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7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诊疗专家共识
1
作者 白玉树 陈锴 +24 位作者 邵杰 翟骁 陈铭 李危石 许建中 钱邦平 朱泽章 朱锋 李淳德 仉建国 沈建雄 郝定均 朱晓东 杨军林 张学军 张雪松 张方迤 王其杰 张文智 海涌 赵建华 邱勇 王岩 邱贵兴 李明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91-300,共10页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是一种涉及冠状面、矢状面和轴状面的复杂三维畸形,其发病率不容忽视。随着技术的发展和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医院和医师开始探索AIS的规范化诊疗。对于AIS,从病因学、筛查与诊断、分型、评估与检查,到治疗...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是一种涉及冠状面、矢状面和轴状面的复杂三维畸形,其发病率不容忽视。随着技术的发展和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医院和医师开始探索AIS的规范化诊疗。对于AIS,从病因学、筛查与诊断、分型、评估与检查,到治疗方法的选择、热点问题的探讨及生活质量的评估,都需要全面而深入的认识,从而确保诊疗过程科学、规范、及时。基于循证医学的原则,经多位脊柱外科专家多次讨论,达成了关于AIS诊疗的共识,旨在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与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 诊断 治疗 筛查 手术规划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计算机视觉的足踝三维运动自动分析技术研究
2
作者 黎杰文 王旭 +1 位作者 马昕 陈文明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518-518,共1页
目的人体足部关节运动学测量在足踝及下肢疾病的临床评估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大量研究表明:足部多节段(即多关节)比传统单节段分析在临床应用中更具价值。然而,目前常用的光学动作捕捉系统采用人工解剖标记点,存在测量耗时大、手动标记... 目的人体足部关节运动学测量在足踝及下肢疾病的临床评估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大量研究表明:足部多节段(即多关节)比传统单节段分析在临床应用中更具价值。然而,目前常用的光学动作捕捉系统采用人工解剖标记点,存在测量耗时大、手动标记误差等问题,制约了三维运动分析在足踝外科的临床应用与推广。因此,本研究提出一种无标记,且能够实现快速数据采集和自动运动学分析的技术和系统。方法采用自主研发的基于动态点云跟踪的足踝运动数据采集平台,通过深度学习模型(Point Net++)将足踝部自动分割为胫腓骨段、后足段,中足段,前足段和拇趾段,建立五节段运动学模型(Point foot analysis model,PFAM),将步态中足部关节变换矩阵转换为3个解剖平面欧拉角,量化评估足部多关节协调运动特征。结果本研究方法能够在无标记点的条件下自动分析步态中足踝部多关节旋转角度数据,实验结果表明:在基于深度学习模型自动分割下的运动学数据与人工分割的结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且总体测量和分析总耗时达到分钟级别,效率远高于传统光学动作捕捉技术。结论本研究结合深度学习模型提出了一种无标记点自动多关节运动分析方法,高效获取运动数据有助于应用于临床建立大规模足踝运动学数据库,从而为临床干预和康复训练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视觉 数据采集平台 运动数据 变换矩阵 动作捕捉技术 胫腓骨 标记点 三维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可编程触觉接口技术的糖尿病足生物反馈系统研发
3
作者 朱梓涛 耿翔 +1 位作者 马昕 陈文明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156-156,共1页
目的糖尿病患者步态异常所致的足底压力升高是其发生足溃疡的重要生物力学因素之一。研究表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引起患者足底力觉感知能力下降,限制对步态异常作出适应性调整的能力;因而矫正步态异常是解决患者足底压力分布不均... 目的糖尿病患者步态异常所致的足底压力升高是其发生足溃疡的重要生物力学因素之一。研究表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引起患者足底力觉感知能力下降,限制对步态异常作出适应性调整的能力;因而矫正步态异常是解决患者足底压力分布不均和缓解足底软组织局部持续高压的核心所在。方法本研究提出一种具备可编程触觉接口的糖尿病足生物反馈系统。该系统采用大面积微振动阵列,提供良好的柔性可拉伸交互界面,并通过智能算法产生带有不同时空参数的振动序列,为辅助DPN患者步态矫正,提供一种落地模式方向指引的触觉反馈系统。为评价系统反馈功能,自定义9种不同时序的触觉振动序列,并通过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随后自定义14种相同时序不同方向(垂直、水平、斜)的振动序列,模拟对于不同落地学习中的认知负荷。结果在不同时序的触觉振动序列实验中,起振延时间隔300 ms和300 ms振动持续时间效果最佳;在不同方向的序列振动实验中,穿戴者对垂直方向的平均判断准确率最高为95.68%,同时平均氧合血红蛋白浓度最少为0.10 umolar,相较于其他方向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本研究提出的触觉接口技术能够为佩戴者提供直观有效的落地模式方向指引,是辅助DPN患者实现步态再训练的重要手段,为糖尿病足溃疡主动防护提供新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步态异常 氧合血红蛋白 足溃疡 接口技术 糖尿病足 足底压力 主动防护 认知负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STA评分与BMI对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骨质疏松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
