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江苏省外国文学学会第六届理事会第四次全体会议纪要
1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90-90,共1页
江苏省外国文学学会第六届理事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于2012年11月9日晚在河海大学闻天馆举行。会议由江苏省外国文学会会长王守仁教授和常务副会长张杰教授主持。
关键词 第六届理事会 外国文学 江苏省 学会 纪要 河海大学 副会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外国文学教学的历史、理论与方法--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刘意青教授访谈 被引量:11
2
作者 刘意青 邹赞 聂凤芝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7,共5页
邹赞、聂凤芝(以下简称"邹、聂"):刘老师您好,非常感谢您慨允本次学术访谈,您多年来一直在北大外国语学院从事外国文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我们知道,在中外文化交流的悠长历史中,文学占据了重要的位置,比如肇始于东汉后期的佛经翻... 邹赞、聂凤芝(以下简称"邹、聂"):刘老师您好,非常感谢您慨允本次学术访谈,您多年来一直在北大外国语学院从事外国文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我们知道,在中外文化交流的悠长历史中,文学占据了重要的位置,比如肇始于东汉后期的佛经翻译。佛经故事不但有助于我们了解印度的神话与民间传说,而且还催生了一些新的文学样式如唐代的俗讲。佛经翻译应该可以算作早期传入的外国文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国文学教学 博士生导师 北京大学 历史 教授 中外文化交流 佛经翻译 教学与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本位、外位与外国文学研究——关于当代外国文学学科建设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4
3
作者 吴晓都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4-17,共4页
外国文学研究是中国当代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构成。从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以来,我国的外国文学已经走过了百余年漫长而曲折的历程,新中国的外国文学研究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指导下焕然一新,成就斐然。改革开放后,新时期开启... 外国文学研究是中国当代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构成。从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以来,我国的外国文学已经走过了百余年漫长而曲折的历程,新中国的外国文学研究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指导下焕然一新,成就斐然。改革开放后,新时期开启了外国文学研究和学科建设更广阔的学术发展空间,学术资源愈加丰厚,文化视野更为宽广,研究方法也更加多样,近四十年来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新世纪伊始,外国文学研究界对本学的创新发展与建构充满期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国文学研究 当代社会主义 文化主体 文学学科 世界文学 文化自信 中国现代文化 国别文学 成就斐然 俄国形式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国文学史教材的又一块里程碑--郑克鲁《外国文学史》评析 被引量:3
4
作者 蒋承勇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88-92,共5页
郑克鲁主编的《外国文学史》,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继杨周翰的《欧洲文学史》、朱维之的《外国文学史》之后我国外国文学史教材编写的又一块里程碑。其主要特色有:在外国文学史发展的他律性问题的研究与阐释上,突出政治—经济—文化之综合... 郑克鲁主编的《外国文学史》,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继杨周翰的《欧洲文学史》、朱维之的《外国文学史》之后我国外国文学史教材编写的又一块里程碑。其主要特色有:在外国文学史发展的他律性问题的研究与阐释上,突出政治—经济—文化之综合而又多角度的视角,尤其重视文化因素的分析。对不同风格和艺术个性的作家作品用不同的方法予以剖析,形成多角度变换的评价格局。注重作品的审美分析,加强文学史编写的理论深度。重视结构框架和编排体例的创新。该文学史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教材体系建设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国文学史 教材 郑克鲁 里程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化与文学研究的民族意识——陈众议教授访谈录 被引量:4
5
作者 陈众议 潘佳宁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03-207,共5页
