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8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兴安岭重度火烧迹地不同林龄落叶松人工林土壤团聚体养分特征 被引量:4
1
作者 韦自强 郑磊 +4 位作者 贺怀宇 王振国 伊怀虎 任鹏 辛颖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47-356,共10页
[目的]为探寻大兴安岭重度火烧迹地植被恢复后不同林龄落叶松人工林下土壤团聚体养分含量与分布的变化。[方法]以大兴安岭1987年发生特大森林火灾形成的重度火烧迹地上分别在1989年、2000年、2010年种植的落叶松人工林(11,21,32年)作为... [目的]为探寻大兴安岭重度火烧迹地植被恢复后不同林龄落叶松人工林下土壤团聚体养分含量与分布的变化。[方法]以大兴安岭1987年发生特大森林火灾形成的重度火烧迹地上分别在1989年、2000年、2010年种植的落叶松人工林(11,21,32年)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土壤团聚体各粒级有机碳、全氮、全磷、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开展土壤团聚体养分分布特征研究。[结果](1)在重度火烧迹地上不同林龄的落叶松人工林中,土壤各粒级团聚体有机碳、全氮、全磷、碱解氮和速效钾的含量均随着粒径的减小逐渐上升,<0.5 mm粒级含量最大。(2)随着落叶松人工林林龄的增长,土壤各粒级团聚体有机碳、全氮、全磷、碱解氮和速效磷含量均逐渐上升。32年落叶松人工林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全氮、全磷、碱解氮和速效磷含量相较于11年落叶松人工林分别显著增加77.35%~130.24%,77.61%~143.36%,105.84%~147.98%,94.58%~155.96%,206.98%~537.09%(p<0.05)。21年落叶松人工林土壤各粒级团聚体有机碳含量高于11年落叶松人工林,但二者无明显差异。(3)土壤各粒级团聚体有机碳与全氮和碱解氮极显著相关(p<0.01),土壤有机碳和碱解氮含量与<0.25 mm粒级含量相关性最强,全氮、全磷、速效磷和速效钾与>0.25 mm粒级含量极显著相关(p<0.01)。[结论]落叶松人工林土壤团聚体养分呈表聚现象。大兴安岭重度火烧迹地上种植的落叶松人工林,随着林龄的增大土壤团聚体养分含量增加,种植32年的落叶松人工林显著提升土壤团聚体的养分含量,研究结果可为大兴安岭重度火烧迹地人工植被恢复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兴安岭 落叶松人工林 火烧迹地 团聚体养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兴安岭地区兴安落叶松优良家系选择 被引量:1
2
作者 程万才 王福德 +3 位作者 熊欢欢 张海啸 郭琪 罗玉亮 《林业科技》 2024年第4期19-22,共4页
【目的】通过对早期营建的兴安落叶松多点子代测定林进行生长性状调查和统计分析,选择出生长快、适生区广的优良家系,为本地区造林生产提供优良的造林材料,同时也为兴安落叶松二代种子园的营建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通过调查树高、胸... 【目的】通过对早期营建的兴安落叶松多点子代测定林进行生长性状调查和统计分析,选择出生长快、适生区广的优良家系,为本地区造林生产提供优良的造林材料,同时也为兴安落叶松二代种子园的营建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通过调查树高、胸径,计算材积,对各个家系进行差异性分析和方差分析,计算遗传力和遗传增益。【结果】三个地点子代测定林的树高、胸径、材积在家系间差异均显著,树高在三个地点的家系遗传力分别为0.835、0.095、0.267;,胸径在三个地点的家系遗传力分别为0.706、0.307、0.548;材积在三个地点的家系遗传力分别为0.671、0.627、0.535。【结论】以10%的入选率,选择出5个生长快、生长量大,在三个地点适应性好、变异较小的家系,分别为:22280、12001、22674、25037、9244家系;遗传增益分别超过15.75%、10.97%和19.8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良家系 子代测定林 家系遗传力 遗传增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兴安岭地区樟子松优良家系选择研究
3
作者 赵越 熊欢欢 罗玉亮 《温带林业研究》 2024年第3期77-81,共5页