4
作者 聂聪 王洪立 +7 位作者 马晓生 夏新雷 朱巍 金翔 陈誉 郑超君 吕飞舟 姜建元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43-749,共7页
目的:探讨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中骨质疏松及骨量减少的流行病学特征,并评估亚洲人骨质疏松自我筛查工具(Osteoporosis Self-Assessment Screening Tool for Asians,OSTA)评分、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对该人群中骨质疏松的预... 目的:探讨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中骨质疏松及骨量减少的流行病学特征,并评估亚洲人骨质疏松自我筛查工具(Osteoporosis Self-Assessment Screening Tool for Asians,OSTA)评分、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对该人群中骨质疏松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2年12月于我院骨科治疗的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432例,其中男性120例,年龄72.0±5.4岁;女性312例,年龄67.2±31.1岁,患者均在入院前3个月内或入院后于我院接受双能X线吸收仪(dual-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DXA)检查及腰椎CT扫描。根据患者年龄、身高、体质量数据计算患者OSTA评分及BMI,使用卡方检验比较不同年龄、性别患者骨质疏松及骨量减少的发病率,构建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s,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确定最佳截断值,并计算该截断值下的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结果:根据DXA检查结果,骨质疏松患病率在65岁以上男性与50岁以上女性患者中分别为14.17%及37.50%,骨量减少患病率分别为52.50%及48.08%,腰椎与髋部DXA诊断符合率为60.2%。在不同年龄组别女性患者中,骨质疏松或骨量减少的患病率高年龄组大于低年龄组,但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65岁以上女性患者骨质疏松患病率高于男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在DXA判定为骨量减少或正常的297例患者中,11.78%的患者在CT检查中达到了骨质疏松的诊断标准。OSTA评分预测男性及女性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骨质疏松的灵敏度均为55.56%,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9.04%及79.19%,对于骨质疏松的预测价值有限;BMI在男性及女性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中的AUC分别为0.672及0.668,灵敏度分别为77.78%及73.50%,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3.10%及76.69%,对骨质疏松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在经CT值修正骨质疏松诊断后,OSTA评分及BMI在男性及女性患者群体中的筛查效能均有提升。结论: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群体骨质疏松的流行病学特征为患病率高于普通人群,其中女性骨质疏松患病率明显高于男性。OSTA评分在该人群中对骨质疏松的预测价值有限,而BMI可作为该人群骨质疏松的初筛工具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退变性疾病 骨质疏松 亚洲人骨质疏松自我筛查工具评分 身体质量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人体足趾生物力学功能的仿生踝足假肢设计验证
5
