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同市引进食用高粱新品种的比较试验
1
作者 湛润生 岳新丽 《农业科技通讯》 2025年第1期85-88,141,共5页
为丰富当地食用高粱种质资源,同时改善人民群众的饮食结构,从我国高粱主产区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辽宁省农业科学院、山西农业大学引进高粱新品种11个,分析各品种在大同市的丰产性、适应性及籽粒营养成分含量。结果表明,龙米粱1号和红... 为丰富当地食用高粱种质资源,同时改善人民群众的饮食结构,从我国高粱主产区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辽宁省农业科学院、山西农业大学引进高粱新品种11个,分析各品种在大同市的丰产性、适应性及籽粒营养成分含量。结果表明,龙米粱1号和红糯25号田间表现较好,其中龙米粱1号蛋白质含量73.00 g/kg、单宁含量1.84 g/kg,红糯25号蛋白质含量71.71 g/kg、单宁含量1.13 g/kg,可作为大同市食用高粱品种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高粱 引种 品种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铅胁迫对大同黄花幼苗生长和生理指标的影响
2
作者 武娟 赵静 +3 位作者 张悦 张红利 张琨 韩志平 《上海蔬菜》 2024年第4期60-64,共5页
筛选对重金属铅具有强吸附力和耐受性的观赏性植物,对于开发具有植物治理效用的生态功能型植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该研究采用水培法,分别使用50 mg/L、100 mg/L、200 mg/L、300 mg/L的Pb(Ac)_(2)溶液对大同黄花幼苗进行处理,并比较了... 筛选对重金属铅具有强吸附力和耐受性的观赏性植物,对于开发具有植物治理效用的生态功能型植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该研究采用水培法,分别使用50 mg/L、100 mg/L、200 mg/L、300 mg/L的Pb(Ac)_(2)溶液对大同黄花幼苗进行处理,并比较了不同浓度Pb(Ac)_(2)对幼苗表型、叶片叶色值、丙二醛及可溶性糖等指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铅浓度的升高,叶片叶色值逐渐下降;300 mg/L Pb(Ac)_(2)处理3 d后,幼苗根部出现银白色物质沉积,老叶发黄但仍能正常生长,且其丙二醛和可溶性糖含量均与对照无显著差异。这说明大同黄花幼苗对300 mg/L Pb(Ac)_(2)具有较强的耐受性,其根部对铅具有明显的富集作用,而铅对幼苗的光合作用仅有微弱抑制作用。因此,大同黄花有望作为一种用于铅污染土壤修复的观赏性花卉,应用于生态环境监测和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胁迫 大同黄花 水培法 幼苗生长 生理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就业教育赋能乡村人才振兴的价值意蕴与实践路径
3
作者 汪晓瑞 王晓霞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4年第7期55-57,共3页
乡村人才振兴是贯穿实施乡村振兴整个过程的核心动力和重要保障,是“五个振兴”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振兴战略为高校大学生就业教育工作提供了扎实的政策支持和有力保障,高校则承担服务乡村人才振兴的重要使命,为乡村人才振兴提供教... 乡村人才振兴是贯穿实施乡村振兴整个过程的核心动力和重要保障,是“五个振兴”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振兴战略为高校大学生就业教育工作提供了扎实的政策支持和有力保障,高校则承担服务乡村人才振兴的重要使命,为乡村人才振兴提供教育支撑与智力保障。本文基于乡村振兴战略基础上,对大学生就业教育赋能乡村人才振兴的价值进行分析,认为就业教育是促进乡村振兴人才结构优化的重要载体、推动乡村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乡村人才振兴则是落实高校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平台、实现高校就业育人目标的重要途径。并从深化大学生就业教育教学改革、鼓励开展社会服务、创新人才培养方式方法、推进产教融合项目发展、共建乡村人才服务机制等方向,阐述了大学生就业教育赋能乡村人才振兴实践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就业教育 乡村振兴 人才培养 服务地方 价值意蕴 实践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ALA对盐胁迫和干旱胁迫下藜麦种子萌发的缓解效应 被引量:1
