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0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庆市上二叠统硫铁矿沉积环境及成矿模式 被引量:5
1
作者 刘兴兵 程军 +1 位作者 唐本锋 张丽红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48-154,共7页
重庆市硫铁矿床主要为沉积型矿床,赋存层位主要为上二叠统龙潭组(P3l)、吴家坪组(P3w)(同时异相沉积)底部,该层硫铁矿含量约占重庆市硫铁矿总量的92%。对重庆市域范围内上二叠统硫铁矿含矿岩系和矿体特征的分析表明,龙潭组含矿岩系主要... 重庆市硫铁矿床主要为沉积型矿床,赋存层位主要为上二叠统龙潭组(P3l)、吴家坪组(P3w)(同时异相沉积)底部,该层硫铁矿含量约占重庆市硫铁矿总量的92%。对重庆市域范围内上二叠统硫铁矿含矿岩系和矿体特征的分析表明,龙潭组含矿岩系主要为高岭石化基性凝灰岩、高岭石黏土岩,吴家坪组主要为黏土质页岩,煤层中硫铁矿亦较发育。重庆市上二叠统硫铁矿主要富集在4个区域:渝东北城口、开县、云阳、奉节等区县;东部的石柱县以东地区;合川、璧山、渝北等华蓥山地区;綦江、南川、武隆等南部地区。分析认为中二叠世峨眉山玄武岩喷发沉降带来硫铁矿铁质物源,而二叠纪晚期海平面升高,海水携带大量硫元素分别自东部、北部、南部侵入渝东北及东部地区、重庆北部华蓥山地区、南部綦江—南川等区县,硫铁矿在还原环境中于成岩—后生作用阶段重结晶而成。基于重庆市上二叠统硫铁矿厚度、品位分布规律及其沉积环境的研究,分析了硫铁矿的成矿模式,提出硫铁矿主要发育于低地残积平原、沼泽、潮坪及海湾环境,多在海侵环境中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铁矿 上二叠统 沉积相 成矿模式 重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市地下隧道地质环境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杜严飞 杨乐 +3 位作者 廖云平 彭海游 文光菊 刘四川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05-108,113,共5页
为了分析地下隧道地质环境影响因素,采用现场调查访问、室内统计分析的方法,对重庆市28条典型隧道工程地质环境进行了专项调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地下隧道地质环境受水文地质条件、岩性、工程防水措施、施工方法、地质构造、隧道埋深... 为了分析地下隧道地质环境影响因素,采用现场调查访问、室内统计分析的方法,对重庆市28条典型隧道工程地质环境进行了专项调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地下隧道地质环境受水文地质条件、岩性、工程防水措施、施工方法、地质构造、隧道埋深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水文地质条件是控制因素,其它因素是主要影响因素。同时,提出了地下工程地质环境保护建议,为重庆市政府规范地下工程地质环境保护技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工程 隧道 地质环境保护 影响因素 重庆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南山区采煤塌陷地生态服务价值分析——以重庆市松藻矿区为例 被引量:5
3
作者 唐紫晗 李妍均 +1 位作者 陈朝 鲁嘉濠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72-178,2,共7页
为研究煤炭地下开采对土地生态服务功能价值的影响,基于千年生态系统评估(Millennium Ecosystem Assessment,MA)理论框架,采用机会成本法、影子工程法等方法,以典型西南山区采煤塌陷区——重庆松藻矿区1999年、2004年、2008年土地利用... 为研究煤炭地下开采对土地生态服务功能价值的影响,基于千年生态系统评估(Millennium Ecosystem Assessment,MA)理论框架,采用机会成本法、影子工程法等方法,以典型西南山区采煤塌陷区——重庆松藻矿区1999年、2004年、2008年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对西南山区采煤塌陷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进行了分析,评估的生态系统服务类型包括食物生产、气候调节、空气净化、水源涵养、控制侵蚀、废弃物处理、营养物质循环。结果表明:耕地的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量最高,塌陷地的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量较小,仅为耕地的47%;1999—2008年松藻矿区采煤塌陷地生态系统服务损失价值量不断增大,平均损失价值量占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量的10%;矿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降低的主要原因是采煤活动对土地资源的直接破坏,其次是采煤导致的土地利用类型之间的转换。土地复垦和生态恢复是解决矿区土地退化问题,实现矿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千年生态系统评估 西南山区采煤塌陷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区土地复垦的影响评价及复垦思路修正——以重庆石灰岩矿山为例 被引量:1