【目的】为充实和完善樟子松良种资源库,为造林提供优质的材料保障,对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公司森林经营部技术推广站樟子松1.5代种子园的55个自由授粉家系营建的子代测定林进行优良家系选择。【方法】通过调查树高、胸径,计算材积,对各个... 【目的】为充实和完善樟子松良种资源库,为造林提供优质的材料保障,对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公司森林经营部技术推广站樟子松1.5代种子园的55个自由授粉家系营建的子代测定林进行优良家系选择。【方法】通过调查树高、胸径,计算材积,对各个家系进行差异性分析和方差分析,计算遗传力和遗传增益。【结果】以10%的入选率,选择出5个生长快、生长量大,同时在三个试验地点适应性好、变异较小的家系,入选家系在三个试验地点的胸径、树高、材积分别超过10 cm、7 m、0.04 m^(3),遗传增益分别超过15.75%、10.97%和19.89%。【结论】15号,33号,4号,54号和49号家系生长快、适应性好,是适合在大兴安岭地区营建樟子松林的优良家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樟子松 优良家系 子代测定林 生长性状 遗传增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兴安岭典型森林沼泽类型地表土壤动物群落与生态位分析 被引量:20
4
作者 林英华 贾旭东 +6 位作者 徐演鹏 李慧仁 刘学爽 徐永波 韦昌雷 刘三章 王立中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53-62,共10页
土壤动物是土壤生态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和生态系统演化的重要驱动因子,研究自然因素与人为活动干扰对大兴安岭典型森林沼泽地表土壤动物群落多样性与生态位的影响,可为进一步揭示土壤生物多样性在森林沼泽生态系统保护与恢复中的作用提... 土壤动物是土壤生态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和生态系统演化的重要驱动因子,研究自然因素与人为活动干扰对大兴安岭典型森林沼泽地表土壤动物群落多样性与生态位的影响,可为进一步揭示土壤生物多样性在森林沼泽生态系统保护与恢复中的作用提供依据。【方法】2012年8月下旬与2013年8月下旬,采用陷阱法对大兴安岭南瓮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5种典型的森林沼泽类型,即兴安落叶松-狭叶杜香-藓类沼泽(落叶松-杜香)、兴安落叶松-兴安杜鹃-藓类沼泽(落叶松-杜鹃)、兴安落叶松+白桦-苔草沼泽(落叶松+白桦),以及研究区域内2006年经过重度火烧的落叶松-杜鹃和中度火烧的落叶松+白桦2种典型干扰类型的地表土壤动物群落进行调查。【结果】在150个陷阱中,共采集到地表土壤动物67类11 079只,未鉴定16只,隶属8纲18目3亚目62科,其中:大型土壤动物6纲16目52类,优势类群为蚁科,占采集到的大型土壤动物总数的40.82%;中小型土壤动物3纲2目3亚目15类,优势类为疣跳科,占采集到的中小型土壤动物总数的85.03%。地表土壤动物营养功能团以植食性和捕食性为主。落叶松+白桦中地表土壤动物个体数与类群数最多,地表土壤动物个体数与类群数最少的分别是落叶松-杜鹃和落叶松-杜香。与未受干扰的同一类型沼泽相比,中强度火干扰增加了地表土壤动物类群总数与个体总数,但火干扰强度增强导致地表土壤动物群落多样性与均匀性下降。研究时段、地表土壤动物个体数与类群数与群落多样性指数年际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大型土壤动物群落相似性低于地表中小型土壤动物群落的相似性。地表土壤动物对研究区域资源的利用差异性显著(P<0.01),其中,落叶松-杜鹃地表土壤动物可共同利用资源最多,中度火烧的落叶松+白桦因地表土壤动物可共同利用资源最少而类群优势现象明显。火干扰后,同一沼泽类型地表土壤动物群落相似性较低,地表主要土壤动物类群因可利用资源减少而导致生态位普遍重叠值指数下降。【结论】地表土壤动物群落多样性与沼泽类型火干扰相关,其群落变化主要受研究区域环境因子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沼泽类型 群落分布 生态位重叠指数 判断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兴安岭林区地闪放电特征的观测与分析 被引量:15
5
作者 王东方 宣越健 +7 位作者 刘继明 张其林 房广洋 曹冬杰 张伟伟 张廷龙 刘明远 刘晓东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47-156,共10页
利用2009年夏季在大兴安岭林区开展的雷暴及闪电的多站GPS同步观测资料,详细分析了该地区的地闪放电特征。通过对464次地闪资料的分析,发现具有单次回击的地闪所占的比例高达69%,且正地闪比例较高,达到了22%。对连续电流的统计表明,约有... 利用2009年夏季在大兴安岭林区开展的雷暴及闪电的多站GPS同步观测资料,详细分析了该地区的地闪放电特征。通过对464次地闪资料的分析,发现具有单次回击的地闪所占的比例高达69%,且正地闪比例较高,达到了22%。对连续电流的统计表明,约有27%的地闪伴随有连续电流过程且长连续电流过程主要出现在具有单次回击的负地闪中,其平均持续时间为127.4ms。进一步分析发现连续电流的持续时间与引发连续电流的回击电场变化及其回击之前击间间隔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当引发连续电流回击电场变化及其之前击间间隔越小,连续电流持续时间越长。对两次正地闪的拟合研究表明,二者释放的电荷量相当可观,分别为38C、36C,海拔高度分别为7.6km、7.0k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兴安岭林区 雷暴 地闪 连续电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兴安岭森林沼泽类型与火干扰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影响 被引量:6
