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整形外科技术在复杂性耳前瘘管切除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1
作者 郭英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47-650,共4页
目的应用整形外科学原则和技术治疗复杂性耳前瘘管。方法回顾分析42例复杂性耳前瘘管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临床特点及患者病情分为三型并采用不同切口设计进行手术。术中应用整形外科原则和技术处理,包括采用面部美容切口技术,整体设... 目的应用整形外科学原则和技术治疗复杂性耳前瘘管。方法回顾分析42例复杂性耳前瘘管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临床特点及患者病情分为三型并采用不同切口设计进行手术。术中应用整形外科原则和技术处理,包括采用面部美容切口技术,整体设计原则、无菌原则、微创原则等。结果所有患者术后随访6~12个月,手术效果满意,未发生血肿、皮瓣坏死等并发症41例患者一期愈合,仅1例术后感染,经换药后延期愈合。患者切口瘢痕不明显,无组织变形和复发病例。结论将整形外科学原则和技术应用于复杂性耳前瘘管切除术中可以取得较好疗效,提高患者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耳前瘘管 整形外科 切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耳蜗力学:人工耳蜗植入的生物医学工程学研究
2
作者 任柳杰 李辰龙 +1 位作者 姚文娟 张天宇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05-408,共4页
人工耳蜗植入(cochlear implant,CI)是目前重度至极重度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患者最有效的听力重建技术之一。随着植入人群日益多样化,尤其是儿童、老年人及残余听力患者比例不断上升,如何在实现高效电刺激的同时,最大程度地保留残余听力... 人工耳蜗植入(cochlear implant,CI)是目前重度至极重度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患者最有效的听力重建技术之一。随着植入人群日益多样化,尤其是儿童、老年人及残余听力患者比例不断上升,如何在实现高效电刺激的同时,最大程度地保留残余听力、减少植入过程中的组织损伤,并最终提升术后听觉功能——特别是在噪声环境下的言语识别、空间定位能力和音乐感知能力,已成为当前人工耳蜗技术发展的核心问题之一[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 听力重建 人工耳蜗植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辅助耳科临床诊疗研究进展
3
作者 任柳杰 郭天翔 +1 位作者 傅窈窈 张天宇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2-206,共5页
近年来,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技术飞速发展,特别是在深度学习和自然语言处理(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NLP)领域,正在推动医疗模式的深刻变革[1]。AI通过复杂数据的自动特征提取和模式识别,基于统计数据的精准预测... 近年来,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技术飞速发展,特别是在深度学习和自然语言处理(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NLP)领域,正在推动医疗模式的深刻变革[1]。AI通过复杂数据的自动特征提取和模式识别,基于统计数据的精准预测,已广泛应用于疾病诊断、治疗方案优化和患者管理等方面,显著提升了医疗效率和质量。医学与AI的深度融合,为实现个性化医疗、减少医疗资源分配不均和推动科研创新提供了强大动力。耳科疾病种类繁多,涵盖听力障碍、平衡功能异常和形态畸形等,诊断往往依赖高精度的影像分析和经验丰富的专业医生。然而,医疗资源短缺和基层医疗水平不足限制了疾病的早期发现与治疗。AI通过精确的影像分析、智能信号处理和辅助诊断,有望弥补这些不足,提升诊断效率和准确率,尤其在中耳炎、耳郭畸形和眩晕疾病的识别与干预方面展现出巨大潜力[2-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医疗 耳科疾病 影像分析 自然语言处理 科研创新 疾病诊断 深度学习 资源短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淋巴积水致听力损失的耳蜗力学机制
