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发展儿科肝脏病学,提高儿童肝病诊治水平 被引量:1
1
作者 王建设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2年第12期881-883,共3页
肝脏疾病发病率不及呼吸系统疾病和胃肠道疾病发生率高,其在儿童的发生率也明显低于成人,但由于多数肝脏疾病危害严重,儿童肝脏疾病仍造成很大的社会负担。随着近半个世纪疾病谱的变化,婴儿及儿童肝脏疾病的负担越来越受到重视。从20世... 肝脏疾病发病率不及呼吸系统疾病和胃肠道疾病发生率高,其在儿童的发生率也明显低于成人,但由于多数肝脏疾病危害严重,儿童肝脏疾病仍造成很大的社会负担。随着近半个世纪疾病谱的变化,婴儿及儿童肝脏疾病的负担越来越受到重视。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儿科肝脏病学在英国成为一个独立的亚专科,本世纪初在北美也已成为独立的亚专科,极大地促进了儿科肝脏病学的发展和儿童肝病诊疗水平的提高。在国内,近年来儿科肝病学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在许多方面仍然明显落后于发达国家。因此有必要加强儿科肝脏病学研究队伍,提高儿童肝脏疾病诊治水平,造福更多小儿肝病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疾病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内发育迟缓儿身长、体重、头围的追赶比较 被引量:14
2
作者 林亚芬 李伟华 +3 位作者 周海燕 濮泽琼 陈碧琴 陈兆文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29-732,共4页
目的研究宫内发育迟缓儿(I UGR)生长发育模式,以指导I UGR的生长保健工作。方法对本院及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确诊的210名I UGR儿的体重、身长、头围等指标,分别在其0、6、12和24个月时进行随访性调查。结果成功随访188例,男孩为87例... 目的研究宫内发育迟缓儿(I UGR)生长发育模式,以指导I UGR的生长保健工作。方法对本院及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确诊的210名I UGR儿的体重、身长、头围等指标,分别在其0、6、12和24个月时进行随访性调查。结果成功随访188例,男孩为87例,女孩101例,平均出生体重为2.27kg,共有102例儿童的出生体重<2500g,占总数的54.25%。其中,早产儿为46例,占24.47%。在出生头2年中,I UGR体重、身长、头围均有追赶生长,尤其是出生后头6~12个月生长速度最快,而头围生长大于身长及体重,女孩生长追赶要早于男孩,但2岁之内除女孩头围外均未达正常水平(P<0.01)。在2岁之内为生长追赶的良好时间段。结论证实了I UGR有生长追赶现象。若2岁之前不能给予干预治疗,有一部分I UGR其最终的生长将落后于正常儿。加强孕期营养及提倡母乳喂养是保证I UGR早期发育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追赶 宫内发育迟缓 婴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血铅对儿童智力及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14
3
作者 陈海生 李伟华 +2 位作者 陈叶 张梅红 濮泽琼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30-232,共3页
目的探讨高血铅对儿童智力及行为的影响。方法随机对108名学龄儿童进行血铅、智力和行为测定;并以血铅水平100μg/L为界将受试组儿童分为高血铅组和低血铅组,对智力和行为测试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高血铅组儿童的总智商(FIQ)、言语智... 目的探讨高血铅对儿童智力及行为的影响。方法随机对108名学龄儿童进行血铅、智力和行为测定;并以血铅水平100μg/L为界将受试组儿童分为高血铅组和低血铅组,对智力和行为测试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高血铅组儿童的总智商(FIQ)、言语智商(VIQ)及操作智商(PIQ)均明显低于低血铅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各项分测验中,除类同、填图和解码测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他7项分测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高血铅儿童行为总分、内向分和外向分均明显高于低血铅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各项分测验中,除体诉、敌意性、违纪及残忍测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他7项分测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血铅对儿童智力和行为的影响很大,须引起充分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中毒 智力 行为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母亲心音联合背景音乐播放对早产儿睡眠及体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2