二0一三年十一月七日,陈众议先生来沈阳参加《当代作家评论》杂志创刊三十周年纪念活动,其间莅临沈阳师范大学,为外国语学院师生做了一场学术报告。报告结束后,潘佳宁对陈众议做了一次专访。以下对话是这次专访的文字整理,经陈众... 二0一三年十一月七日,陈众议先生来沈阳参加《当代作家评论》杂志创刊三十周年纪念活动,其间莅临沈阳师范大学,为外国语学院师生做了一场学术报告。报告结束后,潘佳宁对陈众议做了一次专访。以下对话是这次专访的文字整理,经陈众议先生改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意识 文学研究 访谈录 全球化 《当代作家评论》 沈阳师范大学 教授 外国语学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回顾与前瞻:中国比较文学新视野——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乐黛云先生访谈 被引量:2
6
作者 乐黛云 邹赞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3-7,共5页
邹赞(以下简称邹):乐先生您好,《社会科学家》杂志近年来开设了“名家访谈”栏目,在学术界产生了很好的反响。编辑部委托我对您进行一次学术访谈,同时借此机会向您请教一些比较文学方面的学理问题。您曾经担任国际比较文学学会副... 邹赞(以下简称邹):乐先生您好,《社会科学家》杂志近年来开设了“名家访谈”栏目,在学术界产生了很好的反响。编辑部委托我对您进行一次学术访谈,同时借此机会向您请教一些比较文学方面的学理问题。您曾经担任国际比较文学学会副主席,长期担任中国比较文学学会会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比较文学 博士生导师 回顾与前瞻 北京大学 乐黛云 《社会科学家》 学术界 编辑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学“全球化”背景下的学术史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陈众议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3-57,共15页
主持人的话 二〇一一年十月,陈众议、王晓明在一周内先后来杭州师范大学为“批评家讲坛”讲演。近身聆听,感慨良多。
关键词 学术史研究 全球化 文学 师范大学 主持人 批评家 王晓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俄罗斯文学的奇特起源:18世纪中叶对欧洲流行文学之模仿 被引量:2
8
作者 林精华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24-136,F0003,共14页
现代俄罗斯文学之产生并非一蹴而就的,普希金只是完成了从古罗斯向现代俄罗斯转型的关键性人物。事实上,伴随着彼得一世改革,帝俄当局鼓励大规模译介欧洲流行作品,使得法国古典主义文学艺术长驱直入,以图培养俄国人欧洲贵族的风范。但是... 现代俄罗斯文学之产生并非一蹴而就的,普希金只是完成了从古罗斯向现代俄罗斯转型的关键性人物。事实上,伴随着彼得一世改革,帝俄当局鼓励大规模译介欧洲流行作品,使得法国古典主义文学艺术长驱直入,以图培养俄国人欧洲贵族的风范。但是,报刊审查制度却未能阻挡流浪汉小说之类的历险记作品也随之进入俄国,并且这种看似低俗实则倡导人性解放之作,更受城市化进程中的市民读者阶层青睐。更重要的是,这种情形吻合加速学习欧洲的时代潮流,意外地启示了当时的译者也去模仿这些译作而创作俄罗斯文学,俄国第一批文学家费多尔·艾明、楚尔科夫和科马洛夫等,就创作了大量用欧洲历险记的结构去书写俄罗斯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小说。这种小说为1812年抵抗拿破仑的卫国战争胜利之后俄罗斯旅行记及其诗学的孕育提供了扎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洲流行小说 俄罗斯译者 模仿 历险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比较文学视野里的德语文学--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博士生导师杨武能教授访谈
9
作者 杨武能 贺骥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3-7,共5页
创新是我的学术追求,在文学研究领域,我一贯努力求新,努力言人所未言、道人所未道。德语文学是我真正的专业。我从事这门专业的幸运在于,曾先后师从叶逢植、张威廉和冯至等学术大师。尽管如此,我却不对自己的老师亦步亦趋,而是力图有所... 创新是我的学术追求,在文学研究领域,我一贯努力求新,努力言人所未言、道人所未道。德语文学是我真正的专业。我从事这门专业的幸运在于,曾先后师从叶逢植、张威廉和冯至等学术大师。尽管如此,我却不对自己的老师亦步亦趋,而是力图有所创造、有所突破、有所前进。作为比较文学学者,我力求开研究中德文学相互关系的先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语文学 比较文学 博士生导师 新闻学院 四川大学 学术追求 文学研究 学术大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人精神(Negritude):非洲文学的伦理 被引量:6
10
作者 聂珍钊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51-58,共8页
