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用自锁式零切迹椎间融合器治疗老年人长节段颈椎病的疗效分析
1
作者 张瑛凯 夏阔 +3 位作者 王厚磊 王京 周嘉琦 赵明东 《复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8-43,62,共7页
目的应用自锁式零切迹椎间融合器治疗老年人群长节段颈椎病,与传统钛板联合椎间融合器手术结果进行对比,评估零切迹椎间融合器的治疗效果。方法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回顾性收集3~4节段(C3~C7)神经根型颈椎病、脊髓型颈椎病、混合型颈... 目的应用自锁式零切迹椎间融合器治疗老年人群长节段颈椎病,与传统钛板联合椎间融合器手术结果进行对比,评估零切迹椎间融合器的治疗效果。方法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回顾性收集3~4节段(C3~C7)神经根型颈椎病、脊髓型颈椎病、混合型颈椎病的老年患者(>60岁)病例,采用零切迹椎间融合器(A组,24例)或传统钛板联合椎间融合器(B组,18例)行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记录手术时间、出血量、切口长度、住院时间。测量术前、术后颈椎各方向椎间隙高度、功能段高度和颈椎前凸角。观察两组治疗效果,记录术后相关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上肢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术前颈椎间隙高度、功能段高度及颈椎前凸角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住院天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A组患者切口短于B组(P<0.01)。两组患者术后JOA评分、上肢VAS、术后ND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后椎间隙高度、功能段高度、颈椎前凸角的恢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零切迹椎间融合器是治疗长节段颈椎病的有效方法,与传统钛板联合椎间融合器相比,可避免术后吞咽困难,切口更小,手术时间更短,更适用于老年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节段颈椎病 零切迹椎间融合器 颈椎前路手术 吞咽困难 老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斜外侧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的临床进展 被引量:7
2
作者 高志扬 王京 +1 位作者 黄毓凯 赵明东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74-779,共6页
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oblique lumbar interbody fusion,OLIF)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微创手术,自1997年由Mayer首次提出之后[1],在临床上得到了迅速的发展。OLIF通过椎间置入融合器,可以在维持脊柱稳定性的基础上恢复椎间隙的正常高度,实... 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oblique lumbar interbody fusion,OLIF)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微创手术,自1997年由Mayer首次提出之后[1],在临床上得到了迅速的发展。OLIF通过椎间置入融合器,可以在维持脊柱稳定性的基础上恢复椎间隙的正常高度,实现间接减压和融合腰椎活动节段。目前OLIF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不仅包括常见的腰椎间盘突出症、轻中度腰椎滑脱症和腰椎管狭窄症等,而且曾经不适用于OLIF的情况(如重度腰椎管狭窄)也可以通过OLIF联合其他手术方式的改良术式进行处理。笔者对近年来国内外文献的查阅对比,对OLIF手术在适应证、并发症和禁忌证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管狭窄症 腰椎滑脱症 腰椎活动节段 临床进展 脊柱稳定性 改良术式 腰椎间盘突出症 微创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体髌韧带重建前交叉韧带后膝关节外侧感觉障碍的研究 被引量:18
3
作者 张新潮 丁忠良 +3 位作者 王吉力 彭裕文 沈灏 蒋垚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01-102,共2页
