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耳蜗力学:人工耳蜗植入的生物医学工程学研究
1
作者 任柳杰 李辰龙 +1 位作者 姚文娟 张天宇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05-408,共4页
人工耳蜗植入(cochlear implant,CI)是目前重度至极重度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患者最有效的听力重建技术之一。随着植入人群日益多样化,尤其是儿童、老年人及残余听力患者比例不断上升,如何在实现高效电刺激的同时,最大程度地保留残余听力... 人工耳蜗植入(cochlear implant,CI)是目前重度至极重度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患者最有效的听力重建技术之一。随着植入人群日益多样化,尤其是儿童、老年人及残余听力患者比例不断上升,如何在实现高效电刺激的同时,最大程度地保留残余听力、减少植入过程中的组织损伤,并最终提升术后听觉功能——特别是在噪声环境下的言语识别、空间定位能力和音乐感知能力,已成为当前人工耳蜗技术发展的核心问题之一[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 听力重建 人工耳蜗植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辅助耳科临床诊疗研究进展
2
作者 任柳杰 郭天翔 +1 位作者 傅窈窈 张天宇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2-206,共5页
近年来,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技术飞速发展,特别是在深度学习和自然语言处理(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NLP)领域,正在推动医疗模式的深刻变革[1]。AI通过复杂数据的自动特征提取和模式识别,基于统计数据的精准预测... 近年来,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技术飞速发展,特别是在深度学习和自然语言处理(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NLP)领域,正在推动医疗模式的深刻变革[1]。AI通过复杂数据的自动特征提取和模式识别,基于统计数据的精准预测,已广泛应用于疾病诊断、治疗方案优化和患者管理等方面,显著提升了医疗效率和质量。医学与AI的深度融合,为实现个性化医疗、减少医疗资源分配不均和推动科研创新提供了强大动力。耳科疾病种类繁多,涵盖听力障碍、平衡功能异常和形态畸形等,诊断往往依赖高精度的影像分析和经验丰富的专业医生。然而,医疗资源短缺和基层医疗水平不足限制了疾病的早期发现与治疗。AI通过精确的影像分析、智能信号处理和辅助诊断,有望弥补这些不足,提升诊断效率和准确率,尤其在中耳炎、耳郭畸形和眩晕疾病的识别与干预方面展现出巨大潜力[2-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医疗 耳科疾病 影像分析 自然语言处理 科研创新 疾病诊断 深度学习 资源短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耳力学:有限元仿真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张天宇 任柳杰 +2 位作者 李辰龙 姚文娟 谢友舟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85-388,共4页
中耳听骨链系统是一个构造精巧的传声装置,通过自身振动将空气中的压力变化(声)信号传导至内耳,克服空气和内耳淋巴液间的阻抗差异。各种中耳病变均会引起这一传声系统的工作异常,导致传导性听力损失。对中耳生理功能和病理机制的深入... 中耳听骨链系统是一个构造精巧的传声装置,通过自身振动将空气中的压力变化(声)信号传导至内耳,克服空气和内耳淋巴液间的阻抗差异。各种中耳病变均会引起这一传声系统的工作异常,导致传导性听力损失。对中耳生理功能和病理机制的深入研究有助于相关临床诊断和治疗技术的发展。实验测量和仿真分析是中耳力学研究的常用方法[1]。实验测量手段的不足主要在于侵入测量困难,获取数据有限,且特殊病理状态的测试样本极难获得。有限元仿真方法基于动力学的理论,在计算机上对中耳传声过程进行再现,不仅成本低廉、可获得多种数据,而且便于研究一些实验中难以模拟的中耳状态。本文介绍有限元仿真技术在中耳生理功能和病理机制研究中的应用,尤其是近年来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殊病理 中耳病变 听骨链 传导性听力损失 有限元仿真 中耳力学 传声 信号传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淋巴积水致听力损失的耳蜗力学机制