4
作者 李凤 郭元元 +3 位作者 刘高洋 郭绪虎 曹慧芬 张东旭 《种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8-196,203,共10页
为探究5-氨基乙酰丙酸(ALA)对NaCl及PEG-6000胁迫下藜麦种子萌发的缓解效应,本研究以静藜1号为试验材料,首先筛选最佳NaCl及PEG-6000胁迫浓度,之后测定不同浓度ALA处理后对照和胁迫(最佳筛选浓度)下藜麦种子的萌发指标,筛选最佳ALA处理... 为探究5-氨基乙酰丙酸(ALA)对NaCl及PEG-6000胁迫下藜麦种子萌发的缓解效应,本研究以静藜1号为试验材料,首先筛选最佳NaCl及PEG-6000胁迫浓度,之后测定不同浓度ALA处理后对照和胁迫(最佳筛选浓度)下藜麦种子的萌发指标,筛选最佳ALA处理浓度。结果表明,当NaCl浓度为300 mmol/L,PEG-6000为25%时,藜麦种子各项萌发指标变化明显,因此被选为最佳胁迫筛选浓度。在300 mmol/L NaCl胁迫处理下,40 mmol/L ALA处理对藜麦种子萌发的缓解效果最佳;在25%PEG-6000胁迫下,40 mmol/L和50 mmol/L ALA处理均能显著缓解胁迫对种子萌发的影响,且二者缓解效果差异不显著。因此,将40 mmol/L作为外源ALA处理的最适浓度来促进藜麦种子在盐碱地、旱地的萌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藜麦 ALA 干旱胁迫 盐胁迫 种子萌发 缓解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长室温磷光碳点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冯文丽 赵璐 +1 位作者 白云峰 冯锋 《无机化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33-846,共14页
与传统室温磷光(RTP)材料相比,室温磷光碳点(RTP-CDs)具有生物相容性好、毒性较低和性能稳定等优点,近些年获得了研究者们的青睐。然而,其磷光寿命较短,通常为毫秒级水平,这也限制了其应用。因此,如何促进碳点的系间穿越与稳定碳点的激... 与传统室温磷光(RTP)材料相比,室温磷光碳点(RTP-CDs)具有生物相容性好、毒性较低和性能稳定等优点,近些年获得了研究者们的青睐。然而,其磷光寿命较短,通常为毫秒级水平,这也限制了其应用。因此,如何促进碳点的系间穿越与稳定碳点的激发三线态是实现其超长室温磷光(URTP)发射与应用的关键。本文依据近年来超长室温磷光碳点(URTP-CDs)的最新研究进展,归纳总结了其构建策略,及其在防伪与信息加密、传感、生物成像和发光二极管等方面的应用,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点 超长室温磷光 合成策略 杂原子掺杂 基质辅助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修复材料对退化高寒草地土壤理化性质及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6
作者 张琨 乔建霞 +2 位作者 李金升 王育鹏 刘克思 《草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32-148,共17页
为阐明不同修复材料作用下退化高寒草地土壤理化性质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规律,以不添加任何材料的退化高寒草地为对照(CK),设置氮肥(22 g·m^(-2))、生物炭(4 kg·m^(-2))和微生物菌剂(250 m L·m^(-2))共3个修复材料处... 为阐明不同修复材料作用下退化高寒草地土壤理化性质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规律,以不添加任何材料的退化高寒草地为对照(CK),设置氮肥(22 g·m^(-2))、生物炭(4 kg·m^(-2))和微生物菌剂(250 m L·m^(-2))共3个修复材料处理,探究修复材料对退化高寒草地土壤理化性质及微生物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修复材料对地上植被生物量有显著促进作用(P<0.05),其中生物炭和微生物菌剂的促进效果较好,总生物量较CK分别提高了151.06%和149.11%。与CK相比,修复材料作用下土壤含水量显著提高(P<0.05),电导率显著下降(P<0.05),土壤养分(碳、氮、磷)含量显著增加(P<0.05),其中土壤有机碳、全氮和有效磷含量在生物炭处理下达到最大。