作者 许阳阳 农庆钧 +2 位作者 王旭 马昕 陈文明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187-187,共1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设计并验证一种新型仿生踝足假肢,该假肢具有主动的跖趾关节,能有效模拟生物足趾应对扰动等条件下的地面把持功能。方法本研究设计了一种欠驱动运动机构,实现足趾部件的耦合的平动和旋转运动。建立该机构的运动学模型,并... 目的本研究旨在设计并验证一种新型仿生踝足假肢,该假肢具有主动的跖趾关节,能有效模拟生物足趾应对扰动等条件下的地面把持功能。方法本研究设计了一种欠驱动运动机构,实现足趾部件的耦合的平动和旋转运动。建立该机构的运动学模型,并使用有限元分析来模拟足趾部件的地面把持力(即水平剪切力)。为了验证设计的有效性,对人类足趾在扰动条件下的运动模式和足底剪切力进行了实验研究,并将实验结果与有限元分析的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本研究中的仿生踝足假肢可以有效地再现生物足趾的地面把持功能,并且能够产生与生物足趾相当的水平方向剪切力。在扰动条件下,生物足趾产生的最大剪切力为体重的2.1%。结果对比显示,该仿生踝足假肢在静态站立产生45.47 N的剪切力,显著超过了现有的踝足假肢(6.06 N),同时能够模拟生物足趾和地面之间的交互运动(R2=0.96843,P<0.05)。结论研究结果证实了本研究的仿生踝足假肢设计的有效性,跖趾关节耦合运动使其能更好地模拟人体足趾的运动和力学特性,并且提高了地面把持力,为新型踝足假肢设计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跖趾关节 把持力 仿生踝足 剪切力 假肢 耦合运动 足趾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兔骨关节炎模型的建立以及关节炎软骨组织中MMP-1/-13的表达 被引量:20
6
作者 杨丰建 俞永林 +3 位作者 乔健 夏军 任志伟 王静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63-567,共5页
目的评价家兔膝关节前交叉韧带切断(ACLT)及内侧半月板前1/3切除制作骨关节炎(OA)模型方法的可行性,同时探索关节炎发病的不同时期,关节软骨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MP)-1,MMP-13的基因表达、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情况。方法实验组家兔30只行A... 目的评价家兔膝关节前交叉韧带切断(ACLT)及内侧半月板前1/3切除制作骨关节炎(OA)模型方法的可行性,同时探索关节炎发病的不同时期,关节软骨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MP)-1,MMP-13的基因表达、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情况。方法实验组家兔30只行ACLT及内侧半月板前1/3切除术造模,分别于术后4周、8周、12周处死10只,假手术对照组家兔10只于术后12周处死。进行股骨髁关节软骨退变的大体评分;取退变的软骨组织,用实时定量PCR(Real-time PCR)及Western blot印记杂交方法测定软骨组织中MMP-1和MMP-13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ACLT及内侧半月板前1/3切除术后4周即可见软骨退变,8周和12周时退变进一步加重,对照组无明显软骨退变,不同组动物关节软骨评分有统计学差异。MMP-1的mRNA表达和蛋白表达在正常对照组水平均较低,造模4周开始升高,到第8周及第12周持续升高,且mRNA表达和蛋白表达升高的趋势相同;MMP-13在造模4周时表达开始升高,mRNA表达和蛋白表达趋势相同,造模第8周时持续升高,但在造模第12周时MMP-13mRNA表达和蛋白表达下降。结论家兔膝关节ACLT及内侧半月板前1/3切除制作OA模型的方法简便可行,MMP-1和MMP-13在骨关节炎的发病过程中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可以作为OA研究的评价指标。本实验结果提示,在OA发展的过程中,MMP-1和MMP-13的表达不平行,二者调控通路可能存在差异。MMP-13的mRNA表达的变化趋势与其蛋白水平的变化趋势相符合,说明引起MMP-13在OA病程中晚期下降的调控发生在翻译前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炎 基质金属蛋白酶 关节软骨 前交叉韧带切断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颈椎后路侧块螺钉固定的“两点法”应用解剖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魏亦兵 周建伟 +2 位作者 张志玉 黄煌渊 顾玉东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23-426,共4页
目的通过解剖学研究,获得安全的下颈椎侧块螺钉的置钉技术.方法取28具C3~7标本,年龄28~79岁.解剖确定安全的入、出针点--侧块背面中心内侧1 mm处为入针点、横突与侧块相交处后方为出针点,以克氏针代替螺钉置入,摄取标本侧位片和各椎... 目的通过解剖学研究,获得安全的下颈椎侧块螺钉的置钉技术.方法取28具C3~7标本,年龄28~79岁.解剖确定安全的入、出针点--侧块背面中心内侧1 mm处为入针点、横突与侧块相交处后方为出针点,以克氏针代替螺钉置入,摄取标本侧位片和各椎体的横断面片,测量X线片上克氏针在矢状面和横断面成角.同时测量标本上克氏针在侧块内的长度(进针深度).结果以C3~7侧块背面中心内侧1 mm处为入针点,克氏针向头侧成角(头倾角)18~39°、向外侧成角(外倾角)为14~37°,针尖可自横突与侧块相交处后方穿出,该处与神经根和椎动脉均隔以横突后结节.C3~7侧块内进针深度为9.4~14.8 mm.结论颈椎侧块钢板螺钉在C3~7较安全的置钉技术是以侧块背面中心内侧1 m处为入钉点,外倾25~35°、头倾20~30°置入,深度为11~12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点法” 解剖研究 螺钉固定 颈椎后路 侧块钢板螺钉 进针深度 解剖学研究 克氏针 侧块螺钉 螺钉置入 同时测量 横断面 C3 下颈椎 安全 内侧 横突 侧位片 取标本 成角 矢状面 X线片 椎动脉 神经根 入钉点 置钉 出针 后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足踝有限元模型的建立与初步临床应用 被引量:27
8
作者 王旭 马昕 +1 位作者 陶凯 顾湘杰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87-292,共6页
