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二维超声联合超声造影预测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价值 被引量:1
1
作者 汤郎 胡滨 +2 位作者 刘启平 傅庆印 张远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57-262,共6页
目的:探讨二维超声联合超声造影(CEUS)特征在预测甲状腺乳头状癌(PTC)颈部淋巴结转移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2019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闵行医院确诊为PTC的222例患者,分为颈部淋巴结转移组(62例)和未转移组(160例)。采用... 目的:探讨二维超声联合超声造影(CEUS)特征在预测甲状腺乳头状癌(PTC)颈部淋巴结转移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2019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闵行医院确诊为PTC的222例患者,分为颈部淋巴结转移组(62例)和未转移组(160例)。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预测因素,建立淋巴结转移的预测模型。结果:纵横比≥1、微钙化、低增强及造影后边界不清晰是PTC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独立预测因素,其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25(95%CI 0.542~0.708)、0.664(95%CI 0.587~0.741)、0.714(95%CI 0.636~0.793)、0.613(95%CI 0.531~0.695)。基于独立预测因素构建的二维超声联合CEUS模型的AUC为0.875(95%CI 0.829~0.921),明显优于单一预测因素。结论:二维超声联合CEUS模型对预测PTC颈部淋巴结转移具有重要价值,可为临床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状癌 颈部淋巴结转移 超声造影 二维超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造影联合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C-TIRADS 4类甲状腺结节良恶性诊断中的价值
2
作者 汤郎 胡滨 +3 位作者 刘启平 张远 宋英杰 羊馨玥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76-582,共7页
目的:探究超声造影(CEUS)联合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的表观弥散系数(ADC)在中国甲状腺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C-TIRADS)4类甲状腺结节良恶性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C-TIRADS 4类甲状腺结节患者102例。对所有结节... 目的:探究超声造影(CEUS)联合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的表观弥散系数(ADC)在中国甲状腺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C-TIRADS)4类甲状腺结节良恶性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C-TIRADS 4类甲状腺结节患者102例。对所有结节术前均进行CEUS和DWI检查,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ADC的最佳临界值。比较CEUS、ADC值及两者联合的诊断效能,分析其曲线下面积(AUC)、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阳性和阴性预测值。结果:102个结节中62个良性,40个恶性。低增强、无环状增强、向心性增强、不均匀增强、边界不清和动脉期慢进在C-TIRADS 4b和4c类结节中的比例高于C-TIRADS 4a类(P<0.05)。平均ADC值<1.48×10^(-3)mm^(2)/s即判断为恶性结节的AUC为0.782(0.685~0.879)。CEUS联合ADC值诊断的AUC、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0.943、95.0%、93.5%、94.1%、90.5%和96.7%,均优于单独使用CEUS(AUC=0.812)和ADC值(AUC=0.782)。结论:CEUS联合DWI的ADC值有助于提高C-TIRADS 4类结节良恶性诊断的准确率,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造影 弥散加权成像 中国甲状腺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维超声联合实时组织弹性成像鉴别诊断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价值 被引量:28
3
作者 徐燕军 邓一帆 +1 位作者 胡兵 胡滨 《声学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70-375,共6页
目的:评估腋窝淋巴结有无转移对乳腺癌患者的分期和治疗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建立实时弹性成像评分法和二维超声评估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有无转移的改良评分系统。方法:对纳入的已确诊的92例乳腺癌患者的97个可疑腋窝淋巴结进行二维超... 目的:评估腋窝淋巴结有无转移对乳腺癌患者的分期和治疗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建立实时弹性成像评分法和二维超声评估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有无转移的改良评分系统。方法:对纳入的已确诊的92例乳腺癌患者的97个可疑腋窝淋巴结进行二维超声和实时组织弹性超声检查。二维超声基于5个特征,分别为淋巴结短径、长短径比(L/S)、边界、皮质厚度和淋巴门长轴长度与淋巴结长径比(H/L),通过分数总和进行评估。实时组织弹性成像(Real-Time Tissue Elastography,RTE)分为有无淋巴门结构进行5分法评估,评分基于淋巴结内低回声区硬度信息的分布及其所占百分比。联合诊断通过将二维评分和RTE评分相加得出,并测量弹性应变比。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各检查方法的诊断性能。结果:研究共纳入97例腋窝肿大淋巴结的病理结果,其中52例(53.6%)诊断为转移性,其他45例(46.4%)诊断为良性。