4
作者 张天宇 王心玥 +1 位作者 任柳杰 李辰龙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02-306,共5页
内淋巴积水(endo1ymphatichydrops,EH)是内耳膜迷路内淋巴液异常积聚导致压力升高的一种病理状态,是梅尼埃病(Ménièredisease)的关键病理特征之一。EH并非梅尼埃病患者特有,部分耳硬化、感音神经性聋[1]、耳梅毒、自发性颅低... 内淋巴积水(endo1ymphatichydrops,EH)是内耳膜迷路内淋巴液异常积聚导致压力升高的一种病理状态,是梅尼埃病(Ménièredisease)的关键病理特征之一。EH并非梅尼埃病患者特有,部分耳硬化、感音神经性聋[1]、耳梅毒、自发性颅低压[2,3]等患者亦存在EH的症状[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蜗力学机制 听力损失 内淋巴积水 梅尼埃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索菲康骨导助听器助听效果的多中心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陈颖 李勇 +12 位作者 周沫 夏静宇 顾文琇 张文波 付欣 谢璐璐 高娜 李建红 任媛媛 张娟 周永青 杨蓓蓓 张天宇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06-510,共5页
目的评估软带或头带佩戴新型经皮传导索菲康骨导助听器对传导性聋或混合性聋、单侧聋患者的助听效果。方法以来自国内4家三级甲等医院的109例传导性或混合性聋患者及11例单侧聋(single-sided deafness,SSD)患者为研究对象,均以纯音测听(... 目的评估软带或头带佩戴新型经皮传导索菲康骨导助听器对传导性聋或混合性聋、单侧聋患者的助听效果。方法以来自国内4家三级甲等医院的109例传导性或混合性聋患者及11例单侧聋(single-sided deafness,SSD)患者为研究对象,均以纯音测听(≥6岁患者)或听性脑干反应(ABR)(<6岁患者)评估裸耳听阈后予以头带或软带佩戴索菲康Alpha 2 MPO骨导助听器;并在声场下进行未助听、佩戴当日及佩戴2周后的助听听阈(0.5~4kHz)测试;≥6岁患者进行未助听、佩戴当日及佩戴2周助听下的言语识别阈(speech recognition threshold,SRT)测试,并记录患者佩戴后的不良反应。结果传导性或混合性聋患者中≥6岁患者助听耳裸耳骨导及气导平均听阈均值分别为18.55±8.99、71.45±10.25dB HL,<6岁组助听耳裸耳骨导及气导ABR阈值均值分别为18.33±8.36、70.80±8.24dB HL;SSD患者助听耳裸耳听阈不能测出;佩戴2周后,三组助听后纯音听阈均值分别为32.21±10.00、37.33±14.15、34.38±10.76dB HL,较未助听时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岁传导性或混合性聋组和SSD组患者佩戴2周后助听下各方向SRT较未助听时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患者均无与佩戴助听器相关的不良皮肤反应等。结论使用软带、头带佩戴索菲康骨导助听器,可有效改善传导性或混合性聋、SSD患者听阈和安静环境下言语识别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导助听器 传导性聋 混合性聋 单侧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天性外中耳畸形(2)——致病基因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6
6
作者 张天宇 陈颖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89-692,共4页
先天性外中耳畸形又称小耳畸形,是耳鼻喉科常见的先天性疾患之一,表现为耳郭大小、形态、位置和结构的先天异常,多合并外耳道狭窄、闭锁以及锤砧关节融合、镫骨缺失、听骨链固定、中耳腔发育不良等中耳畸形。其发病率为0.83/万~17.4/万... 先天性外中耳畸形又称小耳畸形,是耳鼻喉科常见的先天性疾患之一,表现为耳郭大小、形态、位置和结构的先天异常,多合并外耳道狭窄、闭锁以及锤砧关节融合、镫骨缺失、听骨链固定、中耳腔发育不良等中耳畸形。其发病率为0.83/万~17.4/万不等,全球发病率约为2.06/万,其中我国的发病率为1.4/万[1]。先天性外中耳畸形患者可表现为单一的临床症状,也可以是综合征的耳部表现。先天性外中耳畸形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本课题组流行病学研究发现孕期流感样综合征、自然流产史、阴道炎、宫颈炎等炎症感染和油漆、杀虫剂等有毒化学物质暴露等因素是该病的危险因素[2],而遗传因素在该疾病的发生中也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外中耳畸形 致病基因 流感样综合征 有毒化学物质 外耳道狭窄 发病率 小耳畸形 耳鼻喉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耳力学研究的新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5