4
作者 田小松 郑杰炳 +1 位作者 周春蓉 谭显龙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35-240,共6页
通过构建生产力评价体系和生态服务价值评价体系,以实例分析土地复垦对矿区农业生产力和生态服务价值的影响,以此完善土地复垦思路。结果表明:土地复垦规划改变了矿区土地利用结构,耕地面积由16.42hm2增加至103.18hm2,林地面积由105.78... 通过构建生产力评价体系和生态服务价值评价体系,以实例分析土地复垦对矿区农业生产力和生态服务价值的影响,以此完善土地复垦思路。结果表明:土地复垦规划改变了矿区土地利用结构,耕地面积由16.42hm2增加至103.18hm2,林地面积由105.78hm2减少至9.16hm2;农业生产能力呈正向变化,农业生产力指数由28.33增加至92.13;生态服务价值呈负向变化,生态服务价值由597.67万元/a减少至157.90万元/a,其中单项功能的生态服务价值减少以生物多样性最明显,ΔSEV为-329.08万元/a。土地复垦规划对矿区农业生产能力和生态环境有相反的影响,土地复垦方向存在多样性,并采用土地复垦的影响评价结果完善了土地复垦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复垦 影响评价 复垦思路 生态服务价值 农业生产力 重庆石灰岩矿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山公园规划探析——以重庆江合煤矿矿山公园为例 被引量:4
5
作者 涂昌鹏 徐升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8期4674-4675,共2页
研究了矿山公园发展的背景,以重庆江合煤矿矿山公园为例,介绍了矿山公园的基本情况。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文化引导、科普优先,恢复生态、保护环境,三大主题、多向发展的规划原则,并以"矿"、"水"、"路"作为... 研究了矿山公园发展的背景,以重庆江合煤矿矿山公园为例,介绍了矿山公园的基本情况。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文化引导、科普优先,恢复生态、保护环境,三大主题、多向发展的规划原则,并以"矿"、"水"、"路"作为公园规划的主题。分别从公园入口换乘区、窄轨火车体验区、公园管理服务区、海底沟水体验区、生态恢复体验区、矿山遗迹体验区、生态缓冲控制区这七大功能区,详细论述了矿山公园规划布局的具体内容,以期为今后其他矿山公园的规划和改进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山公园 江合煤矿 规划布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市地下工程水环境问题调查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杜严飞 廖云平 +2 位作者 谭亮 杨乐 陈本桥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01期50-51,共2页
针对目前重庆市日益增多的地下工程水环境问题,通过对重庆市28条典型隧道工程水文地质环境调查,分析了重庆市地下工程水环境问题特征及分布规律,提出了水环境问题的防治建议,从而为重庆市政府规范地下工程水环境保护技术提供参考。
关键词 地下工程 水环境问题 调查 重庆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的高山峡谷煤矿区土地损害程度评价——以重庆市松藻矿区为例 被引量:2
7
作者 周川 李萍 +1 位作者 王颖 李妍均 《中国水土保持》 2017年第5期11-13,22,共4页
