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用生化处理和膜分离技术处理回用化工废水的设计 被引量:9
1
作者 王秋华 李素芹 刘素青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73-76,共4页
化工生产废水具有污染程度高、pH变化大、可生化性较差、并且含盐量较高的特点,为了实现废水回用的目的,采用物化预处理、水解酸化+接触氧化+超滤+反渗透相结合的处理工艺。出水回用于循环冷却水补充水,同时达到了节水治污的目标。本技... 化工生产废水具有污染程度高、pH变化大、可生化性较差、并且含盐量较高的特点,为了实现废水回用的目的,采用物化预处理、水解酸化+接触氧化+超滤+反渗透相结合的处理工艺。出水回用于循环冷却水补充水,同时达到了节水治污的目标。本技术推动了膜分离技术在化工废水回用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工废水 生化处理 膜分离技术 污水回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滴灌灌水器内颗粒物运动特性的数字粒子图像测速 被引量:7
2
作者 冯吉 孙昊苏 李云开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3期90-97,共8页
明确灌水器内部水流和颗粒物运动特性是解决灌水器堵塞问题的关键。但由于灌水器结构复杂、流道狭小、外观不透明性,测试其内部临界尺度流体流动情况难度很大。目前还鲜见有灌水器内部水沙两相流动全场测试的研究报道。因此,该文提出了... 明确灌水器内部水流和颗粒物运动特性是解决灌水器堵塞问题的关键。但由于灌水器结构复杂、流道狭小、外观不透明性,测试其内部临界尺度流体流动情况难度很大。目前还鲜见有灌水器内部水沙两相流动全场测试的研究报道。因此,该文提出了一种灌水器简化模型和一种流道透明模型加工方法,并应用改进的数字粒子图像测速(DPIV,digital 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测试系统可视化了灌水器内部流动特征和颗粒的运动特性,结果表明:灌水器内部流动为紊流状态,灌水器工作压力升高并未改变灌水器内部流动形态、涡的分布位置、流线密集程度以及颗粒物跟随性;相同工作压力条件下,颗粒物最大速度随着颗粒粒径的增大而减小,但不同粒径颗粒物流线及涡量分布趋势较为一致;在中心区和近壁区颗粒物跟随性均随粒径的增加而减小。研究可为灌水器内部固-液两相流动分析及抗堵塞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溉 测试 设备 颗粒物 DPIV 运动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膜生物反应器联合工艺处理合成制药废水的中试 被引量:8
3
作者 相震 陈淑娟 +1 位作者 王连军 马杰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99-100,共2页
采用混凝沉淀+砂滤+膜生物反应器+活性碳+臭氧工艺处理合成制药废水中COD中试研究。结果表明膜生物反应器出水的COD平均值为78.6mg/L,去除率为74.3%;最终出水的COD平均值为40.4mg/L,去除率为92.7%。
关键词 制药废水 处理 膜生物反应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电解用于循环冷却水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2
4
作者 李敏哲 迟娟 湛蓝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39-42,共4页
采用动态模拟实验方法,研究了影响微电解阻垢效果的电流密度、极板间距、停留时间等参数的影响规律,同时验证了微电解对循环冷却水的杀菌和防腐效果,并对微电解技术用于循环冷却水处理的经济性能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微电解 循环冷却水 阻垢 杀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药厂反渗透系统的工艺及系统运行 被引量:4
5
作者 吴红星 张勇进 +1 位作者 孙会莹 栾兆坤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85-87,共3页
本文介绍了江苏某制药厂两级反渗透纯水系统在调试和其后的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处理措施。
关键词 反渗透 制药纯水 调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去离子膜堆不同运行方式的探讨 被引量:1
6
作者 张黎辉 罗清平 武立辉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2004年第9期43-46,共4页
对电去离子膜堆制备高纯水的不同运行工艺进行大量的试验研究。电去离子作为高纯水制备领域的新技术,在运行工艺上还有很多需要进一步探讨的方面。作者简单介绍了电去离子技术的原理,并就电去离子膜堆在运行过程中其浓水的排放方式、入... 对电去离子膜堆制备高纯水的不同运行工艺进行大量的试验研究。电去离子作为高纯水制备领域的新技术,在运行工艺上还有很多需要进一步探讨的方面。作者简单介绍了电去离子技术的原理,并就电去离子膜堆在运行过程中其浓水的排放方式、入水水质的影响、膜堆的强制再生以及膜堆的连续运行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工艺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去离子 浓水 淡水 高纯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DI膜堆的调试运行 被引量:2
7
作者 吴红星 迟娟 孙会莹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80-82,107,共4页
通过电去离子(EDI)装置的试验和多次的现场调试,根据影响EDI运行的主要因素:进水电导率、进水流量(包括淡水流量、极水流量、浓水流量)、运行电压、运行电流、水的pH、温度、压力(包括入水、产水、极水、浓水的压力),总结出现场调节较... 通过电去离子(EDI)装置的试验和多次的现场调试,根据影响EDI运行的主要因素:进水电导率、进水流量(包括淡水流量、极水流量、浓水流量)、运行电压、运行电流、水的pH、温度、压力(包括入水、产水、极水、浓水的压力),总结出现场调节较多的参数是进水流量、极水流量、浓水流量、运行电压和运行电流、运行压力,并且提出了上述参数的调节方法、调节范围和调节时的注意事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去离子 EDI 调试 高纯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