4
作者 彭娟 王吉平 +1 位作者 展玉梅 胡爱萍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5年第9期11-13,共3页
目的探讨母亲心音与背景音乐合成的乐曲对早产儿睡眠时间及体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早产儿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乐律组、音乐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按早产儿护理常规护理;音乐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每天播放背景... 目的探讨母亲心音与背景音乐合成的乐曲对早产儿睡眠时间及体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早产儿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乐律组、音乐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按早产儿护理常规护理;音乐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每天播放背景音乐;乐律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每天播放早产儿母亲心率音与背景音乐合成的音律。干预15d后比较三组患儿睡眠时间及体质量增长情况。结果三组睡眠时间及体质量增长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乐律组患儿睡眠时间及体质量增长显著优于其他两组(P<0.05,P<0.01);音乐组睡眠时间及体质量增长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倾听母亲心音与背景音乐合成的乐曲更能稳定早产儿的情绪,增加睡眠时间,加快体质量的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 母亲心音 音乐疗法 睡眠 体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高胆和行为测定 被引量:13
5
作者 陈碧琴 彭巧娣 陈叶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11-112,共2页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简称高胆)是新生儿期较常见的疾病,近年来有上升的趋势。新生儿高 胆能引起脑损伤已被大家认可。一旦出现核黄疸对脑的损伤往往是不可逆的,将对社会和家 庭产生严重影响。这就需要在临床上及早发现高胆所致的脑损...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简称高胆)是新生儿期较常见的疾病,近年来有上升的趋势。新生儿高 胆能引起脑损伤已被大家认可。一旦出现核黄疸对脑的损伤往往是不可逆的,将对社会和家 庭产生严重影响。这就需要在临床上及早发现高胆所致的脑损伤,以便早期治疗和早期干预 。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可了解新生儿行为能力,及早发现轻微脑损伤。本组收集了我院新 生儿高胆(1999年7月~1999年12月)30例及正常新生儿30例,两组共作新生儿行为测定120人 次。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高胆红素血症 行为神经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KHD1突变致儿童门脉高压4例病例报告 被引量:6
6
作者 颜艳燕 龚敬宇 +5 位作者 施莺燕 陆怡 张梅红 谢新宝 王建设 林锦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455-459,共5页
目的通过二代测序探讨儿童不明原因门脉高压的遗传病因,以提高临床认识。方法 2012至2016年3月在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收治的4例不明原因的儿童门脉高压病例,均进行全外显子测序或肝病基因Panel的高通量测序,对临床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 目的通过二代测序探讨儿童不明原因门脉高压的遗传病因,以提高临床认识。方法 2012至2016年3月在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收治的4例不明原因的儿童门脉高压病例,均进行全外显子测序或肝病基因Panel的高通量测序,对临床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例患儿中,男1例,女3例,发病年龄3.3-6.4岁。主要临床表现为上消化道出血3例,脾肿大4例,肝肿大2例;肝内胆管扩张1例;转氨酶轻度升高2例。