7
作者 张天宇 王舒琪 任柳杰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31-234,共4页
耳力学属于生物力学在耳科学的分支,研究领域包括内耳力学和中耳力学两大部分。中耳是听觉系统长期进化所形成的高效力学放大、阻抗匹配系统,中耳力学采用力学原理,通过测量、计算和分析声波激励下鼓膜、听骨链等的振动和形变特征,研究... 耳力学属于生物力学在耳科学的分支,研究领域包括内耳力学和中耳力学两大部分。中耳是听觉系统长期进化所形成的高效力学放大、阻抗匹配系统,中耳力学采用力学原理,通过测量、计算和分析声波激励下鼓膜、听骨链等的振动和形变特征,研究中耳鼓膜-听骨链-韧带-肌肉复合系统实现高效传音的力学机制,以及病理状态、听骨链置换等对中耳功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骨链 耳科学 传音 听觉系统 生物力学 声波激励 复合系统 形变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天性外中耳畸形(13)——人工材料全耳郭再造研究进展 被引量:3
8
作者 张天宇 李辰龙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20-122,共3页
先天性外中耳畸形是头面部最常见的出生缺陷,包括耳郭形态畸形和结构畸形。结构畸形主要表现为耳郭畸形、外耳道闭锁或狭窄、中耳畸形等,是引起听力缺陷和容貌损害的五官严重畸形,治疗需要耳郭结构再造的同时融合听觉功能重建。目前耳... 先天性外中耳畸形是头面部最常见的出生缺陷,包括耳郭形态畸形和结构畸形。结构畸形主要表现为耳郭畸形、外耳道闭锁或狭窄、中耳畸形等,是引起听力缺陷和容貌损害的五官严重畸形,治疗需要耳郭结构再造的同时融合听觉功能重建。目前耳部再造方法主要有自体肋软骨支架技术、人工材料支架技术及组织工程软骨支架技术等。耳郭支架材料首选自体肋软骨,但是当患者肋软骨量不足、肋软骨骨化明显、耳周皮肤条件差、自体肋软骨耳郭再造失败时,人工材料仍是重要的补充选择[1]。经过数十年的发展,人工材料全耳郭再造技术已趋于成熟,本文简述人工材料全耳郭再造的历史及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畸形 耳郭再造 外耳道闭锁 听力缺陷 自体肋软骨 人工材料 支架技术 听觉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导助听患者声源定位能力研究进展 被引量:2
9
作者 任柳杰 段雅珊 +1 位作者 谢友舟 张天宇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23-327,共5页
声源定位(sound localization)是听觉系统的基本功能之一,在人类感知环境、躲避危险中起重要作用[1]。声源定位的实现依赖中枢对外周听觉系统的传入声信号进行信息解码和分析,这些信息主要包括耳间强度差(interaural level difference,I... 声源定位(sound localization)是听觉系统的基本功能之一,在人类感知环境、躲避危险中起重要作用[1]。声源定位的实现依赖中枢对外周听觉系统的传入声信号进行信息解码和分析,这些信息主要包括耳间强度差(interaural level difference,ILD)、耳间时间差(interaural time difference,ITD)以及单侧信号的频谱特征,这是声源定位的关键线索;前两者主要由“头影效应”引起,是水平方向声源定位的主要线索;频谱信息则由耳廓、身体等对声音反射引起,与垂直方向声源定位密切相关[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源定位 骨导 听觉系统 人类感知 信息解码 频谱特征 频谱信息 声信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天性外中耳畸形(11)——人工听觉植入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天宇 谢友舟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13-616,共4页