建立足踝部有限元模型,研究胫后肌腱功能不全(DPTT)、外翻与第一跖列不稳的静态生物力学变化。以螺旋CT扫描正常足部图像为资源,Matlab、Surfacer、ANSYS软件为工具,建立足部有限元模型,模拟静态直立时加载,分别分析跟骨应力应变、胫后... 建立足踝部有限元模型,研究胫后肌腱功能不全(DPTT)、外翻与第一跖列不稳的静态生物力学变化。以螺旋CT扫描正常足部图像为资源,Matlab、Surfacer、ANSYS软件为工具,建立足部有限元模型,模拟静态直立时加载,分别分析跟骨应力应变、胫后肌腱功能不全与第一跖列失稳时的内侧纵弓关节应力应变、骨骼空间位置的的变化。静态直立负重时,跟骨与第一跖骨跖侧应力最大,其中跟骨内侧最大;胫后肌腱功能不全时,可以导致第一跖列的稳定性丧失,进而发生内侧纵弓各个关节之间应力分布、大小发生变化,第一跖骨内收、跖屈,趾相对于第一跖骨外展趋势增大。足踝有限元模型是分析足踝生物力学的有力工具;跟痛症的发生与应力反复作用有关;DPPT可以导致第一跖列失稳,进而引起第一跖骨内收、趾外展,与反复应力作用下的外翻发生发展有一定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元 第一跖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股骨头坏死保头手术治疗进展 被引量:21
9
作者 杨元庆 夏军 +6 位作者 王思群 魏亦兵 陈飞雁 黄钢勇 陈杰 石晶晟 赵广雷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17-121,共5页
股骨头坏死常见于青壮年患者应用大剂量激素、创伤及酗酒之后,也有一些病因不明。对于青壮年患者应通过各种方法避免股骨头进一步塌陷而进入晚期骨关节炎阶段。除股骨头髓芯减压之外,再配合植入物以期改善股骨头缺血坏死情况,并给予一... 股骨头坏死常见于青壮年患者应用大剂量激素、创伤及酗酒之后,也有一些病因不明。对于青壮年患者应通过各种方法避免股骨头进一步塌陷而进入晚期骨关节炎阶段。除股骨头髓芯减压之外,再配合植入物以期改善股骨头缺血坏死情况,并给予一定力学支撑防止股骨头进一步塌陷,从而延缓髋关节人工关节置换。本文综述了目前常见的股骨头坏死保头手术治疗方案,并分析各方法的优势及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坏死 髓芯减压 钽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性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促进骨骼肌损伤修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0
10
作者 陈世益 李云霞 +3 位作者 马昕 陈劲松 周国瑛 龚祖埙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40-345,共6页
目的 :研究局部使用外源性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2 (Insulin-likeGrowthFactor-2 ,IGF -2 )对骨骼肌钝性打击伤后愈合速度、质量和对内源性IGF -1、IGF -2的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对大鼠右下肢腓肠肌内侧面中段实施钝性打击伤 ,分别于损伤... 目的 :研究局部使用外源性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2 (Insulin-likeGrowthFactor-2 ,IGF -2 )对骨骼肌钝性打击伤后愈合速度、质量和对内源性IGF -1、IGF -2的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对大鼠右下肢腓肠肌内侧面中段实施钝性打击伤 ,分别于损伤局部注射外源性IGF -2 (实验组 )及生理盐水(对照组) ,观察骨骼肌损伤修复情况。结果 :伤后实验组比对照组更早形成基底板层保护膜 ,更早更多地激活成肌细胞、生成肌丝、形成肌管、融合成肌纤维 ,愈合质量也较好。实验组的IGF -1mRNA含量在伤后 1、2、3、4天升高 ,IGF -2的mRNA含量在伤后 1、2、3、4、6、9、1 4天均升高 ;对照组的IGF -1mRNA含量在伤后 2、3、4、6、9、1 4天升高 ,IGF -2的mRNA含量在伤后 3、4、6、9天升高。结论 :局部注射外源性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2可以使内源性的IGFmRNA表达提早 ;可以刺激成肌细胞增生 ,促进肌管形成 ,加速肌管融合成肌纤维 ,加速骨骼肌创伤后修复过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源性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 骨骼肌损伤 修复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MP-1、13 mRNA和DDR2表达与关节软骨退变的关系 被引量:27
11
作者 张超 王旭 +1 位作者 姜建元 黄煌渊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26-128,共3页
目的探讨关节软骨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MPs)-1、13mRNA及盘状结构域受体(discoidin domain receptor,DDR2)三者与关节软骨退变的关系。方法对58例关节软骨标本应用反转录-多聚酶链反应法(RT-PCR)测定MMP-1、13mRN... 目的探讨关节软骨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MPs)-1、13mRNA及盘状结构域受体(discoidin domain receptor,DDR2)三者与关节软骨退变的关系。方法对58例关节软骨标本应用反转录-多聚酶链反应法(RT-PCR)测定MMP-1、13mRNA的表达,免疫组化法显色DDR2表达,进行图像分析研究。结果在轻度退变关节软骨中MMP-1、13呈低表达,在中重度退变软骨中MMP-1、13表达显著增高,在重度退变软骨中MMP-1,13有相对的下降,DDR2表达也呈现出与MMP-1、13相同的表达特点。结论MMP-1、13的过表达导致软骨Ⅱ型胶原的降解是软骨退变的重要原因,Ⅱ型胶原降解片段诱导DDR2表达增高进一步介导MMP-1、13的表达形成一个放大效应而加速了关节软骨退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炎 基质金属蛋白酶 盘状结构域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1β对兔关节软骨细胞MMP-1/-13mRNA表达和NO的影响 被引量:12
