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上海市闵行古美社区普查高血压肾损害情况及其与Rho激酶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胡屏 贺海东 +4 位作者 孙蔚倩 陈霞 罗小蓉 储继志 徐旭东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16年第1期34-37,共4页
目的:分析上海市闵行区成人高血压病患者中肾损害情况及其与Rho激酶的关系。方法:查阅上海市闵行区古美社区常住人口30岁以上人群健康档案,根据资料完整性共收集20 452例高血压患者。依据24 h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正常白蛋白尿... 目的:分析上海市闵行区成人高血压病患者中肾损害情况及其与Rho激酶的关系。方法:查阅上海市闵行区古美社区常住人口30岁以上人群健康档案,根据资料完整性共收集20 452例高血压患者。依据24 h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正常白蛋白尿组(A组)、微量白蛋白尿组(B组)和临床蛋白尿组(C组),各组随机抽取100例,选取正常体检者50名作为对照,采用固相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各组血清Rho激酶1(ROCK-1)和TGF-β_1水平,分析ROCK-1和TGF-β_1在各组表达规律及与肾损害的相关性。结果:(1)在高血压患者中发生肾损害比例为20.62%;(2)与对照组比较,A、B、C组ROCK-1及TGF-β_1血清浓度均显著升高(P<0.05);且A、B、C组间ROCK-1和TGF-β_1血清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血清TGF-β_1与ROCK-1浓度与蛋白尿程度呈正相关(P<0.05);血清TGF-β_1与ROCK-1浓度之间呈正相关(r=0.761,P=0.038)。结论:高血压性肾损害24 h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程度与ROCK-1、TGF-β_1浓度呈正相关,Rho/ROCK信号通路可能参与了高血压肾损害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病 肾损害 RHO激酶 转化生长因子-Β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本泻浊方经结肠透析对慢性肾脏病患者微炎症状态的影响 被引量:13
2
作者 贺海东 胡屏 +1 位作者 孙蔚倩 徐旭东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17年第5期428-430,共3页
目的:观察固本泻浊方结肠透析对慢性肾脏病(CKD)患者微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CKD2~3期患者83例,其中对照组40例、固本泻浊方结肠透析组43例观察12个月,比较各组患者胰岛素抵抗、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 目的:观察固本泻浊方结肠透析对慢性肾脏病(CKD)患者微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CKD2~3期患者83例,其中对照组40例、固本泻浊方结肠透析组43例观察12个月,比较各组患者胰岛素抵抗、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血红蛋白(Hb)、血清白蛋白(AIb)等指标的变化,分析固本泻浊方结肠透析对CKD患者微炎症状态的影响。同时选取25例正常健康人作对照。结果:治疗前,两组CKD患者基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RP、TNF-α及IL-6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12个月后和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的胰岛素抵抗明显改善,CRP、TNF-α、IL-6水平显著下降,Hb、AIb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CKD患者体内存在胰岛素抵抗、微炎症状态,固本泻浊方结肠透析治疗可有效清除炎症介质,缓解胰岛素抵抗、改善营养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本泻浊方 结肠透析 微炎症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交流及大数据平台管理模式对慢性肾脏病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杨利才 徐旭东 +3 位作者 胡屛 金玫萍 张栋梁 唐余燕 《安徽医学》 2020年第5期599-602,共4页
目的探讨网络交流及大数据平台管理模式对慢性肾脏病(CKD)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复旦大学附属闵行医院肾内科门诊确诊的850例CKD1~3期患者作为试验组,选择同期在上海市闵行区古美社区医院常规随访的100例CKD1~3... 目的探讨网络交流及大数据平台管理模式对慢性肾脏病(CKD)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复旦大学附属闵行医院肾内科门诊确诊的850例CKD1~3期患者作为试验组,选择同期在上海市闵行区古美社区医院常规随访的100例CKD1~3期患者作为对照组。试验组采用网络交流及大数据平台管理模式,对照组同期采用社区医院规律随访。检测两组患者血压、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肾功能、血脂及尿微量白蛋白水平,统计两组患者住院人数。结果试验组患者血压、血糖及血脂达标率分别为75.06%、50.14%和78.82%,对照组患者分别为32.00%、12.20%和62.0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CKD进展率、住院率分别为4.82%和1.41%,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升高幅度高于试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网络交流及大数据平台管理模式初步显示延缓CKD患者肾功能进展,降低其住院率,值得进一步完善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交流 大数据 慢性肾脏病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透析间期体质量增长变异度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6
