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内容的图像检索在智能监控系统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
作者 石跃祥 B.Benhabib 蔡自兴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3-15,18,共4页
针对基于内容的图像检索与识别在智能监控中应用的问题,建立了基于区域划分的颜色链码,利用图像颜色的区域特征值来构成一个区域与整体的特征描述,并将它应用到捕获图像的识别。捕获的图像,通过梯度特征对来定位与检测,对获取的脸部图... 针对基于内容的图像检索与识别在智能监控中应用的问题,建立了基于区域划分的颜色链码,利用图像颜色的区域特征值来构成一个区域与整体的特征描述,并将它应用到捕获图像的识别。捕获的图像,通过梯度特征对来定位与检测,对获取的脸部图像进行链码特征匹配与识别,并将计算结果作为监控系统的判断与决策依据。运用这一方法的监控系统,提高了监控系统的辨别对象能力,拓展了智能监控研究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监控 图像检索 基于内容的图像检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场协同对PP/PS复合体系传热传质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2
作者 鉴冉冉 史忠鹤 +1 位作者 丁玉梅 杨卫民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2-58,共7页
从动量和能量守恒方程出发,提出速度场与温度场的协同耦合作用对聚合物流动与换热具有重要影响,并以此为依据设计了新型扭转螺杆结构和场协同螺杆。以聚丙烯(PP)和聚苯乙烯(PS)为原料制备PP/PS复合材料体系,通过挤出试验对比研究了常规... 从动量和能量守恒方程出发,提出速度场与温度场的协同耦合作用对聚合物流动与换热具有重要影响,并以此为依据设计了新型扭转螺杆结构和场协同螺杆。以聚丙烯(PP)和聚苯乙烯(PS)为原料制备PP/PS复合材料体系,通过挤出试验对比研究了常规螺杆与场协同螺杆的传热传质性能。结果表明,相对于常规螺杆,设置有扭转螺杆结构的场协同螺杆的数均粒径更小、粒径分布密度和平均停留时间更大,提高了挤出机的混合能力;场协同螺杆的对流换热系数更大、径向温差更小,提高了挤出机的换热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场协同 传热传质 扭转螺杆结构 混合能力 换热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场协同扭转螺杆强化混合与传热的作用机制
3
作者 潘威 黄士争 +5 位作者 朱家威 Mohini Sain 杨卫民 曾宪奎 何燕 鉴冉冉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89-96,共8页
螺杆构型对胶料的挤出塑化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文中使用ANSYS Polyflow仿真软件,对不同构型的5种场协同扭转螺杆进行了非等温瞬态流动模拟研究,分析了不同构型螺杆的混合性能,传热性能及塑化均匀性等,并与普通双头螺纹螺杆进行了... 螺杆构型对胶料的挤出塑化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文中使用ANSYS Polyflow仿真软件,对不同构型的5种场协同扭转螺杆进行了非等温瞬态流动模拟研究,分析了不同构型螺杆的混合性能,传热性能及塑化均匀性等,并与普通双头螺纹螺杆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相比于普通螺纹螺杆,5种场协同扭转螺杆的综合性能均有所提升,其中螺杆F的混合性能最佳,螺杆B的传热性能最佳。场协同扭转元件诱导产生的螺旋流动可以增加流场中的拉伸流动和拉伸形变,改善胶料速度场、速度梯度场与温度梯度场之间的协同性,增强传热传质,提高胶料挤出质量,符合场协同原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场协同扭转螺杆 螺杆构型 强化传热传质 场协同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场协同拉伸螺杆强化混合与传热机理的研究
4
作者 黄士争 潘威 +4 位作者 朱家威 Mohini Sain 杨卫民 曾宪奎 鉴冉冉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01-106,共6页
