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危孕妇孕产保健服务方案的临床实施效果评价 被引量:1
1
作者 顾春怡 郭琳 +6 位作者 朱新丽 王晓娇 孙丽萍 朱春香 闵辉 钱序 丁焱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27-32,共6页
目的评价以助产士为主导的低危孕妇孕产保健服务方案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在上海市某三甲妇产科医院预约初诊建卡的低危孕妇随机分为干预组485例和对照组499例。对照组接受以产科医生为主导的常规孕产保健服务;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 目的评价以助产士为主导的低危孕妇孕产保健服务方案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在上海市某三甲妇产科医院预约初诊建卡的低危孕妇随机分为干预组485例和对照组499例。对照组接受以产科医生为主导的常规孕产保健服务;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以助产士为主导的低危孕妇孕产保健服务方案,包括孕期8次助产士门诊访视、微信群组干预及电话访视、产时陪伴分娩及产后访视。结果干预组助产士门诊访视中位数为7次,分娩计划制定率和执行率分别为76.70%和84.68%。干预组剖宫产率为27.6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5.25%(P<0.05)。干预组硬膜外镇痛率、人工破膜率、会阴切开率、新生儿转入NICU率、第三产程出血量、产后2 h出血量及总出血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干预组孕期保健服务体验、分娩体验、产后保健服务体验、孕晚期生殖健康素养、产前母乳喂养自我效能、分娩自我效能评分及出院前纯母乳喂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以助产士为主导的低危孕妇孕产保健服务方案的临床实施有利于促进正常妊娠分娩,提升孕产保健服务体验,实现孕产妇和助产士之间的双重赋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危孕妇 孕产保健 助产士 分娩自我效能 生殖健康素养 母乳喂养 分娩体验 产科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角色转换视角下产后抑郁发生发展模型的解释性案例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林宇萍 周天纯 +3 位作者 周慧欣 朱新丽 丁焱 Simone Schwank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5-110,117,共7页
背景产后抑郁(PPD)是全球产后女性常发生的健康问题之一,也是女性生育期最具致残性的疾病,会对母婴身心健康及其家庭产生不良影响。目的分析产妇出现PPD症状的原因,以验证或修订前期理论假设“角色转换视角下PPD发生发展的自我-人际模型... 背景产后抑郁(PPD)是全球产后女性常发生的健康问题之一,也是女性生育期最具致残性的疾病,会对母婴身心健康及其家庭产生不良影响。目的分析产妇出现PPD症状的原因,以验证或修订前期理论假设“角色转换视角下PPD发生发展的自我-人际模型”,为构建有效的PPD预防干预方案提供干预靶点。方法采用解释性案例研究的方法,基于前期理论假设,采用理论抽样法,并遵循“复制法则”,选取2022年11月—2023年1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产后康复门诊进行产后常规检查的15名经历过PPD症状的产妇作为案例,对其进行面对面、半结构式个人深入访谈,运用Max QDA 2022质性资料分析软件协助整理文本信息,采用建构性解释的分析方法,将每个案例结果与预设的理论假设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本研究中产妇PPD症状的发生原因未超出前期理论假设中的自我和人际方面,可进一步归纳为“不能照顾好自己”“不能照顾好婴儿”“不能处理好与配偶的关系”及“不能处理好与重要他人的关系”4个方面的压力因素。结论前期理论假设“角色转换视角下PPD发生发展的自我-人际模型”得到了验证与具化,鉴于此,未来开发PPD预防干预方案可将其中的4个方面的压力因素作为干预靶点,从而预防PPD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产后 精神卫生 角色转换 解释性案例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褥期抑郁症状发生状况及影响因素的纵向研究 被引量:16
3
作者 许凤 朱新丽 +7 位作者 周慧欣 张莹 林启萍 沈蓓蓓 王霄 夏贤 林宇萍 丁焱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7期36-39,共4页
目的纵向调查产褥期女性抑郁症状的发生状况,分析其影响因素,为产褥期保健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于产妇产后3 d和产褥期结束时(42 d左右)进行调查。结果515名产妇完成研究。产后3 d和产褥期结束时抑郁症状发生率分别为5... 目的纵向调查产褥期女性抑郁症状的发生状况,分析其影响因素,为产褥期保健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于产妇产后3 d和产褥期结束时(42 d左右)进行调查。结果515名产妇完成研究。产后3 d和产褥期结束时抑郁症状发生率分别为5.8%、6.4%。与配偶关系不好、新生儿性别不符合预期、产后夜间睡眠障碍、没有人帮助喂养新生儿、租房是产后3 d抑郁症状的危险因素(均P<0.05);产后3 d发生抑郁症状、产后夜间睡眠障碍、与配偶关系不好及新生儿性别为男是产褥期结束时抑郁症状发生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分娩后早期对产妇进行抑郁症状筛查非常重要,夫妻关系和睡眠问题需要重点关注;男性新生儿导致产妇不良情绪的发生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妇 产褥期 产后抑郁 社会支持 睡眠 夫妻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泛长三角地区产妇分娩镇痛服务实施现状分析 被引量:14
4
作者 戚芳 孙丽萍 +3 位作者 朱新丽 毛丽萍 郭琳 顾春怡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37-40,共4页
目的了解我国泛长三角地区产妇分娩镇痛服务实施现况,为构建适用于临床情境的分娩镇痛循证实践方案并推动助产机构分娩镇痛服务的有效开展提供前期基础。方法根据非药物性和药物性分娩镇痛相关指南、系统评价、证据总结等最佳证据及推... 目的了解我国泛长三角地区产妇分娩镇痛服务实施现况,为构建适用于临床情境的分娩镇痛循证实践方案并推动助产机构分娩镇痛服务的有效开展提供前期基础。方法根据非药物性和药物性分娩镇痛相关指南、系统评价、证据总结等最佳证据及推荐意见,自行设计产妇分娩镇痛查检表,采用便利抽样法,抽取泛长三角地区9所助产医疗机构分娩的单胎头位产妇863例进行问卷调查。结果863例产妇接受了不同形式的非药物性分娩镇痛服务,其中联合使用药物性分娩镇痛服务的产妇为532例(61.6%)。非药物性分娩镇痛中产时陪伴服务各条目实施率为44.5%~85.5%;呼吸及放松技术各条目实施率为62.3%~92.4%;冷热敷、经皮电神经刺激法、水中待产及分娩、无菌水注射、芳香疗法的开展比例为0~45.4%。药物性分娩镇痛服务各条目实施率为66.3%~99.1%。结论我国泛长三角地区产妇药物性分娩镇痛服务实施状况相对较好,非药物性分娩镇痛服务的实施现状仍有待改善。需要进一步构建分娩镇痛循证实践方案,用于指导助产医疗机构分娩镇痛服务的科学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妇 自然分娩 分娩镇痛 非药物性镇痛 药物性镇痛 循证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