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抗白粉病小偃麦衍生系的遗传学研究
被引量:3
- 1
-
-
作者
刘建霞
温日宇
周凤
王润梅
武擘
-
机构
大同大学农学与生命科学院
山西省农科院玉米研究所
山西省农科院高寒区作物研究所
-
出处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1-22,共2页
-
文摘
对八倍体小偃麦与普通小麦杂交得到的抗小麦白粉病衍生系XM-5312和XM-6281进行白粉病抗性鉴定及抗性遗传分析。结果表明:衍生系XM-5312、XM-628、亲本八倍体小偃麦XIN818均对白粉病表现免疫,亲本忻麦6160对白粉病表现高感;抗白粉病衍生系XM-5312、XM-6281分别与高感品种中国春正反交,杂种F1全部高抗白粉病,衍生系XM-6281与中国春杂交得到的F1自交得到的F2抗感分离比例符合3∶1。
-
关键词
中间偃麦草
普通小麦
白粉病
-
Keywords
elytrigia intermidium
common wheat
powdery mildew
-
分类号
S512.9
[农业科学—作物学]
-
-
题名不同浓度EMS对苦荞种子发芽的影响
被引量:4
- 2
-
-
作者
郭耀东
温日宇
刘建霞
郑联寿
樊丽生
武小平
-
机构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
大同大学农学与生命科学院
-
出处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26期8938-8939,共2页
-
基金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攻关项目(SGG2014-3)
-
文摘
[目的]确定荞麦种子发芽的适宜甲基磺酸乙酯(EMS)诱变剂量,为进一步获得荞麦优良性状并培育符合EMS诱变育种需求的新品种打下坚实的基础.[方法]以山西省当地的苦荞[Fagopyrum tataricum(L.)Gaertn]品种晋荞麦4号种子为材料,用不同浓度梯度(0.3%、0.5%、0.7%、1.0%、1.5%、1.7%)EMS诱变处理不同时间(4、8、12 h),分析苦荞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结果]随着EMS诱变剂浓度的增加,晋荞麦4号种子发芽势、相对发芽势和发芽率、相对发芽率均呈下降趋势,当EMS浓度为0.3% ~1.0%时与对照没有显著差异,当EMS浓度为1.5%和1.7%时与对照差异极显著.EMS处理4、8h对晋荞麦4号种子发芽率、相对发芽率都没有大的影响,当处理时间为12 h时,与对照有显著差异;对于发芽势和相对发芽势,这3个处理时间没有显著差异.[结论]EMS诱变苦养的半致死的适宜浓度为1.7%,适宜的处理时间为12 h.
-
关键词
苦荞
发芽率
发芽势
-
Keywords
Tarary buckwheat
EMS
Germination rate
Germination vigor
-
分类号
S517
[农业科学—作物学]
-
-
题名纳米钾、配肥宝和生长素对玉米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
- 3
-
-
作者
郭耀东
刘建霞
温日宇
郑联寿
樊丽生
姜庆国
-
机构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
大同大学农学与生命科学院
-
出处
《山西农业科学》
2010年第3期39-40,58,共3页
-
基金
山西省科技攻关项目(2007032006)
-
文摘
在山西省忻州地区,以玉米杂交种铁研124为材料,研究了不同处理对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各处理均能增加玉米的穗长、单位面积株数和百粒重,从而提高玉米产量。
-
关键词
玉米
纳米钾
配肥宝
生长素
产量
农艺性状
-
Keywords
Maize
Nanopotassium
Formula fertilizer
Auxin
Yield
Agronomic characters
-
分类号
S513.062
[农业科学—作物学]
-
-
题名不同浓度EMS对甜荞种子发芽的影响
被引量:7
- 4
-
-
作者
温日宇
郭耀东
刘建霞
郑联寿
樊丽生
武小平
-
机构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
大同大学农学与生命科学院
-
出处
《陕西农业科学》
2015年第1期12-13,21,共3页
-
基金
所攻关项目(SGG2014-3)资助
-
文摘
本研究以山西省当地的甜荞(common buckwheat)种子为材料,利用不同时间、浓度梯度的甲基磺酸乙酯(EMS)对其进行诱变处理,探讨不同EMS诱变处理对甜荞种子发芽率、发芽势的影响,以确定荞麦种子的EMS适宜诱变剂量。最终为进一步获得荞麦优良性状并培育符合EMS诱变育种需求的新品种打下坚实的基础。结果显示:EMS诱变甜荞的最适浓度为1.0%,处理时间为4 h,致死浓度为1.7%。
-
关键词
甜荞
EMS
发芽率
发芽势
-
分类号
S517
[农业科学—作物学]
-
-
题名氮磷不同量比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
- 5
-
-
作者
李爱生
温日宇
郭耀东
刘建霞
樊丽生
姜庆国
-
机构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
大同大学农学与生命科学院
-