6
作者 林英华 卢萍 +7 位作者 赵鲁安 谭飞 徐演鹏 贾旭东 李慧仁 刘学爽 韦昌雷 王立中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93-102,共10页
[目的]研究森林沼泽演替与火干扰条件下土壤微生物结构与多样性变化,为进一步揭示土壤微生物群落在森林沼泽保护与恢复中的作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磷脂脂肪酸法与BIOLOG方法,研究大兴安岭南瓮河国家自然保护区内主要森林沼泽类型(兴... [目的]研究森林沼泽演替与火干扰条件下土壤微生物结构与多样性变化,为进一步揭示土壤微生物群落在森林沼泽保护与恢复中的作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磷脂脂肪酸法与BIOLOG方法,研究大兴安岭南瓮河国家自然保护区内主要森林沼泽类型(兴安落叶松-狭叶杜香-藓类沼泽、兴安落叶松-兴安杜鹃-藓类沼泽、兴安落叶松+白桦-苔草沼泽)与2006年受不同火强度干扰沼泽(重度火烧的兴安落叶松-兴安杜鹃-藓类沼泽和中度火烧的兴安落叶松+白桦-苔草沼泽)土壤微生物群落特征,探讨沼泽主要发育阶段与火干扰强度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结果]研究区域土壤微生物群落以16:00(16.29±5.62 nmol·g-1)、甲烷氧化菌(18:1ω8t)(9.89±8.61 nmol·g-1)与16:1ω7c(9.79±3.24 nmol·g-1)的微生物为优势种群。土壤微生物总PLFAs含量、革兰氏阳性菌(G+)中a15:0、i16:0、i17:0、革兰氏阴性菌(G-)中的cy19:0、真菌中的18:2ω6c、甲烷氧化菌(18:1ω8t)与森林沼泽发育阶段、火干扰明显相关(p<0.05)。一般饱和直链脂肪酸/单烯饱和脂肪酸比(Sat/Mon)偏低,其比值随沼泽发育呈现增加趋势,受到火干扰后明显增加(p<0.05);真菌/细菌比(F/B)与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G+/G-)未随着沼泽发育呈现出规律性变化,其比值受火干扰后明显发生改变(p<0.05)。土壤细菌与真菌对6类碳源的利用能力明显不同(p<0.001),其中土壤细菌对α-D-Lactose与L-Threonine利用存在差异性(Fα-D-Lactose=2.87 p=0.080,FL-Threonine=3.00 p=0.078),土壤真菌对D-Mannitol、D-glucosaminic Acid利用存在差异性(FTween 80=2.75,p=0.088,FD-Mannitol=3.53 p=0.047,FD-glucosaminic Acid=4.67 p=0.022),但沼泽类型与火干扰未对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产生影响(p>0.05)。[结论]土壤微生物量与沼泽发育阶段相关;沼泽发育与火干扰改变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土壤细菌与真菌对碳源利用方面具有选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脂脂肪酸法(PLFAs) BIOLOG生态板 土壤微生物群落水平生理图谱 土壤性质 典型判别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兴安岭小尺度草甸火燃烧效率 被引量:5
7
作者 王明玉 舒立福 +3 位作者 宋光辉 王秋华 赵凤君 田晓瑞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678-1686,共9页
燃烧效率是进行生物质燃烧温室气体释放量计算的关键因子,以大兴安岭典型草甸区为研究区域,通过样地调查和采样,应用GIS和地统计学的方法对燃烧格局和燃烧效率进行计算。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内草甸可燃物的平均载量为37.3t/hm2,草本层、... 燃烧效率是进行生物质燃烧温室气体释放量计算的关键因子,以大兴安岭典型草甸区为研究区域,通过样地调查和采样,应用GIS和地统计学的方法对燃烧格局和燃烧效率进行计算。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内草甸可燃物的平均载量为37.3t/hm2,草本层、枯落物层和腐殖层载量平均所占比例分别为18.50%,28.95%和52.55%。样地的块金系数分别在80.84%-97.88%之间变化,过火迹地的燃烧深度具有弱的空间相关性。研究区域内平均燃烧效率为64.51%,根据不同的火烧强度,研究区域的燃烧效率在44.35%-90.6%之间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烧效率 地统计 碳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兴安岭地区国有企业组建股份有限公司并谋求公开发行上市的研究