将煤矿区土地损害程度评价与GIS技术相结合,着重分析了GIS支持下的矿区损害土地指标因子,建立了基于GIS技术的高山峡谷煤矿区土地损害程度评价模型和体系。结合重庆松藻矿区土地损害实例,实现了对矿区土地损害程度的科学、客观、可视化... 将煤矿区土地损害程度评价与GIS技术相结合,着重分析了GIS支持下的矿区损害土地指标因子,建立了基于GIS技术的高山峡谷煤矿区土地损害程度评价模型和体系。结合重庆松藻矿区土地损害实例,实现了对矿区土地损害程度的科学、客观、可视化评价。评价结果表明:松藻矿区采煤塌陷导致的损害区面积为6 230.14 hm^2,其中中度破坏面积最大,为3 216.28 hm^2,占51.62%;其后依次为轻度破坏2 086.02 hm^2、重度破坏909.98 hm^2、严重破坏17.86 hm^2,分别占损害区面积的33.48%、14.61%和0.2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山峡谷 矿区土地损害 评价 GIS 松藻矿区 重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市早三叠世嘉陵江组海相钾盐成矿地质条件研究
8
作者 向宇 向晓军 +2 位作者 朱正杰 双燕 毛玲玲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1期835-836,共2页
长期以来,由于石油、天然气、富钾卤水矿、石膏、杂卤石和盐矿等资源的勘探开发,对重庆地区三叠系成盐条件方面进行了大量工作,取得了较深入的认识,从蒸发岩的生成模式和成盐机理(蔡克勤等,1986;林耀庭,1994;1995;2003;2009;黄建国,1998... 长期以来,由于石油、天然气、富钾卤水矿、石膏、杂卤石和盐矿等资源的勘探开发,对重庆地区三叠系成盐条件方面进行了大量工作,取得了较深入的认识,从蒸发岩的生成模式和成盐机理(蔡克勤等,1986;林耀庭,1994;1995;2003;2009;黄建国,1998;陈莉琼等,2010;李凌等,2012;)、古地理古环境(林耀庭等,2005;郭旭升,2010;李伟,2011;徐国盛等,2012a;2012b)、盐盆地的分布(黄东等,2013)、岩系剖面地球化学特征(胡作维等,200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嘉陵江组 四川盆地东部 多钙钾石膏 钾盐 钾石盐 海相 沉积相 古隆起 蒸发岩 矿石 杂卤石 钾矿物 早三叠世 三叠纪 康滇古陆 坳陷带 钾镁盐矿 重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灰色聚类模型的重庆市典型矿区损毁程度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周川 李妍均 +3 位作者 朱祥柯 唐紫晗 鲁嘉濠 邹蜜 《中国水土保持》 2016年第8期49-51,59,共4页
煤矿采空对矿区土地损毁过程复杂,损毁程度影响因素多样。考虑各煤矿面积和规模的差异性,选取受损耕地比值(Q_1)、地表变形比值(Q_2)、水源破坏比值(Q_3)、煤炭开采深厚比(Q_4)、煤层倾角(Q_5)5个聚类指标,在有机结合灰色系统理论与煤... 煤矿采空对矿区土地损毁过程复杂,损毁程度影响因素多样。考虑各煤矿面积和规模的差异性,选取受损耕地比值(Q_1)、地表变形比值(Q_2)、水源破坏比值(Q_3)、煤炭开采深厚比(Q_4)、煤层倾角(Q_5)5个聚类指标,在有机结合灰色系统理论与煤炭科学的基础上,考虑重庆市采煤特点对聚类模型进行优化,给出评价中模型的计算方法,并以重庆市8个典型煤矿为例对其受损程度进行评价。结果表明,2个煤矿属于轻度损毁(Ⅱ),6个煤矿属于极严重损毁(Ⅴ)。同时,根据粗糙集评价方法分析各煤矿的恢复难易程度,得出在评价结果Ⅴ级中石壕煤矿最难恢复,其次为南井、北井和松藻煤矿、曹家沟煤矿、福田煤矿;在评价结果Ⅱ级中韦家沟煤矿恢复治理难于田家煤矿。实践证明,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此方法用于矿区损毁程度评价和恢复难易程度评价是可行、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色聚类分析 矿区损毁级别 评价模型 重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江合煤矿国家矿山公园矿业遗迹特征及建园意义探析
10
作者 李德万 杨乐 +2 位作者 华建民 马传亮 廖云平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19期10207-10208,10330,共3页
针对重庆市江合煤矿的资源枯竭及环境问题,实现矿业城市的经济模式转型和恢复原生态环境显得非常重要。在综合分析重庆江合煤矿国家矿山公园遗迹特征的基础上,结合国家级矿山公园的评选要求,全面深入地探讨了重庆江合煤矿国家矿山公园... 针对重庆市江合煤矿的资源枯竭及环境问题,实现矿业城市的经济模式转型和恢复原生态环境显得非常重要。在综合分析重庆江合煤矿国家矿山公园遗迹特征的基础上,结合国家级矿山公园的评选要求,全面深入地探讨了重庆江合煤矿国家矿山公园的建设意义,可为以后同类型矿山公园的建设提供宝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合煤矿 国家矿山公园 遗迹特征 生态旅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市隧道工程地质环境负效应评价体系 被引量:3
11
作者 任秀文 彭海游 +3 位作者 杨乐 尚红光 胡小军 冯樊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09-113,共5页