此外,修复材料的施用还引起了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特别是在生物炭和微生物菌剂的作用下,土壤微生物总量、真菌和细菌含量显著增加(P<0.05),并有效提高了外生菌根真菌、甲烷氧化细菌和腐生真菌的相对含量。方差分解的结果显示,土壤p H、全氮、有机碳及有效磷是影响耕层(0~20 cm)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与其他材料不同,生物炭显著促进了微生物与大多数土壤环境因子的互作关系,使土壤环境与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显现出良好的协同性。综上所述,3种修复材料均能改善退化高寒草地的土壤状况,但生物炭对培肥土壤及改善微生物群落结构作用突出,综合修复效果更为显著,在退化高寒草地的修复中具有更大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复材料 高寒草地 土壤理化性质 微生物群落 退化草地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同地区防风固沙植物资源调查 被引量:3
7
作者 解谦 周凤 +2 位作者 张晓文 李利 王庆恩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8年第4期396-399,共4页
为选择既能防风固沙又有重要经济价值的植物,课题组采用普查的方法,对该调查区的沙地、荒地、山地和砾石滩的防风固沙植物进行了系统的调查。共采集标本49种,隶属15个科,36个属,其中有食用植物5种,药用植物8种,饲料植物25种,用材植物10... 为选择既能防风固沙又有重要经济价值的植物,课题组采用普查的方法,对该调查区的沙地、荒地、山地和砾石滩的防风固沙植物进行了系统的调查。共采集标本49种,隶属15个科,36个属,其中有食用植物5种,药用植物8种,饲料植物25种,用材植物10种,蜜源植物6种。经研究认为在进行退耕还林还草和京津风沙源治理的同时,还应对防风固沙植物进行综合开发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风固沙植物 食用植物 药用植物 饲料植物 综合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Ⅰ型MADS-box基因SlMADS79调控番茄株型的功能研究
8
作者 郭绪虎 李灵芝 +2 位作者 李凤 马博岩 贾晓宇 《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82-991,共10页
MADS-box基因在植物生长发育全过程中具有重要调控功能。目前,关于番茄Ⅱ型MADS-box基因的功能研究较多,而Ⅰ型MADS-box基因却鲜有报道。本研究克隆了Ⅰ型MADS-box基因SlMADS79,该基因在番茄根、叶和侧芽中表达水平相对较高,推测其可能... MADS-box基因在植物生长发育全过程中具有重要调控功能。目前,关于番茄Ⅱ型MADS-box基因的功能研究较多,而Ⅰ型MADS-box基因却鲜有报道。本研究克隆了Ⅰ型MADS-box基因SlMADS79,该基因在番茄根、叶和侧芽中表达水平相对较高,推测其可能参与番茄营养器官生长调控。本研究以经典番茄栽培品种Ailsa Craig(AC^(++))为背景材料,采用RNA干扰技术沉默SlMADS79基因。与野生型相比,SlMADS79基因沉默株系顶端优势度降低、植株矮小;叶片的长度、宽度、周长以及面积均小于野生型植株;根系总长度、总表面积、总投影面积、根系体积、分叉数、根尖数均显著减少。解剖学研究表明,沉默植株茎秆的纵切面细胞较小,然而其平均数量明显增加。在激素水平上,SlMADS79沉默株系中IAA(吲哚-3-乙酸)、TZR(转玉米素核糖苷)以及CS(栗木甾酮)含量降低。在分子水平上,生长素应答基因IAA3和赤霉素合成基因GA3ox1在SlMADS79沉默株系中显著下调,而细胞周期基因CyCA3;1在沉默株系中显著上调。本研究从形态、解剖、激素和分子水平上进一步解析了SlMADS79基因的生物学功能,丰富了番茄Ⅰ型MADS-box基因家族的研究,为番茄株型调控研究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MADS-BOX SlMADS79 株高 叶片形态 根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农科背景下虚实结合的设施作物栽培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
9
作者 张琨 张悦 +1 位作者 韩志平 王志超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12期271-274,共4页