4
作者 张天宇 王心玥 +1 位作者 任柳杰 李辰龙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02-306,共5页
内淋巴积水(endo1ymphatichydrops,EH)是内耳膜迷路内淋巴液异常积聚导致压力升高的一种病理状态,是梅尼埃病(Ménièredisease)的关键病理特征之一。EH并非梅尼埃病患者特有,部分耳硬化、感音神经性聋[1]、耳梅毒、自发性颅低... 内淋巴积水(endo1ymphatichydrops,EH)是内耳膜迷路内淋巴液异常积聚导致压力升高的一种病理状态,是梅尼埃病(Ménièredisease)的关键病理特征之一。EH并非梅尼埃病患者特有,部分耳硬化、感音神经性聋[1]、耳梅毒、自发性颅低压[2,3]等患者亦存在EH的症状[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蜗力学机制 听力损失 内淋巴积水 梅尼埃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鼓室硬化对中耳传声影响的有限元分析
5
作者 于仪 王心玥 +2 位作者 吕杰 张天宇 任柳杰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4-39,共6页
目的 通过对中耳不同部位硬化的理想化有限元模拟,揭示不同鼓室硬化部位和程度对中耳传声特性的影响。方法 基于切片数据三维重建人类中耳有限元模型,对正常生理状态下的气导传声进行仿真;通过增大相关组织材料的杨氏模量模拟不同部位... 目的 通过对中耳不同部位硬化的理想化有限元模拟,揭示不同鼓室硬化部位和程度对中耳传声特性的影响。方法 基于切片数据三维重建人类中耳有限元模型,对正常生理状态下的气导传声进行仿真;通过增大相关组织材料的杨氏模量模拟不同部位的鼓室硬化,计算鼓膜和听骨链各韧带、关节硬化后中耳传递函数的变化。结果 小范围的鼓膜硬化对传声性能影响不大(<5 dB)。锤骨上韧带、砧骨上韧带及砧骨后韧带附近部位硬化引起的听骨链固定导致鼓膜脐和镫骨底板的低中频运动下降,说明其造成不同程度以低频为主的听力损失,完全固定时听力损失可达40 dB左右。锤砧关节硬化对传声无影响,而砧镫关节硬化导致镫骨底板的高频响应略增大(0~6 dB)。镫骨硬化造成镫骨底板低中频运动显著下降,但是鼓膜脐的运动速度下降并不显著。结论 鼓室硬化引起中耳传声效率变化主要由中耳刚度增大导致,对硬化部位和程度敏感。此外,硬化部位越靠近传声链下游,鼓膜和镫骨底板运动变化的不一致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鼓室硬化 有限元 中耳力学 传递函数 听力损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耳力学:骨传导与骨传导助听器 被引量:2
6
作者 张天宇 任柳杰 +2 位作者 李辰龙 姚文娟 谢友舟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82-484,共3页
除常用的气传导(air conduction)途径外,人类还可通过骨传导(bone conduction)途径感知声音。骨传导指声音以振动形式通过颅骨及软组织等传导至耳蜗引起听觉感知的物理-生理过程。在几百年前,人类便已认识骨传导现象,并开发了一些利用... 除常用的气传导(air conduction)途径外,人类还可通过骨传导(bone conduction)途径感知声音。骨传导指声音以振动形式通过颅骨及软组织等传导至耳蜗引起听觉感知的物理-生理过程。在几百年前,人类便已认识骨传导现象,并开发了一些利用骨传导的听觉装置。Békésy(1961)发现纯音经骨传导形成的听觉可以被经仔细调节强度相等、相位相反的一个同频率气导纯音所抵消,因此指出骨传导和气传导在耳蜗感知层面具有相同的物理生理机制。骨传导传声过程中大部分能量绕过了外耳、中耳直接刺激内耳,故传导性听力损失患者的骨导听阈并无太大影响,也因此骨传导成为该类患者一种可行的助听方案[1]。一些中耳疾病也常使骨传导听阈形成频率特异的切迹。因此,骨传导成为中耳力学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本文介绍骨传导传音感音的途径与机制,并着重阐述骨传导助听技术的临床应用及其听力学增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传导 中耳疾病 气导 传音 骨导听阈 切迹 听觉感知 振动形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耳力学:有限元仿真研究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张天宇 任柳杰 +2 位作者 李辰龙 姚文娟 谢友舟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85-388,共4页
