PEG分子质量的影响最大,硫酸铵浓度次之,PEG浓度最小,3个因素对提取大蒜SOD影响均不显著。该试验结果为大蒜SOD的进一步分离纯化及在工业化生产、食药品研究领域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县紫皮大蒜 SOD 双水相萃取 正交试验 工艺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内生真菌中甲醛降解菌的筛选及降解特性 被引量:6
8
作者 张弘弛 刘瑞 +2 位作者 李慧 安志鹏 周凤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11-316,共6页
旨在从黄芪中筛选出降解甲醛的内生真菌。采用形态学分析和序列比对分析鉴定内生真菌,并利用单因素法研究不同因素处理对菌株AL06降解甲醛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菌株AL06属于溜曲霉Aspergillus tamarii,通过单因素试验分析培养条件对菌... 旨在从黄芪中筛选出降解甲醛的内生真菌。采用形态学分析和序列比对分析鉴定内生真菌,并利用单因素法研究不同因素处理对菌株AL06降解甲醛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菌株AL06属于溜曲霉Aspergillus tamarii,通过单因素试验分析培养条件对菌株降解甲醛的影响,得出菌株AL06降解甲醛的最适条件为:甲醛质量浓度200mg/L,pH 7.0~7.5,培养温度28~30℃,摇床转速160r/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醛降解 黄芪 内生真菌 鉴定 降解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灵苦荞黄酮类化合物的分离和鉴定 被引量:7
9
作者 李慧 王润梅 +3 位作者 安志鹏 刘瑞 张弘弛 石金波 《种子》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94-97,共4页
[目的]研究山西特有品种广灵苦荞黄酮类化合物的类别。[方法]采用大孔吸附树脂法、柱色谱法、Sephadex LH-20凝胶色谱法结合HPLC进行分离纯化,通过质谱分析和核磁共振分析鉴定黄酮的化学结构。[结果]从广灵苦荞中分离得到7个黄酮化合物... [目的]研究山西特有品种广灵苦荞黄酮类化合物的类别。[方法]采用大孔吸附树脂法、柱色谱法、Sephadex LH-20凝胶色谱法结合HPLC进行分离纯化,通过质谱分析和核磁共振分析鉴定黄酮的化学结构。[结果]从广灵苦荞中分离得到7个黄酮化合物,分别为芦丁(1),表儿茶素(2),异槲皮素(3),槲皮素-3-O-鼠李糖苷(4),槲皮素(5),山奈酚(6)和金丝桃苷(7)。结论:化合物2-5和7为首次从广灵苦荞中分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灵苦荞 黄酮 结构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内生真菌AR15中吲哚二酮哌嗪及其对黄芪白粉病原菌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5
10
作者 张弘弛 刘瑞 +2 位作者 李慧 安志鹏 周凤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97-202,共6页
为了研究黄芪内生真菌AR15的次级代谢产物的结构及其对黄芪白粉病原菌的抑制作用。采用形态学方法和ITS序列鉴定该AR15,使用反复硅胶柱色谱法、Sephadex LH-20凝胶色谱法,结合HPLC对AR15的发酵产物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分析鉴定其发酵... 为了研究黄芪内生真菌AR15的次级代谢产物的结构及其对黄芪白粉病原菌的抑制作用。采用形态学方法和ITS序列鉴定该AR15,使用反复硅胶柱色谱法、Sephadex LH-20凝胶色谱法,结合HPLC对AR15的发酵产物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分析鉴定其发酵液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的结构。结果表明:黄芪内生真菌AR15为Penicilliumsp.,分离到的8个吲哚二酮哌嗪类生物碱分别鉴定为fumitremorgin B(1)、cyclotryprostatins B(2)、verruculogen(3)、tryprostatin B(4)、tryprostatin A(5)、cyclotryprostatin A(6)、cyclotryprostatins C(7)、cyclotryprostatins D(8),所有吲哚二酮哌嗪对黄芪白粉病原菌都显示出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化合物1,3和6的MIC值达到3.13、1.56和6.25μg·m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生真菌 黄芪 吲哚二酮哌嗪 分离 黄芪白粉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二次回归旋转正交法优化香菇多糖的提取工艺 被引量:5