基于聚合物场协同塑化输运混炼原理,设计开发强化混合与换热的场协同拉伸螺杆新结构——场协同拉伸元件,利用ANSYS Polyflow对普通双头螺纹螺杆和不同拉伸元件排布的场协同拉伸螺杆进行了数值模拟,对比分析了不同螺杆构型对聚合物胶料... 基于聚合物场协同塑化输运混炼原理,设计开发强化混合与换热的场协同拉伸螺杆新结构——场协同拉伸元件,利用ANSYS Polyflow对普通双头螺纹螺杆和不同拉伸元件排布的场协同拉伸螺杆进行了数值模拟,对比分析了不同螺杆构型对聚合物胶料的混合性能、传热性能以及塑化均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场协同拉伸螺杆综合性能均优于普通螺纹螺杆,其中,场协同拉伸元件集中排布的螺杆B传热性能最优,场协同拉伸元件分散排布的螺杆F混合性能最优;场协同拉伸螺杆中拉伸元件的径向收敛流道改变了速度场的方向,使速度矢量产生了径向分量,促进了速度场与温度梯度场、速度梯度场的协同相互作用,增加流场中的拉伸流动和拉伸形变,强化了热质传递输运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场协同原理 场协同拉伸螺杆 塑化质量 强化传热传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眼睛梯度对特征的人脸检测方法 被引量:4
5
作者 石跃祥 蔡自兴 +1 位作者 B.Benhabib 王学武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6期27-29,99,共4页
该文提出了一种利用眼睛灰度变化梯度对特征来检测人脸的方法。在分析人脸图像中发现,眼球的灰度级较低,而眼球周围白色区域的灰度级较高,两个区域在其交界处灰度级产生强烈突变。该文利用图像灰度变化梯度值构造梯度和特性值,通过寻找... 该文提出了一种利用眼睛灰度变化梯度对特征来检测人脸的方法。在分析人脸图像中发现,眼球的灰度级较低,而眼球周围白色区域的灰度级较高,两个区域在其交界处灰度级产生强烈突变。该文利用图像灰度变化梯度值构造梯度和特性值,通过寻找相等的梯度和特性值来实现从图像中找出对应眼睛的位置,定位可能的人脸区域,再计算其对称性后确定人脸特征的存在,更进一步验证检测的人脸区域。实验证明,此方法能迅速准确地从复杂背景图像中检测出人脸,而且对多人脸图像同样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梯度特征 人脸检测 复杂背景 多人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时间优化的输入整形法抑制一种3-DOF并联机器人的残余振动 被引量:1
6
作者 李兵 谢里阳 +1 位作者 武滢 魏玉兰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4,10,共5页
输入整形法是一种前反馈方法,能有效地抑制柔性机器人的残余振动。正脉冲输入整形器在抑制残余振动的同时造成了系统响应的时间延迟,这就需要对其采取时间优化处理。负脉冲输入整形器能够减少系统响应的时间延迟,但脉冲的幅度影响系统... 输入整形法是一种前反馈方法,能有效地抑制柔性机器人的残余振动。正脉冲输入整形器在抑制残余振动的同时造成了系统响应的时间延迟,这就需要对其采取时间优化处理。负脉冲输入整形器能够减少系统响应的时间延迟,但脉冲的幅度影响系统的减振效果。单位幅度负脉冲输入整形器能改善这种状况。一种3-DOF并联机器人系统被介绍,给出了系统模型和动态方程。表达了含有单位幅度负脉冲的ZV、ZVD、EI输入整形器的构造方法,并应用到这种3-DOF平面并联机器人系统。研究了单位幅度负脉冲输入整形器的鲁棒性和系统响应时间延迟的减少,并与其它输入整形器进行了对比。数字仿真结果表明单位幅度负脉冲输入整形器能够在减少系统响应时间延迟的同时改善残余振动抑制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入整形 负脉冲 并联机器人 时间延迟 时间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高强熔融沉积成型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3
7
作者 朱家威 潘威 +3 位作者 黄士争 MOHINI Sain 杨卫民 鉴冉冉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18-126,共9页
熔融沉积成型(FDM)技术以其低成本、易操作、快速原型制造和广泛适用性成为3D打印领域的主流技术。尽管FDM技术在3D打印领域具有重要地位,但其存在的一些局限性,如打印件的强度不足、成型速度缓慢等问题,仍然是制约该技术进一步发展的... 熔融沉积成型(FDM)技术以其低成本、易操作、快速原型制造和广泛适用性成为3D打印领域的主流技术。尽管FDM技术在3D打印领域具有重要地位,但其存在的一些局限性,如打印件的强度不足、成型速度缓慢等问题,仍然是制约该技术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挑战。针对这些限制,本文从优化层间结合、材料性能强化两方面探讨了国内外学者在改善打印强度方面作出的努力,并从设备模块优化和优化打印策略(如注射打印)2个角度讨论了目前提高FDM设备打印速度的限制及改善措施;最后论述了对提升打印强度和速度的建议和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熔融沉积成型 层间结合 打印强度 模块优化 打印速度 注射打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高强挤出增材制造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朱家威 黄士争 +3 位作者 潘威 Mohini Sain 杨卫民 鉴冉冉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58-165,共8页