新农科建设对新时代高校农林专业实验教学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虚拟仿真教学作为培养学生创新素养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已在高校实验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针对设施作物栽培学实验教学现状,将虚拟仿真技术引入课程教学中,对教学资源利... 新农科建设对新时代高校农林专业实验教学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虚拟仿真教学作为培养学生创新素养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已在高校实验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针对设施作物栽培学实验教学现状,将虚拟仿真技术引入课程教学中,对教学资源利用、课程教学组织、考核评价方式进行改革,构建线上与线下相融合、虚拟仿真与实体实验相结合的实验教学新模式。该教学模式的实施,显著提升了设施作物栽培学的实验教学效果,有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启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对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起到了重要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农科 设施作物栽培学 虚实结合 实验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创”能力培养的植物学课程改革研究
10
作者 殷丽丽 高志慧 《智慧农业导刊》 2025年第7期113-117,共5页
在当前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实现创新创业教育目标已成为高等教育的核心任务之一。该研究基于山西大同大学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植物学教学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探索改革方案。在课程改革中,充分利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法的优势,更新教... 在当前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实现创新创业教育目标已成为高等教育的核心任务之一。该研究基于山西大同大学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植物学教学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探索改革方案。在课程改革中,充分利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法的优势,更新教学内容,将创新创业融入课堂教学,设计综合性实验项目,同时,积极引导学生参加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和创新创业大赛,优化学生考核评价体系。通过此次改革,调动学生对植物学学习的积极性,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开拓学生创新创业思维能力,达到应用型高校人才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创业 人才培养 植物学 教学改革 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6份藜麦种质资源苗期耐盐碱性评价与筛选 被引量:4
11
作者 刘建霞 王小楠 +3 位作者 薛乃雯 张永芳 李凤 温日宇 《种子》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0-77,F0003,共9页
为探究不同藜麦种质苗期耐盐碱性差异,本研究对36份藜麦种质苗期用150 mmol/L盐碱浓度(NaCl∶NaHCO_(3)=4∶1)进行胁迫处理,对株高、叶面积和叶片相对含水量等11个指标进行了测定,采用主成分分析等多种统计方法,筛选出适宜山西地区生长... 为探究不同藜麦种质苗期耐盐碱性差异,本研究对36份藜麦种质苗期用150 mmol/L盐碱浓度(NaCl∶NaHCO_(3)=4∶1)进行胁迫处理,对株高、叶面积和叶片相对含水量等11个指标进行了测定,采用主成分分析等多种统计方法,筛选出适宜山西地区生长的藜麦种质。