以重庆市隧道工程建设过程中日益凸显的地质环境问题为研究对象,运用层次分析法和专家打分法,通过遴选指标、确定权重构建了综合评价模型,并对重庆市绕城高速玉峰山隧道进行了地质环境负效应评价。根据综合评价分级标准,将玉峰山隧道地... 以重庆市隧道工程建设过程中日益凸显的地质环境问题为研究对象,运用层次分析法和专家打分法,通过遴选指标、确定权重构建了综合评价模型,并对重庆市绕城高速玉峰山隧道进行了地质环境负效应评价。根据综合评价分级标准,将玉峰山隧道地质环境负效应分为4个等级,分别为严重区、较严重区、中等区、较轻区。通过调查验证,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一致性较好。研究为该评价方法的推广应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地质环境负效应 评价体系 调查验证 玉峰山隧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秀山小茶园地区南华纪大塘坡组沉积环境与锰矿产出规律 被引量:4
12
作者 刘振 马志鑫 +1 位作者 刘伟 凌云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I0001-I0002,515-524,共12页
在系统分析重庆秀山小茶园锰矿区大批钻孔数据资料的基础上,基于野外地质调查和室内沉积学、地球化学等分析得出,盆地中心相的沉积物厚度大,TOC、U、Mo、V、δ^(34)S_(py)的含量高,草莓状黄铁矿丰富,指示了缺氧的水体条件,且锰矿的品位... 在系统分析重庆秀山小茶园锰矿区大批钻孔数据资料的基础上,基于野外地质调查和室内沉积学、地球化学等分析得出,盆地中心相的沉积物厚度大,TOC、U、Mo、V、δ^(34)S_(py)的含量高,草莓状黄铁矿丰富,指示了缺氧的水体条件,且锰矿的品位和厚度大。向盆地边缘相、斜坡相,沉积物厚度减小,TOC、U、Mo、V、δ^(34)S_(py)含量降低,指示水体缺氧程度减弱,同时锰矿的品位和厚度减小。锰矿体厚度的变化与含锰岩系厚度的变化规律一致,二者呈正相关关系。小茶园矿区矿体展布方向与小茶园次级地堑盆地长轴方向基本一致,为NE60°左右。因此,小茶园矿区锰矿床矿体产出受到次级地堑盆地和沉积相带的控制,缺氧的盆地中心相成矿最佳,其次为盆地边缘相,斜坡相成矿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塘坡组 锰矿 沉积环境 成矿规律 南华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矿临时建设用地凹凸地貌重塑技术研究——以重庆市木朗煤矿为例 被引量:1
13
作者 杜建平 邵景安 +2 位作者 周春蓉 孙静 蒋佳佳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40-148,共9页
地貌重构是煤矿开采区土地复垦和生态恢复过程中的重要环节,直接决定煤矿临时建设用地复垦后的微地貌框架,决定复垦方向在利用上的稳定性.综合集成土地复垦、边坡治理、水土流失防治等方面的措施,考虑压占损毁、堆积损毁地貌形成原因、... 地貌重构是煤矿开采区土地复垦和生态恢复过程中的重要环节,直接决定煤矿临时建设用地复垦后的微地貌框架,决定复垦方向在利用上的稳定性.综合集成土地复垦、边坡治理、水土流失防治等方面的措施,考虑压占损毁、堆积损毁地貌形成原因、可能产生的危害(隐患点),尤其现有地貌和利用方式距离原有地貌和利用方式的偏差大小,细化了煤矿临时建设用地凹凸地貌重塑技术体系:建筑物与构筑物拆除技术、土地平整与表土剥覆技术、沟道再造与道路工程技术和坡面防护技术,并选择重庆市綦江区木朗煤矿进行典型案例的实证研究.总体看,这些技术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决定煤矿区临时建设用地地表起伏的大小,控制平地、山丘、洼地的配置形式,影响煤矿区临时建设用地地貌的大致架构.但是,因缺乏对地貌形成中的自然因素及周围景观环境的考虑,塑造的地貌往往与周围原有地貌之间存在较大差异,未来应运用微地形理论在微观尺度上对煤矿临时建设用地进行坡度设计、沟谷布局,参考仿自然地貌理论,协调重塑地貌与周围地貌之间的关系,构建多种理论结合指导的受损土地地貌重塑技术体系,从根本上为煤矿临时建设用地凹凸地貌重塑提供技术支撑和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临时建设用地 凸凹地貌 重塑技术 重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市砂石矿产品价格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成俊 龙士清 +3 位作者 陈子微 黄培培 刘成均 陈凤英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19年第A02期91-93,96,共4页