先天性外中耳畸形(microtia and atresia,MA)俗称小耳畸形,是颅面部较为常见的出生缺陷之一。因其形态和结构的异常多涉及耳郭、外耳道及中耳,所以在听觉言语方面主要表现为以传导性为主的听力损失。在婴幼儿的早期,言语发育的滞后会超... 先天性外中耳畸形(microtia and atresia,MA)俗称小耳畸形,是颅面部较为常见的出生缺陷之一。因其形态和结构的异常多涉及耳郭、外耳道及中耳,所以在听觉言语方面主要表现为以传导性为主的听力损失。在婴幼儿的早期,言语发育的滞后会超前于外形对患儿心理上的影响,严重者会影响后续的学习和教育,故合理、有效的听觉干预往往需由听力学专家及耳外科医生尽早介入[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耳畸形 听力损失 颅面部 出生缺陷 传导性 耳郭 外科医生 外耳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天性外中耳畸形(17)——组织工程耳再造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天宇 何爱娟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714-717,共4页
先天性外中耳畸形俗称小耳畸形,是颅面部常见的出生缺陷之一,全世界每10000名新生儿中有0.83~17.4人罹患该疾病[1]。目前对于先天性外中耳畸形仍以自体肋软骨移植耳再造为主要治疗手段,但自体肋软骨获取创伤大,有继发气胸、胸廓畸形等风... 先天性外中耳畸形俗称小耳畸形,是颅面部常见的出生缺陷之一,全世界每10000名新生儿中有0.83~17.4人罹患该疾病[1]。目前对于先天性外中耳畸形仍以自体肋软骨移植耳再造为主要治疗手段,但自体肋软骨获取创伤大,有继发气胸、胸廓畸形等风险,这些局限性使得软骨组织工程技术进行耳再造成为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再造 胸廓畸形 自体肋软骨 先天性外中耳畸形 小耳畸形 颅面部 出生缺陷 软骨组织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天性外中耳畸形(15)——骨导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天宇 任柳杰 谢友舟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76-478,共3页
先天性外中耳畸形(microtia and atresia,MA)俗称小耳畸形,常伴有不同程度的以传导性为主的听力损失,如不加以干预,患者易出现言语发育滞后,进而影响其生活和学习[1]。传统的外耳道成形术可使外耳道狭窄患者获得稳定的术后听力改善,但... 先天性外中耳畸形(microtia and atresia,MA)俗称小耳畸形,常伴有不同程度的以传导性为主的听力损失,如不加以干预,患者易出现言语发育滞后,进而影响其生活和学习[1]。传统的外耳道成形术可使外耳道狭窄患者获得稳定的术后听力改善,但是对于外耳道闭锁者往往效果不佳[2]。因而,使用人工听觉设备,尤其是骨导助听设备(bone conducted hearing device,BCHD),是该类患者听觉功能康复的重要手段[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耳道狭窄 外耳道闭锁 骨导 外耳道成形术 术后听力 小耳畸形 先天性外中耳畸形 听觉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天性外中耳畸形(14)——遗传学和表观遗传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天宇 陈鑫 马竞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37-240,共4页
先天性外中耳畸形是颅面部第二大常见先天性畸形,仅次于唇腭裂,其发病率因地区和种族而异,大约为0.84/10000~17.4/10000[1]。我国先天性外中耳畸形的发病率高达3.06/10000[2],并且呈显著上升趋势,患者以男性居多,可为单侧或双侧发病,以... 先天性外中耳畸形是颅面部第二大常见先天性畸形,仅次于唇腭裂,其发病率因地区和种族而异,大约为0.84/10000~17.4/10000[1]。我国先天性外中耳畸形的发病率高达3.06/10000[2],并且呈显著上升趋势,患者以男性居多,可为单侧或双侧发病,以单侧多见,且常见于右耳[2]。先天性外中耳畸形不仅影响患者的外观和听觉功能,也会对心理发育造成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发育 先天性外中耳畸形 先天性畸形 表观遗传学 听觉功能 颅面部 唇腭裂 发病率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天性外中耳畸形(8)——相关综合征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天宇 施宇轩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97-700,共4页