结果表明,盐碱胁迫下,藜麦种质各类指标相互之间均存在一定程度的关联;本试验中共提取5个主成分因子,方差累积贡献率为74.947%,可以代替11个指标的绝大部分信息,显示盐碱胁迫下藜麦苗期的抗盐碱特性,并且计算出耐盐碱性综合评价D值,并基于D值进行聚类分析,将36份种质资源分为四个大类,包括高耐盐碱种质5份、耐盐碱种质14份、弱耐盐种质11份、盐碱敏感种质共6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藜麦 耐盐碱性 种质筛选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质对大豆芽苗菜生物学性状的影响与评价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永芳 王明明 +4 位作者 张睿 张红利 曲怡帆 马育敏 丁佳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2-208,共7页
为筛选适宜种植大豆芽苗菜的最佳基质,本研究以大豆品种中品661为材料,以草炭、蛭石、珍珠岩3种基质的单基质以及复配基质作为栽培基质,从而评价不同基质对大豆芽苗菜生物学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草炭基质(D2)栽培大豆芽苗菜,地上部鲜... 为筛选适宜种植大豆芽苗菜的最佳基质,本研究以大豆品种中品661为材料,以草炭、蛭石、珍珠岩3种基质的单基质以及复配基质作为栽培基质,从而评价不同基质对大豆芽苗菜生物学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草炭基质(D2)栽培大豆芽苗菜,地上部鲜重显著高于园土(Y)栽培29.44%;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园土(Y)栽培10.16%;脯氨酸含量显著高于园土(Y)栽培262.50%。而草炭∶蛭石∶珍珠岩=1∶1∶1(F2)基质栽培的大豆芽苗菜地上部含水量显著高于园土(Y)栽培5.47%,有利于提高芽苗菜的口感及柔嫩度。综上,草炭栽培基质(D2)是大豆芽苗菜最理想的栽培基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芽苗菜 基质栽培 生物学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花菜营养成分含量及口感影响因素分析
13
作者 岳新丽 湛润生 +6 位作者 王雅馨 夏雪茂 邢宝龙 马涛 王慧 孟璐 李小玉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0-34,共5页
为研究黄花菜营养成分含量及影响黄花菜口感的因素,以9个不同地区的黄花菜为材料,测定花蕾中可溶性糖、草酸、总酸、纤维素、木质素、单宁、总黄酮和游离氨基酸8个营养指标的含量,并对其苦涩度和细腻度等食用口感指标进行评价,利用相关... 为研究黄花菜营养成分含量及影响黄花菜口感的因素,以9个不同地区的黄花菜为材料,测定花蕾中可溶性糖、草酸、总酸、纤维素、木质素、单宁、总黄酮和游离氨基酸8个营养指标的含量,并对其苦涩度和细腻度等食用口感指标进行评价,利用相关分析法分析影响黄花菜口感的因素。结果表明,不同地区黄花菜的各营养成分含量和口感评分均存在明显差异,其中大同云州黄花菜的综合评分最高。黄花菜的苦涩度与单宁含量显著相关;细腻度与纤维素含量显著负相关,与木质素含量极显著负相关;综合评分与纤维素含量、木质素含量显著负相关,与单宁含量极显著负相关。因此,木质素、纤维素和单宁为影响黄花菜口感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花菜 营养成分 口感评价 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省农村固体废弃物产生、处理及资源化利用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湛润生 吕召小 +1 位作者 李贝 岳新丽 《现代化农业》 2024年第3期51-53,共3页
选取山西省下辖11个地市部分农村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观察和入户访谈等方式,针对农村固体废弃物(农村固废)产生途径、处理方式及资源化利用技术展开调查。结果表明,山西省农村固废主要包括农作物秸秆类、人畜粪便类、废纸类、塑料橡胶... 选取山西省下辖11个地市部分农村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观察和入户访谈等方式,针对农村固体废弃物(农村固废)产生途径、处理方式及资源化利用技术展开调查。结果表明,山西省农村固废主要包括农作物秸秆类、人畜粪便类、废纸类、塑料橡胶类、煤灰煤渣类等,其中以农作物秸秆、人畜粪便和生活垃圾为主。总体呈现种类多、数量大、资源化利用率不高等特点。随后,分析了农村固体废弃物处理方式及资源化利用技术,并提出了针对该地区农村固体废弃物处理的意见建议,以期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助力国家乡村振兴战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废弃物 产生 处理 资源化利用 山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旱盐胁迫下旱金莲幼苗的生理指标和光合指标响应