目的 :研究自体B P B中 1/3组织重建ACL后膝关节外侧皮肤感觉障碍的发病原因。方法 :( 1)对 2 1例临床用自体B -P -B中 1/3组织重建ACL的患者随访 5~ 6年 ,测量其膝关节切口外侧皮肤感觉麻木范围。 ( 2 )解剖观察成人新鲜尸体标本 3具 ... 目的 :研究自体B P B中 1/3组织重建ACL后膝关节外侧皮肤感觉障碍的发病原因。方法 :( 1)对 2 1例临床用自体B -P -B中 1/3组织重建ACL的患者随访 5~ 6年 ,测量其膝关节切口外侧皮肤感觉麻木范围。 ( 2 )解剖观察成人新鲜尸体标本 3具 6例和附腐固定的成人尸体标本 15具 3 0例的隐神经髌下支的分布范围。结果 :术后患者均不同程度的出现膝关节外侧皮肤感觉障碍 ;隐神经髌下支自深筋膜穿出后 ,在胫骨内侧髁下方发出分支 ,横行跨过髌韧带分布至膝外侧皮肤。结论 :隐神经髌下支分布到膝外侧皮肤 ,用自体B P B中 1/3组织重建ACL在取材时可致其损伤 ,是术后并发膝外侧皮肤感觉障碍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 髌韧带 前交叉韧带 隐神经 髌下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椎间盘软骨终板退变与细胞凋亡的形态计量学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吴靖平 朱斌 +2 位作者 丁磊 余作冲 叶宣光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40-145,共6页
目的观察研究增龄和负重对椎间盘软骨终板(cartilageendplate,CEP)形态与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通过手术截肢及特殊饲养建立双后肢大鼠模型(n=45),取同龄正常大鼠作为对照组(n=40)。在3、6、9、12月龄时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随机选取8只处... 目的观察研究增龄和负重对椎间盘软骨终板(cartilageendplate,CEP)形态与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通过手术截肢及特殊饲养建立双后肢大鼠模型(n=45),取同龄正常大鼠作为对照组(n=40)。在3、6、9、12月龄时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随机选取8只处死观察,取出L4-5椎间盘及相邻上下椎体组织。椎间盘取材后,行苏木精-伊红染色以及TUNEL染色。计数软骨终板区活细胞以及凋亡细胞数目,并且测量软骨终板厚度,计算软骨终板缺损程度。结果凋亡首先显著出现于软骨终板中,随着年龄的增加凋亡逐渐加剧,并直接导致细胞密度的显著降低。实验组软骨终板内软骨细胞的凋亡率在6月龄时较对照组明显增加,实验组6、9月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显示,软骨终板活细胞数目与椎间盘软骨终板破损程度具有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97(P<0.05),呈高度相关。实验组的软骨终板结构较对照组发生更严重的退变,软骨终板钙化层明显增厚、非钙化层变薄并出现裂隙。结论除增龄因素外,负重是增加细胞凋亡、加重椎间盘软骨终板破损和退变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凋亡 椎间盘 软骨终板 退变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镍钛形态记忆合金聚髌器治疗粉碎性髌骨骨折 被引量:24
5
作者 桂柯科 尹望平 俞永林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47-250,共4页
目的探讨镍钛形态记忆合金聚髌器(NiTi-patellar concentrator,NT-PC)治疗粉碎性髌骨骨折的疗效。方法对40例新鲜粉碎性髌骨骨折病例采用NT-PC内固定,参照Bostman等标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40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34月,平均14月... 目的探讨镍钛形态记忆合金聚髌器(NiTi-patellar concentrator,NT-PC)治疗粉碎性髌骨骨折的疗效。方法对40例新鲜粉碎性髌骨骨折病例采用NT-PC内固定,参照Bostman等标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40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34月,平均14月。根据Bostman评分标准,平均分为27.4分,其中优33例(82.5%)、良5例(12.5%)、差2例(5%),优良率95.0%。结论 NT-PC治疗粉碎性髌骨骨折的疗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碎性髌骨骨折 聚髌器 Bstman评分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血小板血浆(PRP)对兔早期椎间盘退变(IDD)的干预作用 被引量:7
6
作者 桂柯科 俞永林 +3 位作者 任伟民 李新 董加纯 尹望平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04-211,229,共9页
目的采用纤维环穿刺法建立兔椎间盘退变(intervertebral disc degeneration,IDD)模型,进行椎间盘内注射自体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干预,评价影像学及组织学干预效果。方法健康成年新西兰大白兔16只,随机分为PRP干预组(... 目的采用纤维环穿刺法建立兔椎间盘退变(intervertebral disc degeneration,IDD)模型,进行椎间盘内注射自体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干预,评价影像学及组织学干预效果。方法健康成年新西兰大白兔16只,随机分为PRP干预组(A组)、磷酸盐缓冲液(phosphate buffered saline,PBS)注射组(B组)、造模对照组(C组)和单纯对照组(D组),每组4只。A、B和C组采用纤维环穿刺法建立L4/5、L5/6IDD模型。在造模后2周,对各组实验动物进行二次干预。