8
作者 刘延龙 聂石江 李小夫 《林业科技情报》 1999年第4期49-51,共3页
作者针对大兴安岭地区国有企业改革的实际情况,结合现代企业制度改革的模式,大胆提出了组建股份有限公司的设想。
关键词 国有企业 股份有限公司 融资渠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省大兴安岭重点国有林区复合系统耦合协调发展评价与预测 被引量:7
9
作者 陈科屹 何友均 +2 位作者 谢和生 李艳娟 赵雨昕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78-586,共9页
协调是新发展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实现国有林区协调发展是深化国有林区改革发展的主要目标。以黑龙江省大兴安岭重点国有林区为研究对象,构建涵盖资源保育、产业发展、企业管理、民生福祉和支撑保障的复合系统,采用耦合协调模型对2... 协调是新发展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实现国有林区协调发展是深化国有林区改革发展的主要目标。以黑龙江省大兴安岭重点国有林区为研究对象,构建涵盖资源保育、产业发展、企业管理、民生福祉和支撑保障的复合系统,采用耦合协调模型对2000—2020年研究区复合系统耦合协调状况进行定量评价,并采用灰色马尔科夫模型对2021—2022年复合系统耦合协调发展趋势进行预测,以期为推动国有林区持续深化改革,促进实现全方位和高质量协调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支撑。结果表明,经过21 a的转型发展,黑龙江省大兴安岭重点国有林区各子系统层发展过程各有差异,其中,民生福祉系统层和资源保育系统层增幅较大,企业管理和支撑保障系统层发展严重滞后;复合系统耦合协调发展阶段由失调阶段转变为协调阶段,但是近年来受政策及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的影响,协调发展水平有所倒退;预测到2022年,复合系统耦合协调发展类型将恢复至良好协调发展,但距离优质协调发展尚有较大差距。建议保持现有扶持政策和投入水平持续稳定,加快补齐企业管理和支撑保障系统层短板,推动黑龙江省大兴安岭重点国有林区步入稳定、高质量耦合协调发展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耦合协调度 评价 马尔科夫模型 大兴安岭 国有林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大兴安岭重点国有林区森林碳储量及固碳潜力评估 被引量:28
10
作者 陈科屹 王建军 +1 位作者 何友均 张立文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725-1734,共10页
国有林区是中国实施碳中和行动的重要区域,准确估算其森林植被碳储量及固碳潜力,对于指导制定应对气候变化策略,统筹区域生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黑龙江大兴安岭重点国有林区为研究对象,基于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在分树... 国有林区是中国实施碳中和行动的重要区域,准确估算其森林植被碳储量及固碳潜力,对于指导制定应对气候变化策略,统筹区域生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黑龙江大兴安岭重点国有林区为研究对象,基于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在分树种(组)且分龄组的基础上,采用材积源生物量法对其森林植被碳储量和碳密度进行了测算。运用空间代替时间法,并结合林区植被生态区划情况和地带性顶级群落类型,对林区森林植被固碳潜力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1)黑龙江大兴安岭重点国有林区森林植被总碳储量为2.7246×10^(8) Mg,平均碳密度为39.46 Mg·hm^(-2)。乔木林碳储量占比高达99.93%,其平均碳密度是灌木林的4.00倍、疏林的3.72倍。(2)不同区域森林植被碳储量和碳密度差异悬殊,碳储量最多和最少的区域分别是新林林业局(3.4497×10^(7) Mg)和盘中自然保护区(1.0936×10^(6) Mg),碳密度最大和最小的区域分别是双河自然保护区(59.68 Mg·hm^(-2))和盘中自然保护区(22.11 Mg·hm^(-2));自然保护区的设立和合理有序的人为干预对于提升森林植被固碳能力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3)落叶松林(Larix gmelinii)碳储量占比接近林区总碳储量的1/2,樟子松林(Pinus sylvestris var.mongolica)平均碳密度远高于其他森林类型。