Negritude(黑人精神)从nègre改造而来,是非洲黑人作家用来表达非洲黑人种族优秀品质的术语。非洲黑人作家借助这个术语描写和颂扬黑人优秀品质,从伦理上为黑人找回自信与自尊。黑人精神是黑人诗歌突出的色彩,黑人诗歌是黑人精神传... Negritude(黑人精神)从nègre改造而来,是非洲黑人作家用来表达非洲黑人种族优秀品质的术语。非洲黑人作家借助这个术语描写和颂扬黑人优秀品质,从伦理上为黑人找回自信与自尊。黑人精神是黑人诗歌突出的色彩,黑人诗歌是黑人精神传播的媒介。在非洲黑人诗歌创作中,黑人精神已经变成了非洲诗人创作诗歌的伦理价值的内核,变成了非洲诗人如何认识和评价非洲黑人、确认非洲黑人身份、认识非洲黑人价值以及黑人如何反抗种族歧视和争取平等地位的原则和观念。黑人精神作为非洲文学的伦理,已经成为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在引领非洲黑人从事文学创作、加强非洲黑人民族自信、反对种族歧视和争取民族平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黑人精神已经超越了文学领域,渗透社会的各个领域,变成了非洲黑人新的伦理传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人精神 非洲文学 文学伦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治化语境中的经典阐释——与文学批评同构的莎学研究
11
作者 李伟民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32-36,共5页
本文对20世纪50-60年代处于政治化语境与文学批评大环境下的莎士比亚研究给予了梳理。这一时间段的中国莎学研究特色与当时的政治环境、政治形势有难以拆解的联系,同时也与文学批评的大环境相关。在政治化语境中,莎学研究突出阶级意识,... 本文对20世纪50-60年代处于政治化语境与文学批评大环境下的莎士比亚研究给予了梳理。这一时间段的中国莎学研究特色与当时的政治环境、政治形势有难以拆解的联系,同时也与文学批评的大环境相关。在政治化语境中,莎学研究突出阶级意识,对莎氏和莎作研究多从阶级分析、阶级斗争角度切入。对莎作的阐释受制于意识形态领域阶级斗争思维影响明显,尽管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的指导下,莎学研究取得了很大成就,但文本分析的政治化诉求也是显而易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莎士比亚研究 阶级 阶级斗争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守的经典 经典的保守——再评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 被引量:11
12
作者 陈众议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9,共6页
世界文学之流浩荡,但真正称得上经典的却微乎其微。多数作品顺应时流,并随时流而去;只有极少数得以沉淀并传承下来。后者往往具有金子般的品质。《百年孤独》无疑是二十世纪留给后世的一尊金鼎,它的保守保证了它的沉积与留传。
关键词 《百年孤独》 马尔克斯 保守 加西亚 世界文学 二十世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来自巴尔加斯·略萨的启示 被引量:5
13
作者 陈众议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30-137,共8页
巴尔加斯·略萨获诺贝尔文学奖,可谓实至名归,并且多少改变了人们对瑞典学院的看法,或者说为后者挽回了一点面子亦未可知。盖因近十几年来,代表瑞典学院的那十几位文学奖评委的选择屡遭诟病,其专“爆冷门”的做法甚至被斥为“... 巴尔加斯·略萨获诺贝尔文学奖,可谓实至名归,并且多少改变了人们对瑞典学院的看法,或者说为后者挽回了一点面子亦未可知。盖因近十几年来,代表瑞典学院的那十几位文学奖评委的选择屡遭诟病,其专“爆冷门”的做法甚至被斥为“匪夷所思”或“莫名其妙”。然而,有一点我们必须明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略萨 诺贝尔文学奖 学院 瑞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评贾平凹的《带灯》及其他 被引量:5
14
作者 陈众议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2-31,共10页
一、写给未来的小说《带灯》,是一部写给未来的小说。首先,它展现的是一卷令人心酸且行将消失的图景:一个管辖着数十村寨的大镇在一天天失去传统,人们像断线的风筝随风飘荡。问题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我们的“... 一、写给未来的小说《带灯》,是一部写给未来的小说。首先,它展现的是一卷令人心酸且行将消失的图景:一个管辖着数十村寨的大镇在一天天失去传统,人们像断线的风筝随风飘荡。问题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我们的“在场”使我们对这一现实视而不见。“高速公路没有修进秦岭,秦岭混沌着,云遮雾罩。高速公路修进秦岭,华阳坪那个小金窑就迅速地长,长成大矿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贾平凹 高速公路 秦岭 小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典不拒绝民谣与摇滚——从鲍勃·迪伦获诺奖说起 被引量:5
15
作者 王化学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6年第5期84-89,共6页