先天性外中耳畸形是颅面部常见先天性缺陷,表现为耳郭发育不良,伴或不伴中耳形态异常。先天性外中耳畸形可以仅有耳部发育异常,也可以是先天性畸形综合征的耳部表现。本病的致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通常认为在胚胎期间第一、第二鳃弓的发... 先天性外中耳畸形是颅面部常见先天性缺陷,表现为耳郭发育不良,伴或不伴中耳形态异常。先天性外中耳畸形可以仅有耳部发育异常,也可以是先天性畸形综合征的耳部表现。本病的致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通常认为在胚胎期间第一、第二鳃弓的发育异常导致本病的发生。目前对于部分先天性畸形综合征的发病机制缺乏明确的认识,对于临床症状缺乏完善的归纳,对于诊疗方案的制定缺乏科学系统的指南。本文对主要的先天性外中耳畸形综合征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等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缺陷 先天性外中耳畸形 发育异常 颅面部 形态异常 发育不良 耳郭 致病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天性外中耳畸形(18)——功能耳再造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天宇 李辰龙 杨润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10-112,共3页
先天性外中耳畸形是头面部最常见的出生缺陷,包括耳郭形态畸形和结构畸形[1]。耳郭结构畸形是引起听力缺陷和容貌损害的五官严重畸形,国内每年新增该类病例近万名,为先天性结构畸形救助项目的重点;临床主要表现为耳郭畸形、外耳道闭锁... 先天性外中耳畸形是头面部最常见的出生缺陷,包括耳郭形态畸形和结构畸形[1]。耳郭结构畸形是引起听力缺陷和容貌损害的五官严重畸形,国内每年新增该类病例近万名,为先天性结构畸形救助项目的重点;临床主要表现为耳郭畸形、外耳道闭锁或狭窄、中耳畸形等,容貌的缺陷和听觉功能的障碍使患者自幼社会适应和早期言语发育困难[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畸形 外耳道闭锁 听力缺陷 中耳畸形 耳郭 听觉功能 出生缺陷 耳再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天性外中耳畸形(14)——遗传学和表观遗传学研究进展
16
作者 张天宇 陈鑫 马竞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58-360,共3页
1.2.3鳃-耳-肾谱系疾病(BORSD)BORSD(OMIM 113650)是一类由于胚胎发育时期基因突变导致鳃裂、耳及肾脏发育异常的单基因遗传病,发病率约1/40000,30%~60%的BORSD患者伴有外中耳畸形[1],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具有高度的临床表型和基因型... 1.2.3鳃-耳-肾谱系疾病(BORSD)BORSD(OMIM 113650)是一类由于胚胎发育时期基因突变导致鳃裂、耳及肾脏发育异常的单基因遗传病,发病率约1/40000,30%~60%的BORSD患者伴有外中耳畸形[1],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具有高度的临床表型和基因型异质性,合并泌尿系统异常者称为鳃-耳-肾综合征(branchio-oto-renal syndrome,BORS),无泌尿系统异常则为鳃-耳综合征(branchio-oto syndrome,BO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基因遗传病 泌尿系统异常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临床表型 表观遗传学 肾综合征 鳃裂 基因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天性外中耳畸形(9)——耳模矫正研究进展
17
作者 张天宇 张君莉 李辰龙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60-362,共3页
先天性外中耳畸形包括耳结构畸形和耳形态畸形[1],前者伴有耳部皮肤及软骨的发育不全,后者通常无明显的皮肤及软骨不足。先天性耳郭形态畸形发病率较高,在新生儿中的发病率超过20%[2,3]。新生儿出生后6周内耳郭软骨可塑性强,为塑形的窗... 先天性外中耳畸形包括耳结构畸形和耳形态畸形[1],前者伴有耳部皮肤及软骨的发育不全,后者通常无明显的皮肤及软骨不足。先天性耳郭形态畸形发病率较高,在新生儿中的发病率超过20%[2,3]。新生儿出生后6周内耳郭软骨可塑性强,为塑形的窗口期,如能使用工具对耳郭进行早期塑形矫正,不仅可以缓解患儿父母的心理压力,而且能够避免后续有创手术的风险。因此,耳郭畸形的耳模矫正逐渐成为本领域的研究热点[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患儿父母 耳模 结构畸形 耳郭 发育不全 耳部皮肤 先天性外中耳畸形 新生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耳力学:骨传导与骨传导助听器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天宇 任柳杰 +2 位作者 李辰龙 姚文娟 谢友舟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82-484,共3页
