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抓点示范的农业技术推广方式探讨 被引量:3
1
作者 赵婧 李星 +1 位作者 冯朝成 周丽娟 《甘肃农业科技》 2022年第7期52-54,共3页
抓点示范是加快农业技术推广,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有形抓手。在总结多年农技推广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结合甘肃现代丝路寒旱农业的推进,以及特色产业三年倍增计划行动的实施,围绕产业布局、基地建设、技术研发、合作攻关、宣传培训和展示窗... 抓点示范是加快农业技术推广,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有形抓手。在总结多年农技推广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结合甘肃现代丝路寒旱农业的推进,以及特色产业三年倍增计划行动的实施,围绕产业布局、基地建设、技术研发、合作攻关、宣传培训和展示窗口六个方面,提出了做好农业技术推广抓点示范工作的思路和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技推广 抓点示范 思路 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1个中薯马铃薯品种在高原农牧区夏河县的引种表现 被引量:2
2
作者 张玉龙 周丽娟 马胜栋 《世界热带农业信息》 2021年第7期15-17,共3页
为了准确把握高寒阴湿区马铃薯生产技术要点以中薯系列马铃薯品种为材料进行生长适应性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生物学性状存在差异,中薯18号、中薯28号、中薯19号的产量均高于对照大西洋86.9%、82.5%、82.1%,其中,中薯18号与其他... 为了准确把握高寒阴湿区马铃薯生产技术要点以中薯系列马铃薯品种为材料进行生长适应性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生物学性状存在差异,中薯18号、中薯28号、中薯19号的产量均高于对照大西洋86.9%、82.5%、82.1%,其中,中薯18号与其他品种产量间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中薯28号、中薯26号的块茎商品性位于前列。中薯9号、中薯28、中薯24、中薯26综合抗性较为突出,建议在高海拔同类生态环境下继续开展试验示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适应性 高寒阴湿区 马铃薯品种 品种产量 生产技术要点 综合抗性 生物学性状 引种表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个陇薯系列马铃薯品种在甘肃省夏河县高寒阴湿区的对比试验
3
作者 张玉龙 赵国军 周丽娟 《世界热带农业信息》 2021年第8期7-9,共3页
为了筛选出适合甘肃省夏河县当地生产的优质、高产加工型马铃薯品种,引进几个陇薯系列马铃薯新品种进行了比较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这些品种产量在3.74万-4.05万kg/hm^(2),其中陇薯15号产量最高,比对照大西洋增产59.6%。陇薯15号、陇薯1... 为了筛选出适合甘肃省夏河县当地生产的优质、高产加工型马铃薯品种,引进几个陇薯系列马铃薯新品种进行了比较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这些品种产量在3.74万-4.05万kg/hm^(2),其中陇薯15号产量最高,比对照大西洋增产59.6%。陇薯15号、陇薯16号、陇薯10号、陇薯8号、陇薯22号、陇薯9号产量均高于对照大西洋,适应性、抗病性等田间性状表现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新品种 高寒阴湿区 品种产量 马铃薯品种 田间性状 加工型马铃薯 夏河县 对比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肥水平与播量对青稞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徐冬丽 周喜荣 +6 位作者 王国平 胡再青 张忠广 郭建炜 曹登义 赵国军 刘梅金 《甘肃农业科技》 2022年第9期60-63,共4页
为提升甘南青稞产业种源支撑基础,实现青稞新育品种的增产增收潜力,以青稞新品种甘青11号为试材,在甘南高寒阴湿区旱川地进行了不同施肥水平与播量对其生长及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施肥水平为尿素150 kg/hm^(2)、磷酸二铵225 kg/hm^... 为提升甘南青稞产业种源支撑基础,实现青稞新育品种的增产增收潜力,以青稞新品种甘青11号为试材,在甘南高寒阴湿区旱川地进行了不同施肥水平与播量对其生长及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施肥水平为尿素150 kg/hm^(2)、磷酸二铵225 kg/hm^(2),播量为192.0 kg/hm^(2)时,甘青11号青稞折合产量最高,为3720 kg/hm^(2);施肥水平为尿素150 kg/hm^(2)、磷酸二铵300 kg/hm^(2),播量分别为223.5、256.5 kg/hm^(2)时,甘青11号青稞折合产量较高,分别为3580、3510 kg/hm^(2)。由此可见,在施肥水平为尿素150 kg/hm^(2)、磷酸二铵225~300 kg/hm^(2),播量为192.0~256.5 kg/hm^(2)时,青稞产量高、综合农艺性状优良。综合考虑,该施肥水平和播量为青稞在甘南高寒阴湿区种植适宜的肥料配比和播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稞 施肥水平 播量 生长 产量 甘南高寒阴湿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海拔对藜麦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周丽娟 刘祎鸿 +3 位作者 李博文 李星 陈晶 张玉龙 《甘肃农业科技》 2022年第8期51-54,共4页
为研究不同海拔对藜麦生长及产量的影响,为藜麦产业发展提供依据,以陇藜1号和陇藜4号为指示品种,在海拔分别为2912、2730、2151、1980 m的临潭县城关镇、天祝县松山镇、通渭县马营镇和平川区种田乡进行了多点试验。结果表明,总体上随海... 为研究不同海拔对藜麦生长及产量的影响,为藜麦产业发展提供依据,以陇藜1号和陇藜4号为指示品种,在海拔分别为2912、2730、2151、1980 m的临潭县城关镇、天祝县松山镇、通渭县马营镇和平川区种田乡进行了多点试验。结果表明,总体上随海拔升高,藜麦灌浆期至成熟期延长,生育期也随之延长;随着播期的推迟,藜麦生育期呈缩短趋势,产量也降低。单株重、千粒重是直接影响藜麦产量的主要性状。产量变异系数陇藜1号<陇藜4号,说明陇藜1号综合性状表现良好,且产量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藜麦 海拔 品种 生长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