12
作者 任志伟 俞永林 +4 位作者 杨丰建 乔健 姜建元 肖保国 王静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67-170,共4页
目的观察白介素-1β(IL-1β)对体外培养的兔关节软骨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1/-13(MMP-1/-13)基因表达的调节作用和对一氧化氮(NO)的影响,以了解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软骨损伤的机制。方法将体外培养的兔关节软骨细胞随机分为5组,... 目的观察白介素-1β(IL-1β)对体外培养的兔关节软骨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1/-13(MMP-1/-13)基因表达的调节作用和对一氧化氮(NO)的影响,以了解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软骨损伤的机制。方法将体外培养的兔关节软骨细胞随机分为5组,每组有3个样本,第1组为空白对照组,第2,3,4,5组分别加入10ng/mL的IL-1β,作用时间分别为8,16,24,36h。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PCR)的方法,观察兔关节软骨细胞MMP-1/-13基因的表达情况,以空白组为对照,比较不同时间段软骨细胞MMP-1/-13基因表达,并收取培养细胞上清液测定一氧化氮(NO)含量,比较各组变化。结果正常兔关节软骨细胞具有MMP-1/-13基因表达,但是表达量较低,而各实验组MMP-1/-13mRNA都明显增高。尤其是MMP-1mRNA增高明显,在36h内随着时间的延长逐渐增高,且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MP-13mRNA增高后维持在高水平,但各组间无明显差异。NO的含量也随着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高。结论IL-β1随着时间延长,正向调节兔关节软骨细胞MMP-1/-13mRNA表达,并能促进NO的释放增加,从而使它们在OA软骨破坏的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对MMP-1/-13具体调节机制不尽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骨细胞 白介素-1Β 基质金属蛋白酶 一氧化氮 实时荧光定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训练结合玻璃酸钠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关节功能改善分析 被引量:14
13
作者 俞永林 任志伟 +1 位作者 杨丰建 洪晓亮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35-537,共3页
目的:评价膝关节功能训练联合玻璃酸钠注射液(施沛特)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关节功能改善的状况。方法:选择92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一组接受玻璃酸钠注射液膝关节内注射治疗,每周1次,连续5次为1疗程。另一组同样完成1... 目的:评价膝关节功能训练联合玻璃酸钠注射液(施沛特)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关节功能改善的状况。方法:选择92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一组接受玻璃酸钠注射液膝关节内注射治疗,每周1次,连续5次为1疗程。另一组同样完成1疗程的玻璃酸钠注射液膝关节内注射治疗,但在完成第2次玻璃酸钠注射液关节内注射时开始膝关节功能训练,功能训练持续6个月,评价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改善的差异。结果:膝关节内注射玻璃酸钠注射液联合膝关节功能训练组在改善膝关节功能方面优于单纯膝关节内注射玻璃酸钠注射液组。结论:膝关节内注射玻璃酸钠注射液联合膝关节功能训练能够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起到温和持久的关节功能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酸钠注射液 骨性关节炎 治疗 膝关节 功能训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柱手术后切口深部感染的早期判断 被引量:21
14
作者 马晓生 郑超君 +4 位作者 姜雷 吕飞舟 夏新雷 王洪立 姜建元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971-976,共6页