中耳听骨链系统是一个构造精巧的传声装置,通过自身振动将空气中的压力变化(声)信号传导至内耳,克服空气和内耳淋巴液间的阻抗差异。各种中耳病变均会引起这一传声系统的工作异常,导致传导性听力损失。对中耳生理功能和病理机制的深入... 中耳听骨链系统是一个构造精巧的传声装置,通过自身振动将空气中的压力变化(声)信号传导至内耳,克服空气和内耳淋巴液间的阻抗差异。各种中耳病变均会引起这一传声系统的工作异常,导致传导性听力损失。对中耳生理功能和病理机制的深入研究有助于相关临床诊断和治疗技术的发展。实验测量和仿真分析是中耳力学研究的常用方法[1]。实验测量手段的不足主要在于侵入测量困难,获取数据有限,且特殊病理状态的测试样本极难获得。有限元仿真方法基于动力学的理论,在计算机上对中耳传声过程进行再现,不仅成本低廉、可获得多种数据,而且便于研究一些实验中难以模拟的中耳状态。本文介绍有限元仿真技术在中耳生理功能和病理机制研究中的应用,尤其是近年来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殊病理 中耳病变 听骨链 传导性听力损失 有限元仿真 中耳力学 传声 信号传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耳力学:鼓膜的生理和病理
8
作者 张天宇 任柳杰 +2 位作者 李辰龙 姚文娟 谢友舟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90-292,共3页
鼓膜是中耳的“门户”,将环境声压转换为听觉器官结构振动,是中耳实现声音传导和放大的重要组成部分。鼓膜具有特殊的形态和结构,不仅在低频和高频传声中具有不同的振动形态,以适应中耳传声特性的需求,还可通过主动调节保护听力。同时,... 鼓膜是中耳的“门户”,将环境声压转换为听觉器官结构振动,是中耳实现声音传导和放大的重要组成部分。鼓膜具有特殊的形态和结构,不仅在低频和高频传声中具有不同的振动形态,以适应中耳传声特性的需求,还可通过主动调节保护听力。同时,鼓膜是中耳中最易受损的组织之一,也是人类听觉系统中罕见的具有自愈和再生功能的结构。鼓膜修复材料和技术是生物材料、组织工程研究的重要前沿。本文从生物力学角度阐述鼓膜的生理和病理,总结近年来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听觉系统 组织工程研究 听觉器官 生物力学 修复材料 鼓膜 中耳 再生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耳力学:声导抗测试原理及进展
9
作者 张天宇 任柳杰 +1 位作者 李辰龙 姚文娟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72-575,共4页
鼓室声导抗(tympanometry或acoustic immittance)测试是中耳功能评估的无创方法,通过向耳道发射探测音,对中耳反射的声压进行测量,形成鼓室图(tympanogram)。鼓室图的曲线变化反映中耳功能的变化,进而用于中耳病理的诊断。近年来对于中... 鼓室声导抗(tympanometry或acoustic immittance)测试是中耳功能评估的无创方法,通过向耳道发射探测音,对中耳反射的声压进行测量,形成鼓室图(tympanogram)。鼓室图的曲线变化反映中耳功能的变化,进而用于中耳病理的诊断。近年来对于中耳病变精细化诊断的需求促使了宽频声导抗(wideband acoustic immittance,WAI)的发展,相比临床传统采用单一频率(226 Hz)探测音的鼓室声导抗测试,WAI在更广范围的听觉频率区间对中耳功能进行评估,因此具有更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有望在临床上广泛应用。本文介绍声导抗测试的基本原理,并总结宽频声导抗相关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导抗测试 中耳病变 中耳功能 鼓室图 敏感性和特异性 曲线变化 频率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耳蜗力学进展——纪念Békésy获诺贝尔奖60周年 被引量:4
10
作者 张天宇 任柳杰 +3 位作者 李辰龙 王舒琪 姚文娟 丁光宏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43-346,共4页
从1961年Békésy揭示耳蜗内行波现象,开创实验听力学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奖以来,耳蜗力学研究已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和进展,尤其是外毛细胞主动响应机制和耳声发射现象的发现,并在临床中得以广泛应用,使得耳蜗微观力学领域成... 从1961年Békésy揭示耳蜗内行波现象,开创实验听力学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奖以来,耳蜗力学研究已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和进展,尤其是外毛细胞主动响应机制和耳声发射现象的发现,并在临床中得以广泛应用,使得耳蜗微观力学领域成为持续研究的热点。