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完全腹腔镜成人胆总管囊肿切除术的技术改进 被引量:17
1
作者 杨晓平 王伟 +1 位作者 王勇 张昊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657-661,共5页
目的探讨改进的腹腔镜下解剖分离技术以及胆肠吻合技术在完全腹腔镜胆总管囊肿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3年10月~2016年10月,对10例成人先天性胆总管囊肿行完全腹腔镜下胆总管囊肿切除、胆囊切除、肝管空肠Roux-en-Y吻合。腹腔镜下... 目的探讨改进的腹腔镜下解剖分离技术以及胆肠吻合技术在完全腹腔镜胆总管囊肿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3年10月~2016年10月,对10例成人先天性胆总管囊肿行完全腹腔镜下胆总管囊肿切除、胆囊切除、肝管空肠Roux-en-Y吻合。腹腔镜下超声刀锐性分离结合吸引器冲洗钝性解剖法游离并完整切除胆总管囊肿和胆囊,用"一点法"全程全层连续缝合技术行肝管空肠端侧吻合,用腔镜下直线切割吻合器行空肠侧侧吻合。结果全组均成功完成腹腔镜手术,无中转开腹。手术时间150~310 min,平均184.3 min,其中"一点法"肝管空肠吻合时间18~45 min,平均22.7 min。术中出血量30~120 ml,平均50.5 ml。术后第1天疼痛评分1~4分,平均2.0分,肛门排气时间1~3 d,平均2.0 d,术后住院时间5~11 d,平均6.0 d。1例术后少量胆漏,余无围手术期并发症。10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36个月,平均17.2月,1例术后21天因饮食因素导致空肠吻合口炎,保守治愈,无反流性胆管炎、吻合口狭窄等。结论完全腹腔镜下应用超声刀锐性分离结合吸引器冲洗钝性解剖法切除成人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是安全、有效的。"一点法"全程全层连续胆肠吻合技术能够简化操作及降低腹腔镜下缝合难度,有助于腔镜术式的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胆肠吻合术 胆总管囊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顺磁性纳米氧化铁颗粒标记胰腺癌细胞的MR分子成像 被引量:2
2
作者 张重捷 邹奇 +1 位作者 陈杰 李春生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158-1162,共5页
目的探讨超顺磁性纳米氧化铁颗粒(SPION)靶向标记胰腺癌细胞(BxPC-3)行MR分子成像的可行性。方法制备黏蛋白1(MUC1)靶向修饰的探针MUC1-SPION(靶向组),并以牛血清蛋白(BSA)制备非靶向探针BSA-SPION(非靶向组)。采过噻唑蓝(MTT)法测试不... 目的探讨超顺磁性纳米氧化铁颗粒(SPION)靶向标记胰腺癌细胞(BxPC-3)行MR分子成像的可行性。方法制备黏蛋白1(MUC1)靶向修饰的探针MUC1-SPION(靶向组),并以牛血清蛋白(BSA)制备非靶向探针BSA-SPION(非靶向组)。采过噻唑蓝(MTT)法测试不同MUC1-SPION浓度下(铁浓度为0、6.25、12.50、25、50、100、200μg/ml)的细胞毒性。并分别于铁浓度为50、100、200μg/ml条件下,对靶向组及对照组与BxPC-3细胞共同孵育2h后的细胞悬液进行MR成像,测定横向弛豫时间(T2),计算T2强化率。以普鲁士蓝染色观察靶向探针与细胞结合情况。结果 MTT法细胞毒性实验显示,不同MUC1-SPION浓度下BXPC-3细胞增殖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74,P=0.183)。铁浓度50、100、200μg/ml条件下,2组间T2值和T2强化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普鲁士蓝染色显示靶向组的蓝染颗粒更多。结论 MUC1-SPION对BxPC-3细胞具有良好的靶向性,以SPION靶向标记BxPC-3细胞进行MRI安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超顺磁性纳米氧化铁颗粒 胰腺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UC1黏蛋白1抗体标记超顺磁纳米颗粒在胰腺癌裸鼠模型中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张重捷 邹奇 +1 位作者 陈杰 李春生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721-725,共5页
目的制备MUC1黏蛋白1(MUC1)靶向修饰的探针超顺磁纳米颗粒(SPION),探讨其在胰腺癌移植模型中的MRI特点。材料与方法釆用化学共轭法将MUC1与SPION耦联,构建靶向探针,检测其基本物理特性,包括水和直径、表面电荷及MR信号测定;同时建立胰... 目的制备MUC1黏蛋白1(MUC1)靶向修饰的探针超顺磁纳米颗粒(SPION),探讨其在胰腺癌移植模型中的MRI特点。材料与方法釆用化学共轭法将MUC1与SPION耦联,构建靶向探针,检测其基本物理特性,包括水和直径、表面电荷及MR信号测定;同时建立胰腺癌皮下移植瘤裸鼠模型,研究在裸鼠体内的成像效果。取移植瘤标本,采用免疫组化及蛋白质印迹法测定MUC1的表达。结果制备的分子探针颗粒大小约为63.5 nm,表面电荷约为10.2 mV,该探针溶液能显著降低MR横向弛豫时间(T2值)。在体内实验中,MUC1可以选择性地积聚在裸鼠移植瘤模型上,并能显著降低T2信号强度。结论制备的探针具有粒径小、超顺磁性等优点,并能实现与胰腺癌组织特异性结合,通过体内成像,为疾病的诊断提供早期可靠的活体影像学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肿瘤 磁共振成像 黏蛋白类 分子探针 纳米球 铁化合物 造影剂 疾病模型 动物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巨大腹腔游离体及其蛋白质组成1例报道 被引量:1
4
作者 王刚刚 周志杰 王晓亮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808-811,共4页
腹腔游离体(peritoneal loose body,PLB)是一种发生在腹腔内的病变,临床少见且不易诊断,直径通常小于1 cm。大于5 cm的PLB在临床非常罕见,且PLB内的蛋白质组成尚未见报道。本文介绍1例腹腔内巨大PLB,并对其蛋白质组成进行研究。通过手... 腹腔游离体(peritoneal loose body,PLB)是一种发生在腹腔内的病变,临床少见且不易诊断,直径通常小于1 cm。大于5 cm的PLB在临床非常罕见,且PLB内的蛋白质组成尚未见报道。本文介绍1例腹腔内巨大PLB,并对其蛋白质组成进行研究。通过手术探查发现,患者腹腔内有一个白色椭圆形肿块(7.5 cm×5.5 cm×5 cm)。手术切除病灶后,患者恢复良好,于术后第7天出院。取部分肿块组织进行Masson和von Kossa染色,证实PLB主要由胶原纤维和分散的钙化灶组成。使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检测PLB内的蛋白质成分,根据检测结果推测Asporin蛋白(Asporin protein,ASPN)可能在PLB形成过程中发挥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游离体(PLB) 钙化 Asporin蛋白(ASPN) 蛋白质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