15
作者 高昆 韩文慧 《陕西农业科学》 2024年第8期23-29,共7页
以旱金莲为供试植物,研究其在盐和干旱胁迫下,幼苗的生理指标和光合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显示:随着NaCl胁迫程度的加深,过氧化物酶活性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丙二醛含量先减后增,相对伤害率持续增加,且都在浓度1.2%具有显著变化幅度;可... 以旱金莲为供试植物,研究其在盐和干旱胁迫下,幼苗的生理指标和光合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显示:随着NaCl胁迫程度的加深,过氧化物酶活性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丙二醛含量先减后增,相对伤害率持续增加,且都在浓度1.2%具有显著变化幅度;可溶性蛋白含量在4.93~3.37 mg/g之间,呈下降趋势;当NaCl浓度按0.4%、0.8%、1.2%、1.6%、2.0%递增时,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均持续下降,胞间二氧化碳浓度在131.67~1227.67μmol/mol之间,呈上升趋势。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增加,过氧化物酶活性降低,而丙二醛含量和相对伤害率则上升;可溶性蛋白含量在5.09~3.99 mg/g之间,呈下降的趋势;当干旱程度由轻度、中度、重度递增,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均持续下降,胞间二氧化碳浓度在487.33~761.00μmol/mol之间,呈增大的趋势。结论:旱金莲幼苗在盐浓度小于1.2%时,具有一定的抗性,并且能耐受轻度干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金莲 盐胁迫 干旱胁迫 生理指标 光合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盲蝽气味结合蛋白AlucOBP31配体筛选及EAG测定 被引量:1
16
作者 武娟 张瑶瑶 +5 位作者 李仔博 刘靖涛 安兴奎 刘顺 李瑞军 张永军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19-326,共8页
绿盲蝽Apolyguslucorum是重要的农业害虫,了解其化学感受机制对该虫的绿色防控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气味结合蛋白(Odorant-binding proteins,OBPs)在昆虫化学感受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为深入探究绿盲蝽OBP家族成员AlucOBP31的生物学功能,... 绿盲蝽Apolyguslucorum是重要的农业害虫,了解其化学感受机制对该虫的绿色防控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气味结合蛋白(Odorant-binding proteins,OBPs)在昆虫化学感受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为深入探究绿盲蝽OBP家族成员AlucOBP31的生物学功能,本研究采用荧光竞争结合试验和触角电位技术(Electroantennogram,EAG),系统分析了AlucOBP31对候选配体化合物的结合特性及其电生理活性。荧光竞争结合试验结果表明,重组Aluc OBP31蛋白能够与16种配体化合物发生不同程度的结合,其中与植物挥发物β-紫罗兰酮的结合能力最强,而与十二醛和顺-丁酸-3-己烯酯的结合能力相对较弱。值得注意的,AlucOBP31能与绿盲蝽性信息素组分4-氧代-反-2-己烯醛结合,提示其可能参与绿盲蝽的性信息素识别过程。此外,AlucOBP31还对槲皮素、芦丁水合物、棉酚和单宁酸等4种非挥发性苦味物质具有强结合能力,暗示其可能在绿盲蝽的味觉识别中发挥一定作用。EAG试验进一步验证了AlucOBP31配体的电生理活性。绿盲蝽雌、雄成虫的触角对12种AlucOBP31挥发性配体均产生了明显的EAG反应,其中对顺-丁酸-3-己烯酯和4-氧代-反-2-己烯醛的EAG响应值显著高于其它配体,并且雄性触角对这些配体的EAG反应普遍强于雌性,提示AlucOBP31介导的化学感受过程可能存在性别差异。