4
作者 吴佳君 贺海东 +4 位作者 王华 孙蔚倩 唐余燕 佟怡婧 徐旭东 《中国血液净化》 CSCD 2022年第9期644-649,共6页
目的观察透析间期体质量增长(interdialytic weight gain,IDWG)变异度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2018年10月~2021年10月复旦大学附属闵行医院肾内科229位MHD患者一般情况、实验室指标及... 目的观察透析间期体质量增长(interdialytic weight gain,IDWG)变异度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2018年10月~2021年10月复旦大学附属闵行医院肾内科229位MHD患者一般情况、实验室指标及患者转归资料。根据透析间期体质量增长变异度(interdialytic weight gain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IDWG-CV)三分位数0.374(0.287,0.410),将患者分为IDWG高变异组、IDWG中变异组和IDWG低变异组3组。分析IDWG-CV与全因死亡、心血管事件死亡之间的关系。结果229例患者平均年龄(61.79±14.47)岁,平均透析龄(58.93±21.10)月,死亡患者55例(24%),其中心血管事件死亡24例(10.5%)。IDWG-CV高变异组心血管事件死亡率高于IDWG-CV中变异组和IDWG-CV低变异组(χ^(2)=8.724,P=0.013),全因死亡率高于IDWG-CV中变异组和IDWGCV低变异组,但无统计学意义(χ^(2)=5.219,P=0.074)。结合IDWG是否达标的亚组分析显示,IDWG未达标且高变异组的全因死亡分别高于其他5组(χ^(2)=22.351、2.030、11.379、0.765、11.831,P<0.001、0.154、0.001、0.382、0.001)心血管死亡较其他5组相比最高(χ^(2)=11.672、7.506、10.201、1.851、7.305,P=0.001、0.006、0.001、0.174、0.007)。COX回归分析显示,高龄(HR=2.365,95%CI:1.160~4.822,P=0.018)、少尿(HR=0.525,95%CI:0.284~0.972,P=0.040)、低蛋白血症(HR=0.291,95%CI:0.162~0.522,P<0.001)和高IDWG(HR=3.385,95%CI:1.909~6.002,P<0.001)是MHD患者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低蛋白血症(HR=0.223,95%CI:0.087~0.575,P=0.002)和高IDWG(HR=3.318,95%CI:1.387~7.940,P=0.007)是MHD患者心血管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IDWG未达标的全因死亡和心血管死亡患者的累积生存率均低于达标的患者(χ^(2)=26.570、10.423,P<0.001、0.001);IDWG高变异的全因死亡和心血管死亡患者的累积生存率低于低变异组和中变异组的患者(χ^(2)=7.116、10.097,P=0.028、0.006)。结论MHD患者IDWG变异度较大的患者全因死亡和心血管事件死亡风险高,其中IDWG不达标且变异度大的患者死亡率更高。控制IDWG达标且低变异度可能更有益于提高MHD患者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析间期体质量增长 变异度 维持性血液透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肠道菌群与骨矿物质代谢异常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孙蔚倩 贺海东 +1 位作者 唐余燕 徐旭东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19年第11期971-974,共4页
目的:研究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肠道菌群改变与骨矿物质代谢异常的关系。方法:选取3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随机分为HD组、HD+HDF组和HD+HDF+HP组。另选取10名健康人作为对照组。测定血清全段PTH(iPTH)、... 目的:研究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肠道菌群改变与骨矿物质代谢异常的关系。方法:选取3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随机分为HD组、HD+HDF组和HD+HDF+HP组。另选取10名健康人作为对照组。测定血清全段PTH(iPTH)、钙、磷。采用16S rRNA测序方法测定肠道菌群的含量。结果:三组血透患者在年龄、KT/V、URR、Alb、Hb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尿毒症患者血清PTH、磷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Hb、Alb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HD+HDF+HP组血清PTH、磷低于HD组和HD+HDF组(P<0.05,P<0.05)。与健康对照组相比,MHD患者双歧杆菌和嗜酸乳杆菌水平显著降低(P<0.01,P<0.01),大肠杆菌和粪肠球菌水平显著升高(P<0.05,P<0.05)。HD+HDF+HP组嗜酸乳杆菌含量显著高于HD组和HD+HDF组(P<0.01,P<0.01),大肠杆菌含量显著低于HD组和HD+HDF组(P<0.01,P<0.05)。CKD5d期患者嗜酸乳杆菌含量与PTH、血磷水平呈负相关(r=-0.181,P=0.010;r=-0.247,P=0.000);双歧杆菌含量与PTH、血磷水平呈负相关(r=-0.176,P=0.013;r=-0.136,P=0.041),大肠杆菌与PTH、血磷水平呈正相关(r=0.278,P=0.032;r=0.167,P=0.003);粪肠球菌与PTH、血磷水平呈正相关(r=0.543,P=0.013;r=0.446,P=0.025)。结论:尿毒症会导致肠道菌群改变,充分血液净化治疗能改善肠道菌群,CKD5d期患者肠道菌群改变与骨矿物质代谢异常存在显著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肠道菌群 骨矿物质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