11
作者 张弘弛 刘瑞 +3 位作者 焦乐乐 周凤 李慧 杨阳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88-93,共6页
为优化香菇多糖的提取工艺,以香菇多糖的提取率为指标,基于单因素法和二次回归旋转正交法分别对浸提时间、料液比、超声温度、超声时间、超声功率对香菇多糖提取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干香菇中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案:料液比为1∶40... 为优化香菇多糖的提取工艺,以香菇多糖的提取率为指标,基于单因素法和二次回归旋转正交法分别对浸提时间、料液比、超声温度、超声时间、超声功率对香菇多糖提取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干香菇中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案:料液比为1∶40,浸提时间为0.5 h,超声温度为60℃,超声时间为20 min。验证试验证明,香菇多糖的提取率为15.86%,与试验预估值15.97%基本吻合。因此,此工艺可稳定提高香菇多糖的提取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菇 香菇多糖 超声波辅助提取 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黄芪内生真菌甾醇类代谢产物的分离和鉴定 被引量:3
12
作者 刘瑞 张弘弛 +1 位作者 安志鹏 李慧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20-124,130,共6页
目的:研究分离自夏季黄芪根部的内生真菌AR-17-S03的次级代谢产物。方法:采用组织学的方法从恒山黄芪中分离内生真菌,真菌的鉴定采用形态学法结合分子生物学法,采用硅胶柱色谱法、薄层层析制备色谱(pTLC)、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法... 目的:研究分离自夏季黄芪根部的内生真菌AR-17-S03的次级代谢产物。方法:采用组织学的方法从恒山黄芪中分离内生真菌,真菌的鉴定采用形态学法结合分子生物学法,采用硅胶柱色谱法、薄层层析制备色谱(pTLC)、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法和半制备HPLC色谱法分离内生真菌代谢产物,采用质谱法、核磁共振法结合物化性质鉴定分离得到的9个化合物。结果:经形态学结合分子生物学鉴定该菌株黑曲霉,为9个甾醇类化合物鉴定为麦角甾醇、过氧化麦角甾醇、胆固醇、啤酒甾醇、23-甲基麦角甾-7,22-二烯-3β,5α,9α-三醇、5α,8α-表二氧麦角甾-6,9(11),22-三烯-3β-醇、5α,8α-表二氧-23-甲基麦角甾-6,22-二烯-3β-醇、麦角甾-4,6,8(14),22-四烯-3-酮、3β,5α-二羟基麦角甾-7,22-二烯-6-酮。结论:其中,23-甲基麦角甾-7,22-二烯-3β,5α,9α-三醇、5α,8α-表二氧-23-甲基麦角甾-6,22-二烯-3β-醇、麦角甾-4,6,8(14),22-四烯-3-酮是首次从黄芪内生真菌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生真菌 黄芪 甾醇 分离 鉴定 代谢产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生菌对万寿菊发酵品质及叶黄素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甄莉娜 刘丽珍 +2 位作者 朱晋纬 潘登奎 刘慧君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95-198,共4页
万寿菊是提取叶黄素的天然原料,由于使用单一乳酸菌,发酵周期长,叶黄素损失量大,文章分别选用2种益生菌菌群(乳酸菌菌群、乳酸菌+芽孢杆菌菌群),采用2个接种量(2‰、5‰)发酵万寿菊鲜花,通过比较感官指标、温度、pH值、还原糖和叶黄素... 万寿菊是提取叶黄素的天然原料,由于使用单一乳酸菌,发酵周期长,叶黄素损失量大,文章分别选用2种益生菌菌群(乳酸菌菌群、乳酸菌+芽孢杆菌菌群),采用2个接种量(2‰、5‰)发酵万寿菊鲜花,通过比较感官指标、温度、pH值、还原糖和叶黄素酯含量来研究益生菌对万寿菊鲜花发酵的影响。结果表明,发酵结束后,由乳酸菌发酵万寿菊的感官评价指标优于乳酸菌+芽孢杆菌菌群,乳酸菌对pH和还原糖含量的降低效果较好,5‰接种量发酵效果优于2‰。发酵57 h后,乳酸菌+芽孢杆菌菌群的发酵温度均高于乳酸菌,接种量越大,温度波动越小。5‰乳酸菌和2‰乳酸菌+芽孢杆菌菌群发酵万寿菊叶黄素酯含量保存效果较好。与常规万寿菊发酵效果相比,益生菌菌群发酵能够更好地缩短发酵周期,减少叶黄素酯的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万寿菊发酵 乳酸菌 芽孢杆菌 叶黄素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品系红小豆黄酮提取与含量检测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建霞 王思 +1 位作者 王润梅 温日宇 《农业与技术》 2017年第13期1-3,14,共4页