A组取耳中央动脉血,采用Landesberg法制备PRP,于L4/5、L5/6椎间隙分别注入0.1mL PRP;B组于L4/5、L5/6椎间隙分别注入0.1mL PBS;C组暴露椎间隙后不作特殊处理。干预后2周,进行X线及MRI检查。处死实验动物,取椎间盘组织进行HE染色、Masson染色、番红O染色以及Ⅱ型胶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组织学改变。结果所有实验动物均存活至实验结束。PRP血小板计数约为外周血的3.69倍。随着时间推移,B组和C组的椎间隙高度逐渐下降、椎间盘信号逐渐降低,各时间点组内椎间盘高度指数百分数(disc height index percentage,%DHI)和MRI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D组的椎间隙高度、椎间盘信号无明显变化,在初次手术后4周的时间点与B组和C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C组的椎间盘组织病理学表现为髓核软骨细胞退行性变、坏死,形态不规则,分布不均匀,软骨基质逐步被纤维束取代,可见蛋白聚糖及Ⅱ型胶原减少;A组和D组的椎间盘组织形态变化不明显,在初次手术后4周的时间点与B组和C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体PRP注射治疗兔早期IDD模型的影像学及组织学评价满意,PRP早期干预可以有效抑制IDD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血小板血浆(PRP) 椎间盘退变(IDD) 生物学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锁骨钩钢板治疗锁骨外侧端NeerⅡ型骨折疗效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蔡国平 熊敏 +2 位作者 刘德昌 张新潮 张康乐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5期4020-4021,共2页
目的评价锁骨钩钢板治疗锁骨外侧端NeerⅡ型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0月—2008年4月应用锁骨钩钢板治疗锁骨外侧端NeerⅡ型骨折53例,男40例,女13例;平均年龄35.6岁,1例为开放性骨折,其余均为闭合性骨折,术后早期肩关节功能锻... 目的评价锁骨钩钢板治疗锁骨外侧端NeerⅡ型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0月—2008年4月应用锁骨钩钢板治疗锁骨外侧端NeerⅡ型骨折53例,男40例,女13例;平均年龄35.6岁,1例为开放性骨折,其余均为闭合性骨折,术后早期肩关节功能锻炼。结果平均随访时间28个月(24~96个月),53例骨折均获得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3.9个月,无切口感染、坏死,无钢板外露,无骨折延迟愈合、不愈合,无内固定松动、移位等。有5例发生肩峰撞击综合征,7例发生肩峰下溶骨。根据美国UCLA肩关节评分系统,优良率94%。结论锁骨钩钢板治疗锁骨外侧端NeerⅡ型骨折固定牢靠,有利于骨折愈合,允许患者早期功能锻炼,术后肩关节功能恢复好,并发症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骨 骨折 锁骨钩钢板 内固定器 锁骨外侧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膝关节后内侧微创入路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 被引量:6
8
作者 张新潮 蔡国平 +1 位作者 徐吉 王坤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895-898,共4页
目的:探讨膝关节后内侧微创入路结合锚钉固定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的疗效。方法:总结我院自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对16例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经膝后内侧微创入路行复位和锚钉固定的手术效果。结果:手术时间20~40 ... 目的:探讨膝关节后内侧微创入路结合锚钉固定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的疗效。方法:总结我院自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对16例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经膝后内侧微创入路行复位和锚钉固定的手术效果。结果:手术时间20~40 min,平均28 min。随访14~36个月,平均18个月,X线片显示所有骨折均复位满意且骨性愈合,后抽屉试验均阴性,按Lysholm膝关节评分优15例,良1例。结论:应用后内侧微创入路结合锚钉固定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切口小,暴露清楚,固定可靠,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交叉韧带 后内侧入路 锚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微创Judet入路环形内固定治疗复杂肩胛骨骨折 被引量:6
9
作者 王明鑫 刘德昌 +1 位作者 王坤 丁悦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07-511,共5页