2016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授予美国摇滚歌手和民谣诗人鲍勃·迪伦,令人倍感惊讶,尽管获奖者曾屡被推荐与提名。惊讶的潜在原因主要是迪伦的流行音乐艺术家身份,这与长期以来人们把诺奖与所谓主流严肃文学等同的意识密切相关。其实,以... 2016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授予美国摇滚歌手和民谣诗人鲍勃·迪伦,令人倍感惊讶,尽管获奖者曾屡被推荐与提名。惊讶的潜在原因主要是迪伦的流行音乐艺术家身份,这与长期以来人们把诺奖与所谓主流严肃文学等同的意识密切相关。其实,以鲍勃·迪伦对当代文化的贡献、高度的成就和影响力而言,他获奖名至实归。就这一现象,本文从诗歌起源及原初特征、文学观念的历史变迁、文学与艺术的密切关系、大众文化的生命力等因素,说明迪伦获奖的积极意义,包括引发理论界关于文学或文学属性、功能及传播方式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勃.迪伦 流行文化 诺贝尔文学奖 摇滚歌手 民谣诗人 诗歌 音乐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外结合”的有机整体观--南开大学博士生导师王立新教授访谈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立新 欧光安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3-8,共6页
文章是对南开大学文学院王立新教授的访谈,涉及希伯来文学研究、外国文学研究方法、外国文学史的编写及青年教师成长方面的话题。王立新教授认为,希伯来文学研究与通常所说的圣经文学研究并不能简单地等同为一个研究领域,前者需要在希... 文章是对南开大学文学院王立新教授的访谈,涉及希伯来文学研究、外国文学研究方法、外国文学史的编写及青年教师成长方面的话题。王立新教授认为,希伯来文学研究与通常所说的圣经文学研究并不能简单地等同为一个研究领域,前者需要在希伯来自身的历史文化传统语境中展开,后者一般则被置于基督教历史文化的论域中进行。在外国文学研究的方法上,他认同"内外结合"的研究方法,反对将文学研究作为普泛式的文化研究,坚持文学既拥有自身的疆界,又是在一定的时代精神、历史文化土壤中产生,需要在跨学科视域中予以深入讨论的基本立场,主张以形式诗学与文化诗学有机结合的批评方法,在有效认识文学文本的艺术世界如何被建构的基础上合乎逻辑地揭示其丰富的文化意蕴。关于外国文学史,他主张要更重视世界文学发展过程中东西方文学的交流和相互影响,特别是20世纪以来的文学史书写,更要注意打破以往东西方文学二分的认识模式,并且要警惕将文学研究变为某种文化批评理论的注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希伯来文学 研究方法 文学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守护我们美好的传统”
17
作者 赵山奎 陈众议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8-66,共9页
一、“脚踏实地”与“无翼而飞” 赵山奎:这次访谈,对您来说可能是个“难违之约”或“难却之情”,对我来说,除了感到荣幸以外,更多是压力。我记得您在《加西亚·马尔克斯传》中引述传主的话说:“难道那些好奇的记者不能自己... 一、“脚踏实地”与“无翼而飞” 赵山奎:这次访谈,对您来说可能是个“难违之约”或“难却之情”,对我来说,除了感到荣幸以外,更多是压力。我记得您在《加西亚·马尔克斯传》中引述传主的话说:“难道那些好奇的记者不能自己安下心来阅读一下《百年孤独》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 美好 《百年孤独》 马尔克斯 加西亚 传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拥抱情节——当今西语小说概览
18
作者 陈众议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26-34,共9页
关键词 情节 概览 小说 内容与形式 二元对立 经典作家 经典作品 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批评家与作家的“恩怨”及其启示 被引量:5
19
作者 蒋承勇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50-154,138,160,共7页
萌芽时期的19世纪俄国现实主义文学,被反对派贬称为“自然派”,而正是这个“自然派”,后来成了俄国文坛上现实主义文学潮流的别称。期间,年轻的文学批评家别林斯基的评论、批评起到了独特而重要的作用,并留下了世界文学史上批评家与作... 萌芽时期的19世纪俄国现实主义文学,被反对派贬称为“自然派”,而正是这个“自然派”,后来成了俄国文坛上现实主义文学潮流的别称。期间,年轻的文学批评家别林斯基的评论、批评起到了独特而重要的作用,并留下了世界文学史上批评家与作家互动促进的一段佳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批评家 作家 现实主义文学 恩怨 世界文学史 19世纪 萌芽时期 文学潮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典重估”与“理论重构” 被引量:2
20
作者 蒋承勇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49-154,共6页
一、经典何以要"重估"?"经典重估"、"经典重读"、"回归经典",是近年来我国学界的强烈呼声,也是国际学界的呼声。文学经典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时代的变迁、文化的变更、审美趣味的变化而不断调整、流动的;所以,每个时代都... 一、经典何以要"重估"?"经典重估"、"经典重读"、"回归经典",是近年来我国学界的强烈呼声,也是国际学界的呼声。文学经典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时代的变迁、文化的变更、审美趣味的变化而不断调整、流动的;所以,每个时代都有重估经典的必要,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经典系统,这几乎是一个常识。对于专业工作者来说,必须在认识到这一点的基础上,探究引发经典流动和调整的深层原因,以期准确把脉经典与时代及社会之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史现象 自然主义文学 现实主义 现代文学 文学文本 理论创新 文学鉴赏 理论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