4例患儿影像学上均有肾脏病变,肝脏合成功能和肾功能均正常。二代基因测序及Sanger验证,4例患儿均在PKHD1基因上发现复合杂合突变,其中无义突变和经典剪切位点突变各1个,缺失突变(移码突变)和错义突变(少见位点)各3个。例1外显子32上第4 481位碱基A缺损造成移码突变和外显子51的前1位内含子区碱基G突变为A影响剪切位点;例2外显子24上第2 507位碱基T突变为C,导致第836位上的缬氨酸变为丙氨酸,外显子58上第9 568位碱基C突变为T,导致编码第3 190位谷氨酰胺的密码子变成终止密码子。例3外显子12上第847位碱基T突变为C,导致第283位上的苯丙氨酸转变为亮氨酸,外显子58上第9 455位密码子A缺失导致移码突变。例4外显子61上第10 315位碱基G突变为T,导致第3 429位上的天冬氨酸转变为酪氨酸,外显子27上第3 028至3 039位碱基缺失,并插入AGGT导致移码突变。最终4例患儿均确诊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多囊肾病。结论 PKHD1基因突变引起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多囊肾病是我国儿童门脉高压的重要病因,二代基因测序是确诊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脉高压 多囊肾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基因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习困难儿童智力水平和智力结构特点 被引量:3
7
作者 陈海生 张梅虹 +1 位作者 濮泽琼 王芳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14-415,共2页
关键词 学习困难儿童 智力结构 智力水平 正常儿童 年龄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原累积病Ⅵ型和Ⅸa型7例病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5
8
作者 刘杰 张梅红 +1 位作者 龚敬宇 王建设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84-288,共5页
目的总结糖原累积病(GSD)Ⅵ、Ⅸa型的临床、病理和基因突变情况,提高临床对这两型GSD的认识。方法回顾性收集GSD3例Ⅵ型和4例Ⅸa型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1)7例患儿均为男性,确诊年龄2岁3月至5岁。7例均有肝脏肿大和转氨酶升高,身材矮小... 目的总结糖原累积病(GSD)Ⅵ、Ⅸa型的临床、病理和基因突变情况,提高临床对这两型GSD的认识。方法回顾性收集GSD3例Ⅵ型和4例Ⅸa型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1)7例患儿均为男性,确诊年龄2岁3月至5岁。7例均有肝脏肿大和转氨酶升高,身材矮小1例,空腹低血糖、高乳酸血症和高甘油三酯血症各2例,血酮体增高3例,尿有机酸分析结果阳性2例。7例患儿均有肝细胞弥漫性肿大变形和糖原凝聚,4例有肝脏脂肪变性;3例GSDⅥ型有门管区纤维化、肝硬化表现。3例GSDⅥ型检测到6种PYGL基因突变,c.772+1G>A、c.244-1G>A、c.730C>T(p.L244F)、c.2417_2418del TA(p.I806Sfs X9)为新突变,4例GSDⅨa型检测到4种PHKA2基因突变,c.3529C>T(p.Q1177X)、c.3574C>T(p.Q1196X)为新突变。(2)复习文献共检索到13篇文献,与本文病例合并后共22例Ⅵ型、99例Ⅸa型GSD。肝脏转氨酶增高和肝脏肿大91.9%~100%,有身材矮小18%~23%、空腹低血糖44%~48%、高甘油三酯血症37%~44%、高乳酸血症35%~72%和血酮体增高50%~56%。肝脏活检均可见肝细胞内糖原凝聚,17%有脂肪变性,Ⅵ型25%、Ⅸa型33%检出肝硬化。报道19种PYGL基因突变,多为点突变,剪切位点突变亦较常见,插入突变少见;43种PHKA2基因突变,突变类型多样。结论肝大伴转氨酶升高的患儿需警惕Ⅵ、Ⅸa型GSD;Ⅵ型患儿可早期存在肝硬化,需要进一步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原累积病 肝脏活检 基因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物治疗儿童肝豆状核变性肝功能失代偿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2
9
作者 李春霞 龚敬宇 +1 位作者 张梅虹 王建设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7年第8期1543-1547,共5页