目的探讨改良微创Judet入路环形内固定治疗复杂肩胛骨骨折的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7例复杂肩胛骨骨折患者经改良微创Judet入路,运用"三点两线"固定原则进行复位、环形内固定。术后积极进行康复训练,采用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 目的探讨改良微创Judet入路环形内固定治疗复杂肩胛骨骨折的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7例复杂肩胛骨骨折患者经改良微创Judet入路,运用"三点两线"固定原则进行复位、环形内固定。术后积极进行康复训练,采用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评价疗效。结果 17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25个月,平均14个月。根据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优12例,良3例,可2例,差0例,优良率为88.2%。结论改良微创Judet手术入路操作简单,暴露充分,创伤较小。按照"三点两线"原则,环形内固定是一种手术治疗复杂肩胛骨骨折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 肩胛骨 骨折 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spase-9抑制剂对SD大鼠椎间盘软骨终板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6
10
作者 卢伟 李德芳 +1 位作者 朱斌 吴靖平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2014年第5期17-21,共5页
目的探讨caspase-9抑制剂对低胎牛血清培养诱导的大鼠椎间盘软骨终板细胞凋亡影响的研究。方法取3月龄SD大鼠椎间盘软骨终板,序贯消化法获取细胞原代培养,以1%FBS培养48 h为诱导凋亡条件。实验分为1%FBS凋亡组、caspase-9抑制剂组(Z-LEH... 目的探讨caspase-9抑制剂对低胎牛血清培养诱导的大鼠椎间盘软骨终板细胞凋亡影响的研究。方法取3月龄SD大鼠椎间盘软骨终板,序贯消化法获取细胞原代培养,以1%FBS培养48 h为诱导凋亡条件。实验分为1%FBS凋亡组、caspase-9抑制剂组(Z-LEHD-FMK)及DMSO对照组,分别处理细胞48 h,后经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检测procaspase-9,active caspase-9及active caspase-3的表达。结果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caspases-9抑制剂组细胞凋亡率(26.3±2.56)%与1%FBS组(40.8±0.84)%及DMSO组(40.2±1.56)%相比凋亡率较低,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Western blot检测caspases-9抑制剂组active caspase-9及active caspase-3较1%FBS凋亡组及DMSO对照组表达均明显减少,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aspase-9抑制剂能明显抑制低胎牛血清培养诱导的大鼠椎间盘软骨终板细胞凋亡,有望成为治疗椎间盘退变的新型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spase-9抑制剂 胎牛血清 软骨终板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腰段骨折的治疗进展 被引量:13
11
作者 桂柯科 尹望平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12-616,共5页
胸腰段是最常见的脊柱损伤部位。胸腰段骨折易伴发神经损伤,增加了治疗的重要性和复杂性。随着影像学和生物力学的发展、内固定器械和手术技巧的改进,胸腰段骨折的治疗已取得很大进展,但仍然存在争议。本文对胸腰段骨折的治疗进展作一... 胸腰段是最常见的脊柱损伤部位。胸腰段骨折易伴发神经损伤,增加了治疗的重要性和复杂性。随着影像学和生物力学的发展、内固定器械和手术技巧的改进,胸腰段骨折的治疗已取得很大进展,但仍然存在争议。本文对胸腰段骨折的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段骨折 治疗 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WEAK及其受体Fn14在大鼠骨关节炎(OA)关节软骨和滑膜中的表达 被引量:3
12
作者 蔡国平 俞永林 +2 位作者 熊敏 张新潮 刘德昌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65-270,共6页