出处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27期9334-9334,9433,共2页
-
文摘
[目的]为提高玉米产量找到适宜的施肥方式提供参考。[方法]以玉米为试验材料,采用施肥比例试验和施肥量试验统一在同一试验中的研究方法,研究了氮磷不同量比对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在把土壤和作物结合起来考虑时,作物苗期土壤供肥存在特定施肥比例。在一定施肥水平范围内,随着氮磷施用量的增加,玉米产量增加,且存在特定的施肥比例。[结论]在平衡施肥中,除了氮磷施用量之外,氮磷之间有一个合适的施肥比例。
-
关键词
肥料施用量
施肥比例
玉米
产量
-
Keywords
Fertilization dosage
Application rate
Maize
Yield
-
分类号
S147.22
[农业科学—肥料学]
-
-
题名几个不同玉米品种的产量比较
被引量:1
- 6
-
-
作者
郑联寿
温日宇
郭耀东
刘建霞
樊丽生
姜庆国
-
机构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
大同大学农学与生命科学院
-
出处
《山西农业科学》
2010年第5期16-17,共2页
-
文摘
以先玉335、大丰26号、铁研124、强盛16号等8个玉米杂交种为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比较2种类型玉米品种在相同栽培条件下产量的高低。结果表明,供试的8个品种产量以先玉335最高,为16380kg/hm2;其次为大丰26号和铁研124,分别为15570和14310kg/hm2。
-
关键词
玉米
品种
产量
-
Keywords
Maize
Variety
Yield
-
分类号
S513.022
[农业科学—作物学]
-
-
题名氮肥施用量和施肥方式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
- 7
-
-
作者
温日宇
郭耀东
刘建霞
郑联寿
樊丽生
姜庆国
-
机构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
大同大学农学与生命科学院
-
出处
《现代农业科技》
2013年第20期25-25,29,共2页
-
基金
院攻关项目(YGG1126)
山西省星火项目(20120510010-1)
-
文摘
研究氮肥不同施用量和施肥方式对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施肥水平范围内,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玉米产量随之增加;3种施肥方式以底肥加追肥产量最高。
-
关键词
氮肥
施用量
施肥方式
玉米
产量
-
Keywords
nitrogen
application rate
application method
maize
yield
-
分类号
S513
[农业科学—作物学]
S143.1
[农业科学—肥料学]
-
-
题名镧、铈浸种对小麦SOD、POD同工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3
- 8
-
-
作者
刘丽敏
张东旭
-
机构
山西大同大学农学与生命科学院
-
出处
《现代农业科技》
2011年第6期43-45,共3页
-
文摘
通过水培结合室内分析,研究稀土元素La(Ⅲ)、Ce(Ⅲ)浸种对小麦幼苗体内SOD、POD同工酶表达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La(Ⅲ)、Ce(Ⅲ)浸种均对小麦苗期SOD、POD等生理指标有显著影响,其中低浓度稀土浸种有利于小麦苗期生长,高浓度则有抑制作用。
-
关键词
镧
铈
小麦
SOD
POD
同工酶活性
-
Keywords
La(Ⅲ)
Ce(Ⅲ)
wheat
SOD
POD
isoenzyme activity
-
分类号
S512.101
[农业科学—作物学]
-
-
题名桉叶注射剂体内外抗菌作用研究
- 9
-
-
作者
周利青
王文魁
-
机构
山西大同大学农学与生命科学院
山西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
出处
《中兽医医药杂志》
2010年第3期40-41,共2页
-
基金
山西省科技厅资助项目(021047)
-
文摘
考察桉叶注射液体内外抗菌作用。桉叶注射剂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链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 IC)分别为0.004 g/mL和0.008 g/mL,最低杀菌浓度(MBC)分别为0.008 g/mL和0.015 g/mL,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作用明显强于对链球菌。体内抑菌试验中,小白鼠共分4组,均注射1个MLD菌液,1-3组分别为感染前12 h给药、感染同时给药、感染后12 h给药,4组为细菌对照组,结果表明,在感染同时给药效果最佳,且对两种菌人工感染的治疗效果相当。
-
关键词
桉叶注射剂
抗菌作用
最低抑菌浓度
最低杀菌浓度
-
Keywords
An-ye injection
antimicrobial effect
MIC
MBC
-
分类号
S853.74
[农业科学—临床兽医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