目的观察药物治疗对以肝功能失代偿起病的肝豆状核变性患儿的影响。方法收集2015年8月1日-2016年8月1日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收治的以"肝硬化,肝功能失代偿"起病的肝豆状核变性患儿3例,均经过ATP7B基因测序进一步确诊。所有... 目的观察药物治疗对以肝功能失代偿起病的肝豆状核变性患儿的影响。方法收集2015年8月1日-2016年8月1日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收治的以"肝硬化,肝功能失代偿"起病的肝豆状核变性患儿3例,均经过ATP7B基因测序进一步确诊。所有患儿入院后立即给予低铜饮食和对症支持治疗,在明确肝豆状核变性的临床诊断后给予青霉胺和葡萄糖酸锌片联合治疗。记录患儿临床转归情况。结果 3例患儿均检测到ATP7B基因复合杂合突变。经内科综合治疗后,患儿低蛋白血症和凝血功能逐步改善,其中2例患儿Child-Pugh评分均有所降低。结论对于不明原因肝功能异常甚至肝硬化患儿,诊断需常规考虑肝豆状核变性,早期诊断、及时恰当的药物治疗可减少肝移植手术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豆状核变性 肝硬化 药物疗法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肝豆状核变性的诊断 被引量:7
10
作者 陆怡 王建设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2年第12期907-910,共4页
肝豆状核变性(Wilson's disease,WD,表型MIM号277900)是铜代谢异常所致的遗传代谢性疾病,基因定位于13q14-q21(基因MIM号606882),单基因疾病,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致病基因为ATP7B,对应产物ATP7B蛋白是铜转运P型ATP酶。WD是广泛分布... 肝豆状核变性(Wilson's disease,WD,表型MIM号277900)是铜代谢异常所致的遗传代谢性疾病,基因定位于13q14-q21(基因MIM号606882),单基因疾病,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致病基因为ATP7B,对应产物ATP7B蛋白是铜转运P型ATP酶。WD是广泛分布于人类各种族人群中的遗传性疾病,发病率约3/10万,人群携带1/90人。Mak等计算香港地区的汉族发病率1/5400,远高于欧美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豆状核变性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强培训,迎接儿童肝病新挑战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建设 库尔班江.阿布都西库尔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5年第8期1181-1184,共4页
随着卫生经济状况的改善和疫苗的普及,病毒性肝炎发病率大幅降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遗传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炎等非感染性肝病占比快速上升。概括了儿科肝病亚专科的发展及现状,认为随着肝穿刺、胆汁酸谱分析、遗传代谢病筛查及基... 随着卫生经济状况的改善和疫苗的普及,病毒性肝炎发病率大幅降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遗传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炎等非感染性肝病占比快速上升。概括了儿科肝病亚专科的发展及现状,认为随着肝穿刺、胆汁酸谱分析、遗传代谢病筛查及基因诊断等新技术的应用,近年我国儿童肝病临床和基础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然而,不断增长的肝病知识、疾病谱的扩大以及肝移植的需求给国内儿科界带来了新的挑战。但国内多数儿科医生对肝病认识不足,小儿肝病专科医护人员严重缺乏,因此迫切需要加强儿童肝病专科的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疾病 儿童 述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干预在窒息新生儿中的应用
12
作者 陈碧琴 彭巧娣 张宝发 《复旦学报(医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507-508,共2页
目的 探讨早期干预应用于窒息新生患儿中 ,对新生儿智力发育的作用。方法  6 7例窒息儿随机分为干预组 35例 ,对照组 32例 ,对干预组从新生儿起干预至 2 4个月。结果 两组患儿在 2 4个月时盖氏测定总的精神运动发育商 (DQ) ,干预组 1... 目的 探讨早期干预应用于窒息新生患儿中 ,对新生儿智力发育的作用。方法  6 7例窒息儿随机分为干预组 35例 ,对照组 32例 ,对干预组从新生儿起干预至 2 4个月。结果 两组患儿在 2 4个月时盖氏测定总的精神运动发育商 (DQ) ,干预组 10 5 .7± 15 .5 3,对照组 90 .6± 14.2 2 ,干预组明显高于对照组 ,而且干预组无一例发生脑瘫 ,对照组有 2例。结论 早期干预能促进窒息儿的智能发育 ,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干预 新生儿窒息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类器官研究及应用进展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利 丘倚灵 王建设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2342-2345,共4页