目的检测肿瘤坏死因子样弱凋亡诱导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like weak inducer of apoptosis,TWEAK)及其受体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诱导因子14(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inducible 14,Fn14)mRNA及蛋白在大鼠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 目的检测肿瘤坏死因子样弱凋亡诱导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like weak inducer of apoptosis,TWEAK)及其受体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诱导因子14(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inducible 14,Fn14)mRNA及蛋白在大鼠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关节软骨和滑膜中的表达情况,初步了解TWEAK及其受体Fn14在OA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42只大鼠中随机选取18只行膝关节前交叉韧带切断(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transection,ACLT)制作OA模型作为实验组,另外18只接受手术但不切断前交叉韧带作为假手术组,剩余6只作为正常对照组。饲养至1、2、4周时,实验组及假手术组随机各取6只处死,6只正常对照组在第4周处死,采集所有动物关节软骨及滑膜组织,用实时定量PCR及Western blot分别检测TWEAK和Fn14在mRNA及蛋白水平的表达情况。结果术后第2和第4周实验组动物关节滑膜中TWEAK及Fn14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上调,与假手术组及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2周实验组动物关节软骨中TWEAK及Fn14的mRNA及蛋白表水平与假手术组及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WEAK及其受体Fn14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在大鼠OA关节软骨及滑膜组织中的表达显著增高,它们可能是参与OA的重要细胞诱导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炎(OA) 肿瘤坏死因子样弱凋亡诱导因子(TWEAK)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诱导因子14(Fn1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束植入治疗骨缺损 被引量:2
13
作者 赵明东 尹望平 董健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20-622,共3页
骨缺损一直是困扰矫形外科医师的一大难题,针对此的研究较多,但目前仍没有一种特别令人满意的治疗方案。研究表明,血管束植入骨缺损处可以促进成骨。本文主要就血管(或束)植入在自体骨、组织工程骨治疗骨缺损的应用研究作一综述。
关键词 血管束 骨缺损 治疗 组织工程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四头肌腱的临床应用解剖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新潮 朱行飞 +1 位作者 戴正寿 谭德炎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65-167,共3页
目的为临床应用股四头肌腱重建膝关节交叉韧带提供临床解剖学资料。方法在10具成人尸体标本上(20只膝关节)解剖观察股四头肌腱的形态和走行关系以及在髌骨附着点的解剖学特点,测量股直肌腱起止点宽度、长度以及髌骨上极的厚度。结果股... 目的为临床应用股四头肌腱重建膝关节交叉韧带提供临床解剖学资料。方法在10具成人尸体标本上(20只膝关节)解剖观察股四头肌腱的形态和走行关系以及在髌骨附着点的解剖学特点,测量股直肌腱起止点宽度、长度以及髌骨上极的厚度。结果股直肌止点的宽度为(3.20±0.33)cm。起点的宽度为(1.28±0.25)cm。完全为腱性组织的长度为(6.96±0.80)cm。股直肌腱近侧端约4/5完全游离,远侧端约1/5与股外侧肌和股中间肌融合,共同构成股四头肌腱,附着于髌骨上极前方约3/4部分。髌上极的平均厚度为(2.22±0.14)cm。结论股四头肌腱的的解剖学特点,完全使其可以作为临床上行膝关节交叉韧带重建的供区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四头肌 肌腱 膝关节 应用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少儿膝关节夜间痛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康乐 刘德昌 蔡国平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2期153-154,123,共3页
目的 探讨少儿膝关节夜间痛的相关因素及其防治。方法 测定常有膝关节夜间痛的少儿组 (A组 )与健康少儿对照组 (B组 )两组对象的骨钙素 (BGP)、血钙、磷、镁及碱性磷酸酶 (ALP)和骨密度 (BMD) ,并观察A组采用骨矿化剂阿法D3(α D3)治... 目的 探讨少儿膝关节夜间痛的相关因素及其防治。方法 测定常有膝关节夜间痛的少儿组 (A组 )与健康少儿对照组 (B组 )两组对象的骨钙素 (BGP)、血钙、磷、镁及碱性磷酸酶 (ALP)和骨密度 (BMD) ,并观察A组采用骨矿化剂阿法D3(α D3)治疗前和治疗后 1个月、3个月、6个月BGP的指标和夜间膝痛的变化。结果 结果显示A组的BGP明显高于B组 (P <0 0 1 ) ,其他血钙、磷、ALP及X线片均未见异常 ,部分少儿BMD有减低。采用VD3治疗 1个月后 ,BGP水平基本均恢复与对照组一致。但夜间疼痛在采用VD3治疗 1个月后仍有少数患儿时有发生 ,治疗 3个月后疼痛基本消失 ,而治疗 6个月和治疗 3个月则无明显差异。结论 膝关节夜间痛少儿虽然够不上佝偻病的诊断标准 ,但仍然与骨的矿化不足有一定的相关性 ,可能会与今后青春期骨峰量高低的形成有一定的关系。故提示临床上对于不明原因的少儿膝关节夜间痛应以BGP测定作为监测手段。如少儿膝关节夜间痛与BGP有关 ,则应采取积极的措施 ,如运用骨矿化剂维生素D3(VD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儿 膝关节 夜间痛 维生素D3 骨钙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椎椎间融合器复合涂层及生长因子在山羊体内的融合效果评价
