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兴安岭重度火烧迹地不同林龄落叶松人工林土壤团聚体养分特征 被引量:3
1
作者 韦自强 郑磊 +4 位作者 贺怀宇 王振国 伊怀虎 任鹏 辛颖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47-356,共10页
[目的]为探寻大兴安岭重度火烧迹地植被恢复后不同林龄落叶松人工林下土壤团聚体养分含量与分布的变化。[方法]以大兴安岭1987年发生特大森林火灾形成的重度火烧迹地上分别在1989年、2000年、2010年种植的落叶松人工林(11,21,32年)作为... [目的]为探寻大兴安岭重度火烧迹地植被恢复后不同林龄落叶松人工林下土壤团聚体养分含量与分布的变化。[方法]以大兴安岭1987年发生特大森林火灾形成的重度火烧迹地上分别在1989年、2000年、2010年种植的落叶松人工林(11,21,32年)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土壤团聚体各粒级有机碳、全氮、全磷、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开展土壤团聚体养分分布特征研究。[结果](1)在重度火烧迹地上不同林龄的落叶松人工林中,土壤各粒级团聚体有机碳、全氮、全磷、碱解氮和速效钾的含量均随着粒径的减小逐渐上升,<0.5 mm粒级含量最大。(2)随着落叶松人工林林龄的增长,土壤各粒级团聚体有机碳、全氮、全磷、碱解氮和速效磷含量均逐渐上升。32年落叶松人工林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全氮、全磷、碱解氮和速效磷含量相较于11年落叶松人工林分别显著增加77.35%~130.24%,77.61%~143.36%,105.84%~147.98%,94.58%~155.96%,206.98%~537.09%(p<0.05)。21年落叶松人工林土壤各粒级团聚体有机碳含量高于11年落叶松人工林,但二者无明显差异。(3)土壤各粒级团聚体有机碳与全氮和碱解氮极显著相关(p<0.01),土壤有机碳和碱解氮含量与<0.25 mm粒级含量相关性最强,全氮、全磷、速效磷和速效钾与>0.25 mm粒级含量极显著相关(p<0.01)。[结论]落叶松人工林土壤团聚体养分呈表聚现象。大兴安岭重度火烧迹地上种植的落叶松人工林,随着林龄的增大土壤团聚体养分含量增加,种植32年的落叶松人工林显著提升土壤团聚体的养分含量,研究结果可为大兴安岭重度火烧迹地人工植被恢复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兴安岭 落叶松人工林 火烧迹地 团聚体养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兴安岭万亩种子园疏伐问题的探讨 被引量:1
2
作者 秦世立 李庆峰 《辽宁林业科技》 2003年第2期34-36,共3页
去劣疏伐是初级种子园经营中的一项必不可少的措施,其目的是为了实现种子园优质高产。而如何实现这一目标,还需要对具体情况做具体分析。文章通过对万亩种子园的历史和现状的分析,并借鉴外地成功经验,讨论了与疏伐方案制定有关的技术问题。
关键词 大兴安岭 初级种子园 改良性疏伐 疏伐强度 保留木 淘汰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兴安岭地区湿地价值评估
3
作者 韩凤泉 《现代农业研究》 2022年第7期13-20,共8页
本文针对大兴安岭地区湿地价值进行评估,开发制定有针对性的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方法,经过专家研讨与实际调研,充分衡量各种方法的可达性与不重复计算,结合大兴安岭湿地生态系统分类、遥感影像解译结果,完成了大兴安岭地区的湿地... 本文针对大兴安岭地区湿地价值进行评估,开发制定有针对性的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方法,经过专家研讨与实际调研,充分衡量各种方法的可达性与不重复计算,结合大兴安岭湿地生态系统分类、遥感影像解译结果,完成了大兴安岭地区的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 价值评估 大兴安岭 东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谈森林采伐限额 被引量:5
4
作者 程富海 计文学 《森林工程》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3-14,共2页
本文结合森林资源监督管理的实际经验 ,论述了森林采伐限额管理的必要性及实施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 森林资源 监督管理 森林采伐限额制度 队伍建设 凭证采伐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森林资源的特征
5
作者 程富海 计文学 李勇 《林业科技情报》 2002年第4期91-92,共2页
系统地认识森林资源的特征,是研究森林资源理论和促进森林资源监督管理工作发展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 森林 资源 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多布库尔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退化栖息地恢复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韩凤泉 《现代农业研究》 2022年第8期128-133,共6页
以黑龙江多布库尔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作为研究对象,基于实地调研获得的一手和二手资料与数据,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阐述了自然保护区概况,介绍了栖息地恢复方法,比较分析了三种不同方法的投入及产出。研究表明,针对不同类型、... 以黑龙江多布库尔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作为研究对象,基于实地调研获得的一手和二手资料与数据,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阐述了自然保护区概况,介绍了栖息地恢复方法,比较分析了三种不同方法的投入及产出。研究表明,针对不同类型、遭受不同程度及方式破坏的栖息地,应该采取不同的恢复方法。在三种方法中,草筏护坡复绿修复法的单位成本最高,生态景观复绿修复法其次,一般复绿修复最后,表明不同的栖息地恢复方法的投入存在差异,也表明不同类型的栖息地恢复的成本也不尽相同。本文建议在实践中既要注意到恢复工作的重要性,也要注意到恢复工作的复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化栖息地 恢复方法 黑龙江多布库尔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