增材制造技术在按需制造、个性定制、异形构件等领域具有明显优势,是先进制造技术的重要研究方向。与传统制造方法(如减材制造、注塑成型)相比,增材制造制品的力学性能通常较差且生产效率较低,限制了其更广泛地应用于适应复杂工况的承... 增材制造技术在按需制造、个性定制、异形构件等领域具有明显优势,是先进制造技术的重要研究方向。与传统制造方法(如减材制造、注塑成型)相比,增材制造制品的力学性能通常较差且生产效率较低,限制了其更广泛地应用于适应复杂工况的承载部件。作为制造技术关键评价的速度、质量指标,始终引领着宏微观尺度挤出增材制造技术发展方向。由于逐层逐步增材制造的固有模式,强度差和效率低成为困扰其工程应用的两大挑战。文中从挤出打印层间结合机理、层间断裂机制两方面讨论了研究学者在改善3D打印强度方面的努力,以及在提高打印效率方面的最新进展;最后综述了创新发展的几种注射打印前沿技术,讨论了其技术原理、创新特点和优劣势,将注射成型工艺引入增材制造技术中,有望成为解决两大难题的有效技术途径,为未来挤出增材制造的研究及推动形成新的技术方案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材制造 挤出打印 打印强度 打印效率 注射打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扭转挤出技术制备再生碳纤维增强聚苯乙烯化学发泡复合材料
9
作者 鉴冉冉 杨卫民 MOHINI Sain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88-93,共6页
采用再生碳纤维(RCF)作为增强体和成核剂及扭转挤出技术制备了聚苯乙烯(PS)/RCF为主体成分的硬质泡沫,利用三维(3D)层析成像技术、电子显微镜等对泡沫材料的微观结构、泡孔形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扭转挤出过程中,聚合物熔体产生了... 采用再生碳纤维(RCF)作为增强体和成核剂及扭转挤出技术制备了聚苯乙烯(PS)/RCF为主体成分的硬质泡沫,利用三维(3D)层析成像技术、电子显微镜等对泡沫材料的微观结构、泡孔形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扭转挤出过程中,聚合物熔体产生了扭转螺旋流动,使纤维充分分散并沿流动方向取向;并且改善了整个体系的混合和温度性能,使得泡孔形态整体较为均匀;此外,泡沫质量受到机头温度的影响,且当机头温度高于180℃时,制品表面变得凹凸不平,气体发生逃逸现象;RCF的加入,会使气泡会沿着RCF取向方向生长,但是添加过多的RCF,会影响气泡成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碳纤维 聚苯乙烯 化学发泡 复合材料 泡孔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射打印工艺的喷嘴设计与流量控制
10
作者 朱家威 潘威 +4 位作者 黄士争 Sain Mohini 杨卫民 曾宪奎 鉴冉冉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2025年第5期149-158,共10页
提出以挤出打印零件外壳为自身模具进行内部注射填充的注射打印增材制造策略,为实现高效高强熔融沉积成型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案。分析得到了不同打印精度下所允许的注射流量范围及对应的喷嘴口径,探明了不同工序单元的喷嘴结构适配性及其... 提出以挤出打印零件外壳为自身模具进行内部注射填充的注射打印增材制造策略,为实现高效高强熔融沉积成型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案。分析得到了不同打印精度下所允许的注射流量范围及对应的喷嘴口径,探明了不同工序单元的喷嘴结构适配性及其对成型工艺的影响,以兼顾打印和注射工序的工艺需求。结果表明,在打印工序,打印流量与螺杆转速表现出良好的线性正相关关系。小口径喷嘴会引起较大流动阻力,使螺杆末端流体所受压力显著增高,过高的压力和流动阻力会降低挤出打印效率。在注射工序,注射流量与注射速度呈正相关,且熔体注射温升受注射速度和喷嘴口径的显著影响。注射速度过大会导致熔体因温升过高而降解,因此,存在极限注射流量,且其随喷嘴口径的增加而增加。此外,喷嘴口径不能过大,否则会影响打印工序的精度。因此,设计注射打印喷嘴要兼顾打印精度、注射温升和流量需求,以确保成型质量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射打印 仿真分析 喷嘴口径 流量控制 熔融沉积成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