随着“内耳振动测量技术”的不断创新迭代,Corti器微米级分辨率振动测量技术持续进步与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蜗力学 CORTI器 耳声发射 外毛细胞 诺贝尔奖 微观力学 诺贝尔生理学奖 主动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耳蜗力学:基底膜行波测量技术进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天宇 王舒琪 +2 位作者 任柳杰 李辰龙 姚文娟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57-460,共4页
耳蜗是听觉系统实现感音换能的核心器官,可对声音信息进行频率分离、主动放大等预处理,兼具宽频率和强度范围声音感知、高灵敏低耗能的优点。耳蜗精巧的结构、特殊的组织材料特性是其功能实现的基础。基底膜的行波现象是耳蜗进行实时频... 耳蜗是听觉系统实现感音换能的核心器官,可对声音信息进行频率分离、主动放大等预处理,兼具宽频率和强度范围声音感知、高灵敏低耗能的优点。耳蜗精巧的结构、特殊的组织材料特性是其功能实现的基础。基底膜的行波现象是耳蜗进行实时频率分离的载体;外毛细胞电致运动则主动放大行波响应,是提高耳蜗敏感性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膜 听觉系统 外毛细胞 耳蜗力学 频率分离 行波 材料特性 低耗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天性外中耳畸形(1)——发育生物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2
作者 张天宇 李辰龙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23-226,共4页
先天性外中耳畸形(microtia and atresia,MA)也称小耳畸形,是颌面部最主要的出生缺陷之一,全球发病率约为2.06/10000,其中我国的发病率为1.4/10000。本病常涉及耳廓、外耳道、中耳,偶可累及内耳,可单独或联合发生;临床表现多样,包括:耳... 先天性外中耳畸形(microtia and atresia,MA)也称小耳畸形,是颌面部最主要的出生缺陷之一,全球发病率约为2.06/10000,其中我国的发病率为1.4/10000。本病常涉及耳廓、外耳道、中耳,偶可累及内耳,可单独或联合发生;临床表现多样,包括:耳廓畸形,如:耳廓发育不良、残缺、皱缩、皮赘甚至无耳畸形,外耳道闭锁或狭窄,中耳畸形(如:听骨链畸形、面神经畸形)等;部分伴有颌骨发育畸形(半面短小)[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外中耳畸形 发育生物学 外耳道闭锁 耳廓畸形 颌骨发育畸形 面神经畸形 小耳畸形 出生缺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耳蜗力学:力学仿真模型
13
作者 张天宇 任柳杰 +4 位作者 李辰龙 王心玥 华诚 姚文娟 丁光宏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69-572,共4页
耳蜗力学研究的两大手段——实验测量与力学模型仿真,两者相辅相成,实验测量为模型建立和验证提供数据,力学模型仿真则通过对物理现象的再现和分析,揭示现象背后的机制。力学仿真是力学学科理论、实验、仿真三大研究工具之一,正如生物... 耳蜗力学研究的两大手段——实验测量与力学模型仿真,两者相辅相成,实验测量为模型建立和验证提供数据,力学模型仿真则通过对物理现象的再现和分析,揭示现象背后的机制。力学仿真是力学学科理论、实验、仿真三大研究工具之一,正如生物力学之父冯元桢先生在其著作《生物力学》序中所述,“......用力学的方法来处理从前不属于力学的问题,使许多医学及生理学上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观察及经验有了较深的了解”。力学仿真成本低、可重复、可控性强,既可以获得当前技术无法测量的结果,还能够改变现实中无法调整的参数,是机制研究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知其所以然 力学仿真 生物力学 力学学科 物理现象 耳蜗力学 可控性 模型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耳力学研究的新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6
14
作者 张天宇 王舒琪 任柳杰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31-234,共4页
