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远隔缺血后适应技术应用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血管内治疗中对脑缺血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
2
1
作者
陈美心
盛飞
《当代医药论丛》
2022年第17期95-98,共4页
目的:分析远隔缺血后适应技术应用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血管内治疗中对脑缺血的保护作用。方法:将近年来在大冶市人民医院行早期血管内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74例纳入本研究。按照随机分组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两组...
目的:分析远隔缺血后适应技术应用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血管内治疗中对脑缺血的保护作用。方法:将近年来在大冶市人民医院行早期血管内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74例纳入本研究。按照随机分组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两组患者均进行早期血管内治疗,治疗期间为观察组患者应用远隔缺血后适应技术,对照组患者未应用远隔缺血后适应技术。比较两组患者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MBI)评分、凝血功能指标及炎性指标。结果:治疗后24 h及7 d,观察组患者的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其M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后7 d,观察组患者血清D-二聚体(D-D)和纤维蛋白原(Fib)的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后7 d,观察组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在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早期血管内治疗时,应用远隔缺血后适应技术能有效减轻其神经功能损伤,改善其血液的高凝状态,减轻其机体的炎症反应和脑组织的缺血再灌注损伤,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隔缺血后适应技术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早期血管内治疗
脑缺血
缺血再灌注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原发性与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患者疼痛情况、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差异性分析
被引量:
2
2
作者
陈美心
刘驰
《当代医药论丛》
2022年第15期102-105,共4页
目的:分析原发性帕金森综合征与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患者疼痛情况、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差异性。方法:从2020年4月至2021年12月大冶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患者中筛选出51例原发性帕金森综合征患者和51例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目的:分析原发性帕金森综合征与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患者疼痛情况、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差异性。方法:从2020年4月至2021年12月大冶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患者中筛选出51例原发性帕金森综合征患者和51例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中51例原发性帕金森综合征患者设为原发组,将其中51例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患者设为血管组。调查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统计其疼痛的发生率,并利用统一帕金森综合征评分量表第三部分(UPDRS-Ⅲ)、帕金森综合征患者生活质量问卷(PDQ-39)、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等工具评价其运动功能、生活质量及情绪状态。结果:两组患者的性别、冠心病的发生率、糖尿病的发生率相比,P>0.05。血管组患者高血压的发生率高于原发组患者,P<0.05。原发组患者疼痛的发生率高于血管组患者,P<0.05。血管组患者的年龄大于原发组患者,其体质指数高于原发组患者,P<0.05。原发组患者的UPDRS-Ⅲ评分低于血管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的HADS焦虑评分、HADS抑郁评分、PDQ-39评分相比,P>0.05。两组患者腰椎疼痛、上肢疼痛及其他部位疼痛的发生率相比,P>0.05。原发组患者肩背疼痛和颈椎疼痛的发生率均高于血管组患者,P<0.05。血管组患者下肢疼痛的发生率高于原发组患者,P<0.05。结论: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患者的年龄偏大,体质指数偏高,易发生高血压,其疼痛以下肢疼痛为主。与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患者相比,原发性帕金森综合征患者更易发生疼痛,且疼痛以肩背疼痛和颈椎疼痛为主,其运动功能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帕金森综合征
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
疼痛
运动功能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远隔缺血后适应技术应用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血管内治疗中对脑缺血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
2
1
作者
陈美心
盛飞
机构
大冶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一病区
孝感市中心
医院
出处
《当代医药论丛》
2022年第17期95-98,共4页
文摘
目的:分析远隔缺血后适应技术应用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血管内治疗中对脑缺血的保护作用。方法:将近年来在大冶市人民医院行早期血管内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74例纳入本研究。按照随机分组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两组患者均进行早期血管内治疗,治疗期间为观察组患者应用远隔缺血后适应技术,对照组患者未应用远隔缺血后适应技术。比较两组患者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MBI)评分、凝血功能指标及炎性指标。结果:治疗后24 h及7 d,观察组患者的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其M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后7 d,观察组患者血清D-二聚体(D-D)和纤维蛋白原(Fib)的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后7 d,观察组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在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早期血管内治疗时,应用远隔缺血后适应技术能有效减轻其神经功能损伤,改善其血液的高凝状态,减轻其机体的炎症反应和脑组织的缺血再灌注损伤,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
关键词
远隔缺血后适应技术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早期血管内治疗
脑缺血
缺血再灌注损伤
分类号
R743 [医药卫生—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原发性与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患者疼痛情况、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差异性分析
被引量:
2
2
作者
陈美心
刘驰
机构
大冶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一病区
出处
《当代医药论丛》
2022年第15期102-105,共4页
文摘
目的:分析原发性帕金森综合征与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患者疼痛情况、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差异性。方法:从2020年4月至2021年12月大冶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患者中筛选出51例原发性帕金森综合征患者和51例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中51例原发性帕金森综合征患者设为原发组,将其中51例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患者设为血管组。调查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统计其疼痛的发生率,并利用统一帕金森综合征评分量表第三部分(UPDRS-Ⅲ)、帕金森综合征患者生活质量问卷(PDQ-39)、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等工具评价其运动功能、生活质量及情绪状态。结果:两组患者的性别、冠心病的发生率、糖尿病的发生率相比,P>0.05。血管组患者高血压的发生率高于原发组患者,P<0.05。原发组患者疼痛的发生率高于血管组患者,P<0.05。血管组患者的年龄大于原发组患者,其体质指数高于原发组患者,P<0.05。原发组患者的UPDRS-Ⅲ评分低于血管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的HADS焦虑评分、HADS抑郁评分、PDQ-39评分相比,P>0.05。两组患者腰椎疼痛、上肢疼痛及其他部位疼痛的发生率相比,P>0.05。原发组患者肩背疼痛和颈椎疼痛的发生率均高于血管组患者,P<0.05。血管组患者下肢疼痛的发生率高于原发组患者,P<0.05。结论: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患者的年龄偏大,体质指数偏高,易发生高血压,其疼痛以下肢疼痛为主。与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患者相比,原发性帕金森综合征患者更易发生疼痛,且疼痛以肩背疼痛和颈椎疼痛为主,其运动功能更好。
关键词
原发性帕金森综合征
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
疼痛
运动功能
生活质量
分类号
R742.5 [医药卫生—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远隔缺血后适应技术应用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血管内治疗中对脑缺血的保护作用
陈美心
盛飞
《当代医药论丛》
2022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原发性与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患者疼痛情况、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差异性分析
陈美心
刘驰
《当代医药论丛》
2022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