经典的肝脏研究模型因其无法长期维持肝细胞极性结构,或遗传代谢背景与正常人肝细胞有较大差别,对肝细胞生理功能及相关疾病机制研究存在限制。新近建立的肝类器官培养技术,可通过重编程的诱导多能干细胞或肝活检组织体外培养获得具有... 经典的肝脏研究模型因其无法长期维持肝细胞极性结构,或遗传代谢背景与正常人肝细胞有较大差别,对肝细胞生理功能及相关疾病机制研究存在限制。新近建立的肝类器官培养技术,可通过重编程的诱导多能干细胞或肝活检组织体外培养获得具有部分肝组织结构的肝类器官,并长期维持可扩增性和遗传稳定性,有望成为疾病建模、药物筛选及细胞治疗的有力工具。主要对肝类器官的研究现状及应用前景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器官 多能干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胆汁酸的肠肝循环与胆汁淤积性肝病 被引量:16
14
作者 李晓峰 龚敬宇 王建设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7年第10期1922-1927,共6页
胆汁淤积性肝病的发生与胆汁酸的肠肝循环障碍密切相关,从胆汁酸的代谢、遗传性胆汁淤积症涉及肠肝循环的机制、相关运载体的分子调控,以及现有治疗方案与肠肝循环的关系4个方面进行了阐述,以探讨胆汁淤积性肝病的发病机制,并为新药或... 胆汁淤积性肝病的发生与胆汁酸的肠肝循环障碍密切相关,从胆汁酸的代谢、遗传性胆汁淤积症涉及肠肝循环的机制、相关运载体的分子调控,以及现有治疗方案与肠肝循环的关系4个方面进行了阐述,以探讨胆汁淤积性肝病的发病机制,并为新药或新治疗方法的研究提供相关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酸 肠肝循环 胆汁淤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FM1突变所致儿童急性肝衰竭1例:质疑GFM1错义突变位置决定临床表型 被引量:4
15
作者 尤艺杰 Agnès Rotig 王建设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369-372,共4页
目的报告GFM1突变所致疾病的临床特征及验证基因型和临床表型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门诊就诊的GFM1基因突变儿童的临床及基因突变资料,结合文献归纳GFM1基因突变的临床特点,构建编码线粒体翻译因子G1(mt EFG1)空间结构图,检验GFM1基... 目的报告GFM1突变所致疾病的临床特征及验证基因型和临床表型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门诊就诊的GFM1基因突变儿童的临床及基因突变资料,结合文献归纳GFM1基因突变的临床特点,构建编码线粒体翻译因子G1(mt EFG1)空间结构图,检验GFM1基因错义突变位置与临床表型关系的假说。结果患儿,女,6个月28 d。生长发育迟缓,急性肝衰竭。体格检查:反应差,嗜睡,全身皮肤黏膜黄染,腹平软,肝脾肿大。辅助检查: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转氨酶、碱性磷酸酶、血清γ-谷氨酰转肽酶和血氨升高,白蛋白下降,凝血酶原时间延长,血糖下降,酸中毒,血乳酸升高,血浆氨基酸及酰基肉碱谱示血中多种氨基酸升高,尿有机酸检查提示酮尿,头颅MRI示双侧丘脑、大脑脚、基底节区、枕叶前内侧异常信号。GFM1基因的复合杂合突变,第5外显子c.688G>A点突变致蛋白质改变为p.Gly230Ser;第14外显子c.1686del G的移码突变致蛋白质改变为p.Asp563Thrfs*24。mt EFG1空间结构图显示,p.Gly230Ser处于蛋白周边位置,预测表现应该为脑型。结论 1例携带GFM1基因复合杂合突变(c.688G>A和c.1686del G)的中国儿童,其临床表现为急性肝衰竭,不支持以往GFM1基因错义突变导致蛋白周边位置的氨基酸改变时临床表现为脑型的假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FM1 线粒体翻译因子G1 复合氧化呼吸链缺陷 肝衰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SD1缺陷可能相关婴儿胆汁淤积症1例病例报告 被引量:3
16
作者 侯红丽 黎佳琪 +1 位作者 王建设 龚敬宇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474-475,共2页
核受体结合SET域蛋白1(NSD1)属于组蛋白甲基化转移酶家族,包含多种功能区域,是一种转录调控因子,在胚胎早期发育中起调节作用。NSD1基因包含23个外显子,位于5q35,编码2696个氨基酸,表达在人体胚胎,成人的脑、肾、骨骼、肌肉、脾... 核受体结合SET域蛋白1(NSD1)属于组蛋白甲基化转移酶家族,包含多种功能区域,是一种转录调控因子,在胚胎早期发育中起调节作用。NSD1基因包含23个外显子,位于5q35,编码2696个氨基酸,表达在人体胚胎,成人的脑、肾、骨骼、肌肉、脾、肺和胸腺等组织,作为促进生长基因的辅阻遏物发挥作用[1]。NSD1功能的丧失可导致Sotos综合征、Beckwith-Wiedemann综合征(BWS)等,同时其在多发性骨髓瘤等肿瘤的发生中也起重要作用,NSD1基因的单倍剂量不足和突变是主要遗传学基础[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ECKWITH-WIEDEMANN综合征 胆汁淤积症 病例报告 Sotos综合征 婴儿 缺陷 甲基化转移酶 转录调控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q21杂合缺失致婴儿肝内胆汁淤积症伴智能发育落后1例病例报告 被引量:3