耳力学属于生物力学在耳科学的分支,研究领域包括内耳力学和中耳力学两大部分。中耳是听觉系统长期进化所形成的高效力学放大、阻抗匹配系统,中耳力学采用力学原理,通过测量、计算和分析声波激励下鼓膜、听骨链等的振动和形变特征,研究... 耳力学属于生物力学在耳科学的分支,研究领域包括内耳力学和中耳力学两大部分。中耳是听觉系统长期进化所形成的高效力学放大、阻抗匹配系统,中耳力学采用力学原理,通过测量、计算和分析声波激励下鼓膜、听骨链等的振动和形变特征,研究中耳鼓膜-听骨链-韧带-肌肉复合系统实现高效传音的力学机制,以及病理状态、听骨链置换等对中耳功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骨链 耳科学 传音 听觉系统 生物力学 声波激励 复合系统 形变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天性外中耳畸形(2)——致病基因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6
15
作者 张天宇 陈颖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89-692,共4页
先天性外中耳畸形又称小耳畸形,是耳鼻喉科常见的先天性疾患之一,表现为耳郭大小、形态、位置和结构的先天异常,多合并外耳道狭窄、闭锁以及锤砧关节融合、镫骨缺失、听骨链固定、中耳腔发育不良等中耳畸形。其发病率为0.83/万~17.4/万... 先天性外中耳畸形又称小耳畸形,是耳鼻喉科常见的先天性疾患之一,表现为耳郭大小、形态、位置和结构的先天异常,多合并外耳道狭窄、闭锁以及锤砧关节融合、镫骨缺失、听骨链固定、中耳腔发育不良等中耳畸形。其发病率为0.83/万~17.4/万不等,全球发病率约为2.06/万,其中我国的发病率为1.4/万[1]。先天性外中耳畸形患者可表现为单一的临床症状,也可以是综合征的耳部表现。先天性外中耳畸形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本课题组流行病学研究发现孕期流感样综合征、自然流产史、阴道炎、宫颈炎等炎症感染和油漆、杀虫剂等有毒化学物质暴露等因素是该病的危险因素[2],而遗传因素在该疾病的发生中也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外中耳畸形 致病基因 流感样综合征 有毒化学物质 外耳道狭窄 发病率 小耳畸形 耳鼻喉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天性外中耳畸形(6)——分类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6
作者 张天宇 卢鑫雨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59-462,共4页
先天性外中耳畸形(microtia and atresia,MA)是耳科最常见的一种畸形,主要表现为出生后耳郭形态异常,可伴发外耳道狭窄和闭锁、中耳结构异常,部分伴下颌骨发育不良等。先天性外中耳畸形临床表现多样,可分为两大类:耳郭形态异常(auricula... 先天性外中耳畸形(microtia and atresia,MA)是耳科最常见的一种畸形,主要表现为出生后耳郭形态异常,可伴发外耳道狭窄和闭锁、中耳结构异常,部分伴下颌骨发育不良等。先天性外中耳畸形临床表现多样,可分为两大类:耳郭形态异常(auricular deformation)和耳郭结构异常(auricular malformation),前者表现为耳郭形态异常不伴耳郭亚结构显著缺损或听力减退;后者表现为耳郭结构异常伴耳郭亚结构显著缺损及听力减退。由于其临床表型不一,众多学者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先后提出了不同的分类方法,本文将介绍先天性外中耳畸形的不同分类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耳畸形 分类方法 先天性 形态异常 结构异常 听力减退 外耳道狭窄 骨发育不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天性外中耳畸形(5)——外耳道解剖及生理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7
作者 张天宇 王俊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41-343,共3页
外耳道是外耳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是进入中耳、内耳的自然通道,其结构虽然没有中耳、内耳复杂,但正常的外耳道结构和功能却是中耳、内耳正常功能的前提和基础。临床上有很多疾病,如:外耳道闭锁、外耳道狭窄、外耳道炎、耵聍栓塞、外耳... 外耳道是外耳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是进入中耳、内耳的自然通道,其结构虽然没有中耳、内耳复杂,但正常的外耳道结构和功能却是中耳、内耳正常功能的前提和基础。临床上有很多疾病,如:外耳道闭锁、外耳道狭窄、外耳道炎、耵聍栓塞、外耳道肿瘤等,都同外耳道解剖及生理功能的异常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耳道闭锁 中耳畸形 解剖 生理学 先天性 外耳道狭窄 外耳道肿瘤 正常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天性外中耳畸形(7)——听力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8