(4)碳储量最多和平均碳密度最大的林种分别是一般用材林和母树林。(5)中龄林是碳储量最多的龄组,平均碳密度随龄组的增加而增大。(6)林区总固碳潜力为1.9367×10^(8) Mg,主体贡献源于现存森林植被的生长。建议加强天然次生林保护与修复的理论研究和技术研发,提高森林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增强其固碳增汇能力。创新森林植被固碳增汇管理,拓展林业碳汇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碳储量 碳密度 固碳潜力 材积源生物量法 国有林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保工程20年对黑龙江大兴安岭国有林区森林碳库的影响 被引量:14
11
作者 陈科屹 林田苗 +2 位作者 王建军 何友均 张立文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016-1025,共10页
天然林是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和落实国家自主贡献的重要载体。科学评估天保工程对实施区域森林碳汇/碳源特征的影响,对于巩固提升区域尺度森林固碳增汇作用和统筹区域生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黑龙江大兴安岭重点国有林区为... 天然林是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和落实国家自主贡献的重要载体。科学评估天保工程对实施区域森林碳汇/碳源特征的影响,对于巩固提升区域尺度森林固碳增汇作用和统筹区域生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黑龙江大兴安岭重点国有林区为研究对象,基于多期和多类森林调查和统计数据,运用材积源生物量法,将天保工程实施过程中的人工造林、森林抚育、木材调减、森林巡护等经营管理活动产生的影响纳入核算过程,测算1998-2018年天保工程对该区域森林碳库的影响。结果表明,(1)通过实施天保工程,20年来黑龙江大兴安岭重点国有林区累计产生净固碳量1.32×10^(8)Mg,相当于抵消了同期黑龙江省二氧化碳累计排放量的近12%,且相较于生物质能和碳捕集与封存等工业措施具有明显的成本优势。(2)对存量森林资源开展森林经营管理所产生的森林碳汇量是研究区净固碳量的最大贡献来源,占比高达80.0%。(3)人工造林和调减木材任务在空间布局上的不均,是造成研究区净固碳量存在一定程度空间异质性的主要原因。(4)天保工程在实施过程中引发的碳排放、碳泄漏会抵消研究区的部分固碳效益,但抵消比例仅为0.29%,森林固碳增汇的整体效益不受影响。在后天保工程时代为持续稳定发挥研究区的森林碳库作用,建议从固碳、增汇、保汇3个方面科学强化天然林的保护与修复成效,避免或减少森林碳库无序损耗,创新天然林碳汇价值实现路径,减少计量与监测不确定性影响,实现森林生态系统固碳增汇效能持续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保工程 材积源生物量法 碳汇 碳泄漏 国有林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兴安岭草苁蓉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春杰 亓华生 +1 位作者 孙天洪 刘爱柱 《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55-55,共1页
1草苁蓉的分布及特征草苁蓉(Boschniakiarosica)为列当科寄生草本植物,主要分布于大兴安岭北部山区的溪流两岸和凹形山地集水区的赤杨灌丛下,寄生于桤木属(AlnusMil)植物、东北赤杨或水冬瓜赤扬的地表... 1草苁蓉的分布及特征草苁蓉(Boschniakiarosica)为列当科寄生草本植物,主要分布于大兴安岭北部山区的溪流两岸和凹形山地集水区的赤杨灌丛下,寄生于桤木属(AlnusMil)植物、东北赤杨或水冬瓜赤扬的地表层根部。草苁蓉植株高15~35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兴安岭 草苁蓉 开发 分布 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兴安岭偃松群落学特征初步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姜兴林 于洪芝 李长河 《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6-17,共2页
关键词 群落学特征 大兴安岭 偃松 寒温带针叶林 海拔高度 兴安落叶松 物种多样性 森林群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兴安岭东部国有林区的湿地资源现状及保护对策 被引量:16
14
作者 庄凯勋 侯武才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83-86,共4页
