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氨甲蝶呤与氟尿嘧啶在介入治疗剖宫产后子宫切口妊娠中的疗效对比 被引量:22
1
作者 张磊 顾伟瑾 +5 位作者 万军 纪莉华 王海云 王颖 季芳 陈庆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27-330,共4页
目的比较剖宫产后切口妊娠介入治疗中氨甲蝶呤(MTX)和5-氟尿嘧啶(5-FU)的疗效。方法将2007年至2010年收治的92例剖宫产后子宫切口妊娠患者随机分成两组,MTX组46例,给予MTX 60~200 mg子宫动脉内灌注和灌注后栓塞;5-FU组46例,给予5-FU 1 ... 目的比较剖宫产后切口妊娠介入治疗中氨甲蝶呤(MTX)和5-氟尿嘧啶(5-FU)的疗效。方法将2007年至2010年收治的92例剖宫产后子宫切口妊娠患者随机分成两组,MTX组46例,给予MTX 60~200 mg子宫动脉内灌注和灌注后栓塞;5-FU组46例,给予5-FU 1 000~1 250 mg子宫动脉内灌注和灌注后栓塞,比较两种药物对剖宫产后切口妊娠的疗效。介入术后第1、2、3天连续复查患者血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和孕酮,并随访3个月。结果 MTX组痊愈率97.2%,5-FU组痊愈率100%,两组间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MTX组和5-FU组,分别有40例和38例第1~3天血β-hCG和孕酮水平迅速下降,下降幅度为50%~80%,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于手术当日出现腹痛,MTX组和5-FU组分别有3例和2例术后出现轻度恶心、呕吐,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中,两组月经恢复时间、激素水平无显著差别。结论两种药物在剖宫产后切口妊娠介入治疗中的疗效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口妊娠 剖宫产 氨甲蝶呤 氟尿嘧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内破裂囊状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 被引量:6
2
作者 万军 张晓龙 +8 位作者 鲁刚 耿道颖 顾伟瑾 张磊 胡宙 洪泳 何俊 马春英 纪莉华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847-851,共5页
目的探讨颅内破裂囊状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的价值和技术。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市静安区中心医院和上海华山医院2004年7月-2008年5月,因自发性颅内出血患者就诊,经全脑DSA检查,确诊颅内囊状动脉瘤138例患者,共149枚动脉瘤。(剔除<2mm的... 目的探讨颅内破裂囊状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的价值和技术。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市静安区中心医院和上海华山医院2004年7月-2008年5月,因自发性颅内出血患者就诊,经全脑DSA检查,确诊颅内囊状动脉瘤138例患者,共149枚动脉瘤。(剔除<2mm的微小动脉瘤患者);并行血管内栓塞治疗。结果本组128枚(86%)囊性动脉瘤完全栓塞;12枚(8%)95%栓塞;9枚(6%)栓塞小于95%,其中4个为宽颈动脉瘤,5个为宽颈大动脉瘤。138例患者中93例(67.4%)患者进行了全脑血管造影随访,DSA随访从6~36个月,平均16.8个月。其中4例(4.3%)复发,但均无再次破裂出血发生。结论颅内囊性动脉瘤血管内治疗并中期随访提示颅内破裂囊性动脉瘤介入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破裂囊性动脉瘤栓塞的重点是栓塞瘤颈和载瘤动脉相邻的真性动脉瘤,远端如形成动脉瘤囊泡或假囊,栓塞时无需栓塞或致密栓塞。长期效果有待进一步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破裂动脉瘤 血管内栓塞 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A无创功能性评估颈内动脉狭窄 被引量:5
3
作者 黄家乐 朱炎杰 +5 位作者 周方宇 顾伟瑾 张磊 纪莉华 祁小龙 万军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106-1109,共4页
目的探索建立一种基于CTA的无创性评估颈内动脉(ICA)狭窄技术。方法将研究对象CTA断层图像导入Mimics 10.0图像处理软件并重建ICA三维模型,再导入ANSYS 13.0有限元分析软件,赋予边界条件后运算得出评估ICA的功能性指标——虚拟的狭窄段... 目的探索建立一种基于CTA的无创性评估颈内动脉(ICA)狭窄技术。方法将研究对象CTA断层图像导入Mimics 10.0图像处理软件并重建ICA三维模型,再导入ANSYS 13.0有限元分析软件,赋予边界条件后运算得出评估ICA的功能性指标——虚拟的狭窄段前后压力梯度(TSPG)和血流储备分数(FFR)。结果 DSA检查提示研究对象左侧ICA起始段管腔不规则狭窄约50%,且可见硬化斑块形成。根据本无创性评估技术,成功模拟得出研究对象左侧ICA虚拟TSPG为13.04 mm Hg,虚拟FFR为0.93,提示左侧ICA无功能性狭窄,未达到临床介入治疗标准。结论本研究建立了一种基于CTA的无创性评估ICA狭窄模拟技术,并与临床DSA检查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内动脉狭窄 压力梯度 血流储备分数 无创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产Tubridge血流导向装置治疗中小型颅内动脉瘤的短期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徐李刚 万军 +3 位作者 张磊 王震宇 张文佳 陈庆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21-426,共6页
目的 评估国产Tubridge治疗中小型颅内动脉瘤的短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8月至2021年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静安分院介入科接受Tubridge治疗的23例颅内未破裂中小型(≤10mm)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共计31个动脉瘤;... 目的 评估国产Tubridge治疗中小型颅内动脉瘤的短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8月至2021年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静安分院介入科接受Tubridge治疗的23例颅内未破裂中小型(≤10mm)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共计31个动脉瘤;术后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评估患者临床预后(0~2分为预后良好,3~5分为预后不良),术后采用Raymond分级评估动脉瘤栓塞情况。结果 支架置入成功率100%。末次平均随访时间6.6个月,17例患者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造影随访,其中RaymondⅠ级19个,RaymondⅡ级1个,RaymondⅢ级5个,末次造影随访动脉瘤完全栓塞率76%;术后发生1例出血并发症(4.4%),2例缺血并发症(8.7%),4例无症状性支架内膜增生伴轻度狭窄,症状性并发症发生率8.7%。全部患者获得临床随访结果,mRS≤2分22例,mRS>2分1例。结论 国产Tubridge治疗颅内中小型动脉瘤具有良好的效果,但是术后出血或缺血性并发症不容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血流导向装置 Tubridge 预后 术后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