作者 张天宇 段雅珊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79-581,共3页
先天性外中耳畸形是一类较为常见的颅面部畸形,发病率约万分之一到万分之三,其临床症状较为复杂,也可为综合征畸形表现的一部分,多单独发生。主要临床表现为单侧或双侧外耳郭畸形、耳道狭窄或闭锁、中耳畸形等,其中,单侧发病约占80%,其... 先天性外中耳畸形是一类较为常见的颅面部畸形,发病率约万分之一到万分之三,其临床症状较为复杂,也可为综合征畸形表现的一部分,多单独发生。主要临床表现为单侧或双侧外耳郭畸形、耳道狭窄或闭锁、中耳畸形等,其中,单侧发病约占80%,其余为双侧畸形。先天性外中耳畸形的发病机制并不明确,孕期感染或者药物毒物刺激可能是部分诱因,另外,有少部分患者存在家族致病基因或明确的环境因素[1,2]。先天性外中耳畸形不但有形态和结构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外中耳畸形 骨导听力 声源定位 外耳道成形术 外耳道闭锁 听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天性外中耳畸形(13)——人工材料全耳郭再造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天宇 李辰龙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20-122,共3页
先天性外中耳畸形是头面部最常见的出生缺陷,包括耳郭形态畸形和结构畸形。结构畸形主要表现为耳郭畸形、外耳道闭锁或狭窄、中耳畸形等,是引起听力缺陷和容貌损害的五官严重畸形,治疗需要耳郭结构再造的同时融合听觉功能重建。目前耳... 先天性外中耳畸形是头面部最常见的出生缺陷,包括耳郭形态畸形和结构畸形。结构畸形主要表现为耳郭畸形、外耳道闭锁或狭窄、中耳畸形等,是引起听力缺陷和容貌损害的五官严重畸形,治疗需要耳郭结构再造的同时融合听觉功能重建。目前耳部再造方法主要有自体肋软骨支架技术、人工材料支架技术及组织工程软骨支架技术等。耳郭支架材料首选自体肋软骨,但是当患者肋软骨量不足、肋软骨骨化明显、耳周皮肤条件差、自体肋软骨耳郭再造失败时,人工材料仍是重要的补充选择[1]。经过数十年的发展,人工材料全耳郭再造技术已趋于成熟,本文简述人工材料全耳郭再造的历史及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畸形 耳郭再造 外耳道闭锁 听力缺陷 自体肋软骨 人工材料 支架技术 听觉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耳廓再造术后湿疹的处理策略 被引量:5
20
作者 钱瑾 傅窈窈 +1 位作者 章庆国 张天宇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59-662,共4页
目的探讨全耳廓再造术后湿疹的发生及处理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1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耳再造二中心行全耳廓再造术的患者,Nagata法610例,扩张法580例。收集其中发生湿疹的患者。根据湿疹发生的范围定义湿... 目的探讨全耳廓再造术后湿疹的发生及处理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1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耳再造二中心行全耳廓再造术的患者,Nagata法610例,扩张法580例。收集其中发生湿疹的患者。根据湿疹发生的范围定义湿疹的轻重程度,耳廓局部发生的糜烂渗出的定义为轻度湿疹,全耳廓发生糜烂渗出的定义为重度湿疹。轻症患者隔天应用生理盐水湿敷,重症患者隔天应用生理盐水湿敷结合口服抗组胺药及预防性口服抗生素,随访观察2月。结果共收集耳再造术后轻症湿疹患者18例,其中Nagata法10例,扩张法8例。重症湿疹患者5例,其中Nagata法3例,扩张法2例。换药2-6次后完全好转,均未发生软骨支架外露及感染。结论耳再造术后湿疹是感染的易感因素,需要及时处理。轻症湿疹应用生理盐水湿敷清洁,重症患者结合口服抗组胺药及预防性抗生素使用,多能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耳畸形 耳再造 湿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