目的 :观察脊柱术后早期各项感染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为尽早判断切口深部感染的存在提供更为可靠的依据。方法:2001年1月~2012年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脊柱外科中心行脊柱手术的患者中,术后发生切口深部感染24例(感染组),男20... 目的 :观察脊柱术后早期各项感染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为尽早判断切口深部感染的存在提供更为可靠的依据。方法:2001年1月~2012年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脊柱外科中心行脊柱手术的患者中,术后发生切口深部感染24例(感染组),男20例,女4例;年龄55.0±15.0岁(14~75岁);急性感染14例(术后3个月内发生),迟发性感染10例(术后3个月后发生)。以同时间段行脊柱手术、术后未出现感染的51例患者(男29例,女22例;年龄19~81岁)作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术后第3天及术后第5/6天外周血中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总数、红细胞沉降率(ESR)及C-反应蛋白(CRP)等参数,同时回顾相应时间点患者体温与局部伤口情况。以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总数、CRP、ESR及体温等参数超过对照组患者相应时间点该参数值的均数+2倍标准差(+2s)作为上述参数异常的标准;局部伤口以出现红肿热痛、伴或不伴渗出作为异常的标准。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切口深部感染组患者术后3d的CRP显著性升高(P=0.005);术后5/6d,CRP(P=0.000)、中性粒细胞总数(P=0.020)及体温(P=0.001)均显著性增高。在术后3d或5/6d时,24例患者中共有8例(33.3%)体温增高;2例(8.3%)白细胞总数升高,11例(45.8%)中性粒细胞总数升高;18例(75%)ESR升高,21例(87.5%)CRP升高;3例(12.5%)在术后短期内(〈1周)出现手术伤口部位红肿热痛,伴或不伴渗出。CRP及ESR等参数对于切口深部感染诊断的敏感性明显高于体温、伤口局部体征及白细胞总数与中性粒细胞总数等感染相关指标(P〈0.05)。迟发性切口深部感染患者外周血各项炎症指标与急性切口深部感染患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术后早期定时检测周围血中CRP和ESR有利于早期判断切口深部感染,CRP升高可在早期有效判断切口深部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手术 手术切口深部感染 感染相关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位改变对腰椎前斜入路通道影响的影像学分析 被引量:14
15
作者 张帆 马晓生 +3 位作者 夏新雷 王洪立 吕飞舟 姜建元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10-315,共6页
目的:探讨体位变化对L1-L5腰椎前斜入路椎间融合术(oblique lateral interbody fusion,OLIF)通道大小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40例健康志愿者,分别在仰卧位及右侧卧位进行L1-L5 MRI扫描。在位于椎间盘中点的图像内定义椎间盘中心点为... 目的:探讨体位变化对L1-L5腰椎前斜入路椎间融合术(oblique lateral interbody fusion,OLIF)通道大小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40例健康志愿者,分别在仰卧位及右侧卧位进行L1-L5 MRI扫描。在位于椎间盘中点的图像内定义椎间盘中心点为O;A(平卧位)/A′(右侧卧位)点以及B(平卧位)/B′(右侧卧位)点为∠AOB(∠A′OB′)达到最小值时主动脉(或髂血管)左侧壁以及腰大肌前内侧壁上的点,记录各节段AB及A′B′的距离,并在各节段将AB与A′B′比较;将L1-L5各节段的A′B′进行节段间比较,并探讨其与性别、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及腰大肌截面积(relative psoas cross-sectional area,PCSA)之间的关系。结果 :40例志愿者的BMI值为18.4-26.5,6例存在主动脉高分叉现象;各节段AB和A′B′(mm):L1/2为14.80±3.89和12.37±3.62,L2/3为12.85±4.16和9.96±3.37,L3/4为12.24±4.10和10.85±3.30,L4/5为9.78±4.69和9.72±4.37;主动脉高分叉者L4/5为7.72±3.56和6.71±2.86。在L1/2、L2/3、L3/4节段A′B′值显著小于AB(P=0.005,0.003,0.020);L4/5节段无论是否存在主动脉高分叉现象均无统计学差异(P=0.946,0.097);不同节段间A′B′值存在显著差异(P=0.046),通道大小趋势为L1/2〉L3/4〉L2/3〉L4/5〉主动脉高分叉者L4/5(其中L1/2显著〉主动脉高分叉者L4/5,P=0.003);男女性间A′B′在各节段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BMI与PCSA在L3/4与A′B′呈负线性相关(P=0.015,0.000),而PCSA在L1/2也与A′B′呈负线性相关(P=0.024)。结论 :右侧卧位时,OLIF通道解剖空间在L1/2、L2/3、L3/4水平显著减少,平卧位MRI对通道空间评估价值有限;而且OLIF通道大小与腰椎节段水平有关,并且受BMI值和腰大肌横截面积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前斜入路 体位改变 解剖学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足底软组织硬化对足部生物力学性能影响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15
16
作者 李云婷 陶凯 +1 位作者 王冬梅 王旭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2009年第3期169-173,共5页
