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介入时机康复对脑出血患者手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23
1
作者 陶峰 何嫱 +3 位作者 张备 白玉龙 吴毅 胡永善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01-504,共4页
目的研究不同介入时机康复对脑出血患者手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恢复的影响。方法对2005年6月~2011年6月入住康复病房的108例脑出血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入选时收集每位患者病史,记录患者的一般情况(性别、年龄、病因、发病时间... 目的研究不同介入时机康复对脑出血患者手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恢复的影响。方法对2005年6月~2011年6月入住康复病房的108例脑出血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入选时收集每位患者病史,记录患者的一般情况(性别、年龄、病因、发病时间、出血部位、入院时间、出院时间等),并根据康复介入时机分成:早期、中期、晚期和后遗症期康复组。出入院时评估患者手部Brunnstrom分级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结果早期和中期康复组康复治疗后手部Brunnstrom分级明显进步(P<0.01),晚期和后遗症期康复组疗效不明显(P>0.05);但4组康复治疗后MBI评分均有明显改善(P<0.01);康复介入时机越早的组,手部Brunnstrom分级和MBI评分增加值越大。结论康复治疗可不同程度地促进手功能和ADL改善,早期康复治疗介入效果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康复 手功能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制性运动疗法结合心理疗法对脑卒中偏瘫并抑郁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7
2
作者 杨雷 沈德根 +4 位作者 荣积峰 俞萍 仇慕磊 李念 蒋理想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85-587,共3页
脑卒中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其高致残率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脑卒中后抑郁(post stroke depression,PSD)是发生在脑卒中后的一种包括多种神经症状和躯体症状的复杂的情感障碍性疾病,其已被认为是影响脑卒中后功能康复的... 脑卒中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其高致残率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脑卒中后抑郁(post stroke depression,PSD)是发生在脑卒中后的一种包括多种神经症状和躯体症状的复杂的情感障碍性疾病,其已被认为是影响脑卒中后功能康复的独立影响因素,其影响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造成脑卒中后病程迁延,若不及时治疗将对随后的神经功能康复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偏瘫 抑郁患者 强制性运动疗法 上肢功能 心理疗法 脑卒中后抑郁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神经功能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镜像疗法对亚急性期脑卒中偏瘫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5
3
作者 陶峰 朱洁 +2 位作者 杨雷 陈本梅 仇慕磊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841-843,共3页
脑卒中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至少有85%的脑卒中患者会出现偏瘫症状,其中至少有65%的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受到损伤。镜像疗法(mirror therapy, MT)是一种采用让患者专注于镜子反射的健侧肢体活动影像,利用视错觉效果让患者产... 脑卒中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至少有85%的脑卒中患者会出现偏瘫症状,其中至少有65%的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受到损伤。镜像疗法(mirror therapy, MT)是一种采用让患者专注于镜子反射的健侧肢体活动影像,利用视错觉效果让患者产生双侧肢体共同对称运动的感觉,对患者相应大脑感觉运动皮层产生刺激,有助于大脑功能重塑[1]。本研究主要通过观察镜像疗法对亚急性期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和ADL 的影响,探讨其在亚急性期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偏瘫患者 上肢运动功能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亚急性期 疗法 镜像 脑卒中患者 脑功能重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镜像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及平衡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48
4
作者 陶峰 王传杰 +2 位作者 陈本梅 仇慕磊 蒋理想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11-615,622,共6页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镜像疗法(MT)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及平衡能力的影响。方法:符合标准的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入对照组(n=20)、磁刺激组(n=20)和联合组(n=20)。对照组仅接受常规康复治疗,磁刺激组在常规...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镜像疗法(MT)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及平衡能力的影响。方法:符合标准的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入对照组(n=20)、磁刺激组(n=20)和联合组(n=20)。对照组仅接受常规康复治疗,磁刺激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增加健侧1Hz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联合组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增加健侧1Hz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联合镜像疗法。在治疗前、治疗4周后分别以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LE)评估患者下肢运动功能,Berg平衡量表(BBS)评估患者平衡功能。结果:治疗前,3组患者的下肢FMA-LE评分、BBS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4周后,3组患者的下肢FMA-LE评分、BBS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其中磁刺激组和联合组FMA-LE评分、BBS评分改善均较对照组显著(P<0.05),且联合组各项指标改善最为显著(P<0.05)。结论: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镜像疗法可有效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和平衡功能,可以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经颅磁刺激 镜像疗法 下肢 运动功能 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肢联动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和步行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32
5
作者 荣积峰 吴毅 +2 位作者 路微波 杨雷 王卫宁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063-1065,共3页
在2013年中国脑卒中大会上公布世界卫生组织MONI-CA的研究数据显示,我国脑卒中发生率正以每年8.7%的速度上升,成为伤残的首要原因[1].平衡功能的恢复将大大减少患者摔倒几率,步行能力的恢复不仅增加患者活动空间,而且是独立生活的一项... 在2013年中国脑卒中大会上公布世界卫生组织MONI-CA的研究数据显示,我国脑卒中发生率正以每年8.7%的速度上升,成为伤残的首要原因[1].平衡功能的恢复将大大减少患者摔倒几率,步行能力的恢复不仅增加患者活动空间,而且是独立生活的一项重要指标和偏瘫康复的既定目标[2].本研究旨在探讨四肢联动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和步行能力的影响,为临床治疗运动障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偏瘫患者 步行能力 平衡功能 四肢 世界卫生组织 数据显示 偏瘫康复 独立生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镜像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及神经电生理的效果 被引量:29
6
作者 陈本梅 蒋理想 +2 位作者 仇慕磊 王传杰 陶峰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201-1207,共7页
目的探讨1 Hz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镜像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及患侧皮质神经电生理的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10月至2023年3月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15)、磁刺激组(n=15)、镜像疗法... 目的探讨1 Hz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镜像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及患侧皮质神经电生理的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10月至2023年3月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15)、磁刺激组(n=15)、镜像疗法组(n=15)和联合组(n=15)。各组均给予内科治疗和常规康复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空载磁刺激和假镜像疗法,磁刺激组给予1 Hz低频rTMS和假镜像疗法,镜像疗法组给予空载磁刺激和镜像疗法,联合组给予1 Hz低频rTMS联合镜像疗法,共4周。采用Fugl-Meyer评定量表上肢部分(FMA-UE)和上肢动作研究量表(ARAT)评估患侧上肢运动能力,经颅磁刺激仪测定患侧皮质的运动诱发电位(MEP)振幅及中枢传导时间(CMCT)。结果治疗后,各组FMA-UE评分、ARAT评分、MEP振幅均显著提高(|t|>3.854,P<0.001),CMCT均显著缩短(t>5.967,P<0.001)。与对照组比较,磁刺激组、镜像疗法组和联合组FMA-UE评分、ARAT评分和MEP振幅更高,CMCT更短(P<0.05);与磁刺激组和镜像疗法组比较,治疗后联合组FMA-UE评分、ARAT评分和MEP振幅更高,CMCT更短(P<0.05)。各组FMA-UE评分、ARAT评分与MEP振幅呈显著正相关,与CMCT呈显著负相关(R2>0.804,P<0.001)。结论1 Hz低频rTMS联合镜像疗法有助于脑卒中后脑功能重塑,促进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上肢 运动功能 神经电生理 重复经颅磁刺激 镜像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