本文旨在探究一种最优的黄酮提取工艺条件,在此种条件下提取不同种类红小豆中的黄酮,测定其含量,并对不同种类红小豆中黄酮含量的差异进行比对,选出含量最高的品系。从实验的数据和结果分析显示,采用超声波辅助法提取红小豆中的黄酮,最... 本文旨在探究一种最优的黄酮提取工艺条件,在此种条件下提取不同种类红小豆中的黄酮,测定其含量,并对不同种类红小豆中黄酮含量的差异进行比对,选出含量最高的品系。从实验的数据和结果分析显示,采用超声波辅助法提取红小豆中的黄酮,最优的提取条件是:超声时间为50min,超声温度为33℃,乙醇的体积分数为70%,料液比为1:50。不同品系红小豆中黄酮的含量有差异。河北承德红小豆黄酮含量最高;江西抚顺、河北玉田等红小豆黄酮含量次之,广西巴马红小豆黄酮含量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小豆 黄酮 提取 超声波辅助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交试验优化黑米黄酮的提取工艺 被引量:5
15
作者 刘丽珍 刘建霞 +3 位作者 刘文英 米智 车锋 田计军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65-167,178,共4页
为了优化黑米黄酮提取的最佳条件,采用索式提取法结合单因素试验、正交试验研究了乙醇浓度、液料比、回流时间和提取次数4个因素对黑米黄酮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乙醇浓度50%、液料比30∶1、回流时间1.5 h和提取4次的条件下,黑米黄... 为了优化黑米黄酮提取的最佳条件,采用索式提取法结合单因素试验、正交试验研究了乙醇浓度、液料比、回流时间和提取次数4个因素对黑米黄酮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乙醇浓度50%、液料比30∶1、回流时间1.5 h和提取4次的条件下,黑米黄酮的提取率达到最高值,为5.71%,该试验结果为黑米黄酮的后续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米 黄酮 提取工艺 正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SA-10型大孔树脂分离恒山黄芪总黄酮的吸附动力学 被引量:5
16
作者 刘瑞 张弘弛 +2 位作者 魏新宇 李慧 周凤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885-891,共7页
为探索LSA-10型树脂对于恒山黄芪总黄酮的吸附特性以及分离工艺。通过7种树脂的静态吸附解吸实验,确定大孔吸附树脂的选型,考察吸附动力学、吸附等温线,并确定该树脂分离黄酮的工艺。吸附动力学研究表明,吸附过程拟二阶模型比拟一阶模... 为探索LSA-10型树脂对于恒山黄芪总黄酮的吸附特性以及分离工艺。通过7种树脂的静态吸附解吸实验,确定大孔吸附树脂的选型,考察吸附动力学、吸附等温线,并确定该树脂分离黄酮的工艺。吸附动力学研究表明,吸附过程拟二阶模型比拟一阶模型能更好拟合LSA-10型树脂的吸附过程;吸附等温线研究表明,LSA-10型树脂对黄芪总黄酮的吸附最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LSA-10型大孔吸附树脂对黄芪中总黄酮分离的最佳条件:黄芪提取液的上样浓度0.5 mg/mL,上样体积为4 BV(床体积),上样流速3 mL/min,以8 BV、60%乙醇以2 BV/h的速度进行洗脱。LSA-10树脂对黄芪总黄酮的吸附能力显著大于其他成分,这种吸附能力的差异与验证实验相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 总黄酮 大孔吸附 静态吸附与解吸 动态吸附与洗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gaPT2酶催化合成C-4异戊烯基化吲哚二酮哌嗪和定向诱变增强收率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弘弛 刘瑞 +2 位作者 高志慧 李慧 杨阳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633-643,共11页
在二甲基烯丙基二磷酸存在下,通过FgaPT2酶催化合成了一系列C-4异戊烯基化吲哚二酮哌嗪,测试了其生物活性,对生物活性最高的产物,探讨了通过定点诱变提高酶合成的可行性。结果表明,FgaPT2酶催化合成了7个C-4异戊烯基化吲哚二酮哌嗪,Fga... 在二甲基烯丙基二磷酸存在下,通过FgaPT2酶催化合成了一系列C-4异戊烯基化吲哚二酮哌嗪,测试了其生物活性,对生物活性最高的产物,探讨了通过定点诱变提高酶合成的可行性。结果表明,FgaPT2酶催化合成了7个C-4异戊烯基化吲哚二酮哌嗪,FgaPT2对底物具有一定的选择性,环-L-色氨酸-L-酪氨酸(Ⅰe)异戊烯基化催化效果最好,产物环-L-4-二甲基烯丙基-色氨酸-L-酪氨酸(Ⅱe)收率达36.1%。C-4异戊烯基化显著提高了吲哚二酮哌嗪的生物活性,尤其是环-L-4-二甲基烯丙基-色氨酸-L-色氨酸(Ⅱf)对A549和MCF-7细胞达到50%抑制效果时抑制剂的浓度(IC_(50)值)分别为54.6和30.7μmol/L,对测试细菌和真菌的最低抑制浓度(MIC值)在0.5~4 mg/L,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清除活性的IC_(50)值为98μmol/L。