近年来砂石供需矛盾突出、价格持续上涨,已成为影响国计民生的热点问题。本文通过对重庆市矿山的砂石出厂价进行定性和定量影响因素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定性指标上,生产成本、产品质量、地理交通、供需关系、经济和政策等因素影响砂... 近年来砂石供需矛盾突出、价格持续上涨,已成为影响国计民生的热点问题。本文通过对重庆市矿山的砂石出厂价进行定性和定量影响因素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定性指标上,生产成本、产品质量、地理交通、供需关系、经济和政策等因素影响砂石的价格,在定量指标上,砂石价格与采掘价格指数、混凝土消耗量呈正相关,与矿山自产量和区县内销售量呈负相关,通过多元线性回归的模拟值和实际值吻合度较好,可为砂石价格监测预警和矿业经济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石价格 定性和定量影响因素 多元线性回归 重庆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市采煤沉陷区土地沉陷预测分析 被引量:8
15
作者 田茂强 谢艾伶 +2 位作者 黎朋红 杨赟 陈璐 《贵州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225-227,230,共4页
为治理煤矿开采所造成的土地沉陷问题,最大限度地减轻对矿区自然生态环境和基础设施的影响,促进矿区经济可持续发展。以重庆市万盛区的土地整治项目为例,使用三区划分法对项目区进行分类,对采煤沉陷区土地沉陷进行预测分析。结果表明,... 为治理煤矿开采所造成的土地沉陷问题,最大限度地减轻对矿区自然生态环境和基础设施的影响,促进矿区经济可持续发展。以重庆市万盛区的土地整治项目为例,使用三区划分法对项目区进行分类,对采煤沉陷区土地沉陷进行预测分析。结果表明,项目区可分为稳定区、非稳定区、未来影响区及结合项目实际情况定义的项目补充区。针对这4种区域,提出了各自对应的土地整治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煤沉陷 土地整治 沉陷预测 万盛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贫困山区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及其空间分异——以重庆市酉阳县为例 被引量:12
16
作者 陈兰 信桂新 袁晓燕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99-105,共7页
针对贫困山区构建了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加权累加法和ArcGIS叠加功能,分析了重庆市酉阳县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及其空间分异情况.结果表明,在影响居民点整理潜力的因素中,居民点利用因素、社会因素大于... 针对贫困山区构建了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加权累加法和ArcGIS叠加功能,分析了重庆市酉阳县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及其空间分异情况.结果表明,在影响居民点整理潜力的因素中,居民点利用因素、社会因素大于经济因素和自然因素,且整理潜力呈现中部高、东西两侧低的总体分异特征;结合空间连续性,以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综合评价分值为主要依据,将全县划分为4个潜力类型区,并提出了各区适宜的整理模式.研究对于贫困山区的农村居民点整理及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和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居民点整理 潜力 空间分异 贫困山区 酉阳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磨心坡龙潭组沉积环境与聚煤规律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钟明洋 杨本钦 +2 位作者 陈仕欢 冯樊 朱长生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1年第6期679-683,共5页
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及钻探取芯的方法,详细地观察磨心坡勘查区上二叠统龙潭组的岩性、生物化石及沉积构造特征,并应用沉积环境分析与聚煤规律的理论,研究该区的沉积环境和聚煤规律.本区龙潭组成煤沼泽直接发育在潮坪上,煤层厚度不大,但层... 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及钻探取芯的方法,详细地观察磨心坡勘查区上二叠统龙潭组的岩性、生物化石及沉积构造特征,并应用沉积环境分析与聚煤规律的理论,研究该区的沉积环境和聚煤规律.本区龙潭组成煤沼泽直接发育在潮坪上,煤层厚度不大,但层位稳定,且分布广,易于对比,可采煤层多为高灰、中高-高硫煤.研究表明,该区共经历了10次海侵和11次海退沉积,泻湖-潮坪-台地环境交替出现,主要系海陆交互相含煤构造,属局限海碳酸盐岩台地泥炭坪聚煤环境.研究成果可为磨心坡煤矿开展接替资源勘查提供理论依据和找矿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磨心坡勘查区 上二叠统 龙潭组 沉积环境 聚煤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市铜锣山地区岩溶塌陷分布规律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5
