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陆深俯冲带的地壳速度结构——东大别造山带深地震宽角反射/折射研究 被引量:69
1
作者 刘福田 徐佩芬 +5 位作者 刘劲松 尹周勋 秦建业 张先康 张成科 赵金仁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66-372,共7页
在安徽大别山 (东大别 )进行的深地震宽角反射 折射探测获得 6条二维地壳速度结构剖面 .结果显示 ,东大别造山带地壳为一高速穹隆构造 ,在其核部中、下地壳变质岩出露于地表 ,波速高达 5 .0km s;在其翼部 ,上、中地壳发育速度约 6 .1k... 在安徽大别山 (东大别 )进行的深地震宽角反射 折射探测获得 6条二维地壳速度结构剖面 .结果显示 ,东大别造山带地壳为一高速穹隆构造 ,在其核部中、下地壳变质岩出露于地表 ,波速高达 5 .0km s;在其翼部 ,上、中地壳发育速度约 6 .1km s的壳内低速层 (体 ) .莫霍面的起伏变化较大 ,中心部位深达 41km左右 ,周边地区则抬升到 32~ 34km .在晓天—磨子潭断裂一线下方莫霍面垂向错断 ,断距约 4km .东大别造山带具有大陆深俯冲 -碰撞造山带地壳结构的典型式样 .莫霍面错断与扬子陆块深俯冲有关 ,错断处表征扬子与华北陆块碰撞缝合的深部位置 .高速穹隆构造可能是两陆块碰撞挤压的产物 ,穹隆翼部上、中地壳发育的低速滑脱带 (面 )可能在碰撞期之后的地壳伸展、超高压变质岩从中地壳抬升出露于地表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陆深俯冲带 深地震测深 地壳速度结构 东大别造山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_n波的形成及其衰减特征——对加拿大地盾的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秦建业 朱天飞 +1 位作者 G.F.West 刘建华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5期563-568,共6页
尽管P_n波品质因子(P_nQ)对上地幔流变性质研究及核试验监测有着深刻含义,迄今它仍然是一个难以准确测定的地震参量.这是因为除了众所周知的影响所有短周期Q的干扰因素外,在所有主要的区域震相中,地震工作者对P_n波的传播模式及几何扩... 尽管P_n波品质因子(P_nQ)对上地幔流变性质研究及核试验监测有着深刻含义,迄今它仍然是一个难以准确测定的地震参量.这是因为除了众所周知的影响所有短周期Q的干扰因素外,在所有主要的区域震相中,地震工作者对P_n波的传播模式及几何扩散函数G=d^(-k)中的扩散率指数k了解最少.不同的研究者任意地假定不同的常数k,因此常算出非常不同的P_nQ值(例如文献[1]、[2]).实际上,理论研究已表明,k随频率而变,变化的形式取决于上地幔的速度结构.本文介绍用一推广的逆向双台法同时测定加拿大东部的P_nQ和k值.我们的结果表明:1.加拿大东部的P_n波是由一系列的干涉潜波叠加而形成;2.视P_nQ(散射和固有非弹性的综合效应)随频率而增加,在15Hz处接近20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N波 衰减 地震 地震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气层结和中尺度位温扰动对锋区多重垂直运动带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吕克利 H.R.Cho 《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278-287,共10页
文中利用半地转锋生模式讨论了大气层结,天气尺度位温场和中尺度位温扰动对锋区多重垂直运动带形成的影响,给出了垂直运动场的演变图。结果显示,大气层结和中尺度位温扰动对锋区垂直运动带的形成有重要影响,在合适的大气层结下,垂直伸... 文中利用半地转锋生模式讨论了大气层结,天气尺度位温场和中尺度位温扰动对锋区多重垂直运动带形成的影响,给出了垂直运动场的演变图。结果显示,大气层结和中尺度位温扰动对锋区垂直运动带的形成有重要影响,在合适的大气层结下,垂直伸展较高的低空中尺度位温扰动是形成锋前暖区多重雨带的可能驱动机制之一;不同高度上的中尺度位温扰动以低层扰动影响最大,中层次之;天气尺度位温扰动场的水平温差对锋生速度和锋区垂直运动带都有重要影响;中尺度位温扰动对锋生速度没有什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 层结 中尺度 位温 锋区 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缅甸弧及其周围地区的震源机制和现代应力场 被引量:15
4
作者 李鸿吉 秦建业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463-471,共9页
缅甸弧是喜马拉雅碰撞带和印度尼西亚弧的转换地带.缅甸弧及其周围地区震源机制的详细分析表明,该区存在影响现代应力场的两种因素:其一是印度板块的整体运动,主要产生SSW-NNE向的压缩应力;另一个是欧亚板块在印度地盾边缘... 缅甸弧是喜马拉雅碰撞带和印度尼西亚弧的转换地带.缅甸弧及其周围地区震源机制的详细分析表明,该区存在影响现代应力场的两种因素:其一是印度板块的整体运动,主要产生SSW-NNE向的压缩应力;另一个是欧亚板块在印度地盾边缘的仰冲,主要形成NEE-SWW向的压缩应力以及与主构造线近于垂直的张应力.从西藏高原深部向缅甸地区的物质运移促成了这种仰冲.因此,上述两种效应有共同的力源,即印度板块的NNE向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源机制 现代应力场 缅甸弧 印度板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海底电导率填图的可控源时域电磁法 被引量:9
5
作者 杨建文 Edwa.,RN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705-713,共9页
对近十年来发展起来的海底电磁法作了综述,重点放在可控源时间域上。类似于航空电磁法可对陆地上的经济带进行电导率填图一样,可控源海底电磁法也可在数十米的范围内对海底进行电导率填图。海底的电导率通常远小于海水的电导率,理论... 对近十年来发展起来的海底电磁法作了综述,重点放在可控源时间域上。类似于航空电磁法可对陆地上的经济带进行电导率填图一样,可控源海底电磁法也可在数十米的范围内对海底进行电导率填图。海底的电导率通常远小于海水的电导率,理论研究表明可控源时域水平电偶极子及水平磁偶极子系统能用来精确地确定海底的电导率。这两种装置对两个半空间的响应会在时间轴上出现两个峰值。早期的第一个峰值在时间轴上的位置可以直接用来确定海底的电导率,代表了电磁波在海底的传播;而晚期的第二个峰值代表电磁波在海水中的传播,亦可用来确定海水的电导率。该文概述了可控源时域海底电磁法理论方面的主要研究成果,同时也讨论了海底电磁法的仪器设备,特别介绍了多伦多大学物理系研制的时域水平磁偶极子及水平电偶极子海底观测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控源 时间域 电磁系统 海底电导率填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