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单眼致盲后大鼠视觉通路锰增强磁共振成像的实验研究
1
作者 肖泽彬 王容 +7 位作者 唐作华 冯晓源 钱雯 熊佶 王杰 吴灵捷 钟玉凤 王文韬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85-389,共5页
目的:探讨单眼盲大鼠视觉通路锰增强磁共振成像(ME MRI)的形态学改变,并与病理结果相对照,探寻是否建立新的视觉代偿通路及视觉与听觉中枢是否有神经纤维联系。方法:14只健康新生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随机分为双眼盲组(Group A)... 目的:探讨单眼盲大鼠视觉通路锰增强磁共振成像(ME MRI)的形态学改变,并与病理结果相对照,探寻是否建立新的视觉代偿通路及视觉与听觉中枢是否有神经纤维联系。方法:14只健康新生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随机分为双眼盲组(Group A)与正常组(Group B)(每组n=7),采用右眼视神经离断法使大鼠致盲,盲后4个月分别经两组大鼠的左侧玻璃体内注入0.2M MnCl_2,24h后比较MEMRI表现,并与病理结果相对照,以帮助确定视觉代偿通路的产生。结果:MEMRI显示单眼盲大鼠左侧视觉通路代表结构(视神经、视束、外侧膝状体、上丘及视皮层)的对比度(CNR)明显高于右侧(P<0.001),而比正常大鼠的左眼的视觉通路信号稍差(P<0.05)。MEMRI表现与病理结果具有较好一致性。结论:新生大鼠单眼致盲4个月后,ME MRI改变结合病理结果,提示双侧视觉通路有功能重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nCl2 磁共振成像 视觉通路 锰离子增强磁共振成像 单眼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眼致盲后大鼠跨感觉通道重组的锰增强磁共振成像的实验研究
2
作者 王容 肖泽彬 +6 位作者 唐作华 冯晓源 钱雯 王杰 吴灵捷 钟玉凤 王文韬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94-100,共7页
目的:探讨双眼盲大鼠听、视觉通路锰增强磁共振成像(ME MRI)的形态学改变,并与病理结果相对照,验证视听跨感觉通道重组(听觉代偿通路)的产生。方法:14只健康新生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随机分为双眼盲组(Group A)与正常组(Group B)... 目的:探讨双眼盲大鼠听、视觉通路锰增强磁共振成像(ME MRI)的形态学改变,并与病理结果相对照,验证视听跨感觉通道重组(听觉代偿通路)的产生。方法:14只健康新生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随机分为双眼盲组(Group A)与正常组(Group B)(每组n=7),采用视神经离断法使大鼠致盲,盲后4个月分别经两组大鼠的左侧内耳外淋巴注入0.4M Mn Cl2,24h后比较ME MRI表现,观察是否建立听觉代偿通路,并与病理结果相对照,以帮助确定听觉代偿功能的产生。结果:ME MRI结果显示双眼盲大鼠双侧内侧膝状体、听皮质、外侧膝状体、上丘及视皮质的对比度均较正常大鼠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以听皮质较显著(P<0.01),视觉中枢差异更加明显(P<0.001)。ME MRI表现与病理结果具有较好一致性。结论:新生大鼠致盲4月后,MEMRI改变结合病理结果,提示产生视听跨感觉通道重组(听觉代偿通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nCl2 磁共振成像 神经可塑性 跨感觉通道重组 双眼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耳及毗邻结构三维形态学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倪玉苏 沙炎 +1 位作者 戴培东 李华伟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6期438-440,I0001,共4页
目的基于颞骨CT三维重建,研究内耳及其毗邻结构的三维解剖关系,对内耳及其毗邻结构的空间立体关系进行测量定位,总结规律,为指导耳科及侧颅底手术提供参考。方法使用3D-DOCTOR软件对34例成人颞骨轴位CT影像进行三维重建,显示内耳及其毗... 目的基于颞骨CT三维重建,研究内耳及其毗邻结构的三维解剖关系,对内耳及其毗邻结构的空间立体关系进行测量定位,总结规律,为指导耳科及侧颅底手术提供参考。方法使用3D-DOCTOR软件对34例成人颞骨轴位CT影像进行三维重建,显示内耳及其毗邻各重要结构的形态及其相互间复杂的空间关系。并用软件自带的功能测量内耳及其毗邻结构之间的距离和相对角度,总结内耳及其毗邻各重要结构的距离及相对角度的规律性。结果重建获得了清晰的耳蜗、半规管、听小骨、面神经、内听道、颈静脉球窝、颈内动脉管等颞骨内重要结构三维图象。测量三维模型后准确获得了耳蜗及半规管与面神经、颈内动脉、颈静脉球之间相对关系的参数。结论颞骨CT三维重建可以明确地显示其内部各解剖结构及其相互间的空间立体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耳 面神经 颞骨 三维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氨基酮戊酸对人鼻咽癌CNE细胞的光动力作用
4
作者 顾凌澜 仇荣星 +2 位作者 张菁 田洁 徐江红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45-650,共6页
目的观察及检测5-氨基酮戊酸(5-ALA)对于人鼻咽癌CNE细胞的光动力作用。方法通过5-ALA与CNE细胞共培养后荧光检测确定适合的培养时间及药物浓度,从而观察5-ALA光动力治疗(5-ALA-PDT)后细胞的形态变化及坏死、凋亡情况,并且通过MTT检测5-... 目的观察及检测5-氨基酮戊酸(5-ALA)对于人鼻咽癌CNE细胞的光动力作用。方法通过5-ALA与CNE细胞共培养后荧光检测确定适合的培养时间及药物浓度,从而观察5-ALA光动力治疗(5-ALA-PDT)后细胞的形态变化及坏死、凋亡情况,并且通过MTT检测5-ALA浓度及激光器能量密度与细胞生存率的关系。结果5-ALA与CNE细胞共培养的适合时间为12 h,最大有效浓度1 mmol/L。5-ALA-PDT后能观察到细胞凋亡,能量密度越大,变化出现越早。并且,光动力后早期细胞主要凋亡,晚期细胞逐渐坏死。当激光能量密度不变时,细胞死亡率随药物浓度增高而增高,但并不呈线性相关;而5-ALA小于1 mmol/L且固定不变时,细胞生存率随能量密度增高而降低,且呈线性相关。结论5-ALA对CNE细胞有明显的杀伤作用,并且PDT后的细胞生存率与5-ALA浓度及激光的能量密度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氨基酮戊酸 鼻咽癌 CNE细胞 光动力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