Arg-244的定点诱变表明,在19个突变体中,52.6%的FgaPT2突变体提高了Ⅱf收率,动力学参数验证了环-L-色氨酸-L-色氨酸(Ⅰf)与突变FgaPT2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提高Ⅱf收率,其中R244M对Ⅰf的亲和力最高,Michaelis-Menten常数(K_(M))为0.14 mmol/L,转化数(k_(cat))为0.06471/s,k_(cat)/K_(M)为462.14 L/(s·mmol),产物收率最高,为36.9%±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吲哚二酮哌嗪 异戊二烯色氨酸合成酶 生物活性 定向诱变 精细化工中间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地区蓖麻籽中蓖麻碱含量的测定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文英 王润梅 +1 位作者 周凤 周利青 《现代农业科技》 2017年第16期8-8,10,共2页
蓖麻碱是一种具有生物活性的物质,是许多药物中的重要组成成分。本研究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不同地区蓖麻籽中蓖麻碱的含量进行检测,检查了3种不同地区的样品在313 nm波长下蓖麻碱的吸光值。结果表明,河南安阳的蓖麻籽中蓖麻碱含量最高,... 蓖麻碱是一种具有生物活性的物质,是许多药物中的重要组成成分。本研究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不同地区蓖麻籽中蓖麻碱的含量进行检测,检查了3种不同地区的样品在313 nm波长下蓖麻碱的吸光值。结果表明,河南安阳的蓖麻籽中蓖麻碱含量最高,山西朔州的含量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蓖麻 蓖麻碱 紫外分光光度法 含量 不同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丛枝菌根真菌对栗钙土水稳性团聚体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4
19
作者 吴娜 李朕 +1 位作者 王娟 杨艳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8-64,75,共8页
【目的】研究丛枝菌根真菌(AMF)对丝棉木生物量及栗钙土水稳性团聚体特征的影响,为退耕还林工程有效实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山西大同栗钙土为供试土壤,以丝棉木为供试植物进行盆栽试验,设接种摩西球囊霉、幼套球囊霉和根内球囊霉... 【目的】研究丛枝菌根真菌(AMF)对丝棉木生物量及栗钙土水稳性团聚体特征的影响,为退耕还林工程有效实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山西大同栗钙土为供试土壤,以丝棉木为供试植物进行盆栽试验,设接种摩西球囊霉、幼套球囊霉和根内球囊霉处理和不接种AMF处理(对照),测定丝棉木生物量、根系AMF定殖率及土壤菌丝密度、有机质(SOM)、总球囊霉素(TG)、易提取球囊霉素(EEG)含量,分析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含量(WSA)及其特征参数(平均重量直径(MWD)、几何平均直径(GMD)、分形维数(D))的变化。采用Pearson法分析AMF定殖状况、球囊霉素含量与水稳性团聚体特征参数间的相关性。【结果】接种幼套球囊霉和根内球囊霉处理丝棉木总生物量较对照显著增加;3种AMF的定殖率为72.79%~78.80%,菌丝密度为23.78~29.77 cm/g。与对照组相比,3种AMF处理土壤SOM、TG和EEG含量均显著增加。3种AMF均有利于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的形成,效应由大到小表现为根内球囊霉>幼套球囊霉>摩西球囊霉;与对照相比,3种AMF处理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的MWD、GMD升高,分形维数均降低。相关性分析表明,AMF定殖率、菌丝密度、TG含量、EEG含量与MWD、GMD和粒径>0.25 mm土壤WSA含量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D均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关系。【结论】3种AMF对土壤结构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作用,其作用大小表现为根内球囊霉>幼套球囊霉>摩西球囊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丛枝菌根真菌 栗钙土 水稳性团聚体 球囊霉素 丝棉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