综上所述,本研究系统分析了绿盲蝽AlucOBP31的结合特性及相应配体的电生理活性,发现该蛋白能够结合寄主植物挥发物、绿盲蝽性信息素组分以及多种非挥发性苦味物质,表明AlucOBP31可能在绿盲蝽的嗅觉和味觉识别过程中发挥多重生物学功能。这一发现为进一步探究AlucOBP31与其配体在绿盲蝽寄主选择、交配等重要生命活动中的生物学意义提供了研究基础,加深了我们对绿盲蝽化学感受机制的认知,也为绿盲蝽的绿色防控提供了新的分子靶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盲蝽 气味结合蛋白AlucOBP31 配体结合 EAG 化学感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腐植酸液体有机肥提升番茄产量与品质的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苏佳雯 李海平 +2 位作者 李灵芝 张慧 郭绪虎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9-67,共9页
[目的]本试验旨在探究腐植酸液体有机肥不同施肥频次与浓度对基质培番茄生长、生理、产量与品质的提升效果,为生产实践提供参考。[方法]以‘灵盈3号’番茄为试材,将腐植酸液体有机肥设为3个浇灌频次T1(1 d1次)、T3(3 d1次)、T5(5 d1次),... [目的]本试验旨在探究腐植酸液体有机肥不同施肥频次与浓度对基质培番茄生长、生理、产量与品质的提升效果,为生产实践提供参考。[方法]以‘灵盈3号’番茄为试材,将腐植酸液体有机肥设为3个浇灌频次T1(1 d1次)、T3(3 d1次)、T5(5 d1次),3个浇灌浓度W50(稀释50倍)、W100(稀释100倍)、W200(稀释200倍),设计完全随机试验(CK、T1W50、T1W100、T1W200、T3W50、T3W100、T3W200、T5W50、T5W100、T5W200处理),3次重复。通过测定各处理番茄的生长、光合、矿质元素、产量与品质等方面指标,用隶属函数分析法对各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浇灌腐植酸液体有机肥后,各处理番茄的株高、茎粗、叶面积指数、地上部分干鲜重均增加,T3W50处理生长指标提升最显著;T1W200处理的光合作用效率最佳,其叶绿素总量、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与气孔导度分别显著提高72.04%、66.98%、99.37%、99.44%,胞间CO_(2)浓度显著降低,叶片PSⅡ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Fv/Fm)、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II)及电子传递效率(ETR)等显著提高;苗期全氮(TN)、全磷(TP)及全钾(TK)含量最高分别可达56.02 mg·g^(-1)、7.93 mg·g^(-1)、66.48 mg·g^(-1),高频次处理效果最显著;T1W200处理对番茄产量与品质的综合促进效果最佳,其产量为46 020.59 kg·hm^(-2),比对照显著提高39.01%,可溶性蛋白含量达到45.27 mg·g^(-1)且比对照显著提高8.04%,还原糖与可溶性糖含量均显著高于其它处理,分别达到20.62%、7.67%,Vc与总酚含量分别达到0.51 mg·g^(-1)、1.24 mg·g^(-1),比对照显著提高41.67%、24.00%,果实风味得到明显提升。[结论]浇灌腐植酸液体有机肥可促进基质培番茄生长发育,提高产量并改善果实品质。经隶属函数分析,高频次低浓度(T1W200处理)对番茄各项指标的促进效果最佳,可有效实现基质培番茄高产优质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腐植酸液体有机肥 施肥频次 施肥浓度 产量与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花植株三维动态生长及产量模拟模型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悦 李伟佳 +3 位作者 韩志平 张琨 刘佳雯 HENKE Michael 《智慧农业(中英文)》 CSCD 2024年第2期140-153,共14页