16
作者 顾宇彤 姚振均 +3 位作者 李智 王坤 张键 郑学斌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59-264,共6页
目的在活体山羊颈椎上比较自体三面皮质髂骨、帽式颈椎椎间融合器(hat type cervical intervertebral fusioncage,HCIFC)、表面喷涂羟基磷灰石的HCIFC及载有生长因子的羟基磷灰石涂层HCIFC的椎间融合效果。方法将32头山羊随机平均分为4... 目的在活体山羊颈椎上比较自体三面皮质髂骨、帽式颈椎椎间融合器(hat type cervical intervertebral fusioncage,HCIFC)、表面喷涂羟基磷灰石的HCIFC及载有生长因子的羟基磷灰石涂层HCIFC的椎间融合效果。方法将32头山羊随机平均分为4组:自体骨组、HCIFC组、羟基磷灰石涂层组及生长因子组。各组均行C3~C4椎间盘切除术并植入以上内植物。于术前、术后即刻及术后1、2、4、8、12周摄颈椎正、侧位X线片,于侧位X线片上测量平均椎间高度(disc space height,DSH)、椎间角(intervertebral angle,IVA)及前凸角(lordosis angle,LA);术后12周处死动物,取C3~C4节段标本进行生物力学测定及组织学评估。结果生长因子组的颈椎屈曲、后伸和侧屈的平均刚度显著大于其他组(P<0.05);羟基磷灰石涂层组后伸、轴向旋转及侧屈的平均刚度显著大于HCIFC组和自体骨组(P<0.05)。影像学及组织学检测结果显示,3个颈椎椎间融合器组的椎间融合效果均好于自体骨组,其中生长因子组的融合效果最好。结论羟基磷灰石涂层可以改善颈椎椎间融合器的融合效果,生长因子能促进骨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脊柱融合术 动物实验替代试验 羟基磷灰石涂层 生长因子 山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NA干扰技术及其在椎间盘退变研究中的进展
17
作者 朱斌 吴靖平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84-88,共5页
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兴的基因沉默技术,它是由双链RNA介导的靶向基因序列特异性转录后的沉默机制。RNA干扰序列特异性的抑制效应较反义DNA、抗体封闭技术等传统基因调节方法有着明显的优势。在哺... 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兴的基因沉默技术,它是由双链RNA介导的靶向基因序列特异性转录后的沉默机制。RNA干扰序列特异性的抑制效应较反义DNA、抗体封闭技术等传统基因调节方法有着明显的优势。在哺乳动物细胞中,RNAi可由21~25个核苷酸长度的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介导完成,近年来已发展为研究基因功能的重要工具。在后基因时代,RNAi在基因功能研究和基因药物开发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肿瘤及神经退行性疾病等研究中。现就RNAi的发展及其在椎间盘退变(intervertebral disc degeneration,IVDD)研究中的进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NA干扰 椎间盘 退行性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椎间盘髓核细胞体外凋亡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5
18
作者 王厚磊 卢伟 +2 位作者 李德芳 丁磊 吴靖平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07-611,共5页
目的建立大鼠椎间盘髓核细胞体外凋亡模型。方法为了充分模拟退变椎间盘内营养缺乏的微环境,本实验分别采用含1%,3%,5%,8%,1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基培养椎间盘髓核细胞,筛选最佳促凋亡浓度,分别检测髓核细胞凋亡率、凋亡相关蛋白Bax、bc... 目的建立大鼠椎间盘髓核细胞体外凋亡模型。方法为了充分模拟退变椎间盘内营养缺乏的微环境,本实验分别采用含1%,3%,5%,8%,1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基培养椎间盘髓核细胞,筛选最佳促凋亡浓度,分别检测髓核细胞凋亡率、凋亡相关蛋白Bax、bcl-2、caspase-3酶的表达、细胞增殖曲线及免疫荧光分析。结果流式细胞仪测得髓核细胞凋亡率随着胎牛血清(FBS)浓度降低而升高,3%FBS为最有效诱导凋亡浓度;Western blot示Bax、caspase-3酶表达在3%FBS组明显高于10%FBS组,同时bcl-2表达下降;CCK-8检测结果显示含3%FBS的培养基内,随着凋亡率的增长,髓核细胞增殖的速率越来越慢;免疫荧光分析3%FBS组FAS表达量明显比10%FBS组增高。结论 3%FBS能诱导髓核细胞发生凋亡,最终会导致细胞功能丧失,caspase家族参与并执行了这一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退变 髓核细胞 凋亡 营养夺获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载MnO_(2)纳米颗粒的可得然复合水凝胶的构建及其联合光热疗法对黑色素瘤B16-F10细胞的杀伤效果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停琳 吴丽丽 +10 位作者 王雨 张转转 周旋 李美桂 严珍珍 丁秀文 陆松伟 陈翠敏 梁浩 张梦亚 高洁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656-664,共9页
