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上海地区部分二、三级甲等医院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合并症特征调查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7
1
作者 冯秀敏 葛海燕 +13 位作者 顾文超 杭晶卿 周敏 韩锋锋 钱叶长 金晓燕 李圣青 高蓓兰 包红 余莉 揭志军 王健 张景熙 朱惠莉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77-188,共12页
目的调查并分析上海地区二、三级甲等医院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合并症的分布特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多中心、横断面调查设计,通过普查的方法,连续收集2018年10月至2019年8月上海地区14家二、三级甲等医院呼吸与危重症... 目的调查并分析上海地区二、三级甲等医院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合并症的分布特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多中心、横断面调查设计,通过普查的方法,连续收集2018年10月至2019年8月上海地区14家二、三级甲等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门诊诊治的532例稳定期COPD患者的临床资料及8个类别33种合并症资料,并采用Charlson合并症指数(CCI)对合并症进行评分。根据COPD评估测试(CAT)评分和改良英国医学研究学会呼吸困难指数(mMRC)评分,将患者分为多症状(CAT评分≥10分或mMRC评分≥2分)与少症状(CAT评分<10分且mMRC评分为0~1分)组;根据过去1年内COPD急性加重次数,将患者分为频繁急性加重(FE,过去1年内急性加重≥2次或≥1次但导致住院)与非频繁急性加重(NFE,未出现急性加重或1次急性加重但未导致住院)组。比较不同组间的合并症分布特点,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合并症与COPD患者多症状和FE的相关性。以CCI评分4分为界,将研究对象分为CCI高分(≥4分)与低分(<4分)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结果532例患者平均年龄为(70.44±8.98)岁,男472例(88.7%),吸烟指数为30(20,42)包年;有合并症的患者比例为73.9%(393例),发生率居前4位的合并症依次是肺动脉高压症(182例,34.2%)、高血压(144例,27.1%)、支气管哮喘(135例,25.4%)、代谢综合征(122例,22.9%);按系统分类,居前4位的依次是慢性肺部疾病(221例,41.5%)、过敏性疾病(183例,34.4%)、心血管疾病(172例,32.3%)、代谢性疾病(141例,26.5%)。多症状组与少症状组有合并症的患者比例分别为72.4%(317/438)和80.9%(76/94),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E组与NFE组有合并症的患者比例分别为71.5%(191/267)、76.2%(202/26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E组支气管扩张症发生率高于NFE组[11.6%(31/267)vs 6.0%(16/265),P=0.024],且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合并支气管扩张症是COPD患者FE的危险因素(OR=2.127,95%CI 1.114~4.060,P=0.022)。CCI高分组患者年龄、吸烟指数、COPD病程和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水平均高于CCI低分组[分别为76(71,82)岁vs 66(61,69)岁、30(20,50)包年vs 30(20,40)包年、8(3,10)年vs 7(3,8)年、39×10^-9(22×10^-9,50×10^-9)vs 28×10^-9(19×10^-9,45×10^-9)],吸入支气管舒张剂前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和用力肺活量(FVC)均低于CCI低分组[分别为(1.02±0.39)L vs(1.21±0.52)L、(1.97±0.60)L vs(2.33±0.77)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上海地区稳定期COPD患者合并症发生率高且不受患者症状多少及是否FE影响,并以慢性肺部疾病、过敏性疾病、心血管疾病、代谢性疾病为主。CCI高分COPD患者的年龄更大、病程更长、肺功能更差。支气管扩张症可能是导致COPD患者FE的危险因素之一,及早发现并积极干预支气管扩张症将有助于提高COPD管理水平和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合并症 支气管扩张症 Charlson合并症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SM法评价两种哌拉西林复合制剂治疗COPD伴下呼吸道感染的疗效与安全性 被引量:23
2
作者 郭水根 王晶 +2 位作者 粟玲 马芬芬 杨涛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70-676,696,共8页
目的比较两种哌拉西林与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制剂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合并下呼吸道感染的疗效与安全性,并评价倾向性评分匹配(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PSM)法在观察性研究中的匹配... 目的比较两种哌拉西林与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制剂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合并下呼吸道感染的疗效与安全性,并评价倾向性评分匹配(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PSM)法在观察性研究中的匹配效果。方法基于HIS系统,根据纳排标准抽取复旦大学附属浦东医院呼吸与危重医学科2018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诊断为“COPD合并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电子病历。根据主要抗感染方案,将患者分为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组(5 g,q8h)以及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组(2.5 g,bid)。分别以疗效和疗程为因变量,利用PSM法平衡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和合并疾病等混杂因素,考察两组间哌拉西林复合制剂的疗程、疗效以及不良反应方面的差异。结果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组纳入病例376例,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组纳入病例411例,两组1∶1匹配后组间平衡性良好。匹配疗程等因素时,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和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的有效率分别为88.92%和83.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匹配疗效等因素时,两药的使用疗程分别为(9.35±2.73)天和(10.05±2.89)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疗程≥3天时,两组患者未发现显著关联的药物不良反应。结论PSM法可有效均衡观察性研究中的组间混杂因素。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5 g,q8h)在治疗COPD伴下呼吸道感染(非重症)时,疗效优于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2.5 g,bid),而使用疗程≥3天的长期安全性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倾向性评分匹配(PSM) 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 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 下呼吸道感染 疗效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诱导痰检测在慢性气道病中的应用及发展前景
3
作者 高佳萌 沈瑶 +1 位作者 薛丽萍 陈智鸿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70-376,共7页
诱导痰检测是一种可反映气道炎症性质及程度的非侵袭性检测手段,在慢性气道疾病中的诊断、治疗和预后中均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概述了诱导痰技术的发展历史,介绍了诱导痰技术的原理与操作方法,评估了其安全性,归纳了三大主要检测内容,... 诱导痰检测是一种可反映气道炎症性质及程度的非侵袭性检测手段,在慢性气道疾病中的诊断、治疗和预后中均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概述了诱导痰技术的发展历史,介绍了诱导痰技术的原理与操作方法,评估了其安全性,归纳了三大主要检测内容,详实地阐述了该技术在各慢性气道疾病中的作用,如反映气道炎症类型、预测药物疗效及与转录组学结合进行疾病机制研究等,并简要梳理了其创新性,做出未来愿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诱导痰技术 慢性气道病 应用进展 发展前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