二维超声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92%、73%和83%;RTE分别为78%、93%、86%;联合诊断评估分别为88%、96%和92%;应变比分别为87%、76%和81%。二维超声检查比RTE灵敏度更高(92%vs 78%,P=0.039),而RTE的特异性优于二维超声检查(93%vs 73%,P=0.012)。联合诊断具有最高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0.963,因此诊断效能最高。结论:RTE评估腋窝淋巴结有无转移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并且在与二维超声结合使用时可以大大提高诊断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腋窝淋巴结 二维超声 实时组织弹性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睾丸间质细胞瘤超声表现1例
4
作者 刘启平 陈红燕 +1 位作者 龚会凌 孙琦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593-593,共1页
病例 男,25岁。患者因左侧阴囊肿痛2d来院就诊。体检检查:左侧阴囊红肿,左侧附睾尾部肿大,压痛明显,左侧睾丸无肿大压痛;右侧睾丸靠近外侧下端可扪及一直径约2cm硬结,无压痛。
关键词 莱迪希细胞瘤 睾丸肿瘤 超声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前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血清胸腺肽α1与心功能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周振发 胡翠芬 +2 位作者 石冬梅 刘亮 沈成兴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17-722,共6页
目的 探讨急性前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住院期间血清胸腺肽(Tα1)水平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2019年12月至2022年2月在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诊治的急性前壁STEMI患者74例(急性前... 目的 探讨急性前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住院期间血清胸腺肽(Tα1)水平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2019年12月至2022年2月在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诊治的急性前壁STEMI患者74例(急性前壁STEMI组),无心肌梗死患者38例(对照组)。根据PCI开通前降支后住院期间LVEF值,将急性前壁STEMI患者分为LVEF<50%组(33例)和LVEF≥50%组(41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患者血清Tα1水平并进行组间比较。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Tα1水平与LVEF相关性。绘制急性前壁STEMI患者PCI后Tα1水平对心功能预测价值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结果 急性前壁STEMI LVEF≥50%组患者血清Tα1水平显著高于LVEF<50%组(P=0.032)。PCI后住院期间血清Tα1与LVEF呈正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Tα1水平是PCI后急性前壁STEMI患者LVEF<50%的独立预测因素。血清Tα1水平预测急性前壁STEMI患者住院期间LVEF≥50%ROC曲线下面积为0.644(P=0.034);联合肌钙蛋白Ⅰ峰值、NT-proBNP峰值预测急性前壁STEMI患者住院期间LVEF<50%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80(P<0.01)、0.702(P=0.003)。以急性前壁STEMI患者血清Tα1水平中位数为界,PCI后血清Tα1水平>2 890 ng/L患者LVEF≥50%比例较高。结论 急性前壁STEMI患者血清Tα1水平与PCI后住院期间LVEF值密切相关,是急性前壁STEMI患者PCI后心功能改善的独立预测因素,有望成为开通罪犯血管后预测急性前壁STEMI心功能改善的新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前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胸腺肽Α1 左心室射血分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微血管显像技术对膀胱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8
6
作者 刘启平 王燕 陈红燕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869-871,880,共4页
目的 :探讨超微血管显像技术(SMI)在膀胱占位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常规超声检查发现32例膀胱占位性病变的患者共44个病灶的资料,分别行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能量多普勒(PD)、高级动态血流(ADF)及SMI检查,比较4... 目的 :探讨超微血管显像技术(SMI)在膀胱占位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常规超声检查发现32例膀胱占位性病变的患者共44个病灶的资料,分别行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能量多普勒(PD)、高级动态血流(ADF)及SMI检查,比较4种血流显像技术对膀胱占位性病变的血流显示以及基底部穿支血管显示的差异,并与手术病理进行对照分析。结果:32例共44个病灶中,膀胱癌39个,腺性膀胱炎5个。SMI对膀胱占位性病变的血流显示率为100%,明显高于CDFI(77.3%)、PD(81.8%)、ADF(84.1%);SMI对基底部穿支血管的显示率为84.1%,也明显高于CDFI(43.2%)、PD(47.7%)、ADF(56.8%),其结果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1)。结论:SMI能提高膀胱占位性病变的血流显示率及基底部穿支血管的显示率,对膀胱占位性病变良、恶性的鉴别诊断具有较高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肿瘤 超声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