目的通过有限元方法研究足底软组织整体硬化以及跖骨头和跟骨下方软组织局部硬化对人体足踝系统力学性能的影响。方法基于健康志愿者右足的核磁共振扫描图片建立足部三维有限元模型,通过改变足底软组织的生物力学属性和人体平衡站立位... 目的通过有限元方法研究足底软组织整体硬化以及跖骨头和跟骨下方软组织局部硬化对人体足踝系统力学性能的影响。方法基于健康志愿者右足的核磁共振扫描图片建立足部三维有限元模型,通过改变足底软组织的生物力学属性和人体平衡站立位时的计算仿真来分析足底软组织的生物力学问题。同时,对志愿者进行足底压力测试来验证模型的有效性。结果建立足踝有限元模型得到了有效的验证并完成了不同软组织属性定义下站立位的运算;在平衡站立位时足底接触压力分布状况和足踝内部一些软、硬组织的受力情况得到量化。结论软组织硬化,特别是跖骨头和跟骨下方软组织局部硬化,对足底受压接触面积、压力峰值以及足底软组织垫所受的应力等产生了很大影响,增加了糖尿病患者发生足底溃烂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踝 糖尿病 足底软组织 有限元分析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桡侧腕屈肌H反射在神经根型颈椎病术后评估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7
作者 郑超君 吕飞舟 +5 位作者 夏新雷 王立勋 马晓生 金翔 朱愈 姜建元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81-83,共3页
神经根型颈椎病是颈椎病中最为常见的类型,约占50%-60%。C6及C7神经根受累在神经根型颈椎病中所占的比例高达81.3%。临床上对于神经根型颈椎病仍以保守治疗为主.但对于长期保守治疗无效且患者无法耐受相应症状者,手术治疗也不失... 神经根型颈椎病是颈椎病中最为常见的类型,约占50%-60%。C6及C7神经根受累在神经根型颈椎病中所占的比例高达81.3%。临床上对于神经根型颈椎病仍以保守治疗为主.但对于长期保守治疗无效且患者无法耐受相应症状者,手术治疗也不失为一种明智的选择。近期研究证明NDI、SF-36、SF-12及VAS疼痛评分等评分系统都是较为可靠的评估神经根型颈椎病治疗效果的方法,但由于个体对于不适及疼痛等的耐受能力不同,所以利用评分量表进行评估较易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桡侧腕屈肌H反射是一项常规且可靠的评估C6及C7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神经电生理技术。故在本次研究中,我们试图通过术前及术后桡侧腕屈肌H反射的相关电生理参数的变化对C6或C7神经根型颈椎病手术治疗的有效性进行客观地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根型颈椎病 桡侧腕屈肌 术后评估 H反射 神经电生理技术 应用 保守治疗 手术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肌电图对多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责任节段定位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9
18
作者 金翔 吕飞舟 +3 位作者 马晓生 夏新雷 郑超君 姜建元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29-434,共6页
目的 :评估肌电图(electromyography,EMG)对多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责任节段定位的诊断价值。方法:2007年1月~2015年1月收治多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手术患者342例,男174例,女168例;平均年龄69.2岁,其中腰椎管狭窄症180例,腰椎管狭窄症合并... 目的 :评估肌电图(electromyography,EMG)对多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责任节段定位的诊断价值。方法:2007年1月~2015年1月收治多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手术患者342例,男174例,女168例;平均年龄69.2岁,其中腰椎管狭窄症180例,腰椎管狭窄症合并腰椎间盘突出症95例,腰椎管狭窄症合并腰椎滑脱症55例,腰椎管狭窄症合并腰椎退行性侧凸12例。根据症状、体征和影像学检查确定责任节段224例,行神经根阻滞术确定责任节段118例。行单节段减压手术95例,双节段减压手术212例,3节段减压手术35例。术前对患者下肢运动神经和感觉神经进行神经传导检测,对下肢肌肉和腰骶部椎旁肌进行针电极EMG检测,对比目鱼肌进行H反射检测。所检测肌肉的针电极EMG出现失神经电位即纤颤电位、正锐波及复合重复放电(complex repetitive discharge,CRD)时,提示有神经损害;神经传导检测中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otor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M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ensory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SCV)的异常标准:MCV<40m/s,SCV<39m/s;患侧H反射消失或双侧潜伏期差值>1.5ms,提示存在S1神经根病变损害可能。EMG检测的灵敏度=EMG检测结果阳性与手术减压吻合的节段数/EMG检测所有节段中手术减压的节段总数,特异性=EMG检测结果阴性与未手术减压吻合的节段数/EMG检测所有节段中未手术减压的节段总数。结果 :针电极EMG部分,正锐波和纤颤电位判定责任节段的灵敏度为72.5%,特异性为87.2%;CRD判定责任节段的灵敏度为8.7%,特异性为100%;宽大和多相的运动单位电位(motor unit potential,MUP)判定责任节段的灵敏度为92.2%,特异性为18.2%。