18
作者 谢晓彤 李少荣 +3 位作者 廖云平 杨乐 彭海游 阳畅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51-755,共5页
重庆市主城辖区内铜锣山地区可溶岩主要分布在铜锣峡背斜和南温泉背斜中心地带, 以三叠系下统嘉陵江组、中统雷口坡组碳酸盐岩为主, 岩溶发育的主要特征为顺层性、垂直分带性和不均匀性, 上覆土层为透水- 阻水型二元结构盖层.研究区内... 重庆市主城辖区内铜锣山地区可溶岩主要分布在铜锣峡背斜和南温泉背斜中心地带, 以三叠系下统嘉陵江组、中统雷口坡组碳酸盐岩为主, 岩溶发育的主要特征为顺层性、垂直分带性和不均匀性, 上覆土层为透水- 阻水型二元结构盖层.研究区内地面塌陷主要为自然状态下岩溶坍塌及人类工程建设活动引发的塌陷两种, 自然条件下塌陷为个别产生, 人为因素导致的塌陷则成群出现, 塌陷群的分布特征主要受可溶岩的分布、岩溶发育程度和塌陷诱发因素的控制.研究区岩溶塌陷分布主要集中于: ( 1) 槽谷中地势低洼地带; ( 2) 出露岩层为可溶碳酸盐岩且岩溶发育的地区; ( 3) 土层覆盖层厚度3-10 m 的地区; ( 4) 地下水位急剧下降地区.地面塌陷成因为/ 潜蚀软化- 渗透破坏- 负压吸蚀0 致塌.此外, 隧道开挖切穿含水层导致地下水位迅速下降是诱发地面塌陷的关键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庆市铜锣山 二元土层结构 岩溶塌陷 成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和遥感技术的矿业集中区生态环境变化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谢洪斌 杨雪 +2 位作者 谭德军 罗真富 曾琳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88-394,共7页
为了掌握矿业开发对生态环境变化的影响,以2004年和2010年两期多源数据为基础,选择"压力-状态-响应"模型构建了矿集区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利用GIS和遥感技术展开了环境因子提取;通过德尔菲法计算的因子权重进行多因子叠加分... 为了掌握矿业开发对生态环境变化的影响,以2004年和2010年两期多源数据为基础,选择"压力-状态-响应"模型构建了矿集区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利用GIS和遥感技术展开了环境因子提取;通过德尔菲法计算的因子权重进行多因子叠加分析,对万盛矿集区生态环境状况进行评价.两期监测数据对比表明,研究区的土地资源、水资源、地质环境受到了破坏,且污染范围也有所扩大,其空间分布情况与矿业活动范围高度相关;区内生态环境指数偏低,在监测时段内大部分区域环境变化程度不明显,但整体有进一步恶化趋势;地灾发生区、采空区和环境恢复治理区环境变化情况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业集中区 多源数据 生态环境 “压力-状态-响应”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鱼田堡煤矿采动条件下顶板岩溶地下水运移规律探讨 被引量:9
20
作者 陈正华 曾亮 刘宇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67-74,共8页
重庆市位于我国西南地区,五大国有煤矿多位于岩溶发育的丘陵山区,地质条件复杂,为深入探讨重庆丘陵山区采煤条件下地下水的运移规律,在鱼田堡煤矿煤层顶板长兴段灰岩地表投放示踪剂,井下不同巷道水平以及不同采区布置多个接收点实施连... 重庆市位于我国西南地区,五大国有煤矿多位于岩溶发育的丘陵山区,地质条件复杂,为深入探讨重庆丘陵山区采煤条件下地下水的运移规律,在鱼田堡煤矿煤层顶板长兴段灰岩地表投放示踪剂,井下不同巷道水平以及不同采区布置多个接收点实施连通试验。实验结果表明:接收点水样在雨后呈现出Cl^-含量升高、Cl^-含量降低和Cl^-含量不变3种变化趋势,综合连通试验结果及水化学分析得出顶板长兴段灰岩地下水在侵蚀基准面以下向开采工作面排泄,而开采结束覆岩相对稳定的采区基本无长兴段灰岩地下水排泄。研究不同采区的接收点示踪剂变化特征对深入了解地下水的运移规律,以及类似条件矿区布置防治水工作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 煤矿 连通试验 采动裂隙 离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