17
作者 翟丽娟 杜鹃 +2 位作者 王能里 龚敬宇 王建设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34-137,共4页
目的报告1例18q21杂合缺失致ATP8B1缺陷病(婴儿肝内胆汁淤积症)合并皮特-霍普金斯综合征(PHS)。方法总结患儿的临床特征、染色体芯片和基因检查结果。结果男,3个月2 d,因皮肤巩膜黄染2月余就诊。体重4 kg(<P3)。颜面、躯干和四肢皮... 目的报告1例18q21杂合缺失致ATP8B1缺陷病(婴儿肝内胆汁淤积症)合并皮特-霍普金斯综合征(PHS)。方法总结患儿的临床特征、染色体芯片和基因检查结果。结果男,3个月2 d,因皮肤巩膜黄染2月余就诊。体重4 kg(<P3)。颜面、躯干和四肢皮肤轻中度黄染,巩膜中度黄染,手心和足心无黄染。血清总胆红素明显升高,以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ALT、AST、总胆汁酸(TBA)、甲胎蛋白(AFP)升高,谷氨酰转肽酶(GGT)和白蛋白(ALB)正常,提示为低GGT胆汁淤积症。染色体芯片分析发现,患儿18号染色体长臂(18q21.2-q21.33)缺失11.6 Mb,8号染色体短臂(8p23.2)缺失961 kb。18号染色体缺失区域包含ATP8B1及TCF4基因,可分别解释肝内胆汁淤积症和PHS表现。ATP8B1基因测序发现两个SNP,经Mutationtaster软件预测为非致病性。口服熊去氧胆酸及补充脂溶维生素,1岁龄黄疸消退,肝功能指标恢复正常。随访至2岁10个月,身高90 cm(P3~P10),体重12 kg(P3~P10),头围42.5 cm(<P3),呈特殊面容(嘴宽大,唇厚,鼻梁宽而高,鼻尖突出,下颌略微前突),有明显的智力发育落后,便秘严重。结论采用染色体芯片技术和基因测序确诊了1例婴儿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合并PHS病例,提示原因不明的胆汁淤积,应重视分子学诊断,常规的基因外显子测序技术可能会漏诊一些染色体片段缺失的病例,应联合使用染色体芯片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色体缺失 18q21 胆汁淤积 ATP8B1 TCF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SP53基因缺陷病6例病例系列报告
18
作者 迟昊 佘慧宇 +1 位作者 丘倚灵 王建设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33-136,共4页
背景USP53基因缺陷病是新发现的以胆汁淤积为特征的罕见遗传性疾病,目前报告病例少,亟待积累更多病例全面描述临床表型和基因型。目的 报告USP53基因缺陷病的临床特点和基因变异特征。设计病例系列报告。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 背景USP53基因缺陷病是新发现的以胆汁淤积为特征的罕见遗传性疾病,目前报告病例少,亟待积累更多病例全面描述临床表型和基因型。目的 报告USP53基因缺陷病的临床特点和基因变异特征。设计病例系列报告。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就诊于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的USP53基因缺陷病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分别以“USP53”、“ubiquitin-specific peptidase 53”、“胆汁淤积症”为关键词检索PubMed、万方数据库和中国知网数据库从建库至2022年12月关于USP53基因缺陷病的病例报告。主要结局指标临床特点和基因变异特征。结果 6例USP53缺陷病患儿中男女各3例,均在婴儿期以皮肤和/或巩膜黄染起病,初诊肝功能检查均表现为低GGT胆汁淤积,怀疑遗传性肝病,行全外显子组测序(WES)确诊为USP53基因缺陷病,予熊去氧胆酸和消胆胺等治疗,随访至7~34月龄皮肤黄染消失、肝功能指标正常。1例5月龄起病,末次随访12月龄时总胆汁酸仍高(257μmol·L-1),皮肤黄染消失,听力轻度减退。6例经WES检测发现USP53基因突变,纯合和复合杂合变异各3例,其中c.1012C>T变异3例,c.1558C>T和c.1426C>T各2例。除c.725C>G为临床意义未明的变异外,其余变异均为致病变异,其中c.1815_1816dupTA及c.725C>G为文献未报道过的新发变异。复习文献38例USP53基因缺陷病患儿中,33例主要临床表现为黄疸、胆汁淤积和瘙痒,其他肝外表现为:听力减退或丧失4例,语言和生长发育迟缓2例,心力衰竭、低钙血症、甲状腺功能减退、WBC和PLT计数同时增多和眼底白斑病变各1例。38例中共检测到25种变异,移码变异9种,无义变异6种,错义变异5种,剪接位点变异3种,大片段缺失2种。结论 USP53基因缺陷病临床主要表现为黄疸及胆汁淤积,预后良好。USP53变异以移码变异和无义变异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性疾病 USP53 胆汁淤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