神经传导检测部分,342例患者中,89例患者胫神经、101例患者腓总神经的肌肉复合动作电位(compound muscle action potential,CMAP)幅值降低,其中45例患者(病程>3年)在趾短伸肌记录不到CMAP,但在胫前肌可记录到低幅值、速度正常的CMAP;所有患者胫神经、腓总神经运动传导速度正常,腓浅神经和腓肠神经的感觉传导正常。217例患者H反射消失,54例患者H反射潜伏期较健侧延长1.5ms。结论:CRD、正锐波和纤颤电位对诊断多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责任节段的灵敏度和特异性较高,而MUP对责任节段的诊断价值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 责任节段 肌电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无机骨水泥对家兔内脏毒性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6
19
作者 吴建国 俞永林 +4 位作者 刘昌胜 郭瀚 周仲文 朱虹光 黄煌渊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07-710,共4页
目的研究磷酸镁骨水泥(magnesiumphosphate cement,MPC)及磷酸钙骨水泥(Calcium Phosphate Ce-ment,CPC)植入家兔体内后对其内脏的毒性反应。方法把50只家兔分成两组MPC植入组(32只),CPC植入组(18只),每只家兔在植入前抽血查肝功能丙氨... 目的研究磷酸镁骨水泥(magnesiumphosphate cement,MPC)及磷酸钙骨水泥(Calcium Phosphate Ce-ment,CPC)植入家兔体内后对其内脏的毒性反应。方法把50只家兔分成两组MPC植入组(32只),CPC植入组(18只),每只家兔在植入前抽血查肝功能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和肾功能尿素氮(Bun)、肌酐(Cr)。把MPC和CPC分别植入家兔股骨髁部,在术后24h及1、2、4、8、12周抽血查肝、肾功能。家兔处死后取出肝脏、肾脏、心脏、脑组织等做病理检查。结果①MPC植入家兔前后相比较,其对家兔的肝、肾功能无影响;②CPC植入家兔前后相比较,其对家兔的肝、肾功能无影响;③分别对植入MPC和CPC的家兔的肝、肾功能相比较,差别无统计意义;④全部家兔肝、肾、心脏及脑组织无病理变化。结论MPC与CPC一样,对家兔内脏无毒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镁骨水泥 磷酸钙骨水泥 内脏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骨折脱位颈脊髓中央损伤综合征的手术疗效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7
20
作者 马晓生 姜建元 +5 位作者 吕飞舟 邵明昊 夏新雷 王立勋 王洪立 张帆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98-303,共6页
目的 :评估无骨折脱位颈脊髓中央损伤综合征(traumatic central cord syndrome,TCCS)的手术疗效,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2007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无骨折脱位的颈椎TCCS患者66例,评估损伤后24h内、术前、术后5d、末次随访时的ASI... 目的 :评估无骨折脱位颈脊髓中央损伤综合征(traumatic central cord syndrome,TCCS)的手术疗效,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2007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无骨折脱位的颈椎TCCS患者66例,评估损伤后24h内、术前、术后5d、末次随访时的ASIA评分和JOA评分,测量椎管最大狭窄程度(maximum canal compromise,MCC)及脊髓最大受压程度(maximum spinal cord compression,MSCC)。了解年龄、性别、手术方式、椎管狭窄程度、椎管狭窄节段数及术前ASIA评分与手术前后ASIA评分及JOA评分改善率之间的相关性。按受伤至手术治疗时间分为A(〈1周)、B(1~3周)、C(〉3周)3组,在不同时间点评估3组患者的脊髓功能情况。结果:66例患者术后5d及末次随访时的JOA评分与ASIA评分均较术前明显增加(P〈0.05);MCC平均为(52.64±10.89)%,MSCC平均为(26.71±13.27)%;MSCC与末次随访时的JOA评分改善率及ASIA评分呈显著性负相关(P〈0.05);患者年龄与JOA评分改善率呈负相关(P〈0.05);术前ASIA评分与末次随访ASIA评分呈正相关(P〈0.05);性别、MCC、椎管狭窄节段数、手术入路与JOA评分改善率及末次随访ASIA评分的无显著相关性(P〉0.05)。3组伤后不同时间手术患者之间年龄、性别、手术方式、术前ASIA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末次随访时A组患者JOA评分及ASIA评分明显高于B、C组(P〈0.05);A、B、C组患者的JOA评分改善率平均为(78.4±6.7)%、(71.3±7.8)%、(63.2±9.1)%,三组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采用手术治疗无骨折脱位的颈椎TCCS安全有效,术前ASIA评分、脊髓受压程度、患者年龄影响TCCS预后;尽早(1周内)行减压手术可能更有利于颈脊髓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脊髓中央损伤综合征 椎管狭窄 颈椎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