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卵巢交界性肿瘤患者行辅助生殖技术的助孕结局及肿瘤转归
1
作者 王荣敏 余敏 朱晓勇 《复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25-531,共7页
目的探讨保留生育功能手术(fertility-sparing surgery,FSS)后的卵巢交界性肿瘤(borderline ovarian tumor,BOT)合并不孕的患者行辅助生殖助孕的结局及肿瘤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就诊于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上海集爱遗传与不育诊... 目的探讨保留生育功能手术(fertility-sparing surgery,FSS)后的卵巢交界性肿瘤(borderline ovarian tumor,BOT)合并不孕的患者行辅助生殖助孕的结局及肿瘤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就诊于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上海集爱遗传与不育诊疗中心的FSS后的BOT合并不孕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妊娠及肿瘤结局。结果纳入的患者中,浆液性交界性肿瘤占62.9%;按照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标准,25例Ⅰ期,2例Ⅱ期,8例Ⅲ期。12例(7例Ⅰ期,5例Ⅲ期)患者辅助生殖前发生交界性肿瘤复发。35例患者FSS后平均间隔(47.3±32.6)个月首次行控制性卵巢刺激(controlled ovarian stimulation,COS),共79个促排卵周期,以微刺激方案为主(41.8%),其次是自然周期(25.3%)。27例患者进行胚胎移植,移植周期数37,19例患者临床妊娠21次,临床妊娠率56.8%,累积妊娠率54.3%,活产率43.2%,累积活产率42.9%;抗米勒管激素<1.0 ng/mL的13例患者妊娠率42.9%,累积临床妊娠率23.1%。30例患者首次COS后中位随访61个月,4例(13.3%)Ⅲ期患者发生复发,无癌变发生。结论辅助生殖技术可改善BOT合并不孕患者的妊娠结局,对肿瘤预后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交界性肿瘤(BOT) 控制性卵巢刺激(COS) 保留生育功能手术(FSS)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MG在改善冷冻胚胎移植周期子宫内膜反应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2
作者 董曦 傅薇 +5 位作者 徐军 彭献东 刘素英 王城 韩金兰 严敬明 《复旦学报(医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00-602,610,共4页
目的 探讨hMG改善冷冻胚胎移植周期中子宫内膜对雌激素反应性的作用。方法 采用自身历史对照研究 ,共观察了 2 3名卵巢功能正常的患者 ,在既往的冷冻胚胎移植周期中对外源性雌激素反应不佳 ,后改用hMG进行冷冻胚胎移植周期的内膜准备 ... 目的 探讨hMG改善冷冻胚胎移植周期中子宫内膜对雌激素反应性的作用。方法 采用自身历史对照研究 ,共观察了 2 3名卵巢功能正常的患者 ,在既往的冷冻胚胎移植周期中对外源性雌激素反应不佳 ,后改用hMG进行冷冻胚胎移植周期的内膜准备 ,对两种治疗方案的内膜反应及临床结局进行了比较。结果 hMG进行内膜的准备 ,所需周期时间短 ,临床妊娠率高 ,周期取消率低 ,流产率低 ,无OHSS的发生。结论 对于卵巢功能正常的患者 ,如果在既往的冷冻胚胎移植周期中子宫内膜对外源性雌激素反应不佳 ,可改用hMG进行内膜的准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 冷冻胚胎移植 正常 患者 准备 卵巢功能 临床结局 膜反应 反应性 改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7β-雌二醇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影响的小鼠实验研究
3
作者 张雯碧 李路 徐丛剑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922-925,共4页
目的:进一步验证雌激素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分化为子宫内膜异位症(EMT)病灶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原代培养BMSC后进行流式细胞分析鉴定,建立小鼠EMT模型并将内异病灶进行HE染色鉴定。将小鼠BMSC经尾静脉注射EMT模型小鼠内,按BMSC是... 目的:进一步验证雌激素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分化为子宫内膜异位症(EMT)病灶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原代培养BMSC后进行流式细胞分析鉴定,建立小鼠EMT模型并将内异病灶进行HE染色鉴定。将小鼠BMSC经尾静脉注射EMT模型小鼠内,按BMSC是否预处理分为无17β-雌二醇预处理组(对照组)和17β-雌二醇预处理组(预处理组)。1月后EMT病灶切片免疫荧光检测子宫内膜间质细胞(ESC)的B淋巴细胞瘤-2(BCL-2)、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蛋白表达差异。结果:小鼠模型EMT病灶HE染色提示建立模型成功。免疫荧光结果发现:预处理组的异位病灶BCL-2的平均积分光密度值高于对照组(56.58±7.07 vs 3.34±0.29),预处理组的异位病灶PCNA的平均积分光密度值高于对照组(83.64±13.07 vs 5.23±0.51),预处理组的异位病灶MMP-1蛋白的平均积分光密度值高于对照组(40.26±7.79 vs 7.64±3.6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实验初步证实17β-雌二醇可能通过促进BMSC迁移、分化,最终促进异位病灶ESC的分化、增殖并减少凋亡,从而增加异位病灶的病变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7Β-雌二醇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子宫内膜异位症 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