[目的/意义]为探究并表达环境因素对黄花各器官生长发育、形态结构和产量的影响,提出一种基于源库关系的黄花植株三维动态生长及产量模拟模型。[方法]以大同地区黄花主要栽培种植品种大同黄花为研究材料,采集黄花叶片、花葶、花蕾等形... [目的/意义]为探究并表达环境因素对黄花各器官生长发育、形态结构和产量的影响,提出一种基于源库关系的黄花植株三维动态生长及产量模拟模型。[方法]以大同地区黄花主要栽培种植品种大同黄花为研究材料,采集黄花叶片、花葶、花蕾等形态数据和叶片光合生理参数,利用功能-结构植物模型(Functional-Structural Plant Model,FSPM)平台的三维建模技术,建立基于云量的室外地表太阳辐射模型及适配黄花的光合作用模型,同时基于黄花源库关系建立黄花光合产物碳分配模型,利用β生长函数构建黄花各器官生长模拟模型,计算黄花生长期内逐日形态数据,最终实现黄花植株三维动态生长及产量模拟。[结果和讨论]采用实测数据对模型进行检验。结果显示,室外地表太阳辐射实测值和模拟值R2为0.87;剩余标准差(Root Mean Squared Error,RMSE)为28.52 W/m^(2),黄花各器官模拟模型实测值和预测值R^(2)为0.896~0.984,RMSE为1.4~17.7 cm;平均花蕾产量模拟R^(2)为0.880,RMSE为0.5 g;整体F值为82.244~1168.533,Sig.值均小于显著水平0.05,表明上述模型拟合度和显著性较好。[结论]模型能够准确地表现黄花植株在3个主要生长时期的生长规律和形态特征,模拟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合,表现出较高的可信度。因此,本模型具有理想的模拟效果,足以满足精细农业领域的研究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花 源库关系 光合作用模型 形态模型 三维动态生长模拟 产量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金属有机骨架在肿瘤诊疗中的研究进展
19
作者 王爱爱 赵璐 +1 位作者 白云峰 冯锋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825-1839,共15页
双金属有机骨架(BMOFs)是以2种不同的金属离子作为节点与有机配体通过配位键连接起来的一类新型杂化材料。BMOFs具有比表面积大、负载量高、组成及孔径可调等优点,可以用作合成具有可控的尺寸、组成和结构的功能纳米材料的模板或前驱体... 双金属有机骨架(BMOFs)是以2种不同的金属离子作为节点与有机配体通过配位键连接起来的一类新型杂化材料。BMOFs具有比表面积大、负载量高、组成及孔径可调等优点,可以用作合成具有可控的尺寸、组成和结构的功能纳米材料的模板或前驱体。与单金属MOFs相比,BMOFs在生物医学领域具有更好的离子协同效应、催化选择性和结构稳定性。本综述总结了BMOFs用于肿瘤单一治疗和联合治疗以及在磁共振成像等方面应用的最新研究进展。最后讨论了BMOFs在肿瘤诊疗中存在的挑战和未来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金属有机骨架 肿瘤 单一治疗 联合治疗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6-BA对黄花菜贮藏及生理代谢的影响
20
作者 殷丽丽 张美玲 韩曼丽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99-705,共7页
为明确6-BA对黄花菜贮藏和生理代谢的影响,以大同黄花菜为试验材料,喷施不同浓度6-BA(5,10,15 mg·L^(-1))后进行贮藏,定期取样检测贮藏期内黄花菜的好花率、失重率、叶绿素含量和呼吸强度,筛选出黄花菜贮藏的最佳6-BA浓度,并定期... 为明确6-BA对黄花菜贮藏和生理代谢的影响,以大同黄花菜为试验材料,喷施不同浓度6-BA(5,10,15 mg·L^(-1))后进行贮藏,定期取样检测贮藏期内黄花菜的好花率、失重率、叶绿素含量和呼吸强度,筛选出黄花菜贮藏的最佳6-BA浓度,并定期检测该浓度6-BA处理对黄花菜相对电导率、丙二醛、H_(2)O_(2)及抗氧化酶SOD和POD活性的影响,通过相关性分析明确6-BA影响黄花菜生理代谢的机理。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6-BA处理可降低黄花菜的呼吸强度和失重率,保持较高的好花率,并抑制叶绿素的降解,且10 mg·L^(-1)6-BA处理对黄花菜的保鲜效果更佳;与对照相比,外施10 mg·L^(-1)6-BA可降低黄花菜的相对电导率、丙二醛和H_(2)O_(2)含量,提高SOD和POD酶活性;相关性分析表明黄花菜在衰老过程中,H_(2)O_(2)的积累诱发丙二醛的产生,导致细胞膜通透性增加,即相对电导率增加,而抗氧化酶SOD和POD有效地抑制H_(2)O_(2)含量的增加,减少H_(2)O_(2)对黄花菜的伤害;6-BA处理后抗氧化酶SOD和POD的活性增加,减少H_(2)O_(2)的积累,从而降低了黄花菜在贮藏期间的丙二醛含量和相对电导率。因此,10 mg·L^(-1)6-BA可延缓采后黄花菜的衰老,达到一定的贮藏保鲜效果,试验结果可为黄花菜贮藏保鲜技术的发展和保鲜机理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花菜 6-BA 贮藏 保鲜 生理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