除常用的气传导(air conduction)途径外,人类还可通过骨传导(bone conduction)途径感知声音。骨传导指声音以振动形式通过颅骨及软组织等传导至耳蜗引起听觉感知的物理-生理过程。在几百年前,人类便已认识骨传导现象,并开发了一些利用... 除常用的气传导(air conduction)途径外,人类还可通过骨传导(bone conduction)途径感知声音。骨传导指声音以振动形式通过颅骨及软组织等传导至耳蜗引起听觉感知的物理-生理过程。在几百年前,人类便已认识骨传导现象,并开发了一些利用骨传导的听觉装置。Békésy(1961)发现纯音经骨传导形成的听觉可以被经仔细调节强度相等、相位相反的一个同频率气导纯音所抵消,因此指出骨传导和气传导在耳蜗感知层面具有相同的物理生理机制。骨传导传声过程中大部分能量绕过了外耳、中耳直接刺激内耳,故传导性听力损失患者的骨导听阈并无太大影响,也因此骨传导成为该类患者一种可行的助听方案[1]。一些中耳疾病也常使骨传导听阈形成频率特异的切迹。因此,骨传导成为中耳力学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本文介绍骨传导传音感音的途径与机制,并着重阐述骨传导助听技术的临床应用及其听力学增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传导 中耳疾病 气导 传音 骨导听阈 切迹 听觉感知 振动形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耳力学:鼓膜的生理和病理
19
作者 张天宇 任柳杰 +2 位作者 李辰龙 姚文娟 谢友舟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90-292,共3页
鼓膜是中耳的“门户”,将环境声压转换为听觉器官结构振动,是中耳实现声音传导和放大的重要组成部分。鼓膜具有特殊的形态和结构,不仅在低频和高频传声中具有不同的振动形态,以适应中耳传声特性的需求,还可通过主动调节保护听力。同时,... 鼓膜是中耳的“门户”,将环境声压转换为听觉器官结构振动,是中耳实现声音传导和放大的重要组成部分。鼓膜具有特殊的形态和结构,不仅在低频和高频传声中具有不同的振动形态,以适应中耳传声特性的需求,还可通过主动调节保护听力。同时,鼓膜是中耳中最易受损的组织之一,也是人类听觉系统中罕见的具有自愈和再生功能的结构。鼓膜修复材料和技术是生物材料、组织工程研究的重要前沿。本文从生物力学角度阐述鼓膜的生理和病理,总结近年来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听觉系统 组织工程研究 听觉器官 生物力学 修复材料 鼓膜 中耳 再生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耳力学:声导抗测试原理及进展
20
作者 张天宇 任柳杰 +1 位作者 李辰龙 姚文娟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72-575,共4页
鼓室声导抗(tympanometry或acoustic immittance)测试是中耳功能评估的无创方法,通过向耳道发射探测音,对中耳反射的声压进行测量,形成鼓室图(tympanogram)。鼓室图的曲线变化反映中耳功能的变化,进而用于中耳病理的诊断。近年来对于中... 鼓室声导抗(tympanometry或acoustic immittance)测试是中耳功能评估的无创方法,通过向耳道发射探测音,对中耳反射的声压进行测量,形成鼓室图(tympanogram)。鼓室图的曲线变化反映中耳功能的变化,进而用于中耳病理的诊断。近年来对于中耳病变精细化诊断的需求促使了宽频声导抗(wideband acoustic immittance,WAI)的发展,相比临床传统采用单一频率(226 Hz)探测音的鼓室声导抗测试,WAI在更广范围的听觉频率区间对中耳功能进行评估,因此具有更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有望在临床上广泛应用。本文介绍声导抗测试的基本原理,并总结宽频声导抗相关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导抗测试 中耳病变 中耳功能 鼓室图 敏感性和特异性 曲线变化 频率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