在实地调查基础上,分析了大兴安岭东部林区湿地资源现状及管理现状,探讨了有效保护湿地资源的对策。该区域湿地资源总面积为1055471hm2,占全区经营总面积的12.64%,且以沼泽湿地为主,其面积为1011021hm2,占湿地总面积的95.79%,人工湿地仅... 在实地调查基础上,分析了大兴安岭东部林区湿地资源现状及管理现状,探讨了有效保护湿地资源的对策。该区域湿地资源总面积为1055471hm2,占全区经营总面积的12.64%,且以沼泽湿地为主,其面积为1011021hm2,占湿地总面积的95.79%,人工湿地仅398hm2,占湿地总面积的0.04%。寒温带气候和地质条件形成了大兴安岭林区特有的湿地类型,湿地对维系黑龙江和嫩江水系径流,调节流域气候和促进松嫩平原生态功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提出了大兴安岭东部林区保护对策:如,全面提高全民湿地保护意识,正确处理好整体和局部利益的关系。在对现有湿地资源进行科学规划的基础上对主要河流源头、重要湿地通过划建自然保护区,建立地方性的规章制度等依法管理。把湿地保护管理纳入国家发展计划,加大资金投入,落实生态效益补偿制度。对湿地生态系统功能恢复技术进行攻关研究,寻求寒温带湿地功能恢复的模式,实现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兴安岭 东部林区 湿地资源 管理现状 保护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兴安岭地区白桦强化种子园建设及白桦容器苗培育 被引量:4
15
作者 于洪芝 姜兴林 +3 位作者 李长河 杨强 刘立多 罗贵平 《防护林科技》 2007年第4期121-122,共2页
关键词 大兴安岭地区 种子园建设 白桦 容器苗 森林植物群落 生物多样性保护 天然林保护工程 培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兴安岭东部林区自然保护区林火问题的探讨 被引量:3
16
作者 庄凯勋 王淑芳 侯武才 《森林防火》 2005年第4期9-12,共4页
简述了大兴安岭东部林区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及火灾发生情况,分析了南瓮河自然保护区、双河自然保护区、多布库尔自然保护区、绰纳河自然保护区、岭峰自然保护区和盘中自然保护区各自的林火管理特点,提出了大兴安岭东部林区自然保护区森林... 简述了大兴安岭东部林区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及火灾发生情况,分析了南瓮河自然保护区、双河自然保护区、多布库尔自然保护区、绰纳河自然保护区、岭峰自然保护区和盘中自然保护区各自的林火管理特点,提出了大兴安岭东部林区自然保护区森林防火方面存在的不利的气候条件、林内可燃物载量高、保护区内路网密度相对较低等问题及加强林火监测系统、林火阻隔系统、森林火灾扑救系统建设等6方面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燃物载量 阻隔 林火监测 自然保护区 大兴安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兴安岭万亩种子园疏伐问题的探讨 被引量:1
17
作者 秦世立 李庆峰 《辽宁林业科技》 2003年第2期34-36,共3页
去劣疏伐是初级种子园经营中的一项必不可少的措施,其目的是为了实现种子园优质高产。而如何实现这一目标,还需要对具体情况做具体分析。文章通过对万亩种子园的历史和现状的分析,并借鉴外地成功经验,讨论了与疏伐方案制定有关的技术问题。
关键词 大兴安岭 初级种子园 改良性疏伐 疏伐强度 保留木 淘汰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兴安岭林区森林分类经营体系的建立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春生 孙岩 +1 位作者 杜晓光 韦昌雷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47-48,共2页
根据大兴安岭林区结构特点,利用森林类型、立地条件、湿地面积、河流流程等15个控制因子,对森林生态的脆弱性和重要性进行全面分析,提出了森林分类经营的数量化技术指标体系。
关键词 大兴安岭林区 森林结构 分类经营 技术指标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兴安岭林区林木引种驯化初报 被引量:10
19
作者 杨菲 王峰 高永文 《防护林科技》 2001年第1期27-27,43,共2页
本文在回顾大兴安岭林区林木引种驯化工作的基础上 ,列出了长白落叶松、红松等引种驯化已获成功的树种 2 1个 ,引种未成功的树种文冠果、花旗松等 10个 ,并对进一步做好大兴安岭林区林木引种驯化工作提出了合理性建议。
关键词 大兴安岭 引种 驯化 乔木 灌木 树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建立大兴安岭生态国防林自然保护区的思考 被引量:2
20
作者 许晓光 《林业科技情报》 2004年第3期4-4,6,共2页
本文重新初步区划测算了大兴安岭林区国防林面积、位置、资源状况 ,阐述了建立大兴安岭生态国防林自然保护区的重大意义。
关键词 大兴安岭 生态国防林 自然保护区 森林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