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茶叶渣抗氧化肽的分离纯化、鉴定及其活性测定
1
作者 王宇晴 徐晓涵 +3 位作者 朱明慧 张俊杰 高学玲 陈琪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42-150,共9页
为实现茶渣的高附加值利用,对茶渣蛋白及其酶解多肽的活性作用机制进行深入研究。本实验以抗氧化性为筛选指标对茶渣蛋白复合酶解多肽进行逐级纯化,利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进行肽段结构鉴定,通过分子对接对匹配肽段进行模拟分析,筛选... 为实现茶渣的高附加值利用,对茶渣蛋白及其酶解多肽的活性作用机制进行深入研究。本实验以抗氧化性为筛选指标对茶渣蛋白复合酶解多肽进行逐级纯化,利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进行肽段结构鉴定,通过分子对接对匹配肽段进行模拟分析,筛选出高抗氧化活性多肽,利用人工合成的肽段进行体外活性验证。结果表明,通过纯化最终抗氧化多肽的纯度达到了(90.06±0.23)%,从高抗氧化活性组分F1中鉴定出25条匹配肽段,从中筛选出2条高抗氧化性肽段,分别是CsTP4-SFDPLG、CsTP10-PLYPGG。分子对接结果显示,肽段与对标抗氧化活性的靶蛋白主要通过氢键和疏水相互作用力进行结合,CsTP4-SFDPLG、CsTP10-PLYPGG的结合能分别为-3.92 kcal/mol和-7.12 kcal/mol,人工合成肽段的体外抗氧化活性测定结果证实其均具有高抗氧化活性。该研究有助于明确茶渣蛋白活性多肽-靶蛋白相互作用机制,推动茶渣蛋白活性肽在医药和保健食品领域的开发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渣蛋白 酶解多肽 液相色谱-质谱 分子对接 功能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新式茶饮行业现状调查与未来趋势分析 被引量:7
2
作者 袁思怡 彭金艳 +2 位作者 杨晨 司利奇 侯如燕 《中国茶叶》 2024年第4期52-57,65,共7页
近年来,新式茶饮行业迅速发展,已成为现代饮品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对于传统瓶装茶所强调的标准化和便捷性,新式茶饮更加注重创新、个性化和社交性,符合当代消费者的品牌和社交需求。然而,随着行业的不断扩张,饮品配方同质化现象愈发... 近年来,新式茶饮行业迅速发展,已成为现代饮品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对于传统瓶装茶所强调的标准化和便捷性,新式茶饮更加注重创新、个性化和社交性,符合当代消费者的品牌和社交需求。然而,随着行业的不断扩张,饮品配方同质化现象愈发严重,行业标准化程度相对较低,且潜在的健康问题逐渐凸显。通过文献综述,并采用消费者问卷调查方法,分别对112份学生和203份全体消费群体的匿名问卷数据进行了分析。调查内容涵盖了对饮品口味和品牌的喜好、饮用频率、健康担忧及价格接受度等方面的问题,旨在全面了解消费者对新式茶饮的接受程度及相关偏好情况。同时结合文献综述,深入剖析新式茶饮行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分析了产品创新、消费者市场偏好、健康需求、行业标准的制定及数字化趋势等方面的情况。综合以上因素,探究了新式茶饮行业未来的可能发展方向和创新潜力,并就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式茶饮 行业现状 发展趋势 健康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大茶多糖的结构表征及其对3T3-L1前脂肪细胞分化的抑制作用
3
作者 徐珊 谢海 +5 位作者 李敏妮 马妍 葛慧芳 李大祥 谢忠稳 王红燕 《食品工业科技》 2025年第8期67-75,共9页
本文探究黄大茶多糖的结构特征和降脂活性,为夏秋茶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以霍山黄大茶为试验材料提取黄大茶多糖,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分别采用高效液相凝胶渗透色谱(High-performance gel-permeation chromatography,HPGPC)、离子色谱... 本文探究黄大茶多糖的结构特征和降脂活性,为夏秋茶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以霍山黄大茶为试验材料提取黄大茶多糖,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分别采用高效液相凝胶渗透色谱(High-performance gel-permeation chromatography,HPGPC)、离子色谱(Ion chromatography,IC)、气质联用色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傅里叶红外光谱(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meter,FTIR)、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等分析方法测定黄大茶多糖的纯度、分子质量、单糖组成、化学键组成以及糖苷键结构;同时基于3T3-L1前脂肪细胞构建成熟脂肪细胞分化模型,研究黄大茶多糖干预对3T3-L1细胞分化和脂滴累积的影响。结果表明,黄大茶多糖经水提醇沉以及DE-52纤维素阴离子交换层析柱和Sephadex G-100凝胶柱纯化分离获得LYP-W1组分,HPGPC、IC和GC-MS分析结果显示,LYP-W1的分子量为1.25×105 Da,单糖组成为Ara:Rha:Gal:Glc:Man:GalA:GlcA为22.22:8.20:27.59:14.88:5.90:4.09,糖苷键主要由Rhap-(→1、Araf-(1→、→2)-Rhap-(1→、Glcp-(1→、GlcpA-(1→、Galp-(→1、→5)-Araf-(1→、→2,4)-Rhap-(1→、→4)-Galp-(→1、→4)-GalpA-(1→、→4)-Glcp-(1→、→3,4)-Manp-(1→、→3,6)-Galp-(1→等连接方式构成。FTIR结合SEM分析结果显示,LYPW1中具有β-型吡喃糖环,表面光滑致密,呈不规则片层薄膜状分布。细胞实验结果显示,LYP-W1在50~200μg/mL浓度范围内呈剂量依赖性显著抑制3T3-L1细胞的分化并降低其脂质沉积(P<0.05),表明黄大茶多糖具有天然降脂的潜力。本研究可为其它茶多糖的提取、纯化及生物活性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大茶多糖 分离纯化 结构鉴定 降脂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