目的:构建负载二氧化锰(MnO_(2))纳米颗粒的可得然(Cur)复合水凝胶MnO_(2)@Cur(简称MGel),研究其对黑色素瘤B16-F10细胞的杀伤效果。方法:采用热诱导法制备Cur水凝胶(Gel),物理负载MnO_(2)构建MGel,表征其宏观和微观形貌,检测其机械性... 目的:构建负载二氧化锰(MnO_(2))纳米颗粒的可得然(Cur)复合水凝胶MnO_(2)@Cur(简称MGel),研究其对黑色素瘤B16-F10细胞的杀伤效果。方法:采用热诱导法制备Cur水凝胶(Gel),物理负载MnO_(2)构建MGel,表征其宏观和微观形貌,检测其机械性能、降解性能以及光热转换性能等理化性能,并研究其联合PTT对小鼠皮肤黑色素瘤B16-F10细胞的光热杀伤效果。结果:MGel具有优异的机械和可降解性能,抗拉伸强度达(127.97±3.60)kPa、抗压缩强度达(151.44±5.23)kPa,28 d降解率约58.17%。MGel负载MnO_(2)纳米片(粒径约180 nm)获得优异的光热转换性能,负载1.0 mg/mL MnO_(2)的MGel在1.0 W/cm^(2)的808 nm NIR光照4 min后到达最高温度50℃。细胞毒性实验和Calcein-AM/PI荧光双染色实验表明,MGel联合PTT有效杀伤B16-F10黑色素瘤细胞,NIR光照使得MGel组细胞存活率降低至(4.68±0.66)%(P<0.0001)。结论:MGel复合水凝胶具备优异的机械性能、可降解性能以及光热转换性能,其联合PTT能有效杀伤肿瘤细胞,可能成为一种有效治疗黑色素瘤的新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色素瘤 B16-F10细胞 光热治疗 二氧化锰 可得然胶 复合水凝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糖蛋白抑制对体外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脂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潘志宏 韩宁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96-400,408,共6页
目的探讨P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活性抑制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stromal cell,BMSC)在糖皮质激素诱导下成脂分化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SD大鼠BMSC,分别给予维拉帕米(verapamil)5.09μmol/L(A组)、10.18μmol/L(B组)和20.3... 目的探讨P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活性抑制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stromal cell,BMSC)在糖皮质激素诱导下成脂分化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SD大鼠BMSC,分别给予维拉帕米(verapamil)5.09μmol/L(A组)、10.18μmol/L(B组)和20.36μmol/L(C组),加入等量生理盐水作为阴性对照(CTRL组)。培养至第7天,用罗丹明123荧光染料结合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P糖蛋白活性,各组再以1×10-6mol/L地塞米松诱导7天。分别于第7天和第14天,检测各组三酰甘油含量(triglycerides,TG)和碱性磷酸酶(alkalinephosphatase,AKP)活力。结果第7天时,A、B和C组的罗丹明123平均荧光强度和阳性细胞数均高于CTRL组(P<0.01);A组低于B组(P<0.01),C组最高(P<0.01);各组TG含量和AKP活力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第14天时,A、B和C组的TG含量分别为(15.00±0.32)、(15.53±0.52)和(16.46±0.50)mmol/L,均高于CTRL组的(14.03±0.66)mmol/L(P<0.05),A组低于B组(P<0.05),C组最高(P<0.05);A、B和C组的AKP活力分别为(113.60±10.83)、(89.60±6.07)和(60.00±26.24)U/L,均低于CTRL组的(199.80±68.75)U/L(P<0.01),A组低于B组(P<0.05);C组最低(P<0.05)。结论P糖蛋白活性抑制剂(维拉帕米)能降低BMSC的P糖蛋白活性,促进糖皮质激素诱导的成脂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糖蛋白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维拉帕米 糖皮质激素 成脂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